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章 云龙际会 第六十三节 疾风劲草(3)

那位主动请缨,愿率百数喽罗,亲赴明朝大军内部的人,竟是杨禄首领。

杨禄还有个兄弟名叫杨奇,兄弟俩一块投奔颜思齐时,因武艺出色,待属下亲如手足,阵前杀敌也十分卖力气,难能可贵的是,这兄弟俩还能经营一手出色的生意。所以被颜思齐提拔作了山寨首领。

他们兄弟俩属于有勇有谋的人。

杨奇见兄长表了态,也表示愿意跟随兄弟,同为山寨效力。

郑一官十分高兴,寻思:由他们兄弟合力出战,这场战斗已经小胜了四成。

打仗首先拼的是兵力,其次拼的是将领,再后面拼的就是智谋。

其实,这三个条件都属于次生品,最重要的战斗力,拼的还是老大。说白了,拼的还是老大的眼光和能力。

项羽力拔山兮气概士,为何就拼不过流氓皇帝刘邦?

诸葛亮料敌如神,为何就扶不起蜀汉皇帝阿斗?

曾国藩被奉为文武全才的楷模,为何就挽救不了大清的气数?

因为,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奸雄,英雄有底线有坚持,奸雄却只有唯一的坚持:当皇帝。阿斗其实能够在皇宫玩上一阵子开开心,就十分满足了。而诸葛亮六伐中原损耗了蜀国多少兵力财力?料敌如神并不等于料己如神,失街亭,斩马谡,魏延谋反,岂不同是诸葛亮在自己一方的失误?

同属一个时代的慈禧太后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分别处于东西两方的大国统治者,都是女人,为什么一个在全世界建立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却任人欺负,割地求和,卖国求荣?

起决定性能力的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胸襟、气量、眼光、魄力、魅力、能力、控制力、执行力等等诸多因素。

无论是民心民力所向,还是战将如云,智囊成堆,双方决斗的实力,归根结底,还在于起决策的老大身上。有句话叫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行还是不行,用还是不用,战还是降,都要通过主帅来施行。而执行老大分发的任务,都要经过老大的筛选和遴选。

所以,交战双方拼的是老大。(写到这里,灵感喷发,仔细想想这段话有偏离主题的嫌疑,可它确实作者读史的感悟闪现,一忍再忍,终于还是发了出来。)

对于杨禄杨奇兄弟俩,郑一官十分明白,他们属于将领中的极品,智勇全才,万里挑一。派他们去诈降,再也合适不过。而派杨天生去,恐怕只会得罪人而非拉拢人了。

这就是老大的作用: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陈衷纪见此二人自告奋勇,也欣喜万分,当即征求郑一官的同意,额外赏给兄弟二人纹银一万两。他们二人谢过,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其他首领都感觉到压力和眼红来,可是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再想争功邀赏,已经为时晚矣。

李旦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沉默不语。

郑一官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才站起来,对着郑一官抱抱拳,算作施礼,然后和众首领也抱了抱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众人本来以为,事情已经圆满结束,只等两军开战之时杀个痛快。这时,他冒出一句话,貌似这些条件都不是重要条件,就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

他说:“我们把明朝那帮子人想得太过于简单了。我们去诈降,他们就会轻易相信?而且不偏不奇,正好处于两军交战之际?他们难道不会起疑心?”

“如何将杨家两个兄弟,顺利打入明军大营,这才是我们要费尽心机讨借的东风!”

众人听了,觉得李旦所言确实不虚,大家都皱起眉头,陷入深思。

直到天色将黑,众人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继续努力……

第三天……

第四天,众人都有些失望的时候,喽罗来报,寨外有人求见,自称是郑一官的旧人,老相识。为山寨带来莫大的喜讯。

郑一官及众首领都感纳闷。

“难道是明朝也派人前来,到山寨诈降不成?”杨天生猛不丁冒出这句话,众首领乐得差点没把早上吃的饭喷出来。

人家80万大军战你一千喽罗,吐口吐沫就能把你们淹死,还用使这处于败势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的计谋?这话也就是杨天生这样没脑子的人才能说出来。可大军压镜的局势下,没人敢于笑出声来。

杨天生还以为自己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继续说:“要不然,为什么接二连三有人甘愿到山寨来落草为寇?”

陈衷纪咳嗽一声,打断杨天生的话:“寇和官其实也就一字之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们还没有开战,更没有落败,怎么能叫寇呢?既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为韪,甘愿到山寨来指点迷津,为何不敢见一见呢?”

郑一官听到这里,命喽罗快请那人进来。不一会儿,喽罗引着一名老年军人,闪进大厅。来人身着破旧的明朝士兵衣服,身体佝偻,脸上刀伤纵横,走起路来,一步三颤,一阵大风就能吹倒的样子。

众首领看了,甩过脸去,心想:怎么来了一个糟老头?混饭吃的吧。

郑一官见了,却大喜过望,急忙起身,离开帅案,三步并作两步,笃笃笃笃地穿过大厅,来到厅前,搀扶起那个老军人,脸上笑成一朵花:“您老怎么也模到这里来了?快快请……快快请……”

“有劳小兄弟了!”老军人爽声大笑:“我这个老不死的,又来了,欢迎还是不欢迎啊?”

“老先生说的哪里话,我们请还请不来啊!”郑一官在前面为他带路,直搀到自己的帅案旁边,有人为他添加了一个座位。

老军人并不敢坐,看看大厅一众人才,微微一笑:“想必大家也得到了消息?”

这人是谁呢?郑一官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颜梁是郑一官的救命恩人,他来到山寨,都没得到这样的礼遇。可见这名老军人,在郑一官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

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老军人身上。老军人说:“我也是才得到的消息。那余咨皋要征南安镇守营的士兵,巢平琉球岛。我心中一直挂念郑一官兄弟,这才连夜赶来。”

原来,郑一官和颜思齐、李旦等人救出铁笼中的父亲,引起了泉州地震。众人皆知,郑一官天降奇兵,在知府叶继善鼻子底下,抢走了父亲。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不议论纷纷。消息传到南安镇守营,也就是郑一官原来的地盘,老军棍当然得到了消息。

他知道,郑一官被荷兰海盗掳去,不但没有死掉,还得到了高人相助,发了一笔大财。如今回到泉州,把父亲救了回去。后来,就是听到明廷要派大军巢灭琉球海盗的消息。

“我有一计,可助一官小兄弟旗开得胜,必定将明朝大军灭于旦夕之间。”老军棍站在帅案前,突然像年轻了三十岁,老脸上的沟壑不复再现,代之以容光焕发。

“还请老先生教我灭敌之计啊!”郑一官扶着老人:“我们正在为这事愁肠百结着呐。”

“呵呵。知道对方想什么,你就应该知道自己去做什么。”老军棍笑呵呵地说。

“请老先生明说!”郑一官急不可奈。

“明廷认为你们是海盗,是自己的大敌,才派兵来剿灭你们。你们何不将计就计,顺竿子爬上去,给他们造成一种假像,你们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海盗,再反戈一击呢?”

陈衷纪听了,知道老军棍的意思是自己所想一样,便说:“我们也正有此意。准备派人去诈降,然后反戈一击。但是,却为合理的、不使对方起疑心的诈降,想破了脑袋也没个头绪。还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这个嘛,其实也容易!”老军棍仍然谈笑若定:“古有苦肉计,今天再使一出苦肉计,又有何不可?”

“这个……”李旦想了想说:“恐怕他们也会识破这个计谋啊。我们兵力本来就少得可怜,万万不能再使兄弟们遭受不测之祸事了啊!”

“谁说要你们遭受祸事?这其实是件大大的好事”

老军棍又说:“用兵之精髓在于变。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才能使敌方模不到真实情况,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处于先机。也只有变才能使劣势颓势化成优势强势。”

“变化之势在于巧装自己,迷惑敌军。既然对方铁定认为山寨属于海盗,为何偏偏坚持经商的唯一门路呢?为何不借海盗到泉州大劫一票,给他们心目中的错觉卯上铁钉呢?”

郑一官听到里,摇摇头,笑了笑,想把话题岔开:“老先生远道而来,还是稍稍休息下吧!”

“小兄弟暂时不要焦急,再听我一句。”

“抢也有真抢和假抢之说;你们派人去假抢,百姓并不受损。可明朝官府一定认为,你们属于真抢。这样,他们才更有荡平你们的借口。而你们,既然假抢,就要假到底,假装没能跑掉,被他们擒获,然后使出千人见万人喜的物事来,还怕他们不把你们收编?”

这千人见万人喜,其实就是钱。老军人的意思很简单,派人假抢,再假装被俘,用钱买通主要将领,再假降到明廷,这样不是就顺利地达到了目的?

然后,老军棍又为众人分析,诈降的时间不能过长,时间久了容易被人识破。多则七天,少则三日,双方必要造成一种开战的势气:这可由诈降的首领,假装与山寨决裂,要带兵反攻山寨。山寨假装败上一阵,诈降的首领借机鼓动余咨皋举全力剿平山寨,此后,则此计大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