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定陽軍出營了。」

隨著唐軍開飯,定陽軍卻先動了起來。

「看來他們用餐比我們還早。」秦瓊眯起眼楮。

太陽還未升起,黎明前的黑暗讓秦瓊並不能看清定陽軍的布置。

唯一可以看到的也就是前排高大的騎兵迎面壓來,高得像就要坍塌下來的黑影咄咄逼人。

其身後的火光一閃一閃帶來的光影,映的他們好像是惡鬼一樣。

「騎兵果然很好!」

李世民看著密匝匝的騎兵,渴望的吞了吞口水。簡直像是看到了美味食物的餓死鬼一樣。

「劉武周確實是財大氣粗,就不怕我們直接吞了他的騎兵。」徐茂公點了點頭,一臉好奇的感慨說道,「直接以騎兵為前軍,他就這麼自信騎兵可以踏贏我們!」

那可是騎兵啊!決戰兵種,竟然一開始便上來。

「殿下,主簿大人,末將歸隊了。」李仲文看到軍中指揮,率領三萬重甲陌刀告別。

「算了。以逸待勞吧,反正我們肯定沒對面快了,現在就算沖過去,對面的騎兵也應該到了,省點事算了。」

馬凡也不是白混的,他差不多看出秦瓊與李世民玩的是步兵縱深。

把步兵布的厚一些,硬生生以人命擋下騎兵沖鋒,等到騎兵沒了速度,在反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就是這時代的戰法。畢竟面對四條腿的馬,步兵肯定沒騎兵快,就算步兵作死沖過去,也沒戰斗力了。

所以面對騎兵,步兵基本上是只能守。任騎兵鑿擊自己的軍隊。

鑿的開,騎兵勝。鑿不開,還可以打一打。

很明顯李世民與秦瓊賭的就是對方鑿不開。

前軍五萬長安軍,中間是訓練過的兩萬重甲,後方還有李仲文的三萬重甲。

怎麼鑿的開?

李世民與秦瓊不是不相信重甲的防御力,他們只是不想損傷太多的重甲。

是的,這就是一個用人命保護兵甲的故事。就像是二戰,有槍便有人一樣。人命同樣沒有槍支重要。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這樣的事不是新鮮事。

過去發生過,現在在發生,以後還是會發生。

「前軍組織防御……」李世民開始指揮前軍,組織軍隊防御騎兵的沖鋒。

「二哥注意多保留一些戰馬啊!」李世民不忘提醒。

「我肯定會的。」

秦瓊同樣在組織重甲陌刀軍。這時候進行的只是指揮能力,只有騎兵陷進來,鑿不穿,騎兵沒了速度,才會進行武道呼應,擊殺敵兵。

畢竟武道呼應是以秦瓊自身的武道覆蓋全軍。這會大量消耗武將的精氣神。

而活人沒有無限的精氣神,只能在重要時刻開啟。

特別是像現在兩個勢力的大戰,你提前開了武道呼應,一旦沒有擊敗對方,是不可能再開二次的。

武將的精氣神來不了,士兵們也沒有更多的氣血呼應二次。

這本就是最強的一錘定音的力量。除非開掛,沒人可以無限制的開啟。更何況現在單說人數,是定陽軍多過唐軍。

至于說缺人為什麼不讓馬凡主持一軍,武道呼應。

因為馬凡是出家人。

有那什麼天道因果在。除非是與馬凡有仇,否則當然不能讓馬凡承擔因果。

而秦瓊李世民與馬凡的關系都還不錯。

至于說修士參與戰爭的因果是什麼?馬凡也有懷疑。

如果猜的不錯的話是萬仙戰場。

萬仙戰場上死去的存在有心重活一世,就絕對不會讓修士主導這個世界。

所以也便有了因果。

「兩萬重甲已經是我的極限,攻擊開始,太原軍就靠茂公了。」秦瓊側頭向徐茂公安排道。

「好,就由我來指揮太原兵馬。」徐茂公同意道。

目前的唐軍分為幾大塊。李世民帶來的長安軍,李世民借調的太原軍,還有重甲陌刀軍。

這不同的軍隊擁有不同的指揮,如果有時間,秦瓊與李世民都擁有把他們捏為一軍的能力。

如果成就一軍,指揮上就輕松太多了。

可是沒有時間。

長安軍隨李世民南征北戰,這個還好。

太原軍卻是李元吉的軍隊。只能調用,無法統合。

無法統合就無法統合吧,他們至少還是軍隊。

反而是裝備最好的重甲陌刀,說他們是新兵都是抬舉。

這幫子流民最吃指揮線。

為了指揮他們,秦瓊三十六路指揮線全開。

即便這樣,他也只能指揮到隊。根本指揮不到伍,更不用說個人了。

無法指揮到人,武道呼應就非常難了。

秦瓊快速將各自的軍務分配完畢之後,然後各自再傳遞給自己的副官,副官將軍務傳遞給武官,再下放給各個部曲,隨後軍司馬再傳遞給各個百夫長。

層層下傳,形成模塊指揮。

而這樣的模塊指揮則是秦瓊武道呼應的前搖。

短暫的時間,秦瓊無法把聯系建立到個體上,所以他只能建成這樣的模塊。

通過模塊指揮,適應他的指揮,最終完成呼應。

人是有從眾心理的,看到身邊人都在做什麼事,自己也會做。

這雖然解決了武道呼應的問題,但是前搖時間是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秦瓊只是在訓練他們時,只完成過一次。

戰場上他們還能不能完成呼應,是個未知數。

訓練場與真實的戰場是不一樣的。

戰場是會死人的。

面對死亡,士兵們還會不會把自己的生死交托在武將手中,可就不是訓練場那麼容易的了。

「報,對方騎兵出現!」

斥侯看到了騎兵。

斥侯的視力是最好的,但這只是對士兵來說。將領修有武道,五感敏銳,所以秦瓊他們才是最早看到的人。

斥侯看到後又一會兒,士兵們也才看到。

所有的士卒都快速的聚集成一隊,一部,一曲,一屯,最後一個個的在指揮下歸位。

還好,沒有出現新兵亂竄的現象。

看著已經聚攏起來沉默肅然的大軍,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穿著一身戎裝大吼道︰「出發,此戰我軍必勝!」

這是戰前的鼓舞,一聲「必勝」,可比長篇大論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為士兵們理解。

李世民以長安軍為前軍,自己居中指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