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守三天的秘密对丫头来说真是天大的折磨,天天爬到墙头看石屏小两口恩恩爱爱,痴痴看“吃吃”笑的灵儿。

三天后的一早,丫头悄悄拉着石屏的胳膊,拽着往爷爷家拖,石屏问丫头干嘛?丫头一字不说,等到了我家,丫头像完成任务似的,大喘了一口气,冲着爷爷睡觉的西屋大喊:“神仙爷爷,我把石屏哥叫来了。”

“哦,知道了,你让石娃等一会。”爷爷回丫头。

等了老半天,爷爷从西屋里走出来。

“姚爷爷,您好!您找我?”石屏深深地向爷爷欠身。

“嗯,是啊!石娃,听说你结婚了?媳妇是哪里的?”爷爷一边让石屏进屋坐下,一边问他。

石屏从进到爷爷家就感觉似乎有事情要发生,他一五一十的讲了下雨天上山砍柴,迷路进庙洞,老汉邀他吃饭、喝酒,并留宿到天亮。石屏如实的告诉爷爷他是对灵儿姑娘一见倾心。留宿当夜便定下三日后想见,可是三日后我去找时,不见去时的路,回家当夜,灵儿已入房内。

爷爷说:“那咱们今天去一趟你当天砍柴的路好吗?”

石屏挠着头皮说:“姚爷爷,我上次就找不到路了。”

爷爷说:“那咱找找看吧!”

爷爷示意我取了他的行囊,并让我拉着丫头的手,一起跟着往阳青山上爬去。

不一会,石屏就发现大雨之日砍柴留下的痕迹,一路找寻,发现了山洞,大家都进入,石屏指着神台,说:“姚爷爷,就是在这里躲雨的,我还在神台上睡了一觉。”

“哦,这不是找到了吗?”爷爷对石屏说,“石娃,这里是没有庙的。

爷爷接过我手中的布袋,从中取出一个碗,从他的酒葫芦里倒上酒,用火石点燃一道符,丢进酒碗里,酒借火苗燃烧,忽的升起一团火光,众人的眼睛被火光照耀,纷纷闭眼,再睁眼,却见石洞内荒草丛生,哪有神像、神台?

爷爷叫醒呆若木鸡的我们,说:“咱去找老汉的家。”

丫头问:“神仙爷爷,那老伯的家肯定也是假的了?”

爷爷说:“咱去看看。”

石屏出了山洞,记得向左拐,来到一处山洼,远远看见百年古树。

走近古树,又见柴门,石屏推开柴门,进到院子里,从屋里喊道:“岳父大人,我是石屏,灵儿现在在我那里,我今天过来看看你们。”

没人应答。

石屏推开虚掩的屋门,屋里物品依旧,只是不见老汉和婆婆。

爷爷对石屏轻轻地摇摇头,意思是不用找了,没有人的。复又取出碗、酒葫芦,点燃纸符,引燃碗里的酒,耀眼火光散去,眼前的光景立刻转化成另一幅画面。

山洼里只剩下一棵枯树,树根处一个树洞。

石屏环顾四周,转身对爷爷说,这地方好熟悉。

爷爷说:“是吗?好好想想,能想起什么?”

石屏看着周围的景致,忽的想起来了,对爷爷说:“我父母去世之后不久,我自己到山上砍柴,但我砍不动,只是捡拾些枯枝,四处寻找死树,就在这棵树旁,我见到一只狐狸被猎人下的绳套牢牢捆住。”

“狐狸越是使劲挣月兑绳套,绳套反而越紧,我看到被套的狐狸都奄奄一息了,旁边树洞里还有一老一少的狐狸,急得另外一只老狐狸上蹿下跳,却无计可施。”

“我毫无迟疑,上前解开绳套,被套的狐狸费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见狐狸苏醒,我怕天黑下来,匆忙抱着干柴赶回家。小狐狸还跟了我一段路呢。”

爷爷问石屏:“你还想起什么?”

“那日大雨我躲在庙洞里,老伯对我称‘恩人’。”

爷爷看着石屏很严肃地说:“是的,你回忆的是真的?让你说准了,她们就是狐狸精!它们是生活在这山洼里,住在这枯树洞里的一窝狐狸,因那年狐狸爸爸被猎人用绳套子套住,你解救了它,所以你是它们全家的恩人!”

“那灵儿即是那只小狐狸,对吗?姚爷爷。”石屏望着爷爷。

“对,就是所谓的灵儿。”爷爷答道。

“爷爷,我求您一件事。可以吗?”石屏恳求爷爷,“我对灵儿说,她就是《聊斋》里的画皮我也喜欢,我也不怕。”

爷爷说:“石娃,在你被丫头拉着带来见我的时候,灵儿就来找我了。”

丫头惊吓的大喊了一声“啊”。

我拽了拽丫头的辫子,示意她别出声。

石屏问爷爷:“灵儿对您说些什么?姚爷爷。”

“她让你五百年后等她。”爷爷说完后不再言语。转身不管我们,独自一个人下山去了。

石屏愣愣站在枯树旁,我和丫头静静的陪着他。

伴着夕阳我们三人回到石屏的家,屋里空无一人。桌上放着一个包袱。

石屏走近打开,一包袱首饰,还有一个猎人捕猎用的绳套,石屏拿起绳套仔细端详,陷入了回忆。

我示意丫头悄悄退了出来。

西沉的夕阳染红了云彩,阳青山笼罩进了烟雾中,大悲寺的暮钟敲响,回声悠长,我听得钟声里有“吃吃”地笑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