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用他用得習不習慣?
這話听起來怎——這——別扭?
但看顧憫的表情, 卻是實打實的正兒八經,一點兒不像是在開玩笑或者調.情。
沈映月復誹,可能是他自己——歪——吧。
「當然習慣——,——是朕最信任的人。」沈映朝顧憫笑得若無其事, 「朕向來都是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君子不奪人所好, 既然皇帝不願意把香囊——他, 顧憫——不好一昧索要, 他淡淡笑——下,轉移開——話題。
「既然皇——信任臣, 那臣可——不可——問一問皇——, 皇——準備如何籌集軍餉?不知有沒有什——是臣可——為皇——分憂的?」
沈映不——為意——擺擺手,「沒有沒有, 就這——點兒事,朕一個人就能辦的過來,朕知道——們對朕忠心, 但——們真不用為朕擔心。」
開玩笑,他怎——可能天真到把自己的大計告訴顧憫一個二五仔?
好讓他——郭九塵通風報信?
他才沒那——愚蠢。
見皇帝不肯說,顧憫——識趣——不再追問。
若是放在今天——前, 顧憫可能——會覺得皇帝是在口出狂言,但自從知道——今天皇帝在早朝——說的那些話——,顧憫卻覺得, 能說出那樣一番豪言壯語的皇帝,應當不會是只為——逞一時意氣。
他相信沈映是真的有應對——策。
顧憫不動聲色——多看——沈映兩眼, 難道皇帝——前的昏庸無道,都只是他偽裝出來的,用來麻痹太——他們的?——
壽安宮中, 太——將郭九塵傳來議事。
太——每日都會在戌時禮佛,郭九塵恭敬——等候在佛堂外面,目光透過珠簾,凝視著跪在——念佛經的太——的側影。
半個時辰——,太——念完——佛經,在婢女的攙扶下起身,走出佛堂,來到內殿坐下,宮女們有序——進來端茶倒水,捶腿的捶腿,捏肩的捏肩。
太——抬手示意郭九塵坐下,端坐在椅子——,雙目微闔,「——知道哀家每日拜佛是在求什——嗎?」
郭九塵陪笑道︰「老奴不知。」
太——悵然——勾——下唇︰「哀家不是為自己求的,是在求菩薩不要將我所犯的罪孽牽連到我兒子身——,保佑我的兒子下輩子千萬不要再投身帝王家,最是無情帝王家,哀家寧願他來世做個山野樵夫,——總好過活在這不見天日的皇城里,每天一睜開眼——的就是和人斗,和命爭。」
劉太——子建明帝早夭是她心里一輩子抹不去的傷痛,女子——弱,為母則剛,劉太——費盡心機為兒子鋪路,最終將兒子推——皇帝的寶座,可建明帝登基還不到一——就暴斃而亡,劉太——來——不信神佛,——來卻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因為她造的孽,報應在——她兒子身——,所——原——身——強健的建明帝才會英——早逝。
郭九塵低嘆一聲,安慰太——道︰「菩薩定然會感念太——的一片慈母——心,保佑太——心——事成。」
劉太——閉著眼楮,一張臉看似和藹慈善,嘴角卻掛著微微冷笑,「可若要問哀家——悔曾經做過的事嗎?哀家絕不——悔。若哀家不替自己爭,那哀家現在就是冷宮里的一縷鬼魂野鬼,又怎——可能有機會坐在這鳳座。這條路,是哀家赤腳踩在刀尖——,一步一個血腳印走出來的,誰若——阻礙,就必須要付出代價。」
郭九塵肅然道︰「老奴願為太——效犬馬——勞,但憑太——吩咐!」
劉太——慢悠悠睜開——眼,「皇帝如今的性子與——往大為不同,最近更是多次頂撞于哀家,這事——怎——看?」
郭九塵沉思片刻道︰「——必是皇——紀漸長,有——親政的念頭,又或者,是背——有人教唆煽動皇——與太——您對立,他們好——此向皇——邀功。」
劉太——不屑一笑,「一群企圖靠取悅皇帝來媚寵的烏合——眾,可他們別忘——,這個皇帝是哀家立的,若是不听話,哀家既能立他,——能廢——他。」
郭九塵︰「不知太——有何打算?」
劉太——抬起手,示意宮里的宮女太監都退下,等到殿里只剩她和郭九塵,劉太——才道︰「這次皇帝拒絕與韃靼和親,倒是一個我們可——利用的好機會。皇帝在哀家面前夸下海口,說他一人即可籌齊軍餉,哀家便——他三日時間。這三日里,哀家要——監視百官,警告他們,任何人不得幫皇帝出謀劃策,不得提供錢財——皇帝,否則,就是與哀家——對。哀家倒要看看,他在孤立無援——下,如何能拿得出數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郭九塵︰「老奴謹遵懿旨!」
「另外,再派人在京中把皇帝要打韃靼的消息傳播出去,讓老百姓們都知道皇帝是個嗜殺好戰的人,等三日一到,若是皇帝拿不出錢來,屆時皇帝不僅在文武百官心中的威信蕩然無存,老百姓們——會知道他們的皇——是個狂妄自大,言而無信的人,一個失去民心的皇帝,哀家要廢——他,看誰還敢說什。」
郭九塵一臉敬佩,「太——英明!老奴回去就命人照辦,只是老奴——再斗膽問一句,不知太——心中可有——新帝的人選?」
劉太——端起手旁的茶盞,掀開杯蓋撇——撇茶葉,「——覺得,岐王如何?」
「岐王?」郭九塵愣——下,「岐王——幼,是容易掌控,但岐王若登基,豈不是漲——馮太妃與馮家的勢?」
劉太——嗤笑道︰「馮氏賤婢,高宗在世時,她就仗著——輕貌——迷惑高宗,從不把哀家這個貴妃放在眼里,就算哀家冊立她的兒子當皇帝,但她——做太——,——是妄——!去母留子就是——,至于馮家,自從馮老太傅死——,馮家子孫不肖,在朝中勢力早就大不如前——,不足為懼。」
自從馮太妃在春獵時,——讓佷女當皇——皇帝下藥的陰謀敗露——,岐王就被領到太——宮里照顧。
岐王還不到十歲,從小被馮太妃嬌生慣養長大,來——壽安宮,每日都哭鬧不止,一見到太——就跟小雞仔見到老鷹似的,惶惶不可終日。
方才晚間岐王來——太——請安時,郭九塵正好遇——,發現岐王的樣子與他數日——前見到的變——許多,原——養得白白胖胖的孩子瘦——不少,看人的眼神——是呆呆傻傻,像失——魂一樣,看起來不像是長壽有福——相。
不過,一個小孩子的確比現在的皇——更容易讓他听話,更好掌控——
答應太——三天時間籌集軍餉,可前兩天永樂宮里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皇帝不急郡王急,安郡王每天都進宮來——沈映請安,除——跟沈映匯報宮外的那些傳得沸沸揚揚流言,就是長吁短嘆沈映這次惹大禍。
到——第三天,沈映突然吩咐太監們把永樂宮里所有的東西都清點一遍,只要是能拿的,全都——他放進箱子里裝好,然——又把皇帝私庫里的東西——都清點好搬——出來,所有東西都放在永樂宮的院子里,滿滿當當放——二三十個大木頭箱子,顧憫過來請安的時候,差點沒——方下腳。
顧憫好不容易從箱子的縫隙間擠到——殿里,看著已經變得空空蕩蕩的永樂宮,有些莫名其妙,看見沈映正好從寢宮里出來,連忙走——前問︰「皇——,您這是在做什——?」
沈映懷里抱著一個他平時睡覺用的玉枕,吩咐朔玉——他裝進箱子里,看見顧憫來——,隨意——招呼——聲,輕描淡——道︰「沒什——,朕就是閑著沒事,——清點一下自己的家當。」
顧憫指著外面「浩浩蕩蕩」的箱子︰「……那為何要把東西都裝進箱子里?」
沈映理直氣壯——道︰「方便保管啊。」
顧憫從朔玉手里搶回——玉枕,「連枕頭——要放進箱子里保管?那您今晚怎——睡覺?」
朔玉瞟——皇帝一眼,忍不住插嘴,「顧少君您有所不知,不僅是玉枕,皇——讓奴婢們把所有的錦被——都裝進箱子里。」
沈映不——為意——擺擺手,看著顧憫無所謂——笑道︰「說起睡覺,——倒提醒朕——,君恕,——的攬月齋,今晚能不能讓朕借宿一宿?」
顧憫︰「這……自然可——,整個皇宮都是皇——您的,只是皇——,您為何要把永樂宮清空?」
沈映聳——聳肩,「朕要打蒙古,戶部說——庫空虛跟朕哭窮,那朕就只能把自己的私房錢全拿出來充公,讓所有人知道朕要打蒙古的決心咯。」
顧憫一時無言——對,他原——為皇帝應該會有什——妙計,結果就是——出來這樣的昏招?堂堂皇帝,連寢宮都搬空——,才湊出這點錢,這不是讓大臣們看笑話嗎?
「皇——,還請三思,此事不太妥當,恐難——向太——交代……」
沈映打斷顧憫,「誒,——別說——,朕意已決!」
很快,皇帝搬空自己的寢宮湊軍餉的奇聞就傳到——壽安宮,劉太——知道——,一時都沒顧得——統,坐在椅子——笑得前仰——合。
「哈哈哈!哀家還——為皇帝有什——事能把幾百萬兩銀子的軍餉湊齊呢,結果他就搞成這樣?」劉太——用手扶著額頭,邊笑邊搖頭,「哀家說什——來著?只要皇帝身邊沒——那些幫他出謀劃策的人,就憑他自己,能——出來什——好辦法?皇家的顏面真是都讓他——丟盡——!這樣的人,怎配當大應的一——君?怎配當萬民——主?」
郭九塵——笑道︰「還是太——神機妙算,等到明日早朝,皇——不——眾臣交代,定然下不來台,太——便可趁機提起廢帝一事。」
劉太——微笑道︰「唉真是太好笑——,哀家都不記得自己有多少久沒像今天這樣開懷大笑過——,哀家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是這——自掘墳墓的,哀家當時立他的時候就知道他是扶不——牆的爛泥,果然,他真沒叫哀家失望。」——
壽安宮里歡聲笑語,攬月齋里卻愁雲慘淡。
萬忠全站在攬月齋的廊檐下面,抱著拂塵,惆悵——望著外面發呆,皇帝的寢宮都沒——,他這個總管太監——不知道還能當幾天。
沈映沐浴完出來,便看到顧憫——從房里拖——個大木頭箱子出來,他奇怪——問︰「這是什——?」
顧憫直起身道︰「這是自臣進宮——,皇——賞——臣的東西,所有的都在這兒——,皇——既然決心要打蒙古,臣自當與皇——共進退,這些身外——物臣留著——沒什——用,現在全交還——皇——吧。」
沈映挑——挑眉,擼起袖子,俯把箱子打開,里面裝得滿滿當當的全是寶貝,下面是數不清的金銀,——面則是玉器古玩字畫。
沈映笑——,「朕竟然自己都不清楚賞——這——多東西。」
顧憫淡淡道︰「還有宮外的臨陽侯府宅子,皇——若是需要,——可——拿去抵押。」
沈映抬起頭,臉——的笑意消失,神色忽然變得冷峻起來,「這些都是朕賞——的東西,——現在把它們都還——朕,是覺得朕可憐嗎?」
顧憫低頭垂眸,恭敬——道︰「臣沒有這個意思,臣只是覺得,皇——現在可能比臣更需要這些東西。」
「君恕,」沈映伸手過去挑起顧憫的下巴,直視顧憫的眼楮,沉聲問,「若是朕有一天不再是皇帝——,——還會對朕好嗎?」
顧憫喉結利落——下一滾,「會。」
沈映審視著顧憫的表情,好像在思考他話里的真假,少頃,他收回——手,淡然一笑道︰「行——,東西都收起來吧,朕既然把東西賞——,就沒有再收回來的道理。再說——,朕這個皇帝能不能做得下去尚未可知,說不定——,還要靠——來養我呢。」
顧憫聞言眼里驀——亮——一下,皇——剛才說什——?——要靠自己來養他?
不知為何,顧憫腦中突然浮現出一副尋常人家夫妻的生活,丈夫外出掙錢養家,妻子在家相夫教子……好像這樣的生活,——不錯。
顧憫低頭掃——眼箱子里的金銀財寶,估算——一下價值,皇——一向金尊玉貴,養起來自然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吃的用的什——都要最好的,就這——一箱東西,恐怕都用不——兩三。
顧憫立刻彎腰把箱子關——落鎖,往回拖,「既然皇——這——說——,那臣就先幫皇——保管這箱東西,等到皇——什——時候——要——,再來臣這里取。」
沈映听到身——的動靜,不由得回頭看——顧憫一眼,竟被他在顧憫臉——看出來——一絲笑意。
不是,這家伙為什——突然看起來這——開心?
怕不是有毛病——
翌日早朝。
等到文武百官都列隊站在——金鑾殿里,沈映這個皇帝才姍姍來遲。
等到百官向皇帝行完禮,沈映大手一揮,便有小太監們兩人一組抬著木頭箱子從金鑾殿外依次進來。
百官們看到箱子——不驚訝,自覺——分散兩邊,將中間的位置空出來讓小太監們放箱子。
早在昨晚,太——就把皇帝清空——永樂宮,要拿自己的私庫補貼北征蒙古軍餉的消息放出——宮,到今天早——朝的時候,百官們差不多就全都知道——這件事。
一些原——還對皇帝抱有期望的大臣,見此情形不由得偷偷搖頭嘆氣,征討蒙古如此嚴肅的事,竟被皇帝當做兒戲,大應何時才能再出一位明君?
沈映等到小太監們把東西都抬進來——,從龍椅——起身走到台下,展開雙臂對著文武百官揚聲道︰「諸位愛卿,這些東西,都是朕的——己,朕今日拿出來全都充入——庫,——為征討蒙古的軍餉,——示朕要收服蒙古諸部的決心!」
郭九塵咳嗽——聲,拖長——語調陰陽怪氣——道︰「皇——,恕老臣說句冒犯的話,就您這點——己,恐怕還支撐不——大軍走到山海關的。」
那些依附郭九塵的大臣們等郭九塵說完,故意在人堆里發出聲聲竊笑,來應和郭九塵,——沈映難堪。
「郭大伴說的不錯,朕這點銀子,用來打蒙古,的確不夠。」沈映對下面的譏笑聲置若罔聞,淡定——說,「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打仗——講究同心協力不是?諸位愛卿,有沒有誰願意捐點銀子出來的?」
百官們誰——不傻,就算願意捐銀子,但這時候站出來就是擺明——支持皇帝,和太——對,誰——不——當這個出頭鳥?
沈映等——一會兒,看到沒一個人站出來,惋惜——抿——抿嘴角,「沒有人嗎?」
「皇——,是您說要靠自己解決軍餉問題的,怎——到頭來,還是讓眾臣們捐銀子?」郭九塵輕笑一聲,「若是沒有良策,當初又何必夸下海口,若是讓韃靼人知道——,還——為咱們大應都是喜好夸夸其談——輩。」
沈映嗤——聲︰「郭大伴,——這話從哪里說起?捐不捐全憑自願,朕又沒逼——們,不捐就不捐唄,——從哪里來的牢騷,端的像個喜歡搬弄是非的長舌婦人。」
郭九塵臉色一沉,正要發——,突然有太監進殿稟報,說是昌平長公主在殿外求見。
眾臣暗暗納罕,這個時候,一個公主——朝來——甚?
沈映轉過身走——台,嘴角勾出個譏諷的弧度,長袖一甩,「宣!」
無數雙眼楮齊刷刷——看向殿外,不一會兒,一身素衣的昌平長公主帶著侍女從殿外走進來,二女手里都捧著一個小木盒。
等到昌平和侍女跪下行完禮,沈映看著台下沉吟著問道︰「昌平,——此時求見朕,所為何事啊?」
昌平雙手捧著木盒舉高,高聲道︰「臣妹听聞皇兄要征討蒙古,昌平身為公主,無法替皇兄率兵出征,願將多——來攢下的積蓄悉數捐出,為大應盡一份心力。」
昌平說完,將手里的木盒打開,有官員好奇湊——去看——眼,只見盒子里裝的,不過是幾張薄薄的銀票和十幾錠金銀元寶,還有一些簡單樸素的珠釵首飾,一看就知道值不——幾個錢。
看完——不免感覺奇怪,好歹——是公主,怎——積蓄如此微薄?
沈映這時候故——嘆息道︰「昌平,朕自問平時對——重視——不夠,——的錢,朕受——有愧,況且就這點錢,對于數額巨大軍餉來說,——只是九牛一毛,——還是留著自己傍身吧。」
百官們听——皇帝的話,稍一細——,便明白——大概,昌平長公主的生母是高宗不受寵的嬪妃,大應朝又有規矩,公主不得與身份——位較高的世家——子婚配,防止外戚弄權,因此誰會重視一個又不受寵,——沒有利用價值的公主呢?
宮里人又慣會捧高踩低,什——事都要銀子開路,昌平一個和皇帝感情不深的庶妹,在宮里的處境可——而知有多尷尬。
昌平——紀雖小,但——有身為公主的氣度,說話吐字清晰,語氣不卑不亢。
「皇——,昌平身為公主,的確該為大應百姓的安定承擔起責任,昌平並非不願意去蒙古和親,若——昌平一人——身,可換邊境數十——太平,昌平定然義不容辭!可韃靼狼子野心,貪得無厭,求娶大應公主,只不過是——此來試探大應對其的底線,若我朝同意和親,等于間接向韃靼示弱,只會令他們往——更得寸進尺,試問是可忍,孰不可忍?昌平就算是死——絕不願讓韃靼人的詭計得趁!」
沈映拍案叫絕︰「說得好!不愧是朕的妹妹!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可——不當這個皇帝,——絕不會受蒙古人威脅!」
這時昌平身邊的侍女——頓首道︰「啟稟皇——,奴婢——有話要說。」
沈映大手一揮︰「準!」
侍女打開她手里的盒子,道︰「啟稟皇——,宮里的太監宮女中,有不少人家住在北疆,蒙古人霸道蠻橫,時常騷擾邊境的村落城鎮,很多人的家人都死在蒙古人——手,咱們都恨透——蒙古韃子。所——听說皇——要征討蒙古,奴婢們一起湊——些錢財,願捐——朝廷打蒙古用,祝願王師早日凱旋!」
「好、好、好!昌平,——們都起來,——們的心意朕都明白。」沈映起身,連拍——三下掌,望著台下的文武百官道,「——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連婦孺奴婢都明白的道理,朕的臣子們卻不懂——們讀的聖賢書,是不是只教會——們‘明哲保身’和‘獨善其身’八個字?真不怪人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
百官們聞言紛紛汗顏,羞愧不已——低下頭,一個不受寵的公主,一群身份低賤的奴婢,尚且不懼蒙古,而他們這些站在大應權力巔峰的人,卻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實在是還不如她們有膽魄。
百官們哪里會——得到,昌平長公主和侍女會出現在朝——,都是沈映安排的。
這些大臣們,自詡讀聖賢書,受聖人教誨,一個個自命清高得不行,對付這些人,道德綁架最有效。
「朕的朝廷,不肯為征討蒙古出力,沒關系,朕還有百姓。」沈映冷笑一聲,手往旁邊一招,「來人,傳朕旨意,凡大應百姓願意資助軍餉的,可按捐出的數額相應——免除來——賦稅,若是哪個州府募集到的善款超過五十萬兩,朕可允諾未來三——內對那個州府,朝廷不會額外增收賦稅!另外若是有個人捐的銀子超過萬兩者,可請進宮來,朕將于興麟苑內設宴親自款待!立即將旨意傳達——各州府,不得有誤!」
這道聖旨頒下去,他可能會是第一個眾籌打仗的皇帝,但再怎——說,總比某些朝代眾籌賠款的強。
皇帝的旨意下完,百官們汗流——一臉,這簡直是在往他們臉——不停——扇巴掌,很多人意識到要是再不站出來,就沒臉繼續做這個官——,——不知道是誰先起的頭,群臣中喊捐銀子的聲音不絕。
「臣捐三千兩!」
「臣——捐三千兩!」
「臣捐兩千五百兩,並請求皇——允準臣帶兵出征蒙古!」
「臣——自請出戰!不打得那蒙古韃子服服帖帖,誓不還朝!」
…………
「好,看來大家還是忠心于大應,忠心于朕的。」既然人家都主動說要捐錢——,沈映——沒得理不饒人,斜過眼悠悠朝郭九塵看過去,似笑非笑——問,「不知郭大伴準備捐多少?」
如今皇帝是眾臣心——所向,郭九塵——不好讓自己下不來台,咬——咬牙,皮笑肉不笑——道︰「臣捐,一萬兩。」
「還是郭大伴大方!」沈映扭頭朝戶部官員站著的方向勾——勾手,「戶部左侍郎過來,來人,拿紙筆——他,把哪個大臣要捐多少銀子一筆筆都——朕記清楚——,下——朝帶人去挨家挨戶收錢,免得有人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