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爷爷说红白喜事是农村里的主要新闻,也是永恒的话题。

红白喜事体现出人际关系。也暴露了人际矛盾。办红白喜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纠纷,这也是事过之后茶余饭后的话题。

请谁不请谁,这是一个问题。应当请的人,不请,错。不当请的人,请了,错。请了,不来,不好。尙可,找个什么理由。不请的,却来了,很不好。

对被请的人来说,去呢,还是不去?也是一个问题。该去,不去,错。被请而不去,不好意思,不很妥当。该去的,不去,大有问题,问题破大。没被请,强行挤进去,脸厚,没羞。经常为话柄。

去,参加红白喜事,叫做“吃酒席”。无酒不成席。又叫做“出礼”。因为,酒席不能白吃的,不能只带一张嘴巴,必须带礼物去:实物,或者现金。“出礼”就是“送礼”……

庄重的,讲究的,要“挑盒子”。所谓挑盒子,就会送礼的人,空着两手,雇人挑着礼品。还雇吹鼓手,一路上吹吹打大,快进村子的时候,就更的卖力。在大门口,就精心编演一番。

作为话题的红白喜事,谈论最多的是饭菜。经常有精明的人,喜欢挑剔的人在议论:今天,这桌饭菜酒水,多少钱,多少桌子,总共多少钱,往高处打。

总共多少人,一数桌子就知道了。平均一个人多少礼金,总共可的多少礼金,往低处算。扣除饭菜酒水,这家这一次可赚多少现金。

如果饭菜好,吃得满意,就夸奖主家,通情达理,有人情味。那么出礼,就,值了。如果饭菜不怎么样,甚至很差,那么就在底下开始小骂骂了,骂主人心太黑了。这样的主家以后就被人瞧不起。

无聊至极,有悖常理。

红白喜事的送礼,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本是好事儿,一种民间互助的方式,是社会稳定的一种举措。因为,红白喜事是需要花钱的。操办红白喜事,单靠主家一家之力很难操办,在不很富裕的时候,非常需要亲友邻居的支持与帮助。

“出礼”就是对操办红白喜事者的积极支持与帮助。这是一种很好相互帮助的社会形式。

我不反对红白喜事的送礼,传统也,人情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团的好传统。依然是社会自救自助的一种手段。

但是,可以改革,要量力而行,我提倡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

爷爷讲:“在物质金钱都需要帮助的同时,在精神上,人力方面更需要帮助和鼓励,甚至是安抚。这种帮助是相互的,你来我往,花费是有,也可节俭,但是这习俗里来来往往,增进了沟通,净化民风,和谐社会,它的功用不可磨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