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3章︰張九齡(上)

于謙確實很全面,對于現在的冀州來說作用非常大,而且性格耿直、剛正不阿,正是巡視各郡縣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于謙被派出去後,手上又沒了可用的人才,不得不再花了50萬兌換點,重新兌換一名偏向政治的人才。

「叮,宿主請確認!是否使用50萬兌換點,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

「確認!給我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

「已兌換一張偏向政治的「鑽石召喚卡」,宿主是否立即召喚?」

「立即召喚!」

公孫越已經有了多次經驗,召喚起來自然駕輕就熟,腦海中不斷閃過的畫面,最後停在一個中年頭像之上。

「恭喜宿主使用「鑽石召喚卡」,召喚到「開元名相」張九齡!張九齡四維如下︰

【統帥︰55,武力︰52,智力︰96,政治︰98】。」

得知召喚到的是張九齡之後,公孫越不由為自己握拳打了打氣,在心里小小地慶祝了一下。

張九齡,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

張九齡聰明敏捷,善于屬文,景龍初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唐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得到宰相張說獎拔,拜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開元盛世的最後名相。

他舉止優雅,風度不凡,富有膽識和遠見,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權貴,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公元678年,張九齡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張君政,曾任韶州別駕,祖父張子虔出任過竇州錄事參軍,父親張弘愈,曾為新州索盧縣縣丞。

張九齡幼時聰明敏捷,擅長寫文章,9歲知屬文,13歲能寫出好文章,時用書信干求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非常贊賞他,說︰

「這個人一定能有所作為。」

王方慶的贊嘆,對鼓勵他立下遠大志向有積極作用,青年時期的張九齡,才智過人,勤奮好學,能詩善文。

公元702年,張九齡登進士第,為考功郎沈佺期所賞識,被授予校書郎官職。

長安三年宰相張說因直言得罪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被流放到嶺南,過韶州,得閱張九齡文章,夸獎他的文章「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一見而厚遇之。

張說博學多才,是當時文人的領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樹的重臣,他的激勵對剛剛走上人生道路的張九齡是很大的鼓舞。

公元707年,張九齡赴京應吏部試,才堪經邦科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神龍四年夏,奉使嶺南,就便省親。

他當了幾年秘書郎,得不到調遷,萌生歸鄉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為,舉天下文藻之士,親自策問,九齡應試道牟伊呂科,對策優等,升為右拾遺。

李隆基即位為玄宗,張九齡改任左拾遺,但是,張九齡與宰相姚崇的矛盾卻越來越大。

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執掌軍國大權,張九齡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書姚崇,提醒他「遠諂躁,進純厚」。

姚崇復書嘉納其言,在選官用人中消除過去緣親是舉的流弊,堅持以才取人,整頓吏治。

公元712年12月,玄宗于東宮舉文學士,張九齡名列前茅,授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

然而,張九齡和姚崇意見並不總是一致,過了三年,開元四年秋,張九齡又以「封章直言,不協時宰」,招致了姚崇不滿,這年秋天,他以秩滿為辭,去官歸養。

張九齡回到嶺南,住了一年多時間,他並不閑居,而是想為家鄉辦點實事,甫到家中,便向朝廷狀請開大庾嶺路。

張九齡出入嶺南,也走過這必經之路,對大庾嶺梅關「人苦峻極」的險阻深有感受。

開元年間的唐王朝,經貞觀以來近百年的勵精圖治,社會繁榮,嶺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貿易交通有了很大發展,廣州已成為中外海上交通門戶的大商港。

在這種情況下,開鑿梅關古道,改善南北交通顯得非常迫切,張九齡的建議得到朝廷批準,于是他自任開路主管,趁著農閑征集民夫,開始開鑿工程。

張九齡親自到現場踏勘,緣磴道,披灌叢,不辭勞苦,指揮施工,古道修通後,全長十幾公里,路寬近17米,路兩旁遍植松樹。

路修成之後,張九齡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記述大庾嶺開鑿後,公私販運︰

「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為之失險,于是乎鐻耳貫胸之類,珠琛絕贐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由于梅關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為改觀,梅嶺古道成了連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後人譽之為「古代的京廣線」,不僅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貢獻,而且造福子孫後代。

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嶺路對他們來說是最快捷便當的通衢大道。

張九齡居家時間,與曲江縣尉王履震、韶州王司馬來往密切,詩酒唱酬,結成知己。

開元五年夏秋之間他與王履震聯袂來到廣州,寫下《與王六履震廣州津亭曉望》詩。

開元六年春張九齡被召入京,返京時,王司馬一直送到大庾嶺上,到京後,張九齡因修大庚嶺路有功,拜左補闕,主持吏部選拔人才。

張九齡的才學與能干漸為大家所認識,吏部考試選拔人才,他與右拾遺趙冬曦四次奉命參與評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

開元七年,張九齡改任禮部員外郎,開元八年又升遷為司勛員外郎。

開元九年張說入拜宰相,張說對張九齡早寄以厚望,見他果然文才出眾,又和自己同姓,便與他論譜敘輩,夸獎張九齡「後出詞人之冠也」。

靠張說的賞識和提拔,張九齡提升為中書舍人內供奉,張九齡並不因為和張說關系密切而隨聲附和,他對張說的斷然行事多有勸說,體現出辦事公允和卓有預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