溫悅佳的新專輯一經發布,在短短的幾天內便躋身各大音樂平台的日榜、周榜榜首,看這勢頭過不了十天就能在總銷量上超越蘇景的《寧希竹》這張專輯。
新晉歌後的人氣可見一斑。
不僅僅是銷量極好,口碑也是極佳,不少樂評人和圈里的專業人士都對溫悅佳這張《溫式效應》給予了很高的正面評價。
作為該專輯第二主打歌的詞作者,林夢在微博上撰文稱,在《我最親愛的》這首歌上,他的詞和蘇景的曲產生了思維上的一次撞擊,踫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再加上溫悅佳毫無瑕疵的演繹,起到了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在文章中他還指出,這張專輯其中最大的一個意義就是代表著蘇景的制作風格的成型。制作人風格和歌手風格上的平衡性相當高,是一張毫無疑問的質量上乘的專輯。
在文章的最後,他也沒有避諱和顧慮做出了預測,溫悅佳這張《溫式效應》,必定是今年華音獎「年度最佳專輯」的有力競爭者。
林夢的這篇文章,首先影響到的不是溫悅佳的專輯,而是金歌獎躺槍了。
這個時候,距離金歌獎頒獎晚會結束還沒到十天,蘇景又整天在熱搜榜上竄上竄下的,公眾自然還不至于那麼快就忘記金歌獎上發生的事。
一個個凸顯蘇景能力的消息冒出來,就像是一記記耳光打在金歌獎組委會的臉上。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本來他們都打算當起縮頭烏龜讓這件事慢慢過去的,但無奈現實並沒有讓他們的小算盤打得響。
迫于官方和輿論的壓力,金歌獎組委會終于站了出來,在記者會上,這位被推出來充當發言人的倒霉蛋像背書似的,用沒有情緒起伏的語氣把他們早就準備好的文稿內容說出來。
按照他們的意思,從資歷上來說,蘇景幾乎可以跟資深歌手甚至金歌獎組委會的少數委員持平了,如果把他劃分到新人的層級,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而蘇景的名字之所以會出現在「最佳新人獎」的名單上,是組委會的疏漏,後面之所以沒有解釋和更正,是看到了蘇景的巨大人氣提高了公眾對新人獎的關注。他們就此事沒有事先跟蘇景溝通和組委會不成熟的炒作,給蘇景和金歌獎的聲譽造成極大的損失,致以誠摯的道歉。
至于更改結果,重新給蘇景頒發一個新人獎的獎杯,是不可能。
當然了,就算這個結果真的還能改變,蘇景也是斷然不會接受這座獎杯的。
金歌獎的這份聲明自然沒有幾個人會買賬,就連之前那些為了反對支持蘇景而反對的人,也對金歌獎組委會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感到無語。
這個解釋也未免太牽強附會了吧?
其實普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他們也是焦頭爛額自身難保,破罐子破摔也是實屬沒有辦法。
在人們看不到的戰場上,萬騰傳媒和百靈鳥唱片,還有組委會在這場交易中的利益既得者都承受著那些趁勢狙擊的利益集團的打擊。
幾天後,華夏音協和寶島音協發布聯合聲明,經過調查,確認在這屆金歌獎上存在利益交換的事實,所有涉事的組委會委員全部剝奪資格,並保證此後會加強監督,確保金歌獎的公正性。
在聯合聲明中,他們也對蘇景因此錯失「最佳新人獎」表示遺憾,但既然結果已定,也就無法改變了。
消息一出,網上一片嘩然,縱然大家心里其實早就知道肯定有貓膩,但真的調查結果出來後,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在譴責之余,他們又不可避免地心疼起蘇景來。原本就對娛樂圈失望的人,則是更加失望了。
外界紛紛擾擾,對蘇景來說,其實都不值得關注,有這個時間,他還不如多陪陪寧希竹。
七月中旬,正巧是周末,外面的日頭火辣,蘇景嘴里含著一塊錢一根的老首都冰棍,寧希竹手上拿著五毛錢一根的小布丁,舒舒服服宅在家里吹著空調和風扇。
冰棍和小布丁是寧希竹買回來的,各一箱,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在家里吃了幾天之後,蘇景也喜歡上這種炎炎夏日吹著空調吃著冰棍的生活了。
不過比起牛女乃味的小布丁,蘇景更喜歡一股子冰渣味的冰棍,對蘇景來說,冰棍才是童年的味道。遙想當年,一毛錢一根的冰棍噢在南都管冰棍叫雪條,管雪糕叫脆皮吃上一根,就足夠他在炎炎暑日感到痛快。
就當時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一根雪條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一根兩毛錢的高配雪條綠豆雪條。
遺憾的是,現在很難買到綠豆雪條了。
「你實在喜歡的話,我找個教程,再買些工具回來,做給你吃就是了。」對于蘇景的遺憾,寧希竹想也沒想就把視線從筆記本屏幕上移開,看著蘇景輕聲說道。
這點遺憾,還是很容易彌補的。
「我來做吧,反正我比較閑,到時也可以diy一下。」蘇景主動把這個任務攬在自己身上,在動手能力這一塊,他當然比不上手藝人和發明家,但普通的diy還是蠻強的。
寧希竹歪頭想了一下,「也行,不過你最好還是做得萌一些,不要搞些什麼抽象的玩意出來。」
「做個貓娘行不行?」蘇景嘴角抽了一下,看了一眼趴在立式空調頂部的貓娘。
寧希竹也不由跟著看了一眼貓娘,突然打了一個哆嗦,開懷道︰「這得多大啊,冰箱能放得下嗎?」
蘇景︰「……」
貓娘之大,一鍋炖不下?
「你都看那麼久了,找好房子了嗎?」蘇景主動終結了貓娘太胖這個憂傷的話題,說起了寧希竹買房子的事。
又把目光放到筆記本屏幕上,寧希竹移動了一下無線鼠標,拉了一下網頁右側的移動滑塊,粗略看了一眼,就把早就有的想法說了出來,「你覺得錦繡小區怎樣?」
「錦繡小區?」蘇景的表情有些古怪,他當然沒有忘記,錦繡小區的宣傳方案和平面廣告都是他提出來。
「對,就是你之前做方案的那個樓盤,不得不承認,你這個方案很出色,比較來比較去,我還是覺得錦繡小區比較好。」說到後面,寧希竹的語氣里充滿了感嘆,雖然蘇景為錦繡小區做的平面廣告初看並不覺得驚艷,但卻很容易就給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讓人在差不多的條件下,比較傾向于選擇錦繡小區。
蘇景瑟地笑了笑,不過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如果是你住的話,錦繡小區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既然是給叔叔阿姨住的,我並不建議選擇錦繡小區。」
「為什麼呢?」寧希竹不解問道。
蘇景解釋道︰「錦繡小區針對的客戶群體基本都是都市女白領,並不是很適合叔叔阿姨這種養老的人居住。你想一想,大多數人都是早出晚歸的,叔叔阿姨住在那里,肯定也會有一種心理壓力,有時候想散個步下個棋都找不到人,多少也會覺得孤單。小住幾天還行,時間長了他們就不一定受得了了。住在那里,還不如在老家舒服,起碼還有些人聊聊天。」
「白忙活了。」寧希竹嘆了口氣,偏過頭看了一眼蘇景,她又問道,「那你這個地頭蛇給我推薦一下唄。」
「我們這個小區啊。」蘇景不假思索道,「我們這個小區大部分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平時你出入也能看到那麼多老人和小孩,叔叔阿姨住這里的話肯定不會孤單,而且串門也方便,走幾步路就可以了。我們蹭個飯也近是不?」
「恐怕蹭飯才是重點吧?」寧希竹一樂,不過蘇景這個提議確實很不錯,她也在這個小區住了快一年了,總體來說氛圍和環境確實不錯,物業也是開發商旗下的,服務質量可以說是很貼心和人性化。
她一直沒有考慮這個小區,倒不是什麼眼下黑,恰巧是在這里住了這麼久,她深知這里的入住率高得可怕,幾乎沒有哪一棟樓有房子晚上是不亮燈的。
「那我找一下中介公司,看看這個小區有沒有二手房轉手吧。」很自覺的,寧希竹直接把目標定成二手房。
「別急,開發商手上肯定還捂著一些房子的,改天我找他們問一下。」蘇景想了一下,阻止了寧希竹找中介的舉動,相比起二手房,他更青睞一手房。雖然他的資產在眾多業主中並不突出,但他的明星身份擺在這,多少也能讓開發商重視一下。
不管怎麼說,一個有影響力的明星連續選擇自家的樓盤,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廣告。
至于蘇景為什麼肯定開發商手頭上還有房子,那還需要想嗎?
要麼就是拿去貸款,要麼就是捂盤,要麼就是留下來做人情的……
都是利潤最大化的慣用手段了。
再說了,蘇景在這里住了好幾年了,也沒少听大爺大媽們閑聊,听說那些房子各種條件都很不錯的樣子。
寧希竹也很快想通了其中的貓膩,點頭說道︰「也好,你幫我問一下吧,他們應該會給你這個面子的。」
話音剛落,寧希竹的手機就響了起來,看了一眼來電顯示,她喜上眉梢道︰「我的快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