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賈老爺子顯然是踫著了懂酒之人,高興中帶著驚訝的問︰「喝出來了?」

老譚說︰「嗯,喝出來了。」然後接著道︰「松針釀酒是古法釀酒的一種,常喝松針酒有助于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滋養心腦肝腎血管。

酒書有雲,常飲松針酒有助于過濾血脂、舒筋活血、理氣和胃、平補陰陽。老年人喝了可以進行機體檢修, 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周期。

只是現在會用松針釀酒的不多了,大多是和您老爺子這樣泡酒的,泡酒效果減半,缺了益壽延年的功效。」

賈老爺子禁不住頷首稱道︰「看來你很懂。」

說著要給老譚再倒一杯,老譚趕忙攔住, 笑著說︰「謝了老爺子,我血壓高, 喝不了這個, 嘗嘗即可。啥時候血壓正常了再喝,它可是促進血液循環呀。」

老爺子恍然,忙道︰「抱歉了抱歉了。」說罷自己倒上一杯,享受般的飲了一口,說︰「我打年輕時就好酒,幾乎是無酒不歡,因為這常挨老伴兒的訓。

那也沒管住,現在老了喝得少了,不再貪杯。來時見這山上松樹蒼翠,松針極好,便採了些泡酒,這是第二壇了。每天不多喝,早上一兩,中午一兩,晚上二兩。」

老譚說︰「這就行,按您這歲數一天四兩正好。按理說早上不該喝酒, 早上先是卯時, 大腸經當令, 乃是地門開之際,應排出體內垃圾。隨後便是辰時,胃經當令,隨陽氣長而進食,以補營養,忌飲酒。

俗話說早上喝酒一天醉,確實這樣。酒精隨吃食進入血液,麻醉神經腦袋,自然迷湖,飄飄欲仙。但像您這樣只喝一兩無妨,尤其是松針酒,舒筋活血過濾血脂,有益無害。」

賈老爺子听的高興,心情大爽,為給自己找到早上喝酒的依據而眉開眼笑。

吃罷早飯七人各自回屋,姜老太太告訴老譚大家和廟里的僧人一樣,每日兩頓飯。早飯過後自由活動,可以去大殿靜堂打坐誦經,也可到山上游走,亦可在自己的屋里做自己的事, 沒人打擾。

晚飯是昨天那個時候,菜自然由老譚做了。

老譚回到房間後燒先把藥吃了,然後泡壺茶,打開電腦連上網,看了會兒新聞。網路不好,時卡時斷,也就關了。他感到雙腿發酸,知道是上山累的,便上床休息。

一小時後老譚從床上起來,出了香客房來到寺院,向知客僧借了本金剛經。

之前他讀過金剛經,只是泛泛,想借三個月的養病時間再讀一遍,細細研磨。

他不是虔誠的佛教徒,甚至不信佛,只是喜歡佛文化,願意研究。大德說他與佛有緣,估計也是因他不信佛反而看得更清的緣故。

他認為中國三大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佛家修性,道家修心,儒家修身。

學佛叫人放下,學道叫人清淨;學儒叫人做人。

儒釋道雖是三家,亦有相同之處,不能著魔迷信。

佛教發源于印度,昌盛于華夏,揚名于四海。

何謂佛?佛即是人,人即是佛,只看痴迷與醒悟而已。

老譚拿了金剛經沒馬上回去,而是進了大殿靜堂。

靜堂中香煙鳥鳥,姜老太太、青島唐姐、陶氏兄弟在打坐誦經。老譚看了看沒打擾輕輕退出,隨後出了寺院回到客房。

到房間不久一個年輕喇嘛過來喊他,說是閉關的老喇嘛叫他過去一趟。他有些納悶的問︰「師傅不是在閉關嗎?」

年輕喇嘛說︰「是在閉關,只說見你。」

「在哪閉關?」老譚問。

「跟我走,我領你去。」

年輕喇嘛前面帶路,老譚後面跟著再次進了寺院,繞到了大殿後。原來大殿後有一山洞,大殿把山洞擋住了,不繞過來發現不了。

洞口很高,砌有門廳。

老譚隨年輕喇嘛推門而入,里面是間靜室,陳設簡單,一床一桌一凳,幾件日常用的東西,外加一個供桌,上有香爐,香爐中燃著香。

靜室里側還有一門,年輕喇嘛推開後叫老譚進去。

老譚狐疑著往里走,心想這應該是老喇嘛的閉關之地了。

進來後抬眼望,里面別有洞天。

第一感覺是山洞好大,空曠深遠;第二感覺是里面暖和,猶如春天;第三感覺是微醺,全是檀香味兒。

老喇嘛打坐在洞中的木榻上,正笑呵呵的看著老譚。

老譚上前雙手合十,頷首施禮。

「師傅好。」

「施主好。」

老喇嘛示意老譚坐下,老譚便月兌鞋盤腿坐上木榻。

老喇嘛說︰「過完年來問事的太多,又推月兌不掉,初十就閉關了。」

老譚笑道︰「都是些大領導吧,估計有外省的。」

老喇嘛笑而不語,微微點頭。

老譚說︰「世人知你修行高,求你點化;領導知你大智慧,求你指點迷津。」

老喇嘛說︰「問事而已。」

老譚便笑了,扯開話題道︰「我給師傅帶了梅花三清酒,還有通遼甘旗卡的牛肉干。」

老喇嘛隨之也笑了,說︰「十日後出關。」然後正色道︰「來,我給你號號脈。」

老譚邊伸胳膊邊說︰「酒肉通佛呀。」

老喇嘛笑而不語,認真的給老譚號了脈,看了氣色,問了情況,然後說︰「施主常年操心焦躁,飲食無律,加之奢酒,胃肝自然有損。好在善食,損之不大,只是源于遺傳,血壓偏高,氣管不好。」

老譚點頭。

「憂心積慮難免生病,但觀你不是短壽之人,四次救人性命,應是無疾而終,不用擔心生死。」

老譚想了想好像真是四次救人。第一次是濱海時救小慧母女,第二次是呼市海東店裝修時救裝修工,第三次是火海中救王海娟,第四次是雨中救古毅。

老譚問︰「還有這說道?我這可是真病。」意思是自己得的癌癥,不是外病。

老喇嘛說︰「惡疾而已,何況又是初期,放開心態,精心調養,無礙。」

「多謝了。」老譚說。

「在這待著吧,把俗事放下,安心修行。早起登山砍柴,吐故納新,可通肺腑。午間打坐誦經,靈台清明,則去煩除燥,身若虛空;晚間煙火下,人間兩不知,做做功課,濁酒清風,心胸開闊,自是輕松。

若心明眼亮,觀山望水亦能參悟天地,瞅飛禽走獸也能洞覺天道。

我佛慈悲,度人離苦得樂。此處非大山名川,卻也得天獨厚,山靈水秀,四季分明,自有天道。山之靈沾了因果,凶獸亦有善緣;水之秀有了靈韻,萬物生生不息。

我在此開山鋪路建廟修寺,不是為香火鼎盛,只因此處佔天地靈氣,安然清淨,適于清修。善男信女若意志堅韌,不畏清苦,亦可同住同修。

感天地之造化,享天地之靈氣,心無雜陳,何病之有?

真若受了我佛指引,頓悟感化,出去後以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為老百姓造福,也是功德。」

「您是大智慧大功德。」老譚由衷的說。

「施主謬贊,比起做功德你比我大。我深居此處,只是感悟佛法以達世人。你是真修行,建店為老百姓品一口吃食,讓上千人有工作養家湖口。如此宅心仁厚,樂善好施,重情重義,乃大功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