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38章 “杞人憂天”

僅僅三天時間,白虎科技公司管理層就聯系好了專家,第四天就全部齊聚公司總部,效率還是相當可以。

由于葉子書設計的裝備數量和種類太多,如果合理搭配更是可以配出更多的裝備種類,所以這次過來的專家數量達到了上百位。

這件事情不是一次座談會就能搞定,這邊專門騰出了兩層樓,這些專家需要在這邊工作一段時間,來全面評估葉子書設計的合理性。

他們上午剛全部集聚在這里,葉子書下午就和專家們開了一次會議,主要內容就是介紹他設計這些裝備的思路以及技術可行性。

「這幾天辛苦大家了,由于裝備種類太多,涉及的細節也非常繁雜,可能需要花費大家很長時間。」葉子書首先客套了幾句。

「這哪算辛苦,只要能夠看到讓我們眼前一亮的裝備設計,我們這些人高興還來不及。」其中一位頗具威望的專家說道。

「既然大家沒有意見,那我們也不客套了,我們先從武器裝備開始介紹,畢竟這是最基礎的軍事裝備,所有平台都需要用到他們。」葉子書說道。

大家自然對葉子書的安排沒有任何意見,都點頭示意表示認同,葉子書也沒有多廢話,直接就開始介紹起來。

「首先我要介紹的就是我們的新型炸藥和推進劑,大家都知道武器平台想要搭載更多的武器,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就是增加平台的載荷量,這就涉及到平台的設計能力和技術實現,暫且不說。

另一種方法就是對武器裝備的小型化,在保持武器威力和航程前提下,只能通過增加炸藥的威力和更先進的推進劑增加導彈或火箭的航程。

我們使用的新型炸藥是全氮炸藥,威力為普通TNT的20倍,這就意味著同樣的威力,我們可以減少20倍的炸藥裝載量。」

葉子書還沒有說完,下面就一片嗡嗡聲,這不是大家不遵守會議紀律,而是這個實在是有點驚人,有點讓他們感覺不可思議。

炸藥威力的提升是極為困難的,自從TNT炸藥被發明依賴,130多年的時間里面,炸藥的威力也只提升了兩三倍,這是無數軍工企業都在不停研究的結果。

現在葉子書直接告訴他們,他們竟然研究出威力是TNT炸藥20倍的炸藥,任何人都有種錯愕的感覺。

葉子書看了下現場,笑著說道︰「雖然大家的驚訝讓我很有成就感,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其實還有很多比這個威力更大的炸藥或武器。」

其實化學炸藥的威力主要來自化學鍵的能量,不管再先進其實也無法突破物理特性,全氮炸藥能達到TNT炸藥威力的20倍,幾乎已經是極限了。

想要更高的炸藥,就是難度更高的金屬氫炸藥,不過這種產品生產成本更高,維護成本更高,他覺得沒有太大必要性。

還不如直接使用小型清潔核聚變彈,由于物理特性的原因,比化學炸藥的威力要高得多,只要解決核污染問題,那麼和普通的炸藥就沒什麼區別了。

葉子書也沒有繼續說什麼炸藥比這個威力更大,而是繼續介紹這種炸藥的分子式和爆炸威力如此大的原理,並且給出了計算方法來計算其隱含的能量。

別人驗證炸藥的威力,可能要試驗一番,然後通過各種設備來收集數據,而葉子書則是全程計算,通過數學方法和物理化學理論就可以算得明明白白。

開始大家還能看得懂他在黑板上寫的數學計算公式,可是越到後面就越復雜,很多人直接就懵了,只是葉子書並沒有專門停下來詳細講解。

反正他並不求別人能否理解這些計算方法,之所以計算只是讓大家知道他所說的結果是正確的,並沒有說大話。

說完之後,葉子書繼續講解推進劑,推進劑並不是只有一種,為了適用于不同的需求,有固態推進劑和液態推進劑。

推進劑和燃料的區別,主要在于推進劑自帶氧化劑,能夠不借助外界氧化劑供應就能實現化學反應,而燃料需要外部供給氧化劑。

推進劑想要實現大跨越是很難的,葉子書費盡千辛萬苦也只是將推進劑的推進水平提升了一倍,在目前水平下他認為已經是極限了。

葉子書講解得很快,他幾乎全程都是自己在講,如果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就將武器這部分給講完了,至于更細節的發動機等,他只是簡單地講解了原理,並沒有細講。

如果真要掰開來講的話,光是這些東西估計就要講好幾天,他沒有那麼多時間浪費,只能讓這些專家會後自己琢磨。

在會議結束之後,葉子書為他們開通了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的權限,只能看到他們能看的相關文檔。

這些專家也是相當敬業,拿到訪問系統的賬戶後,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吃了飯趕緊又利用晚上的時間看相關資料。

第二天葉子書開始給他們講解各種輔助設備的設計,例如各種雷達、隱身技術等等,這些都屬于平台的基礎設備。

在會議上他認為平台的隱身性是將來發展的趨勢,為了實現這一點,他這次拿出了很多隱身技術。

最簡單的就是隱身涂層,具有吸波能力,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另一種就是偽裝設備,配合隱身涂層和被動式反應裝置。

可以讓敵方雷達波接觸戰機的時候,不僅這些雷達波被隱身涂層吸收,而且還會觸發被動反應裝置,偽裝設備會立即按照雷達波的到達這邊的狀態來模擬返回雷達波。

當對方接收到這些返回的雷達波之後,以為返回的雷達波就是自己發射出去的,實際上並不是。

這麼做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隱身,而是想要給對方錯誤的信號,這樣就可以制定非常多的戰術,來達到更多的目的。

既然將來隱身是發展趨勢之一,那麼反隱身就成了重點,葉子書拿出來反隱身雷達就是量子雷達,前世已經出現過的,效果很好,他也沒有必要弄個新的東西。

光是講解這些輔助設備,就花費了他一天的時間,而這些專家也不好過,听他講要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非常累人。

從第三天開始,他就講解平台整體設計,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方面的講解就更加容易很多。

由于這些平台設計並沒有在風洞里面進行實驗,為了說明為什麼這樣設計,以及設計能夠達到的效果。

葉子書使用了大量的計算公式來代替風洞實驗,這里面就涉及到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以及材料力學等等。

其實他在進行整裝設計的時候,在虛擬實驗室里面使用風洞試驗過,哪怕是計算沒有問題,他也不會很放心,理論和現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現實還沒有先進的風洞設備,目前風洞設施只能模擬低速狀態,他為了使自己的設計具有說服力,只能通過這些計算來完成解答。

這些專家很多都是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和材料力學等方面的專家,因為不懂這些就沒有資格在這一行混。

但是他們還是有點跟不上葉子書的計算思路,因為普通的計算方法都是其提放在簡單的環境中,計算出來的結果只是單項因素結果。

就算是復雜一些,有多重因素構成,也非常有限,因為在計算過程中每增加一個外部因素,計算難度就呈現幾何倍增長。

而葉子書的計算幾乎將所有因素都考慮進去,變量高達幾十種,就連空氣濕度都沒有放過,可謂是相當齊全。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計算過程看上去極為復雜,其實這還是葉子書簡化後的結果,大家就這麼稀里湖涂地听完,然後直接看他得出的結果就可以了。

這些計算公式完整計算過程會後會給他們,他們自己仔細琢磨應該能夠明白他現在計算是否正確。

經過五天時間,葉子書終于將所有認為需要講的地方講了一遍,接下來就是這些專家的工作了,葉子書不打算奉陪。

反正給的資料非常詳細,除了沒有生產工藝和技術之外,基本上其他的資料都給了,他們可以按照各自的專業特長,對這些整裝設計進行評估。

回到辦公室的葉子書,繼續忙碌高鐵技術的資料整理,如果只是單純的有軌高鐵,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少難度。

但是這次設計的是磁懸浮和有軌高鐵結合的混合技術,平時運營可以全程采取磁懸浮狀態,不僅更加平穩、噪音更小,而且更加節約運營成本。

有軌運營狀態一般是應對極端情況,所以必須要在這個功能上盡量節約成本,可是他無論如何節約,建設成本依然比單一性技術要高不少。

他不清楚有關部門對此是什麼態度,所以干脆也不只弄混合型技術了,而是三者都要,到時候如何選擇,就不是他考慮的了。

他會整理的高速有軌鐵路技術,最高時速可以達到500公里每小時,但是運營成本非常高,他認為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實用性並不高。

大家都坐不起高鐵,那建設又有何意義,這樣的高鐵票價比飛機還要高,對很多人來說還不如坐飛機。

另一種就是純粹的磁懸浮鐵路,軌道建設成本和列車成本都要更高,按理說現在建設磁懸浮更不劃算。

但是經過葉子書的努力,磁懸浮軌道建設成本之比高鐵建設成本高出80%左右,但是運營成本只有高鐵的50%左右,總體成本要低很多。

只要在磁懸浮軌道上跑的列車越多,運營成本優勢越發明顯,更重要的是,磁懸浮列車的速度最高可達到900多公里每小時。

這里面非常關鍵的技術就是常溫超導技術,可以為磁懸浮列車運營節約大量的能源,加上磁懸浮本身具有節能的特性,在能耗上吊打高鐵。

至于混合型,並不是簡單地將以上兩種綜合,不過軌道建設成本還是比單純的高鐵軌道建設成本高出至少100%。

運營成本倒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列車生產成本會大幅提升,如果不願意為極端情況買單,使用這種設計完全沒有必要。

他之前的想法,就像萬城基業建造的房子一樣,硬要增加一套成本昂貴的防震裝置,似乎有點杞人憂天。

------題外話------

求訂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