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53章 資金缺口巨大和核電池技術

葉子書對白虎科技公司的月球旅行計劃非常關注,他主要是想要看看,這時候的月球旅行到底有多大的市場。

正如前面所說,白虎科技公司面臨較大的財務缺口,光靠目前的太空旅游項目,想要短時間內賺回來,難度極大。

如果換成月球旅游項目,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賺到足夠的錢,如果按照每人次25億元計算,只需要幾萬游客,就能給他們帶來幾十萬億元的收入。

理想是豐滿的,但是有沒有這麼多人願意花這個錢,連葉子書都感覺不太靠譜,25億元,對誰來說,都是一筆不菲的數字。

眼看時間臨近6月份,葉子書忍不住看了下白虎科技公司的月球預訂情況,發現預訂人數只有5000人,遠不及預期。

雖然這筆收入對一般企業而言,算得上是天文數字,至少能夠帶來10萬億元的收入,但是對白虎科技公司需要的錢來說,就不值一提了。

他看了下名單,里面有些人倒是經常在媒體上能夠看到,都是有名的商業大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就沒怎麼听說過,這些應該就是所謂的隱形富豪了。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存在一些隱形富豪,平時根本就听不到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資產其實非常龐大。

我國還好一些,畢竟重啟過一次,還沒有形成龐大的隱形富豪,而國外不一樣,幾百年工業化,甚至連當年的貴族體系也延續了下來,隱形富豪的數量非常多。

他也是基于這樣的猜測,才認為5000多人的預定數量,遠不及預期,如果只是明面上的富豪,這個人數就不算低了。

看完月球旅行預訂人數之後,他又看了下白虎科技公司和各國的月球科研合作情況,這對白虎科技公司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目前已經和白虎科技公司簽署月球科研合作的國家數量達到了20個,基本上都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國家。

因為國家太小的話,或者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國家,想要進行月球科研合作,還是很吃力的,畢竟合作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在消耗金錢。

雖然簽署合作的國家數量不少,但是打算派遣科研人員去月球科研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總人數只有100人。

其中大部分國家只打算派遣兩名科研人員,只有全球排名10的國家,派遣的科研人員數量比較多,一般都是5到10名。

讓他比較意外的是,老M竟然大打算派遣15名科研人員去月球,要知道長期保留如此高的科研人員數量,每年需要花費的資金可是高達幾百億元。

如果按照這樣的規模,每年也只能給白虎科技公司帶來4000多億元的收入,同樣填不滿白虎科技公司對資金的渴望。

當然,這里面還沒有算上白虎科技公司自己派遣的科研人員和國家有關部門派遣的科研人員,因為他們的價格不太一樣。

白虎科技公司自己派遣的科研人員,肯定不算收入里面,只能計算成本,國家派遣的科研人員,除了運輸費不打折之外,日常費用給打五折。

如果國際科研人員只有100人的話,那麼剩下的位置,國家有關部門可能會派遣20名到50名科研人員去月球。

因為太多的話,負擔同樣不低,更何況月球科研工作還是以白虎科技公司為主,反正研究成果都是自己國內的,沒有必要派遣太多人過去。

剩下的空位,白虎科技公司打算全部由自己人填滿,反正他們除了科研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月球資源開采。

雖然月球資源開采主要是智能采礦技術為主,但是月球的面積可不小,想要盡快開采足夠多的資源,需要的人數同樣不小。

不過這里面人類科研人員數量可能只有100名,主要是待在基地從事科研工作,或者是在基地附近從事勘探工作。

相比之下,通用機器人可以活動的範圍就要遠得多,加上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陸續在月球表面建立若干臨時據點。

臨時據點的條件比這座月球永久基地的條件差很多,根本就沒法滿足人類長期駐留,只有機器人才能長時間待在臨時據點。

臨時據點將來是礦產資源開采後的集中地,並且對開采過來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精煉,然後等待星際艦船過來運走。

其實不只是白虎科技公司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按照最新的星際艦隊建造計劃,他旗下整個產業都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

將近2000萬億元的建造費用,哪怕不算盈利,就以建造成本計算,越要花費將近上千萬億元。

而他旗下目前每年的淨利潤,也才不到300萬億元,這里面還要將房地產短期收益考慮進去,實際上淨利潤每年只有不到200萬億元。

加上目前還要投資新制造產業鏈,耗子同樣不低,實際上未來5年,他旗下整個產業都將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

之所以說是5年,主要是他希望5年時間內,就將新的造艦訂單完成,這樣就擁有10之中型星際艦船為核心的艦隊。

這就意味著基本上奠定了太陽系內的太空格局,如果擠牙膏一般的話,反而會惹出太多的麻煩,在國際上遇到的阻力反而更大。

就算10支艦隊太過于龐大,他認為起碼也要5年內打造5支艦隊,這樣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來自國際上的干擾。

這5支艦隊,至少要有一支軍事艦隊,至少一支科考艦隊,前者保證具備絕對武力威懾力,後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整個太陽系。

剩下的3支艦隊就是運輸和采礦艦隊,其中需要1支采礦艦隊,2支運輸艦隊,兩者艦船型號是一樣的,只是配備的設備不一樣。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只能通過貸款來發展了,以前他旗下產業都是采取相對保守的經營策略,並沒有大規模從銀行舉債。

之所以在不大規模舉債的情況下,國內經濟還能發展如此快,並沒有出現缺資金的情況,主要還是外匯盈余太高了。

加上國內經濟運行效率非常高,資金周轉率同樣不低,導致國內好像並不缺乏資金,至少他旗下的產業,資金不太缺乏。

其實適當貸款,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特別是在當下關鍵時刻,通過大量的借貸完成關鍵性項目,作用更加明顯。

他並不擔心借錢之後還不上,只要從太空開采一顆價值很高的小行星,創造的價值就足夠還貸了。

例如白虎科技公司就已經對靈神星進行了勘測,這是一顆頗具價值的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帶,距離地球不算特別遠,只有5億公里左右。

按照現在礦產資源價格來算的話,開采這顆小行星,就能創造4200億億元的價值,按照國內人口計算,人均價值高達300多億元。

雖然資源太多,會導致資源價格下降,但是目前只有我們才有太空采礦的能力,就意味著掌握了資源定價權。

價格肯定沒有現在這麼貴,但是也不會真的變成白菜價,如果一時間用不完,完全可以慢慢使用,將價值發揮到最大。

只是依靠資源賺錢,對他來說算不上多麼高大上,而且太空中的資源其實非常多,小行星帶上的資源就不多說了。

還要太陽系外圍的柯尹伯帶,哪里的物質總量相當于一顆火星的質量,可探索價值也要比小行星帶大得多。

再往外面探索的話,就是奧特爾雲,雖然質量密度不算太高,但是總重量可能相當于100個地球,很多彗星可能就來自奧特爾雲。

所以只要走向太空,能夠從太空輕松采集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就不再是那麼稀缺,價值肯定會大幅縮水。

真正發展還是要看科技水平,目前常規工業發展到了我國這種程度,基本上已經見頂了,想要繼續發展,必須要在科技上取得更重大突破。

目前有希望帶動經濟繼續發展的產業,第一個就是星際艦船項目,不僅本身科技含量極高,能夠創造龐大的產業體系。

要知道他旗下這麼多企業,這幾年每年都要投入少則幾萬億元,多則上十萬億元,帶動經濟發展顯而易見。

依托星際艦船項目,可以進行星際采礦、星際勘探、星際科研、星球改造等等,每一個項目帶來的收益都難以想象。

其實星際艦船項目不只是星際艦船本身,連帶很多技術都是可以促進工業升級,將常規工業體系推向新的高度。

例如星際艦船項目里面,就有一個子項目,就是我們常說的個人機甲,目的是用于個人太空活動,提升個人在太空中的行動力。

如果經過一定的民用化,光是個人機甲產業,就能創造大量的經濟利益,只是目前還覺得沒有必要,暫時不會民用化。

第二個就是去年他給的新制造技術體系,這不同于星際艦船項目的制造體系,星際艦船項目雖然涉及的技術同樣先進。

實際上可以算得上是現有工業體系的延續,只是更加復雜和高端而已,當然他提供的重力和反重力裝置,不能算在內。

而新的制造技術體系,歸根結底屬于彷生制造技術,不能說比星際艦船的技術要先進,兩者應該說是各有所長。

當然,這只是開始,如果新的彷生制造技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潛力肯定比他給的星際艦船技術要高得多。

只是難度也星際艦船項目高得多,星際艦船項目符合我們一貫的認知,比較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做起來雖然難,但是還不至于毫無頭緒。

而新的彷生制造技術,其實已經觸及「神」創造生命的禁區,將萬物半生命化,這是常規技術體系無法做到的。

如果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也許未來建造的星際艦船,有可能是半生命化的科技產品,先進程度,絕對比現在的星際艦船技術高得多。

拋開這些遠期預期,他現在應該考慮,他旗下的產業如何在短時間內賺到更多的錢,就算無法完全彌補資金缺口,也要盡量降低資金缺口。

本來他今年沒打算為旗下產業操心,畢竟這麼多年,一直都是他推動產業革命性發展,已經有些疲累。

他希望旗下的產業自身就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哪怕發展慢一些,他也不會特別介意,畢竟想要讓他們學會走路,才有可能跑得起來。

但是現在看來,他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按照他們自我發展速度,國內經濟每年能夠達到5%的增長率就已經燒高香了。

像國內如此大的經濟體量,每增加1%都是千難萬難,這還不像是老M,依靠從全球吸血就能辦到的。

到了如今規模的經濟體量,全球任何國家輸血,其實都無法起到多大的作用,想要繼續發展,還是得通過自身增長來實現。

只是葉子書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發展新的產業,新的產業必須要有足夠體量,小體量的產業,根本就帶不動這艘經濟巨艦 波斬浪。

他現在能想到的就是能源電力產業,目前已經有了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這意味著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

現在電力雖說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實際上還有很多地方並沒有打通關節,因為還有一個地方存在技術短板,那就是儲電技術。

別看他已經給了寰宇集團不少電池技術,但是這些電池技術都是化學電池,不僅儲能密度較低,而且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哪怕他在安全方面特別注意,但是化學電池的局限性擺在那里,一旦遭到毀滅性破壞,依然存在爆炸自燃的可能。

而且化學電池在理論上也很難超過石化能源的能量密度,在很多領域,石化能源依然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如果我們能夠解決這個環節的所有問題,就意味著我們掌握了能量生產、能量存儲、能量運用等所有關節。

現代科技就是建立在能源基礎上的,如果所有環節都打通,都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那麼就等于掌握了全球能源產業。

他倒是對出口並不怎麼在意,畢竟我們已經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我們就算是有再先進的技術,他們也拿不出對等的產品交換。

貿易本身就強調有來有往,我們通過出口產品,獲得我們需要的產品,如果沒有我們特別需要的產品,出口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更重要的是,按照正常發展規律,當一個國家的產業科技到了一定水平,低端產業就必然難以生存下去,原因就是人力成本高昂。

但是我國既有人工智能技術,又有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因此人力成本將不再是我國低端產業外遷的原因。

這也意味著,我國從高端到低端,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經營,雖說這不利于全球共同富裕,但是相比安全而言,也就不值一提。

雖說低端產業外遷,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但是太多的低端產業外遷,就等于將供應鏈的命脈交到別人手里。

如果正常貿易還好,一旦出現問題,就意味著供應鏈體系紊亂,導致貨物緊缺,通貨膨脹是必然會發生的。

而百姓平時接觸最多的商品,也沒有那麼高大上,主要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而且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狀態。

本著這個原則,他旗下的機器人,針對低端產業實際情況,給出的雇佣費其實並不算很高,因為一旦很高,競爭力就下降,企業主就難以經營下去。

在暫時無法想到更好的產業,他只能打算將能源產業薄弱的環節補齊,率先在國內全面淘汰化石能源。

其他行業變化暫且不說,至少國內的汽車產業,將會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之前國內銷售的主要是燃油車。

經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過不了多久,國內的汽車銷量將會走下坡路,至少當每家每戶都有汽車的時候,汽車銷量肯定沒有現在這麼高。

總不能未來人均有一輛汽車吧,哪怕真有這麼高的擁有率,也會帶來嚴重的交通擁堵,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停車位。

按照當初的規劃,每個家庭最多擁有兩輛汽車,全國汽車最大擁有量大概在6億輛,再多的話,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問題。

目前國內汽車擁有量大約在2.6億輛左右,扣除運營車輛,大約2億輛家庭汽車,而我國家庭也就4億戶左右,已經將近一半的家庭擁有小汽車了。

以現在汽車銷售速度,再過4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就能完成家家戶戶小汽車的目標,所以常規汽車的瓶頸很快就會到來。

其實他也無法預估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只是知道肯定會有不少的幫助,所以將新的儲能技術納入到研發計劃當中。

新的儲能技術,不同于他給麒麟能源工業集團的儲能器,因為太過于先進,目前不會對外銷售,甚至內部也僅限少部分領域使用。

就目前的電池技術,比化學能電池技術高一個檔次的電池,就是同位素電池,也就是俗稱的核電池。

只是自然狀態下的同位素電池,依靠自然衰變,具有一定的恆定性,人工無法控制衰變的速度和時間,也就無法控制電力輸出的大小。

實際上並不適合日常生活使用,前世很多人想要使用碳-14制作成核電池,用于動力電池,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

例如將碳-14核電池用在汽車上,除非汽車總是以均勻的速度前進,或者是只有小幅度的動力改變需求,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那麼就需要額外配備儲能設備,將相對均勻衰變的核電池釋放的電力儲存起來,然後等需要的時候,直接從額外的儲能設備當中獲取電力。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裝上儲能電池來得方便,反正汽車又不是不能充電,又何必弄一個核電池在上面提供能源。

所以天然衰變的同位素,並不適合作為日常生活儲能電池使用,只有像太空這樣的場景,由于沒法充電,才會用到同位素核電池。

他現在想要研發的核電池,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能夠充電,內部電力不依賴于材料本身同位素衰變。

這就涉及電能如何讓一個穩定的同位素變成具備放射性的同位素,因為只有這個問題實現了,才能對核電池充電。

第二個條件就是如何自由釋放能量,而不是等著放射性同位素自然衰變,那樣很多應用場景非常麻煩,不具備普及性。

如果一段時間內釋放的能量是恆定的,就意味著加速失去了意義,因為沒有瞬時能量爆發,根本無法實現加速。

第三個條件不能是γ衰變,因為這種衰變形成的γ射線穿透性強,危害距離遠,如果是這種衰變,安全性就差很多。

結合這三個條件,其實這種電池已經不是傳統上的核電池了,雖然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釋放能量。

但是涉及逆向放射過程,將一個穩定的子核素轉變成不穩定的放射性母核素,這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可能發生的。

而且以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做到這種逆向轉變過程,也是他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太簡單,也不用他親自動手。

其實他之前拿出來的電池技術,就有點類似核電池,不過只涉及β衰變,算不上真正的核素變化,因此也算不上真正的核電池。

通用機器人使用的電池,就屬于純β衰變釋放能量的電池技術,由于不是核素變化,意味著原子核不變,只是電子數出現了變化。

所以這種電池實際上不是核電池,只能說是一種巧妙的電子捕獲電池,相比化學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穩定性更好。

但是相較于真正的核電池而言,能量密度還是差了很多,所以他現在有些糾結,到底要繼續研究核電池,還是直接將通用機器人的電池技術公開銷售。

兩種電池技術各有優劣,通用機器人使用的電池技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危害性較低,價格不會高出天際,只是能量密度還是稍微差了些。

而核電池能量密度非常高,小小一節電池,就能驅動汽車跑動,但是價格非常昂貴,只能用在高端領域,普通民用領域並不適用。

葉子書想了想,還是決定兩者都進行,內部逐漸使用更先進的核電池,對外銷售的產品中,可以使用通用機器人身上使用的電池。

這樣兩者不會產生沖突,而且拿出現有的技術出來賺錢,也能物盡其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