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混迹道场(下)

占卜与符篆经咒这些都是要与神沟通,这神既是天神,也是你自己的元神,但不管如何,向天云好像真的转运了。

丹药房特设两个炼丹室,里面不仅能沟通地火,还有上好的鼎炉与各种材料。有时候,向天云看到一些不认识的筑基期师叔,以及师叔祖也在里面炼制丹药。只要不盗窃材料,不超过既定份额,并到钱叁、马大姐这里登记就可以了。

逍遥峰特产的“如意丹”据说在各大坊市很抢手,还有其他一些比如“混元符”和飞行舟、储物袋等炼器物品也是。丹药吃了还要,符篆使用一次就没了,炼器物品都是有使用寿命的,于是逍遥峰的财富自然也源源不断。

因此花一些代价培养后备人才,让他们多练手,这是一个很好的循环。向天云在拿到一个免费摊点后便琢磨着卖些什么,第一选择自然是炼丹。

炼丹的各类经典与秘法,比如《丹经铁券》等,他看得几乎要吐了,可以直接上手。于是,钱叁便看到向天云明明在道术场好像赚了一点小钱,却忽然天天泡在炼丹室。当然,他觉得这小道士的确应该做点正经事,下注博彩好像天生便应该是他们这些“大人“的乐子。

向天云不仅抢丹室很无耻,抢炼丹室也如此,慢慢地,很多人一看见这圆脸小道士在炼丹室里,便马上另做打算,因为那小道士一进去,很可能几天才出来。

向天云出来其实也是找钱叁等人登记,因为他消耗的材料显然大大超出配额,他甚至不得不从储物袋取出灵石去购买材料,最后连年俸都透支了。

问题出在他当日向朱朔提的那个问题:没有透明的琉璃器具,如何能看清楚鼎炉里面的药材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不清楚这一点,便绝练不出好丹。但朱朔早已答复过他,一切就是凭经验,琉璃虽然好看,但骤冷骤热不适合炼丹。

据说北朝已经出现从西域传来的一种叫玻璃的东西,和琉璃类似,但主要成分却绝然不同,但前辈们都是这样炼丹过来的,且修仙界现在的南北对抗,冒险前去购买,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家练手。

向天云的练手在灵石再度告罄前出现转机。

这时候近一个月反复地练习,他已经拥有相当的熟练度了。鸿鹄神功不仅对神识有帮助,对于耳朵和鼻子的改善也相当可观。他已经能通过五官很好地判断药材在鼎炉中的基本变化。

但这种帮助还不够,他一个月消耗的材料相当于别人几年的量,但他炼出最好的丹,还不到马大姐的水平。

在他某天在炼丹室站逍遥桩来放松筋骨时,忽然想起了康王鼎,于是奇迹出现了。这时,他和原先一样顺序炼制丹药,用五官去听、闻,用皮肤与心灵去感受鼎内的变化时,发现那地火似乎还不够鼎的要求,它自己在那按照某种程序自动运作一般,几乎无须外人干预。

这对向天云微弱的神识要负起炼制好丹之责,是一个巨大的解放。而且,这鼎似乎天生便能渗透出丝丝灵气,把一粒粒流光溢彩的丹药放在鼎盖中,凝丹与退温之后,拿在手中,便能发觉比曾经吃过的所有丹药都要好。

向天云的小心肝砰砰乱跳,他知道自己终于要发财了。在拿出最后一批材料炼出丹药后,他不客气地决定比道术场的丹药价格高出两倍。

他的摊点上摆出一溜灵丹。开始自然没人买,他也不急,大不了吃辟谷丹嘛。慢慢地,有袋子里灵石多得只想往外跳的修士试着买了一粒,然后情形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是他的丹药还进行了数量控制,估计钱叁三人早就找上门来了。

在大把赚灵石的时候,不用占卜,他也知道好日子绝不长久,这种事情他经历得已经不少了。因此,当马大姐三人把他带回丹药房前,他已经想好了。

他在收摊之后,找出两类秘术,一类是炼器,一类是射箭。他并不是真的妄想同时学遍所有道术,但道术场知道有人喜欢大肆搜购各类秘术经典,于是大幅涨价的道理还是明白的,自然是提前大量收购反而更划算。

他的信心还是来源于康王鼎。那些天他主要琢磨炼器,有些基础后便到地宝峰的炼器室去抢地盘。其他人可以来丹药房炼丹,他自然也可以去炼器室炼器。

当他那拙劣的炼器手法通过康王鼎的转化,竟然也能大致像模像样时,那种欣喜是无人可知的。他自然已经明白,这个鼎绝非炼丹鼎那么简单。但不管它是什么来头,无疑就是自己的发财鼎。

向天云被迫从卖丹转为卖器,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但他还是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摊点前。摊子上只剩下那些歪歪扭扭的器具,曾经火爆的摊点沦落为最受人鄙视的地方。

更奇怪的是,过了些日子,摊点上还出现了一些符篆,不过品质还不如那些炼器,自然也没有人。

唯一问津的却是佘墨言。他转来转去,蹲在向天云面前,皱眉道:“兄弟,你这些炼器和符篆要是能做得漂亮点就好了,灵气其实比其他摊点还浓郁,怎么样?你做出来放我那卖,你七我三!”

向天云嘿嘿一笑:“师兄,我这也是随便往摊点上一放,不是要卖出去。”

佘墨言大惊:“不卖摆哪里干嘛?不过老实说,上次你弄来那批丹药,现在却又不卖了,我就注意到兄弟你了。”

向天云细细地看着这人,这佘墨言虽然唯利是图,但无疑比其他人更有敏锐的嗅觉,“摊子总不能空着不是?对了,你虽然帮我找到几册好书,却不知弄到好弓没有?”

佘墨言也是嘿嘿一笑:“我要是随便拿把弓,告诉你是射日弓、霸王弓或者如来神弓,你信吗?你年纪虽小,但是下注和卖丹可手笔不小,我可不想失去个有潜力的客人。”

向天云点点头,佘墨言也转身走了,聪明人大抵不需多言。

不过,矮子和长子与马大姐都怀疑这小道士受他们打击太大,任谁丢了大生意的确是很难过的事情,于是心里都有些别扭。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心魔,他们三个现在看到向天云都是客客气气,生怕这小圆脸想不通憋出毛病来,那他们的罪过就难以弥补了。

但是向天云似乎并没有什么萎靡的情绪,钱叁偷偷地观察过几次,发现这小子连炼器室也很少去了,却是坐在摊点前,如果没有斗法,就嘴里叽里咕噜地念着什么,要是有斗法却比那些下注者还要兴奋。

“没事就好,以后他要是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怪他自己,和我们无关的.”三人总算心安理得了。

向天云没有向任何人解释什么,不久,他却找到朱仝。两人嘀咕了半天,最后朱仝肉痛地给了他五千低阶灵石和一批珠宝,从此,向天云便再也没在道术场出现了。

向天云先是回了一趟润香村,给了向健一些珠宝,足够他们一家搬到南昌城内去住了。又去父母坟前祭奠,再晃晃悠悠地找到了铁庆柳的家,给小铁他娘也留下了一些珠宝。

然后向天云便四处转悠,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几户打渔且养蚕的人,买走了两根柘木料,把他们家的蚕丝也一并买走了。他再收购了一些牛筋、锯子等杂物,便取走了沉在渔船下面的斑竹,又拿了一直泡在水里的鱼鳔,便走了。

路上没有人烟的时候,向天云走的很快,他的姿势有些怪异,双足每点地三次便可以向前移动一丈多远。如果有人看见,一定以为是在飘或者滑动。因此,这种走法节约了他不少时间,以前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半天不到就回到了逍遥峰。

向天云和矮子、长子与马大姐热情地打招呼,并奉上了润香村的茶叶,大家自然是空前的一团和气了。

向天云在三层转悠了几圈,便闪进了炼器室。

他先把鱼鳔扔进了康王鼎,把地火调好,然后取出柘木、斑竹、牛筋、蚕丝,以及环首刀、锯、矬、钉子、锤子等,叮叮当当地忙碌起来。

这其中鱼鳔的温度是要保持稳定不变的,太高便伤了里面的粘质,温度太低又熬不到位。所以,康王鼎的耐火性和稳定性柘木好,只能屈尊熬鱼了,正好炼器室的地火足够稳定,是个做弓的好地方。

他再取出那些牛筋。这批牛筋不是做弦,而是准备贴在弓背上的,他没有收购到牛背筋,到手的是牛蹄筋,牛蹄筋也不错,但砸开撕出来的筋比较短,又砸又撕,还要铺筋,他怕自己精力不够,干脆用这些短牛筋来绑缠之用,倒是极为合适。

这次他是要把牛蹄筋贴在弓背上,当拉弦之后,弓臂与牛筋一受力,便要反向回缩,正好加强了弓的弹力。

这种组合,向天云相信比原先和刘威打猎的单体竹弓要好很多。毕竟弓也分狩猎弓和实战弓。他以柘木为干,在弓背贴上牛筋,加大了弹力,便已经接近实战弓的威力了。如果能收购到牛角,贴在弓的内侧,使得弓被拉开时能承受极大的挤压,就更完美了。

实际上,作为狩猎来说,不一定要那么高要求,如果在箭上加点麻药甚至毒药,随便射中猎物的身体,就只要等猎物药性发作便唾手可得。看看弓的形状,岂非就是蛇形?蛇便是牙齿和毒伤人,箭如蛇牙,再淬毒,弓箭便是真正的一条猛蛇。

但实战却要求有射程和准确性,所谓“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两军交战,起码是相隔七十丈,这正是大多数实战弓的射程极限。主将对话之后,两军冲锋,此时敌手进入射程,便是箭如流星、矢如雨下地压制,大战开始。如果这时弓箭还有穿透力,能洞穿敌手的铠甲,杀伤力就大了。

这次向天云准备用收购的蚕丝来做弦,他收购的蚕丝是吃柘木叶子结茧再抽出的丝,细而坚韧,算是一个好选择。因为收购的蚕丝足有十余丈,便可以按古法每条用丝线二十余根作骨,然后用线横缠紧约。

其实牛筋做弓弦,除了难度大,砸筋撕筋非常累,而好的牛背筋虽然可达到三尺长,但一头牛就一根。另外,应该也和地域有关系,向天云听说在北方草原,都是牛皮做弦或者牛筋做弦,一张整弓,除了木材作为弓臂之外,处处皆是猛兽筋皮角所成。

这原因不仅有北方有柔木、南方多佳竹,北方严寒、南方潮湿等原因,因此北方多木弓,南方多竹弓,而如果在豫章郡这样酷热潮湿的地方用牛筋做弦,在夏日雨雾天气,牛筋容易出现受潮、沾粘等问题。

不过,向天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也会去北方,还是留出部分牛筋来体验。于是,他拿出一些牛筋,挂在康王鼎附近温度较高的地方晾干,便开始做弓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