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自家的二小子貪吃,也有些許懶惰,甚至有那麼點急躁,這些朱允煐也都是心里有數的。他也確實想著在這個孩子的性格沒有完全成長之前努力的去教育,只是有些事情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實際情況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朱允煐就算對朱文墐比較嚴格,朱文墐也確實害怕他的父皇。

但是朱允煐也需要忙著處理國事,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悉心培養朱文墐。

而朱文墐在朱允煐跟前跟個鵪鶉一樣,但是在其他人跟前的時候,他就是皇次子。哪怕只是庶出的,但是這就是皇子,這個身份也是無法改變的。

現在這個貪吃懶惰的孩子,未來也是大明朝的親王,這一點也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宮里上下的人,也都是要哄著他,也會討好他,甚至也是會害怕他。

這一點也都是事實,這些事情也確實沒辦法改變,這就是朱文墐的出身、這就是他的身份。

雖然對于這些個事情也感覺到比較無語和頭疼,但是朱允煐也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情也不少。

努力的去教育好朱文墐吧,不指望他多麼的有出息或者賢良,只要這孩子不是個禍害,那也就謝天謝地了,那也算得上朱允煐可以接受的一個結果了。

在王氏的服侍下,朱允煐好好的休息了一番,然後重新打起精神出現在朝堂上。

這一次的早朝,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好特別覺得意外的,很多的事情看起來也都是井然有序的,一切都是在朱允煐的掌控當中。

這樣也就值得朱允煐感覺到比較開心和滿意了,這就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朝堂局面。大家現在各司其職,只要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大明朝必然是蒸蒸日上了,創造一個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前期的基礎還算不錯的,老朱三十年的勵精圖治,也確實給朱允煐留下來了比較扎實的基礎。除了民生的恢復,也包括境內的安寧,以及丞相制度的廢除、一些武勛的清理以及對于吏治的整頓。

甚至包括將曾經放出去的藩王給重新召回了應天府,這些也都是給朱允煐打下來了一個無比堅實的基礎,讓朱允煐看起來掌控朝局,這似乎都沒有什麼難度了。

既然都已經有著這樣一些堅實的基礎了,要是再不做出一些成就來,那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了。

起碼對于朱允煐來說,他覺得自己接手的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大明江山,這是一個有了盛世基礎的江山,這可不是什麼爛攤子,不需要讓他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的去調整內部的矛盾等等。

放開手腳,這就是朱允煐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是他現在可以感覺到驕傲和開心的地方。因為他看起來確實沒有太多的制約,他可以從容的去做很多的事情。

必須要更加的努力,才能夠對得起自己的這番際遇,才能夠對得起老朱的辛苦付出。

所以就算是朝堂上和朝臣們起了一些沖突,或者是說大家在觀點上有那麼一些不同,這也沒什麼好在意的事情,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陳迪就有些著急,憂心忡忡的跑到了武英殿求見,有些事情他必須要和皇帝討論。

看到陳迪,朱允煐就直接問道,「愛卿,你這般急匆匆的求見,到底是何事?」

陳迪就立刻掏出奏折高舉過頭頂,「回陛下,蒙陛下隆恩,臣主事禮部。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又會同四夷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

朱允煐就笑了笑,說道,「這般說來,禮部和鴻臚寺,也是該明晰一下職責。現在好多的事情禮部在做,鴻臚寺那邊也是在摻和著,徒耗朝廷官員、俸祿。」

陳迪就不說話了,鴻臚寺本身就是受禮部的制約。他可不是來要求給鴻臚寺削權的,他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奏報,這些也都是他這個禮部尚書的職責,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現在也沒什麼好說的,按照皇帝的習慣,大概也就是隨口一言而已,沒什麼好擔心的。

最主要的是王承恩接過了奏折,現在就耐心的等一等,只要皇帝看完了奏折就行了。

這也是當今天子的一些性格,一些事情都是要看了奏折再和臣子討論,而不是一邊看折子,一邊和臣子探討,當今天子看起來不太喜歡一心多用,而是要更加的專注于一件事情。

看著奏折,朱允煐也好像能夠理解陳迪為什麼著急忙慌的過來了。有些個事情,看起來還真的有那麼點令人哭笑不得,但是看起來這些事情也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室利佛逝,也就是三佛齊王國,也就算在以後的大馬等地區,這也是東南亞現如今比較強大的王國了。

當然這個王國前幾年也亡國了,爪哇島的滿者伯夷滅了三佛齊舊王朝。而三佛齊舊王朝的王子逃往馬來半島建立滿剌加王朝。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從廣東過去的華人也趁勢自立,梁道明被三佛齊的華人擁戴為過往,也稱三佛齊王。他們現在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

奏折里倒不是在說三佛齊亡國後留下來的幾股勢力在爭斗,或者是說梁道明等人要歸附之類的,因為這些個事情都是不存在的。

現在出現的奏折,就是三佛齊的都城舊港,那也是大海盜陳祖義盤踞的地方。尤其是在舊三佛齊滅國之後,陳祖義等人更是非常的跋扈,儼然就是地頭蛇的樣子。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大明朝龐大的船隊已經逼近了,此前也準備招安陳祖義的。但是或許就是那些海盜沒有敬畏之心,盤踞南洋甚至令一些南洋小國畏懼害怕,讓陳祖義這個海盜頭子以為他有著數萬人、上萬條船,就可以和大明的水師抗爭了。

他可沒打算成為大明朝的臣子,在海上縱橫往來,讓無數土人望而生畏,陳祖義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要威風凜凜的縱橫大洋。再者就是大明船隊看著就富貴,必然也是帶著很多的珠寶等等,肯定不能讓大明朝的船隊就這麼輕松的離開。

這就是一些海盜了,一些人還真的以為他們實力強大,以為讓一些南洋小國無可奈何,就能和強大的大明王朝扳手腕了。

而陳祖義的反復,也讓大明朝的船隊不太樂意了,必須要給這個海盜頭子一些顏色看看。

對于陳祖義,大明朝不少人本身就不太滿意。覺得這個海盜就是從大明逃出去的,在南洋稱霸不說,還劫掠一些大明的商船,這本身就是一個罪名。

現在面對兵強馬壯的大明朝船隊,陳祖義沒有投降,反而想著對抗,這又是一個罪名了。

如果能夠招安,可以兵不血刃的解決這股龐大的海盜集團,這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現在的陳祖義不打算這麼做,那大明朝的船隊也就不會客氣了。那就要考慮覆滅這個海盜集團了,讓盤踞在南洋的海盜知道大明的天威。

說到底陳祖義的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大小船只也是近萬艘,集團成員也是萬人。這樣的一個海盜集團也確實強大,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只,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城鎮,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其納貢,這也是陳祖義自傲的本錢。

馬三寶直接向東爪哇滿者伯夷國、滿剌加王朝和新三佛齊三個王朝傳達了旨意,意思其實也都是很明顯,就是宣布陳祖義是大明亂民,為禍一方、劫掠大明商船,必須要懲處。

陳祖義海盜集團盤踞舊港為大本營,所以這也就意味著任何膽敢接納、庇佑陳祖義的王朝,那也都是在和大明朝為敵了。

馬三寶的一些意思,也就是要求這三個南洋國家一起討伐陳祖義、逮捕海盜。任何上岸的海盜都應該被抓捕,送由大明艦隊進行處罰。

大明朝也確實有著這樣的一些底氣,馬三寶也有著這樣的驕傲。

雖然陳祖義看似船隊萬艘,但是真正能夠用來海戰的戰船也就是百艘。那些船和大明朝艦隊相比,也小了太多,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自然也就沒必要太多的擔心。

至于海盜集團看似有著近萬人,但是說到底那也就是一股子匪盜,不存在有太多的向心力,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心思。這些蛇鼠一窩的家伙,一旦遇到了大難肯定各自亂逃。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朝的天兵降臨,說不定那些海盜早就望風而逃了。

更何況有些時候所謂的萬人,那也是將很多無知的土人裹挾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老弱婦孺等等。

這些事情很多人其實也都明白,比如說動不動來個匪盜起義,有著數萬人。但是里頭裹挾的亂民數量更多,真正有戰斗力的說不定也就是幾百人而已。

所以對于陳祖義,馬三寶是真的沒有放在眼里,這個讓南洋諸國沒有辦法的強大海盜集團,在大明朝強大的艦隊跟前,說不定也就是比較大的一個麻煩而已,算不上多麼強大的敵人。

強勢的馬三寶現在就算得上傳達了大明朝的意思了,南洋諸國必須要幫助大明朝打擊海盜集團。

這些事情在馬三寶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也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仁義之舉,這也是在彰顯著大明朝的天威天德,那些番國也應該感恩戴德。

畢竟陳祖義為禍一方,那些南洋番國更是深受其害。他們這個時候也就應該同心協力,這個時候就應該簞食壺漿,就應該喜迎王師以討不臣。

可是馬三寶似乎也沒有在乎一些番國的處境,那些番國可不是強大的大明,要是他們能夠對付的了陳祖義,就不會向陳祖義納貢了。

大明朝的船隊強大可以不在乎陳祖義,甚至可能是打了陳祖義也就離開了。但是那些番國呢,他們沒辦法離開,說不定逃散的海盜會重新聚集,甚至這一次大明要是沒有完全覆滅陳祖義,那陳祖義就有可能死灰復燃。

一旦這些海盜在大明船隊離開後開始報復,那些番國可就有的受了。

這些也都是事實,但是馬三寶根本不需要在乎那些番國的感受,他只是單純的站在大明朝的立場上考慮一些事情也就行了,其他的也不需要在乎那些事情。

那些番國就該這個時候力所能及的去打擊海盜,任何膽敢包庇海盜的,說不定就要面臨著大明朝天師的討伐。這個時候就應該讓陳祖義那伙海盜沒有棲身之地,要將他們趕到海上。

所以面對這般霸道的大明朝艦隊,一些南洋番國就忍不住開始抱怨起來了。他們是真的沒有辦法,不敢得罪大明朝的艦隊,也不敢得罪陳祖義啊。

陳祖義,那是為禍一方的海盜,那些海盜的實力在不少番國看來也確實強大。

可是大明朝的艦隊也非常強大,據說上頭還有很多的步卒,隨時也都有可能登岸作戰。

對于這些番國來說,現在就是進退兩難了。這個時候他們或許只能去請求大明朝的天子了,希望大明天子能夠讓他們不至于陷入這個窘迫的局面。

當然在這個時候,實際上也有一些海外遺民也是在試圖向大明朝的艦隊去求援。他們可能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心思和想法,想著要去實現自己的一些小心思。

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畢竟大明朝的艦隊,不只是去打仗的,這也是宣揚國威的,這也都是在惦記著和海外的番國有著一些外交的。

朱允煐看著奏折,只是在嘿嘿的笑著,這些事情還是有著稍微的出乎預料。

但是看起來也沒什麼好在意的事情,他不覺得馬三寶霸道,也不覺得馬三寶的處置有什麼不對。

強勢一點也是應該的,馬三寶等人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大明朝的利益,而不是那些番國的利益。所以站在大明朝的立場,那些番國就應該幫著討伐海盜集團。

要不然的話,那些人就是試圖站在大明的對立面,那就值得好好的琢磨一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