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雖然李衛東的這個否定,讓他心里很是失落,但也僅僅是失落,對李衛東他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感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工作。

看似一句空話,不過認真去做,一直堅持下去,就能實實在在結出了不起的果實,水泥廠現在的狀況就正好說明了方學龍的努力。

方學龍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郁淵,客氣的笑了笑,這是他們在滬市和港交所上市的保薦和承銷機構,還是兄弟單位。

不是說公司成功上市了,保薦機構就沒用了,而且公司上市並不意味著融資結束,這是為以後融資打開了一個大門。

發行債券,可轉債,增發,配股都是再融資的有效途徑,而這些都離不開證券公司在中間發揮中介作用。

丘山水泥想要做大,自然不能只搞兩次上市融資,而且這兩次他們融到資金並不多,很大成分上只是搞了敲門磚,以後用到郁淵的機會還很多。

而此時郁淵和旁邊的徐華炳小聲的交談,談的東西沒有別的,除了上市還是上市。

徐華炳早就有上市的想法, 不過李衛東不熱衷這事,公司也不缺錢, 所以也沒有那麼的急迫。

其實無論是公司的創始人還是投資人, 對上市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上市除了能夠融到一筆資金外,還能讓股票流通起來, 更能讓身家暴增。

暴增的身家雖然是虛的,但是證券屬于有價證券,可以變現, 那就是實在的錢。

就算有限售要求,也可以進行抵押,也能夠達到變現的目的。

李衛東不是不想上市,而是認為這個時候上市沒有太大的必要,不缺錢, 上市要求什麼都公開, 透明度高, 這不是他的風格。

前幾天, 陳谷提出要上市,李衛東同意了,這就讓那些揣測李衛東的人有想法了!

雖然不屬于同一個派系, 但是對外來說,他們還是兄弟公司,而且還有郁淵這個中介人在里面攪合, 才幾天就已經很多公司有上市的打算。

郁淵當中介,肯定有中介費, 而且在證券公司收入中保薦費的比例不低, 萬國證券想要發展得需要更多的業務。

李衛東名下這麼多優質公司, 財務上肯定沒問題,完全滿足上市公司的要求。

若是李衛東松口,郁淵就有的賺了,都是兄弟公司, 我賺錢, 你上市, 雙贏!

「徐總,只要董事長沒有意見, 以咱們公司的實力,我敢保證, 最多半年就能運作公司在滬市主板上市!」郁淵滿口保證道。

他們兩個說這些沒有多大的用, 波導要上市,董事會要同意,股東大會同意才行,最大的股東是李衛東,所以只要李衛東同意就足夠了。

只要李衛東說話了,董事會基本上就是個擺設了!

「鄭總,你看這事?」徐華炳看著鄭思京,董事長同意不同意,他是管不著了,但是得讓鄭思京同意才行。

波導公司自從接受了李衛東的投資,引進技術,迎來飛速的發展,前幾年甚至成為國內最大的傳呼機生產商之一。

然而就在他們傳呼機銷量剛成為全國第一的時候,公司宣布成立移動電話事業部,減少對傳呼機的投資,甚至技術研發都暫緩了。

公司的發展重心從傳呼機轉到移動電話,但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產品生產上,乃至最後的銷售都有很大的困難!

資本再次發力,精衛投資再次進行巨額投資,技術研發不行那就引進先進技術,和諾基亞達成技術合作。

生產不行就投資建設生產線,收購上下游企業,總之是不能半途而廢,上輩子都能搞成,這輩子沒有搞不成的道理。

也因為此次增資,李衛東一舉成為絕對的大股東,也意味著波導公司控制人易主, 也迎來了更加飛速的發展。

在前年特大洪水來臨之前, 波導公司終于成功把移動電話做小,也是國內第一代數字電話最成功的企業。

洪水退去,波導公司成為了國內首批, 也是第一個拿到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的企業。

而第二批拿到許可證的企業要比他們晚了足足一年,就是這一年的時間,讓波導公司以絕對的優勢佔據國內的銷量第一。

就算在全球範圍內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在中國大陸市場也得服氣,不服不行,技術雖然落後一些,但是成本低了一大截,質量還不錯,怎麼競爭。

「找個機會,你和董事長提一下,我敲敲邊鼓!」鄭思京想了一下,對徐華炳說道。

鄭思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也是波導公司的股東,在李衛東投資的時候,他跟著投資了一部分錢,雖然不太多,對他來說也不少,早日上市,變成可以隨時變現的證券才是正經。

徐華炳作為波導的創始元老,手里的股份比鄭思京的還多,以股東的身份提出這事,徐華炳比鄭思京更合適。

徐華炳看著鄭思京,心里有些緊張,讓他找機會,他上哪去找?

「放心,一會就是個好機會,我看過董事長的行程,今天要見的人里面就有你!」鄭思京拍了拍徐華炳的肩膀說道。

徐華炳本來還沒這麼緊張呢,听了鄭思京的話之後反而更緊張了,他是第一次來參加這個小會,以前波導公司的營業額還模不到這個門檻。

從前年他們拿到移動電話的生產許可證,公司開始發力,組建銷售渠道,迅速讓產品變現,今年終于邀請他參會了。

第一次來,難免不了解行情,甚至具體的流程他都不太清楚,現在听到李衛東要見他,就感到有些壓力。

看著會場的二十多人,就是傻子也知道,這些人掌控的公司有多大,這也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層級。

「那我該說點什麼?」他和剛才的高福星一樣,也想打听一下怎麼面對李衛東。

「說一下公司情況,問你什麼就回答什麼,實事求是就行,也不用拘著!」鄭思京對徐華炳笑了笑,想讓他放松心情。

但是這笑容不僅沒有讓徐華炳放松,反而更緊張了,合著還有考題呢,若是考不好,是不是得下崗?

李衛東自然沒有徐華炳想得那麼殘暴,他見這些人,無非是鼓勵一番,拉近關系,只要不是有什麼原則問題,怎麼會輕易換人。

事業做大了,哪有那麼容易換人,換一個高管,跟著一大串,除非是公司不想用這樣的人,要釋放什麼信號!

李衛東坐在位置上,听著幾人討論如何穩妥的處置他在米國的股票和公司。

「其實根據我們的分析,現在納指的風險已經很高了,雖然不知道頂在哪,應該不會遠了!」徐彥登听到鄒毅的話之後,看了一眼李衛東就開口說道。

徐彥登是基金公司的負責人,有不錯的眼光,也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在股市沒有風險意識,也許有時候會賺錢,但是再多的錢也會因此血本無歸。

而且實際上,他已經多次向李衛東提出過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有的職業道德。

在一定範圍內給老板提出合理的建議,至于老板接受不接受都不重要,若是你因此覺得不受重視大可提出辭呈。

徐彥登只是盡職提出建議,李衛東采納與否,他都不可能辭職。

而且從他第一次提出這個建議到現在,納指又漲了一倍多,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他還是堅持認為風險越來越高。

現在老板終于準備要高位套現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建議有關,但是總算是體現了自己一把。

少賺錢和虧錢,是兩個概念,有本質上的區別,寧願少賺,也不能虧錢。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搞反,賣早了,少賺錢,在那唉聲嘆息後悔不跌;虧錢了,反而都藏在心里,絕對不會對外人說,不然顯得自己水平低呀!

「從九四年開始,整個指數已經上漲五六倍,就算是牛市也該有結束的時候,而且這種牛市的結束絕對不會溫文爾雅,這是一頭瘋牛,一定會造成雪崩!」

「若是沒有合適的方式,短時間內出售這些股票,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成為納指崩盤的導火索!」徐彥登有些危言聳听的說道。

辦公里幾個人以前都在投行工作,後來也一直和金融打交道,自然對金融的魅力很了解,徐彥登說的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而且可能性還比較大。

「徐總,這就是找你幫忙的原因,我們也沒打算短時間內出售,董事長給的時間是六個月!」鄒毅看著徐彥登微笑著說道。

徐彥登瞬間感覺有一些尷尬,鄒毅話里有話,意思讓他不要再顯擺了,否極泰來這個大道理誰都知道。

市場只有兩種走向,上漲和下跌,現在漲了這麼多,下跌的概率自然增大

「六個月?」徐彥登看了李衛東一眼,得到了確認的眼神,心里就有底了,也知道剛才著了鄒毅的道,為什麼剛才不說六個月。

李衛東既然這麼說,那就說明米國股市在六個月內還不會出現大的系統性問題,當然也說明了,六個月之後可能會隨時崩盤。

「如果六個月的話,時間還算比較充裕,操作得當應該不會出現問題。」徐彥登看著鄒毅,淡定的說道。

鄒毅對這個眼神絲毫沒有辦法,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米國的股票市場,她又不太了解,用其他人,不說李衛東放不放心,她自己都不放心,不然哪里有徐彥登的事。

徐彥登在米國股市模爬滾打好幾年,算是資深股民,對于米國股市的了解比較深,而且也肯定認識了一幫基金經理,有一定的關系網。

低位吸籌,抱團抬價,媒體造勢,高位套現割韭菜,這套流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那就好,這事你和鄒總好好溝通,就交給你們倆處理,當然最好是找紅杉、DFJ、高盛、IDG、KPCB、軟銀這些財團,雅虎的股份,不是說已經有很多的財團有興趣,這就很好!」李衛東開口說道。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收到十幾個投資機構的詢價!」姜志禮應景的說道。

「嗯,那就好好談,折價一部分也是可以的,不過兩手都要準備!」李衛東內心還是希望,讓這些大的財團接手。

這樣對小股民來說影響也比較小,能有坑這些財團的機會,自然不能放過,尤其是日笨的軟銀,多坑他幾把,讓他沒有那麼多精力到處亂投資。

李衛東說完,別人自然沒有其他意見,但是李時輝站在旁邊等的著急,股票出售了,這麼多錢總得有地方存吧!

若是能放到民生銀行的賬戶上,這事就妙極了,這得讓他們的資產增加多少呀,分分鐘讓民生銀行上升幾個排名。

而且民生銀行也急需在米國打開市場,若是有這麼多資金,對他的發展也極為有利。

民生銀行自從成立至今就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在國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在全國已經有三十多家省級分行,幾百家支行,更有無數的分理處。

只要是李衛東名下的公司基本上都在民生銀行開設公司賬戶,而他們的員工發工資,為保證財務安全,全部禁止現金發放,都是通過民生銀行發到工資卡上。

讓民生銀行一下子就增加了無數的客戶和存款,一躍成為全國級的大型商業銀行,當然他們邁向國際的步伐也沒有停止過。

成立之後沒多就,在港島的長泰銀行和萬里銀行通過股權操作,變成了民生銀行的子公司,並完成了更名注冊,一下子成為國內商業銀行在國外分行最多的銀行。

隨後又在世界上各大經濟體設立分行或者代表處,但是想要有國內的發展速度就難了。

迅速的擴大企業規模,收購並購是個絕佳的辦法!

收購當地的銀行無疑是最好的方式,能快速的融入到當地,得到當地人的認可,也是李時輝想要干的事情,但是這事最大的阻礙就是資金。

收購的銀行太小,沒有意義,大的又缺錢,李時輝現在就陷入到兩難的境地,步子邁的太大,把蛋扯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