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章 南阳刘秀何人

当王莽登上权力巅峰,一幅只在儒家经典里出现过的圣世情景徐徐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那一双浑浊的眼中,满是狂热和激情。

……

新朝,天凤五年(公元十八年),王莽篡汉的第十个年头。

兖州,东郡。

已入初冬,北风呼啸,彤云密布。

村西头有一棵大槐树,不知是何年何人种下,据村里的老人说,乃是早在有此村之前,便已有此树,时至今日,早已是既高且广。

每当盛夏之际,枝叶茂密仿如冠盖,不过而下已经入冬,叶子刚刚落尽,只余下了光秃秃的枝桠,於此寒风中,透着一股子萧索的苍劲,或似矛戈,直刺云霄,或向四面伸延。

树枝不乏粗壮者,这时,有一人骑坐其上。

骑坐树上的这人,年纪不大,二十来岁,浓眉大眼,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敦实精壮,虽然坐着,也能看得出来身材高大,统而言之,称得上仪表堂堂。

他的左臂受了伤,胡乱用粗布缠着,半吊在胸前。

这人名叫曹幹,或者说,他现在叫曹幹。

伸起完好的右臂,模了模未裹帻的发髻,只觉模到了满手的油,曹幹便在粗布衣上蹭了蹭,然后依旧抓住腿间的树枝,迎着扑面而来的凛凛朔风,继续往北边远处打看。

北边七八里外,是个坞堡,属於本地豪强田氏一族。

坞堡外头,东一片,西一簇的,正有约千余人,抬着几架长梯,推着个用粗木制成的简陋撞车,散在灰扑扑的野地上,在乱糟糟地对坞堡进行攻打。

隔得远,天气又不好,阴沉沉的,能见度不高,具体的东西看不太清。

然可看到,那坞堡占地不小。

坞堡外的攻战今日非是头次,曹幹与攻堡的那些人是一伙儿的,此前曾参与过第一次的攻打,他的胳臂就是在那次攻战中负的伤,因他对那坞堡的形制了然於胸。

坞堡不仅占地颇广,并且坞堡的堡墙也颇高,两丈多高,在堡的四角还有望楼,其内有弓箭手居高临下,不断地射矢,围攻已旬日,箭矢不见减少,军械上的准备想来应也充足。

而反观围攻坞堡的那千余人,则明显缺乏组织,攻势散漫,故而叫嚷的声音虽大,——此起彼伏的“灌啊”、“灌啊”的喊叫声,隐约可传入曹幹耳中,却从早上攻到现在,仍无进展。

——所谓“灌啊”,洪水灌进去之意,这是攻城一方战士们的乡言,可以理解为杀进去。

冒着箭矢,好不容易有数十人扛着梯子冲到了堡下,却梯子刚竖到堡墙上,就被守兵推倒。这数十人拽着被箭矢射伤的,便一窝蜂地往后退却。

又看了多时,曹幹仰脸瞧瞧天色,已过了中午,心里知道,今日的进攻肯定仍是要无功而返了,遂不再观看,先是顺着树枝挪到了大槐树的树干边儿上,随后顺着树干滑落下地。

……

树下有一人在等他。

见他下来,这人急忙迎上,把他扶住,说道:“小郎,怎么劝你都不听,非要爬上去看!你这胳臂上的伤还没全好,一只手,怎好爬高上下?万一摔着,叫我怎么给大郎交代!”

这人比曹幹大得多,得有三十多岁了,没有曹幹高,应是因为常年操劳,生计艰辛之故,皮肤黧黑粗糙,眼角已有了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

塔读@-读小说

寒风如刀,吹透衣裳,脚上的冻疮发痒,曹幹跺了跺脚,毫无作用,他寻思等会儿拿热水泡泡,就说道:“这狗日的天气,冷呵呵的。大兄,咱们别在这儿待着了,走,回去。”

李顺应了声,跟着曹幹离开了大槐树。

两人顺着村中崎岖不平的窄小土路,往南边走去。

……

这是东郡荏平县的一个村里,归荏平县的北乡管。

荏平,是天下尚为汉家所有时的本地县名。

自十年前,王莽即真皇帝位,代汉建立新朝以后,出於图谶苻命、厌胜旧汉的缘由,把天下州、郡、县的名字统统改了一遍,这荏平县、东郡也因此各得了新名,分别叫做“功崇”和“治亭”,因而,严格来讲,曹幹等人目下所在的这个地方,现在不应该再说是“东郡荏平县北乡某里”,而该说是“治亭郡功崇县北乡某里”。

只不过曹幹他们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非是本县土著,又为求条生路,被迫造反以前,多是朴实的农人,足不出本乡,消息闭塞,所以对所谓“东郡”改“治亭”、“荏平”改“功崇”等云云,却是许多并不知晓。

又或即便略知晓的,远的不提,只东郡境内,二三十县,改的都什么名?有的还不止改过一次名,连朝廷官吏也不见得就能全然记住,因民间便多仍以县之旧名来做对地方上的相称。

……

塔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