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363章 驚喜的燕王長

听聞周勃這番鄭重其事的話語,欒布趕忙躬身回禮之余,面容之上,也終是稍涌上些許了然之色。

此戰,朝堂決定大軍兵分三路,看上去是稀松平常的安排,可實際上,三路兵馬的戰略任務劃分,卻都是無比的明確和清晰。

麗寄率領的右路軍,在此次戰役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循著海岸線徐徐逼**壤,在陸地上掩護那支此前,從未向外透露出調動消息的齊-楚水陸聯軍!

而按照周勃的說法,此次戰役,漢室攻打衛滿朝鮮的關鍵,便是這路齊-楚水路聯軍,在畢竟平壤附近海域時搶灘登陸,避開衛滿朝鮮設于陸地上的防線,直插入敵方月復地,一戰定乾坤。

——作為久經戰陣的宿將,欒布心里非常清楚︰這路齊-楚水路聯軍,根本不需要在搶灘登陸之後攻打平壤城!

只需要這支兵馬成功搶灘登陸,並在以平壤為中心的五十里範圍內任何一處,豎起那面寫有‘漢’的軍 ,平壤,就必將不攻自破。

所以,周勃說的並不夸張︰此次征伐衛滿朝鮮的戰役,主力,還就是那支神秘的‘齊-楚水陸聯軍’。

至于沿途掩護的車騎將軍麗寄所部右路軍,充其量,也就是給這支水路聯軍打打下手。

負責掩護水路聯軍的麗寄所部如此,周勃所部中軍,那就更別提了。

單就一句‘東渡浿水,而後調向南下,直撲平壤’,便足以表明周勃所部中軍,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戰斗部隊,而是一支護送周勃盡早抵達平壤,主持朝鮮大局的護衛武裝。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周勃所部中軍在此次戰役中的任務,或者戰略目的,就是護送周勃火速抵達平壤。

而三路兵馬中,麗寄所部右路負責掩護、周勃所部中路肩負政治使命,唯有欒布所部左路軍,可以說是絕對意義上的戰斗部隊。

東渡浿水之後,欒布所部需要在浿水以東五十里處駐扎,直至冬十月元朔,說白了,這就是對衛滿朝鮮,以及朝鮮各蠻人部落的威懾、震懾。

——我漢室的中路軍、右路軍,你們可小心著點兒,要是有不對勁,我左路可就要南下掃蕩了!

等冬十月元朔,麗寄掩護下的水路部隊逼**壤,開始尋求登錄,周勃也即將抵達平壤之時,欒布則便要引軍西歸,飛速趕往代北,以防匈奴人趁火打劫。

如此說來,也確實如周勃方才所言︰此次戰役的關鍵,並非是漢室能否攻下平壤、能否懲戒大逆不道的衛滿朝鮮,而是與此同時,能否避免漢北邊牆,被可能南下馳掠的匈奴人攪成一鍋粥。

只要北牆不出問題,那朝鮮戰事即便稍有不順,得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可若是邊牆出了問題,那即便衛滿授首、朝鮮半島被漢室徹底統一,也必然會使得漢軍主力無奈放棄勝利果實,重新退回浿水以西,趕赴長城一線,補邊牆防線的空子。

想到這里,欒布便輕嘆著將上半身一仰,望向周勃的目光中,更是帶上了滿滿的嚴肅。

「敢請太尉示下。」

「鄙人所部左軍、太尉所部中軍,又麗車騎所部右軍,各得兵馬幾何?」

「又吾部左軍之糧草,可需燕國輸補?」

听聞欒布此言,周勃也稍吸一口氣,旋即滿是誠懇的抬起頭,望向欒布那滿是嚴峻的面龐。

「燕相不必過憂。」

「某自長安啟程之時,此事,陛下亦有交代。」

「——麗車騎所部右路,以關中軍三萬為骨干,盡編自發而來之義士于軍中,合大軍十萬余;」

「某所部中軍,則以關中大軍二萬,又某沿途所募之豪杰,合兵馬三萬余。」

「余關中兵十萬,皆付燕相之手,以備戒胡!」

語調滿是堅定地將劉盈、長安朝堂對三路大軍的人員安排道出,周勃便滿是稍一頷首,眉宇間,再度帶上了些許得意。

若說漢室軍隊與其他的時代相比,有什麼地方帶有明顯不同的‘特色’,那無疑,便是平日里為非作歹,禍害地方的‘豪杰’。

天子御駕親征,這些地方‘豪杰’會聞訊而來,自請為馬前卒,上演一出又一出‘仗義每多屠狗輩’的戲碼;

像前些年,當今劉盈以太子之身出征,平定淮南王英布之亂,也同樣曾招來數以萬計的關東‘豪杰’,請為儲君牛馬走。

對于這些平日里危害地方治安、時刻威脅地方穩定的不確定因素,朝堂中央也總是以一種曖昧的態度對待。

——平日里,你為禍地方、欺男霸女,那肯定是要依法從嚴、從重處置;

可若是戰事,你能‘幡然醒悟’,投身于朝堂中央的正義事業當中,那只要不是名聲太差、前科太多的大惡人,那也大概率能獲得‘既往不咎,戴罪立功’的待遇。

跟著天子、太子,或者某位軍方巨擘,在戰場上走這麼一遭,只要別表現太差,那這些豪杰,就能撈的一個‘忠于社稷’的美名;

若是運氣再好些,在戰場上立下些許功勛,砍下三二敵軍首級,那更是能原地洗白,甚至直接躋身行伍,亦或是被某些達官貴族請回家中,好吃好喝養起來,作為‘家臣’‘家兵’。

而此番,朝堂征伐衛滿朝鮮,天子劉盈雖然沒有御駕親征,但對于這些個地方‘豪杰’而言,此戰,也依舊是改變命運的好機會。

再加上主帥周勃,也確實算得上如今漢室尚在世的元勛中,最能拿得出手的軍方高級將領,便也使得不少關東黑澀會頭頭,投身于周勃身側,以圖‘戴罪立功’,乃至一飛沖天。

對于這樣的狀況,周勃自是坦然接受,甚至還頗為刻意的演了幾出‘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戲碼。

——沒別的︰不管販夫走卒,還是游商走賈,亦或是文人士子、農戶子弟,要想在如今的漢室安身立命,就必須具備兩個要素。

其一︰孝順親長;

其二︰忠于社稷。

只要做到這兩點,那其他的事,反而也沒那麼重要了。

而‘豪杰’,或者說是所謂的游俠群體,雖然大都沒有什麼法制觀念,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無法無天,毫無底線,毫無原則。

只不過他們遵守的,並非是朝堂頒布的律法,亦或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普世價值,而是自己心中的一套特殊的行為準則。

概括而言,這個行為準則,便可以通俗的理解為︰任俠之道。

只要符合俠客的定義,像是一個‘俠’能做出來的事,那無論是殺人放火,還是燒殺搶掠,這些人做起來都沒有絲毫思想、道德負擔;

同樣的,只要是不符合俠客之道,不像一個‘俠’能做出來的事,那即便此事多麼正確、正義,游俠眾們也不會去做。

而在俠客之道中,最為核心的原則,便是︰義。

這里的義,指的自然不是仁義,而是仗義、俠義、家國大義,或者說是義氣,和民族大義。

對于尋常百姓,游俠眾們或許不會多麼仁慈;

但對于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人,無論是同行弟兄還是軍中同袍,游俠眾們都總是能無比仗義。

類似‘汝妻兒我養之’,乃至于拼著自己吃不飽飯,都要讓死去兄弟的孩子讀上書、有出息的事,便經常發生在這個群體之間。

對于社稷,或者說某一家、某一姓,游俠眾們也說不上多麼‘忠誠’;

但只要是涉及外族、外邦,那游俠眾們也總能以一種無比愛國,以及無與倫比的民族主義者姿態,投身于任何自認為‘對民族有益’的事業當中。

至于孝,那就更不用說了。

——即便到了後世的新時代,能對父母更孝順的,也總是那些‘屠狗之輩’,而非高級知識分子,就更枉論這兩千多年的古老時代了。

說白了,游俠這個群體,雖然大都放蕩不羈、不好控制,卻也極為堅定的堅持自己的原則。

用通俗一些的話來說,就是認死理。

覺得人該孝順,那游俠眾就會孝順一生;

無論發生什麼變故,無論自己身處怎樣的驚險,也總是不忘掛念家中的老父、老母。

覺得該頂天立地,游俠眾們就會關注每一場有關外族、外藩的戰爭;

只有有機會,就會毅然決然的投身其中,自帶干糧、自備武器踏上戰場,為自己所驕傲的民族拋頭顱、灑熱血。

所以在周勃看來,游俠這個群體,並非是讓人全然厭惡的不法之徒,而是讓人又愛又恨、又恨又愛,恨其不爭,又有些舍不得舍棄的群體。

至于在戰爭中,帶上這樣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法外狂徒,會不會對軍隊的戰斗力、戰斗意志造成負面影響,卻也完全不需要周勃擔心。

——這些人,或許說不上有多麼服從管理、服從命令,也提不上有多麼高超的戰斗機巧,但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下,這個群體所能發揮的作用,卻遠非三五萬兵馬所能相提並論!

大軍行軍途中,為大軍尋找水源,亦或是某些不為常人所指的小路、近道,喬裝充作大軍先頭部隊,偵查前方路況,乃至于在攻城過程中,用某些頗顯魔幻的離奇方式破城,都是這個群體所具備的特殊技能。

雖然此番,朝堂大軍的戰場是國界外的朝鮮半島,游俠群體的大部分‘地頭蛇’類技能都無用武之地,但周勃也還是按照慣例,將這些地方豪杰盡數帶到了身邊。

——就算毫無用處,帶上這些人,也起碼能讓關東地方稍微安生幾個月、讓百姓過兩天安心日子不是?

想到這里,周勃便也淺笑著抬起頭,眉宇間的嚴峻之色,也稍有了些消散的趨勢。

而在周勃身前,燕相欒布卻是皺緊眉頭,面上滿是一副鄭重之色。

若說先前,周勃說‘此戰,你部需要先掩護其他部隊前進,之後還要折返邊牆’時,欒布還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那在周勃明確指出‘十五萬關中大軍,我兩萬,麗寄三萬,其余十萬全給你’的人員安排之後,欒布的心,已是徹底墜入谷底。

「關中兵馬十萬••••••」

面帶恍然的發出一聲呢喃,便見欒布遲疑不定的深吸一口氣,嘴唇都有些輕顫起來。

自先皇劉邦還定三秦,正式全掌秦中以來,漢家軍隊,便有兩句永恆不變的名言;

——論忠誠,豐沛龍興之所的兵丁首當其沖;

——論戰力,關中良家子弟組成的軍隊所向披靡!

對于關東,乃至于整個已知世界而言,‘漢關中兵’四個字,都永遠意味著精銳!

而此戰,朝堂派出十五萬關中精銳,卻將其中十萬,都交到了欒布這個燕相手中••••••

「陛下于燕王,還真是寵、信有加••••••」

在心中發出這樣一聲感嘆,不等欒布抬起頭,就聞耳邊,傳來麗寄一聲輕微,又無比清晰地笑語聲。

「臣怎敢欺瞞大王?」

「使大王隨軍出行,東渡浿水,一觀塞外風光,確乃陛下明詔之事;」

「此事,太後也是答允了的••••••」

听聞此言,欒布只嗡然抬起頭,就見周勃噙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正看著自己點頭不止。

「唔••••••」

「這才對了••••••」

「十萬精銳與吾手,燕王,自當無仍居燕薊的道理••••••」

如是想著,欒布終是從座位上起身,對周勃沉沉一拱手,表示自己領命。

就見周勃也站起身,稍拱手一還禮,便神情嚴肅的撇了眼一旁的劉長,旋即再度正過身。

「燕王隨某部中軍東行,燕相又身負皇命,燕國,便暫由內史治之;」

「然有一事,某當先言明于燕相。」

「——陛下口諭︰凡朝鮮刀戈未止,燕國之兵馬,便不可動一兵、一卒!」

「縱有天子之詔、調兵虎符,亦如是!!」

聞言,欒布自又是一拜,表示自己明白。

「某自長安開拔之時,陛下已行詔書于上將軍飛狐都尉部︰但燕相遣人求援,凡飛狐都尉所部務必馳援。」

「待西歸代北,燕相可備快馬數十,以備不測;」

「若邊牆有事,燕相則即發飛騎往飛狐逕,棘蒲侯于燕相之請,自當有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