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13.沉迷做糕無法自拔

誠然,唐沁不缺乏商業頭腦,但真的是經歷受限,畢竟她從未有過成功項目的經驗。

不只是她,連整個大唐集團在內。

他們近幾年雖然承接了不少項目,可事實證明沒有一處是談得上成功的,現階段正在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引發了巨大的輿論。

所以從唐沁的角度來看,她根本就沒有能拿來借鑒的經驗。

她最初只是懷揣著「修舊如舊」的籠統的概念,一點一點模索著前進,所幸在前進的過程中她遇到了李牧遙,李牧遙又引薦了他的老師李教授給她、給大唐集團。

然後她的概念才得以付諸實施。

因為李牧遙的出現,且不論對大唐集團的影響,單說對老街。

他將唐沁的整體改造理念付諸實際,將最專業的指導意見和現成的規劃設計圖雙手奉上,讓唐沁和她的項目獲得了各級政府和集團上下的認可和支持。

可以說,此次老街項目的改造取得了一個相當好的開端。

但是,改造的最終目的是盈利,是多方共贏,唐沁不能像李牧遙一樣一心只撲在改造上,她要更多考慮的是後期如何經營的事。

大唐集團雖然成立的年頭長,員工人數也多,但是涉足這個領域還沒幾年,所以專業的人才太少,能用的上的人基本都派來項目上支援了,也只能是保質保量的完成工程,做點事務性的工作,其他的真不行。

所以這事兒必須得唐沁親自考慮,指望不上別人。

李牧遙這話說的很重,听起來多少有點嫌棄唐沁文化水平低戰略目光不長遠的意思,雖然他實際上並沒有那個意思,或許只是在說大唐集團對文化不夠重視而已,但叫人听了心里仍舊不免難過。

「好,你說的我都收到了,這幾天我整理下思路。」唐沁悶悶不樂的掛斷了電話。

這通電話打的,本來是想小情侶之間甜甜蜜蜜的說幾句貼心話,結果一句好話沒听到,得來的是比她父親還嚴厲的責備。

不管怎麼說,唐沁就是感覺受到了責備。

事關重大,現在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李牧遙也沒勸她什麼。

想了又想,他又給陸鈞壹打了電話,把同樣的想法給他說了。

他覺得既然大家都本著同一個目標努力,那就都有獻言獻計的義務。

何況陸鈞壹其實是個很有腦子也很有手段的人,但他為了不叫唐沁針對他起疑心,就生生把腦子藏進一身的腱子肉下面,這些日子帶頭在工地上干活——

整個人又壯實了一圈。

好在他懂得皮將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听李牧遙說過之後,他終于摘下了安全帽,去找唐沁了。

不管項目上如何,李牧遙這段時間必須要以學業為重,所以他便打算趁著在學校的這段時間,繼續研究白曉星提供給他的菜譜。

想要還原真正的王府菜系,他不是說著玩的。

接下來的幾天,李牧遙研究了好幾種糕點,不管有多好吃,李教授夫婦也堅決拒絕給他當小白鼠。谷

不得已,他只好把做好的糕拿到學校分給同學們品嘗。同學們都是天南海北口味不一的,倒讓他收集了不少意見,也讓他得以總結出了一定的規律——

做糕大都采用有黏性的米。

南方做糕,如玉帶糕、白玉糕、蜜仁糕什麼的,大都以糯米為主,北方做糕用的原材料就比較雜,除糯米外,主要還看當地盛產什麼有黏性的米種。

青城一帶不產糯米,帶黏性的食物通常都用大黃米制作而成。比如家家戶戶冬天都會做的粘豆包,就是用大黃米做原料的。

每年冬天,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會集中在幾天的時間里包很多很多的粘豆包,包好後就放在外面凍上,想吃的時候拿回來在蒸鍋上一蒸,味道絲毫不受影響。

粘豆包是很考驗制作者的技藝的,因為大黃米面發酵時會受到外溫,水溫,時間乃至和面的手法等諸多因素影響,所以每家每戶做出來的粘豆包味道都不一樣。

玉簪村里就屬季荊做的最好吃,她做的粘豆包彈牙勁道,里面包裹著甜糯的豆沙餡,吃的時候搭配上豬葷油和芝麻粉,那叫一個唇齒生津。

但是粘豆包不能多吃,大黃米吃多了燒心,所以多數人吃的時候都搭配些咸菜。玉簪村多數人家喜愛搭配腌制的酸黃瓜,芹菜根什麼的,堪稱絕配。

好吃,頂飽。

大黃米在貧瘠干燥的土壤生長,盛產于我國東經110度以東的華北、東北地區,青城就在這個劃分區域內。

所以綜上一系列所述,李牧遙認為制作僧耳糕的主要原材料一定是大黃米粉。其他的小料倒是沒有什麼難度,白曉星的方子上說的很清楚,照著做就行,而且還能根據不同人的口味進行適當調整。

另外值得斟酌的問題就是糕的形狀,樣式。

其他地區傳統的糕點都有其特色的形狀和樣式,可對這款糕李牧遙卻沒什麼思路,給白曉星打電話的時候,她就順口胡謅了一段。

僧耳糕,顧名思義是僧人耳朵形狀的糕。

根據清朝時期的語言文化禁忌推斷,僧耳應該指的是佛耳,那時的人們怕對佛祖不尊敬,借僧人的稱呼暗喻。所以僧耳糕不僅是耳朵形狀的,而且必須得像佛像上的耳朵那般大且厚。

本來是瞎說的,李教授听完卻覺得她說的特別有道理,就讓李牧遙照著做。

至于所說的木罐下點上炭火才能做熟,李牧遙覺得可操作性不強。

他又鍥而不舍的幾番登門到南市那家著名的糕點鋪打听,終于得知他們這邊做糕都是用熟粉,加熱只是為了增強粘度和固定形狀。

這麼一說就說得通了,所謂的頃刻便熟,其實就是加熱一下。

幾經折騰下來,李牧遙總算做出了幾款口感和形狀都得到認可的「僧耳糕」。

他拍下成品照片發給白曉星,讓她照著自己的圖再去王府鎮問問有沒有老人對這種糕有印象。

接到照片的時候,白曉星正同季荊隔壁家供養的老僧說話,于是她順便給老僧看了一眼,卻沒想到這一眼,直接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老僧不僅見過這糕的形狀,還給她說了好幾道相似的糕點名字。

他說,這些都是當初祥雲寺法會上用到的貢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