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六章 歌以詠志

一曲高歌之後,眾人皆滿懷激蕩,這首歌唱得太好了,簡直就是他們這些武將的真實寫照啊,尤其是劉關張三人,自破黃巾以來,真的是縱橫天下二十年了,至今仍然矢志不渝的要解救天子,復興漢室,重現大漢朝四方來賀的盛世。

歌以詠志,歌以詠志呀!沒想到張將軍有如此志向,當真是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呀!

劉備激動地起身端酒,熱淚盈眶地說道︰「張將軍真乃忠貞之士,真豪杰,備無以為敬,僅以此杯敬張將軍!」

關羽、張飛、趙雲等也舉杯站起,滿懷激動地說道︰「敬張將軍!」

陳孫、甘寧、魏延、丁奉、徐庶等人也站起,滿臉敬佩之情,舉杯高聲道︰「敬將軍!」

其余諸將一同站起,高聲喊道︰「敬將軍!」

此情此景,張武也有些感動,人生在世,誰沒有個理想?誰還沒有個情懷?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只有因為共同的理想目標走到一起的人,才能最終走到最後。

張武舉杯道︰「僅以此歌與此酒與諸位共勉!請!」說完一飲而盡,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啊!

「請!」眾將也一飲而盡,激動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酒宴散後,天色已黑,張武安排劉備等人住下,又將新野援軍安頓妥當,回到將軍府後命人將徐庶請來,到了攤牌的時候了,但張武有絕對的把握。

「元直來了,快請坐。此番打退江東軍進犯,元直守城有功,我也會信守承諾,是去是留,但憑你意。只是我有一言,請元直听後再做決定。」張武說道。

徐庶此時也是心思不定,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的,主要是對張武下一步的計劃不清楚,不能確定張武到底能走多遠,于是說道︰「不知將軍何以教庶?」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方今亂世,諸侯征戰不休,卻也是有志之士建功立業,大有作為之時。武雖不才,但也心懷大志,欲成就一番事業,可獨木難支,勢單力薄。我知元直胸有韜略,月復有奇謀,不知元直願不願意來幫我?我相信江夏會有先生需要的,必不讓先生有負平生所學。」

見張武攤牌了,徐庶似乎松了一口氣,心中的那股莫名焦慮似乎消失了,把事情說開了總比老是藏在心里舒服。但徐庶沒有立刻回答,他要問一問最關心的一些問題,了解一下張武的真正志向和打算,因為投奔了一個主公後,那可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綁在一起的。

「江夏乃四戰之地,外有曹操、孫權虎視眈眈,內有劉表、蔡瑁的制約,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江夏雖四面環敵,但並無覆滅之危。北面曹操主力在冀州,且與江夏之間隔著數重大山,袁氏不滅,曹操無力南下。江東經此一敗,估計沒有一兩年時間恢復不過來,且江夏以防守為主,我若堅守城池,江東非傾全力不能建功。況此戰之後,我有把握在半年之內掌控荊州,到時候以荊襄九郡之力何怕江東來犯。」

「不知將軍打算如何掌控荊州?」徐庶可不是小青年了,不能你畫一個餅我就上當!

「我有消息,劉荊州有可能活不過半年了!」張武忽然說出了一個讓徐庶很驚訝的消息,但徐庶想到前不久他去求見劉表的時候,看到劉表的確已經非常蒼老。

張武又接著說道︰「劉荊州有二子,大公子劉琦和二公子劉琮都有繼承劉表基業的資格。二公子劉琮有蔡瑁支持,自以為荊州牧非他莫屬,但我若以江夏兵突然發難鏟除掉蔡瑁,再有劉玄德的支持,到時候擁立大公子劉琦為荊州之主,效仿如今江夏之格局,元直你怎麼看?」

元直還能怎麼看,他又不是元芳,當然不會說「此事大有蹊蹺」,在他看來此事非常有可能。江夏兵是荊州最精銳的軍隊,蔡瑁、張允又是兩個廢物,根本不是張武的對手呀,且張武手下如今有甘寧、丁奉、魏延等將,打敗蔡瑁簡直易如反掌。

「蒯異度乃聰明智謀之士,若他相助蔡瑁,恐難對付。」

「到時候我以吊喪為名,突起發難,他絕想不到。只要將劉琮、蔡瑁、蒯越等人控制住,誰人還敢動?」

「只怕有些世家大族不服,造成荊州動亂,最後讓曹操或孫權得利呀!」

「我自會讓蔡瑁死有余辜,讓荊州大族無話可說。到時候整個荊州都是元直的舞台,足以讓元直一展所學。」

若果真如此,那對于徐庶來說真算是一步登天了,這對徐庶的誘惑力太大了,這天下有幾個人能一出仕就能有如此高位。

徐庶又問了他的最後一個問題︰「不知將軍如何看待當今之朝廷?」

這個問題有點大呀,一般人能去評論中央朝廷嗎?這實際上是在問我最終的志向呀,張武立刻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看來這個徐元直還有不少小心思呢!

「自高祖斬白蛇起義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以來,至今已歷四百余年,雖漢室朝廷仍在,但已失威儀,如今的天子更是大權旁落,被曹操把持朝政。自黃巾之亂以來,歷經董卓亂政、李傕郭汜之亂,天下諸侯並起,征戰不休,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大漢已名存實亡。雖仍有不少忠于漢室之人,但大廈將傾,無法挽救啊!如今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烏丸、匈奴等虎視眈眈,若再這樣下去,恐漢人有滅種之險。所以,我覺得是時候結束紛爭,改朝換代了,而曹操為人殘暴,若讓此人一統天下,非百姓之福呀!」

徐庶听出了張武的志向,這是要改朝換代,效仿漢高祖創立新朝呀!沒想到這個張武還有如此志向,但當下屬的誰不希望自己的主公爬得更高?主公的位置越高,他們這些下屬才能水漲船高,跟著升官呀,那些文武人才紛紛出山尋找老板爭霸天下,難道真的是因為仁義道德?世間大部分的人和事都逃不開「名」、「利」二字,有人想青史留名,有人想升官發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