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林泉開車去縣里的糧種站, 經過仔細挑選,選了糧站工作人員口中最耐旱的紫皮地瓜。

其實也不算糧站工作人員推薦,自小在地里的林泉,也知道紫皮地瓜比黃皮地瓜更耐旱, 產量更高, 就是味道比黃皮地瓜差一些。

不過現在是去救人,又不是去開美食大會, 當然還是選更皮實的紫皮地瓜, 至于味道, 以後有空再慢慢引進。

買了整個兩車地瓜後,林泉多出了點錢,讓糧種站派車送到家里的車庫。

然後林泉就和宅靈把這些地瓜送到了海寧城的別院。

送完地瓜, 林泉就回到林記,組織商隊再一次出發,去了海寧城別院。

海寧城別院

眾人推開倉庫們, 看著里面一堆不知名的東西, 頓時驚呆了。

「東家,這?」領頭的甲一、乙一、丙一、丁一不約而同的看向林泉。

林泉對眾人的反應絲毫不奇怪,他們之前運的都是風油精、書畫紙、紅糖這些熟悉的東西, 這可是第一次看到這個。

好在林泉早有月復稿。

「這是地瓜。」

「瓜?」

「呃, 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那種瓜,這是能當飯吃的, 長在地下, 等長大了,有瓜大小,生吃或著煮熟烤熟都能吃。」

「這個能當飯吃?」

「當然能,這個可是當初我們海船在一個小國停靠時, 他們皇室拿出來招待我們的,味道十分不錯,後來我們的船員意外發現這種地瓜的產量十分驚人,一畝地居然可以產兩三千斤,當時我們就想弄些回來,可惜人家看得嚴,我們只好作罷,今年我的船隊又去,終于買通幾戶人家,從那偷偷拉了這些,這下好了,咱們終于可以也種種了。」林泉故作欣喜的說。

甲一震驚的看著地上的地瓜,「這個一畝地可以長出兩三千斤?」

林泉笑道︰「當然,不過是在那個小國,至于咱們這,得試試才知道。」

甲一幾人看這堆地瓜的目光頓時不同了。

林泉笑了笑,誰說古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只要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都能接受的飛快。

就像農村的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當網上噴子還是一片外國農業機械發達,中國農業還用手工的哀嚎時,中國農村的老頭老太太,都知道地頭的大型聯合收割機80元一畝地。

論機械接受程度,種地的可比那些不識五谷的人快多了,畢竟干活出力的是他們,而人的本能,就是偷懶!

有輕松的機械,誰累死累活的用手干啊!

而古人,亦是如此。

所以不用林泉說,甲一他們就帶人把地瓜都裝上車,一路小心的運回沂州城。

運到沂州城,林泉本來想直接發給城外百姓的,可轉念一想,先不說這里的百姓完全沒有見過地瓜,不一定會種,就說這地瓜,它本身就是甜的,發下去,大家會不會一時忍不住,直接生啃了。

這可是種,還是小心點為好。

于是,林泉決定先自己種一茬,讓大家看到地瓜耐旱產量大的優點,這樣大家自然會跟著種起來。

至于種出來的地瓜,正好分給大家做種或做糧食。

決定好後,林泉就開始種地。

當然,種地之前,得先有地。

林泉想到了知府大人。

本來這地他自己買也行,可這種出來,畢竟是于民于國有利的事,總得拉個官方分功勞吧,這些日子林泉發現他們知府大人還算是個不錯的官,就想著干脆把知府大人也扯進來,正好衙門有許多官田。

林泉于是去衙門找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這些日子很繁忙,既要領著百姓抗旱救災,又要時不時跳個大神求雨,還要壓根城中趁機生亂的一些宵小,原本圓滾滾的身子,明顯瘦了一圈。

不過听完林泉說的後,知府大人還是立馬來精神了。

「畝產兩三千斤?這天下居然有如此神物?」

林泉忙說︰「在那個番邦能產這些,不過在咱們這,肯定有差距。」

知府大人點點頭,「這是自然,不過哪怕就產一千斤,于國于民也是大功一件,林泉,這事你做得好啊!」

「那大人,地的事?」

知府大人很爽快的說︰「城外南郊那有衙門官田五百畝,因為地勢高點,缺水,種的都枯死了,你不說那地瓜抗旱麼,去那試吧。」

林泉大喜,忙謝過知府大人。

回到林記,林泉就開始種地瓜。

種地瓜得先準備地瓜苗,林泉自小干農活,對這個倒是很熟,直接帶著林記的伙計在後院翻了一小塊土地,然後施肥後,弄成田壟,然後在里面下地瓜。

這些地瓜是讓發芽長苗的,所以埋得很淺,也埋的很近,大約10厘米一個,兩車地瓜也不過大半個院子。

下好地瓜後,林泉就讓林記的伙計每天給它們澆一次水,沒幾天,綠油油的地瓜苗就長出來了。

等到到三四十厘米後,林泉就帶著林記的伙計開始開始剪地瓜苗,並把剪下的地瓜苗送到地里,甲一他們早已在這邊翻好了地,施好了肥,把地整成一壟一壟的。

地瓜苗運過去後,甲一就按照林泉說的,把地瓜苗種到壟上,然後澆上一次水,就不管了。

林泉這塊地就在城外,天天人來人往的,看到突然有人種奇怪的東西,都忍不住過來看。

當看到林泉這樣種地,眾人心里都有些嘀咕,如今天這麼旱,還這麼種,只怕沒兩天就旱死了吧!

于是眾人走路時就忍不住過去瞅瞅。

果然,第二天中午過去一看,葉子都蔫了。

第三天中午路過一看,葉子還蔫著。

第四天中午走過去,葉子還還蔫著。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路過一看,葉子還還還有些無精打采。

眾人︰……它怎麼還沒死。

結果等第八天路過一看,葉子一改往日的蔫了吧唧,已經精神地站起來了。

眾人︰……這是活了?

眾人忙去扒了扒土,發現原來只是扦插的一段,居然長根了。

真的活了!

這麼旱的天,都沒澆水,還是扦插,居然還活了。

這是什麼莊稼?

眾人忍不住去問在旁邊地種地甲一他們,結果就听到一段不敢置信的話。

地瓜?

畝產兩三千斤?

丫的,你在逗我們嗎!

要知道一畝小麥才產兩百斤,結果你說你這個產兩三千斤,誰信!

不過也有一部分忍不住抱僥幸心理,這萬一要是真的呢,反正地里的莊稼都眼瞅著不行了,不如弄點回去試試。

于是,林泉迎來了第一波求地瓜苗的百姓。

作者有話要說︰  昨晚更新了一章,沒看的去翻上一章刷一下奧~

這里的紫皮地瓜不是紫薯,是紫皮白心的地瓜,地瓜有兩種,一種紫皮白心,一種黃皮黃心或者紅心。前者產量大,含澱粉高,但口感差,後者雖產量、含澱粉都低一點,但含糖高,所以口感好。

平常烤地瓜烤的一般都是黃皮地瓜,因為甜。

地瓜一年種一茬,秋天收,但春天能種,夏天也能種。

春天種的因為生長時間長,一畝地可以收六七千斤。

夏天種的因為生長時間短,一畝地可以收四五千斤。

現代一畝小麥才收一千來斤,所以地瓜真是高產作物。

考慮到古代沒化肥,產量減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