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話說皇甫嵩身死之後,長安朝廷一片震蕩,即使李儒下令不得公開皇甫嵩死訊,但是車騎將軍被太師賜死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很快就鬧得滿城風雨。

即使朝廷上無人敢對此有所議論,但散朝後,各級官員都在打听消息,暗地里交流意見,然後傳出更多離奇的風言風語,諸如皇甫嵩受詔誅董、關東諸侯與皇甫嵩密約西征之類的謠言更是禁絕不止。

與之對應的則是軍隊斗志大為下降,在前線的將領如徐榮李傕等人,在得知消息後,全都飛信郿塢來問消息真假,並說軍中因此士氣低迷,作戰更是接連不順。

加之豫州郭貢在此時上報,陳述蛾賊在泰山立帝稱制消息,朝廷大為震恐,為此接連進行四次大議論,談論接下來的應對舉措。

其中如司徒王允、諫議大夫趙謙、太僕趙岐等人都一力主張平叛。理由是關東諸侯雖然舉兵反叛,但還承認朝廷為正朔,是皮肉之傷,而蛾賊稱制,已是大逆不道之舉,堪稱入骨之疾,當立即除去,一旦旁觀其做大,將成生死大患難。

而如京兆尹司馬防、司空淳于嘉等人卻說,如今形勢,已與蛾賊初起時不同,山東諸侯叛逆心懷二心,不服號召,若朝廷出大軍征討蛾賊,露側背于叛軍,叛軍不明大義,稍有不慎,便會將大軍葬送于關東,朝廷又該如何立足?

雙方都僵持不下,但也使得朝野格局更為詭譎,不少人都對朝廷完全失望,開始秘密結黨謀劃前途。如此情形與皇甫嵩病重相結合起來,甚至傳出了皇甫嵩殺戮過勝,故而上天降下懲罰,以顯示西衰東盛,漢室將在山東再興的流言。

董卓對此不勝其煩,但他的重心仍放在此前與李儒商議的「釣情」一事上,這一月來,李儒在城中布下眾多眼線,對試圖接觸皇甫嵩府中的人員大加追控,很快便鎖定了傳播流言的人選,等李儒再三確認後,終于在一日上報給太師董卓,供他定奪。

董卓細細審查名單,邊看邊听李儒訴說追查的詳情︰「最先打听皇甫府的乃是何伯求(何)府上的一個蒼頭,他得到消息後,回到何伯求府上,未久何伯求便行至鄭公業(鄭泰)之弟鄭文公(鄭渾)府上,隨後就有數人到府上集會,但他們行蹤隱秘,當時人手不足,追查有所遺漏,但好在他們上月又聚會三次,我這才得以將人員一一查清。」

「光祿大夫黃琬、侍中楊勛、護羌校尉楊瓚、左尚書僕射士孫瑞」董卓將這些名字字句念出,很快便沒了興致,他抖了抖書寫名單的布帛,又用手指微微一彈,臉上露出殘忍的笑容,對李儒道︰「好啊,我倒沒想過,尚書台里有這麼多反賊!文優,你干得好啊,只不過,可還有遺漏之處?」

李儒恭敬道︰「稟告太師,逆黨有如此之多,其中亦不乏身居公卿之人,有遺漏也是在所難免的。但以我之見,只要太師突然帶兵入城,封城戒嚴,用兵卒抓住逆黨大部,而後拷問黨羽,相互比照,也定然能尋出蛛絲馬跡,何愁不能將這些逆臣一網打盡?」

董卓甚是贊賞這個計策,他想了片刻,說道︰「這件事非同小可,說不好亂黨在軍士中也有埋伏,用的兵士都當是可信之人才是。」

李儒問道︰「虎賁中郎將(呂布)在城中有八百宮軍,中軍校尉(董璜)又有三千禁軍,城門校尉(董承)處也有三千衛軍,還不夠用嗎?」

「堪堪封鎖城門而已。」太師搖首道︰

「呂布與董承麾下多非涼人,董承乃是太後親族,實與我無親,怎能信任?奉先還尚算忠心,但其部曲多是並人,心念故土,難保沒有逆黨安插,我也放心不下?還是從楊定處再調三千涼人來,再把左將軍(董旻)叫回來,讓他鎮守郿塢,出了什麼意外,也能及時相救,如此一來,才能說萬無一失。」

他思忖了片刻,便揮手讓李儒後退,並囑咐道︰「你先回長安等我消息,若是城中稍有變數,你即刻書信與我。」

等李儒走後,他便在桌案上寫起調兵的手令,一時興起,他竟自己磨墨,兩刻鐘後,方把手書寫完。剛想蓋印,才發現印璽未在房中,于是呼喚來美姬貂蟬,這幾日都是她在房中侍寢,也都是由她負責收拾臥房,太師對她問道︰「你可知道我印璽放在何處?」

貂蟬扶面回憶,未久便笑道︰「昨日我家大人來送表書,您親自到側廂迎接,和他談了半個時辰,想必是把印璽忘在那了。」說罷,她立刻去側廂,回來時果然帶來印璽。董卓見她身姿嫵媚,神態可人,不禁將她攬入懷中,細細撫模她光滑的肌膚,正顯出自己身上的肥肉滿是黑斑與褶皺,他感慨道︰「歲月不饒人,我都這麼老了。」

「太師昨日還說自己年輕,怎麼今日便老了?」

董卓沒有和貂蟬調笑,他拍著自己的肩膀,帶著感傷說︰「往日我縱橫隴頭,策馬狂奔,略陽至河關三百里的路程,我一日便到了,還不覺得勞累。可如今我只是端坐案頭,寫一張手令而已,稍稍磨墨,便覺得肩酸神乏,怎麼能不服老呢?」

貂蟬見他心神憂傷,便起身為太師按揉肩膀,董卓最喜歡她這份知心。不過這時他收下心來,用印章按了印泥,蓋在手書上,而後展開重新審視。審視間,他忽感肩上一痛,便對貂蟬說「輕些」,貂蟬「嗯」了一聲,見太師沒有回頭,趕緊調整好情緒,眼里卻反復審視著這篇手令,將內容牢牢記在心里。

等到董卓去傳喚使者時,貂蟬識趣地退出書房,回到自己的寢房里。關上房門,冥思片刻後,貂蟬在一張紙條上寫道︰「事露,將有大兵入城!」,快速吹干後,她將這張紙條疊成一小卷,裝入一支木釵內。貂蟬喚來自己的侍女,讓她帶上木釵,以購置夏裝的名義,速速回到長安城內,將其轉交給王允。

親自送侍女走到塢堡正門,侍衛們還是搜查了一遍,見侍女沒有什麼違禁物品,這才放她離堡。等侍女遠去了,貂蟬松了一口氣,回過頭來,在路上撞見一名渾身衣錦的曼妙少女,正是渭陽君董白。

貂蟬知道她是太師最喜歡的孫女,當即對董白彎腰行禮道︰「見過渭陽君。」,董白則是打量了貂蟬兩眼,一聲不吭地往一邊走去了,顯然對她十分嫌棄。

貂蟬心里清楚,這名渭陽君常說她們這群侍妾是污穢之物,如是趙飛燕般的無端禍水,話語早就傳遍了。但她卻對董白生不出惡感來,因為她自知自己做的確是污穢之事,但亂世之中,又有幾名女子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呢?

貂蟬回到房中,雙手合十,心里想著︰希望大人能逃過此劫,若大人能平定亂世,自己便去白馬寺,跟著天竺大師們終日誦經,渡此余生,以求得來生可去往生之淨土。

另一邊,去通報的侍女並不知道通報為何事,只騎了一匹騾馬,慢悠悠地往長安城趕去,兩百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五日,方才回到長安此刻中午午時二刻,王允還在尚書台中視事,而楊定的涼兵日夜兼程,距離長安已不到四十里了。

到了酉時,王允結束一日的雜務,與虎賁中郎將呂布話別,乘上軺車踏上回府之路,想著這一月的成果,心中不由得非常得意。

自從他主使,傳出皇甫嵩身死的消息,朝野上下一片恐慌。尤其是那些對袁氏充滿惡感的公卿,原本打算和皇甫嵩一般明哲保身,可此時唯恐被董卓無罪而誅,在自己接觸以後,都紛紛投向自己門下,其中不乏有黃門侍郎張種、北軍中侯宋翼等這些要害官員。這些日他忙于此事,以至于與何等人的會議都未曾參加。

這不由得他不重視,畢竟每多一人,誅董一事便多一分勝算。

而其中最成功的,還是他在刺殺董卓前,便成功策反了呂布。

皇甫嵩不願意領軍東征時,呂布躊躇滿志,滿以為自己能夠獨自領軍東征,卻不料董卓竟越過自己,提拔地位比自己還低的李傕郭汜為主將,這讓呂布大受挫折。王允瞅準時機,又令貂蟬色誘,成功令呂布加入了謀劃。

呂布身為虎賁中郎將,與董璜共管宮中守衛。而他麾下禁軍,全是早在上黨便跟隨他的舊部,只听他一人號召的,就多達八百余人。雖然在董卓軍中,八百人似是微不足道,但在長安城內,卻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只要使用得當,誅董一事便大有可為!不過此時呂布一事尚是機密,王允還未與其余同黨透露。

心中暗自衡量如今勝算,王允不覺時間流逝,很快便抵達府門,下了軺車,行至主堂,他正要月兌下靴子更衣,忽見次子王景急步上前,拽著自己的衣袖,低聲說道︰「大人,郿塢有急信到!」

王允一愣,也顧不得更衣禮節,立馬隨王景走到中院的側廂,見左右無人,方才低聲問道︰「有什麼消息?」

王景將木釵中取出的字條遞給王允,又舉了蠟燭在一旁給他照亮,王允看到貂蟬所寫,大驚失色,他問王景道︰「這是何時所寫?」

王景說︰「當是在五日之前。」

王允眼神呆滯,好久才緩過神來,他想起此時情形,不由得大為憂慮︰「涼軍行軍向來如疾風烈火,如今已過五日,恐怕涼人鐵騎已不遠矣!」

他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你們不要四處走動,我今夜回尚書台!」

便在當夜,楊定帶兵封鎖長安各城門,而在三十里外,董卓正乘皂蓋車抵達槐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