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七個香客里老譚是最窮的,給寺廟的布施亦最少,說他是大功德他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老喇嘛說的功德不是按布施多少計算的,雖然沒有香客們的布施寺院建不起來,路也修不成,但這樣算也未免太不佛家了。

老譚所知道的是這里最初是呼市的一位陸姓房地產商出資興建的, 那時還沒山腰處那座氣勢恢弘的寺廟,這里還是人跡罕至之處。

陸姓商人早年是呼市的一位大哥,做人靠狠,發家靠搶,一路走來腥風血雨。不知何時遇到了觀音寺大德,竟然幡然悔悟, 從此做了善人。

斥巨資建了此處寺院,後來資金不足就賣了房產,再後來老喇嘛雲游籌款, 進而一步步完善。

據說從山下到寺院的路修了十五年,開始只是條僅容一人上下的小路,且凶險無比。陸姓商人把建築隊帶到這里,同時開來了鏟車、鉤機,歷時三年才修了可容四驅吉普上下的山石路。

老譚上次來時就是坐四驅吉普上的山。

如今這里名聲在外,來的香客多了,布施的也就多了。這個三十萬,那個上百萬的給,才有了現在的水泥路面,並且每隔一段距離修有涼亭,供上下山的人小憩休息。

老譚和老喇嘛又聊了會兒佛法,向老喇嘛請教了金剛經里以前一些不太明了的東西,老喇嘛一一作了解釋。

「實相者則是非相,離一切相者才能無所往、無所及。佛曰一切相皆是虛妄,亦是叫人放下, 莫執著世間。

佛說的好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老喇嘛最後說。

從老喇嘛閉關的洞府出來已是正午時分,陽光正旺,山中無風,暖融融的。

老譚想去東溝泉眼看看,上次來時夏天,泉眼處綠色蔥蔥,現在冬天不知啥樣。于是便回香客院取了水桶挑在肩上,出門往東溝而去。

青石鋪成的山路彎彎險險,兩邊的低窪處殘存著白雪,低矮的灌木叢沒了葉子,只露枝條。

東溝在山腰處寺廟的後面山里,其實是兩個山峰間的低窪地,形如山谷。里面有大面積的山杏樹和山梨樹,間或幾株桃樹、松柏、山榆。

谷底有一泉眼,四季水流不斷,流出谷口形成小溪向山下流去, 半道有兩條從別處流出的小溪匯入,到山下成了小河。

拐過一個小山 便看到泉眼了,那里冒著白色的水汽, 周邊結著冰,隨著水流白色水汽一路飄蕩著出了谷口,氤氤氳氳。

老譚看到一只紅色的狐狸在溪邊飲水,狐狸听到了腳步聲抬起頭向老譚望來,尖尖的嘴巴很是嬌俏。

狐狸望著老譚,好像覺著沒啥奇怪的,一個人而已,于是低下頭繼續喝水。喝了幾口喝飽了,抬起頭

又望望老譚,然後轉身跑了。

老譚沒想到在這能見到狐狸,可惜沒帶手機,要不然就拍下來了。

老譚不怕狐狸,小時候在老家山里總能見著,有時還能踫著狼。踫著狼不要慌,狼吃人是餓急眼了,再不就是把它惹急眼了,它才會主動攻擊,要不然不會。

當然這是指遠距離的,如果和狼冷不丁的踫個面對面,你嚇一跳它也嚇一跳,它以為你要傷它,免不了要惡戰一場,不是你死就是狼亡。

這種情形幾乎很少發生,狼的鼻子比狗鼻子靈,隔老遠就能聞到人味兒,在不餓的情況下先避開了。它也怕死,知道人不好惹,萬一踫著拿槍的獵人呢。

狼生也可貴。

老譚怕蛇,天生就怕。見了蛇頭皮發麻渾身發冷,一步都不敢走。那真是蛇不動他不動,蛇走了他也不敢動,怕再回來。

所以夏天不管咋熱,上山砍柴的時候他都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一是怕被蛇咬著,二是給自己個心理作用。

他來到泉眼前。

泉眼不大,直徑兩米左右。也不深,能看到里面的石頭底。水面十分平靜,如不看往下流的小溪還以為是靜止的。

整個泉眼周圍是厚厚的冰,站腳的地方是一塊平整的大石頭,方便打水。

老譚打了兩桶水,沒著急走,站在那看四周的風景。

說實話大冬天的確實沒啥風景可看,倒是挺安靜,也很暖和,陽光照在身上有說不出的舒坦。老譚想這地方要是養幾只羊幾頭牛挺好,水草豐盛,一定膘肥體壯。

轉而想這里是佛門清淨之地,不可能養羊養牛,即使養了也是山中老狼的月復中食物,得不嘗失。

泉眼不遠處是一片山杏樹,光禿禿的枝丫灰白一色,上面停著幾只麻雀。山杏樹後面是個慢坡,漫坡上長滿了松樹,密密實實的一片蒼綠。

忽有一道人影在松樹地里閃現,老譚以為自己眼花了,心想這地方哪能有人呢。再仔細看時確實是個人從松樹地里走出,並且他還認識——青島來的唐姐。

唐姐身穿長身白色羽絨服,頭戴黑帽子,腳穿黑色棉皮鞋,微笑著朝老譚走來。

老譚詫異她怎麼一個人來這,不管咋說這地方也是有點危險的。

「來挑水了。」唐姐走進了打招呼道。

「唔,來挑水。」老譚回道,隨後問︰「你這是——」

「隨便走走,散散心。」唐姐說。

「今兒天好。」

老譚說著擔起水,倆人相跟著往回走。

唐姐看老譚挑水的姿勢正確,很輕松的樣兒,問︰「以前挑過水呀?」

「唔,年輕在家時總挑,有二十多年沒挑了。」老譚說。

「老家農村的?」

「嗯。」

「哪兒?」

「遼寧北票。」

「哦,北票——現在在哪?」

「省城。」

「你做飯店的?」

「嗯,做飯店的。」

「我做海產品批發,干貨,海參和魚翅。」唐姐說。

海參和魚翅一下子把倆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老譚說︰「年輕的時候沒少做海參魚翅,現在不做了,飯店檔次低,小餃子館。」

唐姐說︰「餃子館好呀,我最愛吃餃子了。每次去省城我必去中街的老邊餃子館,他家餃子好吃,百年老店。他家的菜也好吃,滋味足。」

老譚說︰「嗯,老邊餃子館二百多年了,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餃子館,已經申請吉尼斯紀錄了。

他家現在全國二百多家加盟店,遍布各地。」

「你家餃子館叫啥名?」唐姐問。

「阿巧,小餃子館。」老譚說。

「阿巧?好像听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