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祈思緒被打斷,順手捏住裘芙菱的小手,小心地握在懷里,望向裘芙菱的目光自有深邃的柔光,道︰「朕在想,蒹兒說的那句'百姓才是陵國的脊梁'是何意。」
「朕從來只知一國之將、一國之相這等國之棟梁,才可稱之國之脊梁,百姓才是陵國的脊梁,這句話又是何等說法?」
裘芙菱听言笑笑,道︰「國之將為國守衛國土,國之相為國指點朝綱、鞠躬盡瘁,他們是國之棟梁不假。」
「但聖上可曾想過,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切朝綱的落實、都是萬千百姓的參與,決策之人、領導之人固然重要,但國家能不能守衛治理好,這其中,也月兌離不了眼前將士與百姓。」
「百姓好才是國好,而並非國好才是百姓好,一個國家是否富強,終究要由百姓是否安居樂業決定。」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國之將、國之相,甚至聖上你,若少了百姓的支持,地位亦走不長遠。」
「所以國之將、國之相之人可稱為棟梁不假,但若是國之脊梁,那必是百姓無疑。」
裘芙菱侃侃而談說道著自己的了解,卻不知身側听此言之人心內已是洶潮翻涌。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若是少了百姓的支持,任何人的地位都走不長遠。
國之脊梁,必是百姓無疑。
……
一番話說下,論述得當、有理有據,將國之將相與國之百姓的關系說得一清二楚。
的確,國之將相可稱之為國之棟梁,因為他們都是一眾人中的佼佼者,領兵打戰、為國治理朝綱的能力鮮有人及。
所謂棟梁者,能國之重任者也,脊梁者,卻是整個國家的重要、中堅力量。
可堪稱為整個國家最重要力量的,不是國之百姓還能是誰?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沒有百姓,莫說他這個聖上都是虛位,更可堪稱國不成國。
脊梁與棟梁,一字之差,其中意味卻是大有不同。
亦是這一字之差,讓他重新審視了百姓與國家的關系。
可這等話,又豈是尋常閨中女子可以說出?也只有他的蒹兒……
公治祈望向裘芙菱的目光滿是贊許,道︰「蒹兒當真見解獨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朕與那一干重臣,便是國之舟,那百姓,便是國之水,國之脊梁,自是由百姓擔當。」
又眸色深邃︰「倒是朕,堂堂一國之君,還不如蒹兒有這等國事見解。」
比他甚至有余,比朝中那等重臣,哪怕是堪稱棟梁之人,也無有不足。
裘芙菱听言仍是笑笑,又是揶揄他道︰「不過是粗陋之見罷了。」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本是唐時唐太宗常言之辭,以砥礪自己治國以民為重。她說出此番話,也不過是借了唐太宗此言。
而見公治祈這般模樣,想來是初听聞此言,不知她說此話,只不過是借鑒之故。也不知,她其實是來自另一個時代,才可知曉當時的古人之言。
思及此,她自以揶揄掩飾她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