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十一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还没等派出所打电话,陶慧敏和张惠英就赶来了。

小蚊子跑回家急忙给两家报了信。没敢说小军和大嘴闹事,只说是派出所抓错了人,得赶紧想办法去领人。

沈静如嫌丢人不愿意去,他对老婆说:“要去你去,我可丢不起那人。”“什么丢人,你嫌丢人我不嫌。孩子可怜的,现在还给关着,谁知道吃饭没有,谁知道那些人打没打他……”说到这,陶慧敏的眼圈都红了,“你都丢了一个儿子了,还要等这个儿子也给丢了?”说这话等于在戳沈静如的心窝子,沈静如没办法,只有干挨着。“他丢不了。”“不行,你不去我去!小军那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得那些人折磨,他再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张惠英赶来,见着陶慧敏一拍手喊道:“小军妈啊,这可怎么办啊。”说完眼泪就下来了。“什么怎么办,咱们赶紧去救人啊。”“是啊,是啊。可是我听说得要钱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上不是说打坏东西要赔偿吗,咱们得赔人家钱啊。不带钱去,人家不会放人的吧。钱呢?上哪找钱去?不瞒你说,我们家就那么点钱,都存了定期了,家里没剩下几个钱,我们家我没工作,不能跟你们比。”“你还要不要你儿子了,你就忍心让他在那里面呆着?”“要啊,怎么能不要啊,我一听这事差点没把我给急死。可是钱……”“钱钱钱,光说钱,我看你是心疼钱不愿意救儿子吧。”“看你说的,我哪能只要钱不要儿子啊。可是你这会儿让我上哪找钱去啊。”“钱我这有,我先给你垫着,不是我说你啊,你张口闭口钱钱的,到底是儿子重要还是你那钱重要啊。”“儿子重要,当然是儿子重要。”张慧英一听陶慧敏答应先把钱帮她垫着,心里一下踏实了,两人正说着,电话来了,保卫部说刚接到派出所通知,让家长带上钱去接人。张慧英一听派出所真的要钱,心里就跟刀剜了一样,咬牙切齿地骂道:“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要钱是吧。赵小鱼你个小兔崽子,你在外面摔人家的盘子摔的倒痛快,让老娘我给你赔钱,天啊,我怎么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小兔崽子啊。你回来看我不治死你!”“别在这狠了,赶紧走吧。”张慧英没法,气得高一声低一声骂着,和陶慧敏一起急急忙忙走了。

看着老婆急急忙忙往外跑,沈静如叹了口气。自打大军死了,陶慧敏就像得了魔怔,一天到晚念念叨叨的,吃饭时明明是三个人,偏要摆上四副碗筷。每天早上把大军的鞋子摆在门口,好像大军马上就要出门。对小军简直不是惯,是溺爱。沈静如说过她几次,说一次吵一次,陶慧敏急了就骂他是窝囊废,儿子让人家给害死了,还一天到晚活得挺自在。陶慧敏一提大军,老沈就急了,大军是他的心头大患,什么时候一想起儿子来,他的心里就是一阵绞痛。也就是从大军死了以后,他的病根就落下了,不能生气,一生气胸口就痛。他找过一位老中医看过,老中医给他把过脉后,半天说了一句话:“你的积郁太深,已经伤了脾肝。”他一听就明白了,大军的死对他的打击太大,他原本就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心中的那点痛苦,连同齐新顺给他的屈辱生生硬是一齐咽下去,能不生病吗?

一九四八年,大军出生时沈静如正好三十岁,三十岁了得着个儿子,对这个儿子自然格外宝贝。那时沈静如在解放军某兵团的留守处工作。大军出生后没几个月抽了一次疯,抽的嘴歪眼斜,口吐白沫,沈静如连夜把大军送到离驻地五十里的医院。大夫都说恐怕是不行了,沈静如硬是抱着大军在医院里坐了整整一个星期。半个月后,大军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总算缓过来出院了,沈静如却因为一直在门口坐着,着了风,**上生了个大疮,大军出了院,他又接着住院。那时候他没有想过那么多,只想着孩子能有一天叫他爸爸,能少生病,顺利地长大。大军长大了,带给他多少欢乐,也带给他多少烦恼。不管是欢乐还是烦恼,儿子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器官,成了流淌在他身体里的血液,与他紧紧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突然有一天,身体里的这一部分没有了,就那么嘶嘶啦啦生生地被人给撕扯开来,摘掉了。那种疼痛只有他一个人心里清楚。他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这种痛苦就硬硬地砸在心底,砸得他五脏六腑失衡,砸得他喘不过气来,砸得他心里满是瘀血。他知道,儿子的死对他来讲是永远无法排除的硬伤,想要缓解减轻这样的痛苦,只有叫那个人偿命。男人的仇恨是刻在心底的。大军死后一天一道,刻得深深的,鲜血淋漓。他生命里的其他部分都淡漠了,别人看他像是受了刺激,丢三落四的,可是就是这部分的记忆格外清晰和迫切,他满脑子都是报仇。他一再告诉自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十年以后怎么报这个仇,他不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他空有满心的复仇愿望,却根本想不出复仇的办法。就这么想啊想的,想的他的头都白了,想得他背都驼了,想得他刚过五旬耳背眼花,还是想不出来。他顶多就是见到那个人以后,怒视,缄言,愤而走开。这算什么,人家谁会把他的怒视当回事。反而在背后耻笑他是阿Q,笑他无能。

他甚至想再被关进那个地下室去,他觉得他的自由是儿子的命换来的,他在外面呆着是对儿子死的歉疚。

这是沈静如活了五十岁第一次清楚地审视自己,很有些俯瞰的味道。他总结来总结去,最后总结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个叫沈静如的人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的,到了五十岁丧失了一个儿子以后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人说越活越聪明,这话就是说他老沈的。五十岁的人第一次明明白白看清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有糊涂的,有聪明的,有狡猾的,有迂腐的。他们再怎么样都比他强,他们再糊涂再懦弱,不会丧失属于自己的领地,不会丢失孩子。一个三七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应该是非常清楚和明了的,但是老沈直到现在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和向往的是什么。不是名利地位,不是高官厚爵,他厌倦在名利场的你死我活追逐搏杀。他向往的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田园生活。他需要和向往的是与家人在一起和睦融和的幸福生活,可是现在他连这一点点愿望都达不到。

老沈常想,如果这事放在别人的身上会怎么样。他想他们会杀了那个家伙给儿子报仇。他不是没有想过,杀了齐新顺,再去投案自。他甚至想到杀了人以后的他,背一定挺的笔直,因为他履行了作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他是个真正的男人。可事实是一切照旧,大军出殡那天,齐新顺把刀递到他手里他都没有勇气捅他一刀。气可鼓不可泄。事情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他的那股为子复仇的气早就泄了。甚至想想都会后脊梁冒出一层冷汗来。他没有那份勇气,他只有在晚上像只老鼠呆在黑暗的角落里咀嚼懦弱和卑怯的苦果。

沈静如觉得自己老了。真正的老是从心先老。现自己无法达到既定和向往的目标时,雄心壮志随着时间的流逝抽丝剥茧一样一点点消逝掉,人开始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个时候,人就老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