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一章 武廟十哲是什麼?眾帝的觀後感

「竟然能將兵用到這種程度,不愧是兵仙。」

「用兵如仙,用兵如仙啊。」

始皇帝嬴政不由贊嘆。

有哪個指揮官,能將自己的手下記得這麼清楚的。

「陛下,在臣看來,韓信調兵遣將的能力,已經達到了一種非常高深莫測的程度,如果臣與其對戰,恐怕會很頭疼。」

「劉邦能奪得天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蒙恬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軍主帥,手底下的兵可不少。

可能像韓信這樣,將士兵數量幾乎記個大概,並且能在合理的地方調動他們。

這是非常難得的。

「說的不錯,看一個人是否厲害,不可以縱向比較。」

「比如拿韓信和霍去病比,能比嗎?」

「明顯是不能。」

「兩個人不在同一個時空,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怎麼比較?」

「只有結合同時代的武將,以及同時代所創下的戰績,才能更好的說明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

秦末時期,天下大亂,這時候的秦朝已經沒有了挽回的余地,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

其中就有陳勝吳廣,這兩個人的勢力在當時來說是最大的。

不過到了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了,此時的劉邦和項羽開始嶄露頭角。

不過兩人這時候是合作關系。

由于天下紛爭進入了白熱化,最終的項羽和劉邦不得不分道揚鑣。

項羽在征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厲害的武將,他就是韓信。

這時候的韓信還追隨項羽,只不過在項羽這里,韓信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追隨了劉邦。

追隨劉邦之後,韓信的能力過人,開始建功立業。

在韓信死後,他被列入了「武廟十哲」。

由此可以看出,韓信肯定是有過人之處的。

那麼韓信被後人譽為兵仙,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格呢?這就要從韓信的手下敗將說起了。

…………

「武廟十哲,這是什麼?」

身為主人公的韓信,看到自己上榜,自然高興。

畢竟他一生的夢想就是可以揚名立萬,讓自己的名字響徹神州大地。

而眼下,他做到了。

整個華夏大地,都將會流傳著他的故事。

可看到武廟十哲。

他不理解。

不僅是韓信,其他人也不理解。

「武廟十哲?這是什麼?我怎麼沒听過。」

「不知道是誰搞出來的東西。」

「不過韓信能名列其中,說明這玩意很厲害才對。」

「是了,武廟,這听上去就很厲害。」

「文廟,武廟,武廟應該算是武將的最高榮譽?應該是吧?」

…………

劉邦重用韓信,讓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獲勝,由此劉邦有機會建立漢朝。

從此開始韓信也得到了劉邦的賞賜,並且漢朝建立之後,韓信也被封為了異姓王。

這時候的韓信到達了人生的巔峰。

話說回來,韓信能夠被譽為兵仙,看看他打敗了誰就明白了。

魏豹是韓信打敗的第一個對手。

作為秦末時期的群雄之一,魏豹的實力毋庸置疑,能夠打敗這樣的對手,足以說明韓信的實力。

不過魏王豹是投靠了項羽,但是後來反叛了,到了劉邦這里也是如此,結果被韓信給收拾了。

最終的魏王豹被韓信一招「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擊敗。

秦國名將章邯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一個武將,在秦二世時期,章邯擔任少府一職。

在巨鹿之戰中,章邯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

到了楚漢之爭時,章邯負責抵擋,這時候的韓信發揮了作用。

後來韓信率軍進攻章邯,這時候的韓信襲擊陳倉,結果章邯率軍馳援,結果沒有趕到,最終城破失守,這時候的章邯選擇了拔劍自刎。

縱觀韓信打敗的這兩個對手來看,每一個實力都不可小覷,到了之後韓信繼位征戰,仍然打敗了很多武將。

在楚漢之爭中,韓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假如沒有韓信將章邯、魏王豹打敗,那麼在這時候劉邦可能都不會成功。

韓信打敗的武將有很多,第三個就是成安君陳餘,魏國名士。

當時魏國滅亡時,秦始皇曾經出千金買他的人頭,這就足以看出陳餘的實力。

當時的章邯對付陳餘,這時候的韓信東進井陘,拔旗易幟,背水列陣,以三萬弱旅大敗二十萬趙軍,這時候的燕王知道不敵對手,于是選擇了投降。

田橫,故齊田氏宗族,後來項羽三分齊國,這時候的齊國內亂,田橫發動齊地父老,將項羽主力牢牢牽制在齊地。

這時候韓信引兵南下,選擇了進攻田橫,最終韓信攻佔齊國,田橫等人逃亡,這時候韓信就已經是嶄露頭角了,成為了厲害的武將。

項羽手下第一猛將龍且,此人也是韓信的手下敗將。

韓信攻克齊地後,龍且率二十萬大軍出擊,後來龍且迎戰韓信,韓信用詐敗的手段嬴得了龍且,最終水淹七軍,導致了二十萬楚軍全軍陣亡。

龍且作為項羽的第一猛將,能夠打敗他,可以說在之後的楚漢之爭中,讓劉邦佔了不少便宜。

楚漢之爭時,韓信仍然發揮作用。

這時候韓信的對手就是項羽,西楚霸王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這時候的項羽無人可當,項羽一生勇不可當,劉邦都得避其鋒芒,可是韓信對項羽是不懼怕的。

由此韓信在垓下遇到項羽,這時候雙方開始交戰。

項羽善打硬仗、險仗、惡仗,幾乎就是天生的戰神。

在這樣的情況下垓下之戰開始了,面對馬上失敗的項羽,韓信讓士卒高唱楚歌,從這一點來說,很大程度上摧毀了楚軍的士氣,結果導致了楚軍沒有反抗的余地。

正是有了韓信,華夏歷史也有了很多典故,全是關于韓信的。

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說的是劉邦想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必先佔有關中,而陳倉是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韓信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這是三年都不能完成的任務,借此迷惑麻痹了章邯,誰知韓信率領精銳部隊,從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陳倉,順利地挺進到關中。

這個典故告訴了世人韓信的兵法運用的淋灕盡致。

比如十面埋伏。

說的是漢王劉邦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並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

果然不久,韓信率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

項羽退至垓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軍隊被重重包圍了起來。

這也可以看出韓信對于地勢的運用。

再比如功高震主。

楚漢僵持時,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于韓信,勸韓信說︰「您功勞太大了,將來漢王難免猜忌你,不如兩不相幫,三分天下。」

韓信想著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劉邦,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被劉邦猜忌懷疑,最終被殺。

…………

「可惜?還是可悲呢?」

南宋岳家軍營中,岳飛看到韓信的盤點視頻,不由嘆了口氣。

「功高蓋主,功高蓋主!」

「這是一件可惜的事情,還是可悲的事情?」

「若是韓信沒死,大漢天下又會是怎麼樣?」

「韓信若是還在的話,漢高祖會不會經歷白登之圍呢?」

「韓信用兵之神,能不能延續到對陣匈奴的戰斗中去呢?這也是一個問題。」

…………

「韓信此人,軍事上來說,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戰誅陳余,徇趙脅燕定齊,以斷河計破楚軍二十萬殺龍且,再垓下合圍破項羽。」

「功無二于天下這幾個字,實在是當得起,從戰爭過程到成果,都像是怪物一樣。」

漢武帝劉邦也不由對韓信豎起了大拇指。

畢竟韓信可是創造了很多成語和典故的男人。

他的人生經歷,也很精彩。

「韓信被處死,是可惜?還是可悲,這誰又說得清楚。」

「至于韓信的命運,與他的性格與自我定位有關,也與華夏歷史的進程有關。」

「月兌離一個時代的大環境看一個人的對錯,這是不對的。」

…………

「淮陰侯韓信一輩子,幾乎沒有打過一次敗仗!真正的百戰百勝,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一點和白起差不多。」

洪武大帝朱元璋小卒出身。

自然明白從一個不被人看好的人走到三軍主帥的位置需要多刻苦。

是多麼的艱辛。

身為武皇帝,他也知道項羽的厲害。

而韓信能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可見他的能力。

「好像韓信唯一的一次被疑似為受挫的,是垓下之戰吧。」

「那一次,韓信的部隊打頭陣,攻項羽,然後後退。」

「這是縱觀淮陰侯一生戎馬之中唯一的一次「疑似」受挫,而且這也僅僅是受挫而退兵,而不是戰敗。」

「為什麼說是疑似呢?因為韓信的部隊後退後,兩翼的部隊立刻包抄上來把項羽的進擊部隊干挺了。」

「咱老朱倒是認為,韓信很有可能是佯攻詐敗,引項羽的部隊出來,然後兩翼捅刀子。」

「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咱老朱不知道,但咱更傾向于韓信是詐敗。」

「回顧韓信一生的用兵風格,這種操作很符合韓信一貫的風格。」

「而且,垓下之戰的最終結局,項羽還是最終兵敗身亡了。」

「所以,韓信的用兵之道一點都沒問題。」

朱元璋猜測韓信這是故意的。

為的就是示弱,然後全殲項羽大軍啊。

這般心性,實在太過可怕。

朱元璋看著天空,眯了眯眼,又笑道︰

「韓信軍事才能的確出眾,但是,政治方面能力低下,這就真的沒辦法了。」

「中後期,想當齊王而逼劉邦封王,後期猶猶豫豫想反又早已錯失機會,最後落得死于婦人之手。」

「打仗他是神,用兵之道如同兵仙,碾壓同時代所有人。」

「但是玩政治……估計連劉邦的一根手指都都不如啊。」

「呵呵……劉邦殺了韓信後,手底下沒多少能用的人,然後大敗給匈奴,差點被匈奴大軍所殺,不知道他劉邦被困白登城的時候,究竟在想些什麼?」

「他會不會後悔當初把韓信殺了呢?」

「若是韓信沒死,劉邦對陣匈奴,還會不會像當時那樣慘敗呢?」

…………

「秦漢時期,名將輩出啊。」

李世民感慨道︰

「先有殺神白起,威震天下,然後有大將蒙恬,打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又有韓信這種人物。」

「若是始皇帝看到這個視頻,會不會去尋找韓信?」

「若是韓信被始皇帝找到,並且加之重用,那種場面,朕都不敢想。」

「如果王翦年輕一些,韓信出生靠前一些,始皇帝手底下就有王翦、蒙恬、韓信三員帝國之才,但那個時候,嬴政豈不是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朕甚是羨慕啊。」

說完,李二眼中透露著羨慕的神色。

身旁的長孫皇後看不下去了。

「陛下,你還用得著羨慕?」

「秦漢時期名將輩出,這倒是不假,但是我們隋唐時期,就差了嗎?」

長孫皇後想了想,補充道︰「先不說別人,就說說陛下你,手底下有哪些人?」

「李靖、秦瓊、尉遲恭等等。」

「他們哪一個差。」

「我大唐,同樣名將輩出,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官,本宮都覺得,不會比任何一個朝代差。」

「這倒也是,觀音俾說的對。」

…………

大明。

朱棣羨慕死了。

他是真的羨慕。

嬴政手底下有蒙恬等人。

劉邦手底下韓信等人。

劉徹手底下有衛青、霍去病等人。

李世民手底下有李靖、秦瓊等人。

包括他父皇朱元璋,手底下有常遇春、徐達等等。

可他呢?

他朱棣手里有什麼底牌。

永樂年間,最會打仗的人,好像就是他朱棣本人了吧。

媽的,這叫什麼事。

「感情別的帝王都有將星相助,就我朱棣不一樣是吧?」

「韓信若是能在朕的手下,朕有自信,大明的疆域,肯定會比現在更大。」

「至于對韓信的處置,他建功立業,朕自然會優待他。」

「但是,如果他有反心,或者太飄了,朕自然不會放任他不管。」

朱棣搖了搖頭。

雖然他不喜歡劉邦,也不贊同劉邦的做法。

但是身為皇帝,也有著自己的無奈。

若是韓信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哪怕背負昏君和殘害忠良的罵名,他也不會讓對方活著。

這就是皇權。

至高無上,無人可以挑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