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大明朝的官不好當,不管是洪武皇帝還是現在的英示皇帝,一個個的都不會讓官員們輕松起來,給予了官員們極大的壓力,想要像兩宋時期那麼富貴,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對于很多的官員來說,他們在乎的不一定就是朝廷的俸祿,他們更加在乎的是地位和權力,而這些顯然也是明朝的皇帝們不可能給予的。

讀書宋朝是讀書人的天堂,這可不是沒原因的,因為宋朝一旦金榜題名,那麼就是人生巔峰。俸祿什麼的暫且不說,文官們的地位奇高,根本不講那些武將們放在眼里,甚至是毫不掩飾的鄙視。

除了文武地位的懸殊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當官的環境。宋朝的文官可不擔心被皇帝殺頭,最多也就是被貶黜或者流放,就算黨爭比較嚴重會有黨同伐異的事情。

但是不需要太擔心皇帝一道聖旨就是人頭落地呀,看看大明朝做的事情,簡直就是有辱斯文。被砍頭也就算了,動不動還要剝皮充草,還要被掛在縣衙旁邊的小房子里示眾!

甚至一些讀書人覺得明朝的官員,還不如元朝時期有地位。蒙元雖然是異族,也將讀書人劃到第九等,可是很多的時候也會給官員們一些權利,會給他們一些體面。最重要的是,只要完成了一些事情,朝廷可是不太約束的。

哪像在大明朝,貪官污吏被殺得血流成河,要是不能勤勉或者執行好朝廷的政策,考評那一關也過不去,說不定還要被朝廷責罰,這簡直就是沒有活路呀!

想要牛兒跑得快,大明朝的皇帝也不舍得給牛兒們吃的太飽。

這樣的局面自然會是怨聲載道,可是沒辦法呀,誰讓很多的讀書人骨子里想著的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當官就算再苦,也總是好過在土里刨食的農民。就算是再被皇帝壓榨,在百姓的眼里那也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

茹鏞看著拜帖,說道,「父親,這些帖子府上真的不回?」

茹澹澹說道,「為父蒙陛下隆恩忝為吏部尚書,本就是滔天之幸。你大哥尚公主,貴為駙馬都尉,吾等當知足。」

茹鏞也說道,「兒子一直不敢辜負皇恩,只是這些帖子好些都是……」

茹看著幼子,說道,「你是想說這些帖子好些都是朝廷重臣送來的,想要結個善緣是不是?咱們茹家,首當盡忠職守無需歪門邪道。」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只是茹鏞也覺得或許也不能那麼刻板,也需要考慮以後呀。

大哥自然是不需要擔心的,那可是駙馬都尉,按照輩分來說當今天子還要稱一聲姑父。這也都是有朝廷俸祿的,以後只要要是想要步入朝堂,那也是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的,起碼一個文散官或者武散官的官位跑不掉的。

大房那邊是不需要擔心,可是要想想二哥呀,也需要想想自己這個老ど呀。

父親大人貴為吏部尚書,這要是連個善緣都沒有結下,以後要是高老還鄉了,那朝廷之上可就沒了什麼香火情了,以後子孫想要走仕途,那就比較艱難了。

茹自然也知道小兒子在擔心什麼,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好明說,或者說小兒子的那些想法也很正常,畢竟很多官員實際上也都是這麼做的。

雖說朝廷現在對于黨爭十分的地方,可是誰都清楚,朝廷上也確實有著那麼一些個官員的派系,有些人就算是離開了朝廷,或多或少的還是留下了一些情分在,或者是有著自己的一些衣缽傳承。

比如說茹,他可是主持了英示元年的科舉,那一科的學子們,理論上也是茹的門生。當然茹可不需要這樣的名聲,主要是不願意出這個風頭,那樣只會引起皇帝陛下的不快。

更何況貴為吏部尚書,這也就是實質上的文官之首,也沒必要在乎那些虛名。真的要是想要培養門生,那也是需要找到可以培養的人才,而不是隨隨便便的就籠絡一堆人,那樣反而只會壞事。

就像前任戶部尚書郁新,雖然這事被罷官去職了,現在也是淪落到被發配到黃河大堤。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郁新培養的接班人非常好,夏元吉那可是一個厲害角色,很多人也知道,皇帝陛下頗為賞識他。

茹看著小兒子,說道,「你如今還是好好的進學,莫要有其它的心思。官場上的那些彎彎道道,你現如今還不懂,若是有朝一日你步入官場,為父再好好教你。」

茹鏞就郁悶了,別看他現在也是在國子監讀書,可是他才不是那種憑借著真材實料考入國子監的。國子監里可不缺少他這樣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家里頭都是有威高權重的長輩。

這類學生自然也就是蔭生,和那些蔭官一個道理,就是投胎投的好家里有個當官的。這類人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但是未必一個個都是人杰。

別看茹是一個神童,現在更是貴為吏部尚書,但是他的三個兒子們一個個的都沒有太大的才華。不要說繼承衣缽了,只要不搞出一些亂子,就算是不錯了。

茹鏞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在國子監讀書都讀不明白,指望金榜題名更是不要想。自己沒有那個本事,父親也不會幫他暗箱操作。就算以後有蔭官的機會,大哥和二哥能夠分到更多的資源,到他頭上的時候估計就是一個富家翁了。

茹嘆了口氣說道,「看看練府就是,你若是聰明一些,你的那些同窗好友若是向你求情,一概不要答應。」

隔壁的練府可不好進,那可是皇貴妃的娘家,練子寧練老大人更是為人古板嚴苛。

不要說尋常的官吏不敢登門造次,就是他這樣的官宦子弟被老大人踫到了,不出意外的話也要被考校一番,以及說不準要被訓斥一番。

誰敢在那位老大人跟前放肆,先不說朝野上下誰都知道當今天子寵愛皇貴妃殿下所誕公主。單單就是練老大人在大理寺和都察院輪著轉,這就是讓人覺得害怕了。

看似是不如六部尚書官職高,可是這也是不折不扣的九卿之一。最主要的是那位老大人的職責就是監督彈劾百官,也是深受皇帝陛下的信任,就算是茹也不敢輕易得罪啊!

這個時候還是低調一點的比較好,茹鏞也確實有探探口風的心思,一些同窗好友所請推月兌不過。而自己現在也問了,這也算是盡人事听天命了,這邊大事他也做不了主。

現如今朝野上下誰不知道當今天子打算整肅吏治,好些人在這個時候是心驚肉跳的,也有不少人在忙著揚名、運作。

對于一些人來說,這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危機,搞不好就是丟掉烏紗帽,甚至是人頭落地都有可能。而對于另外的一些人來說,說不定就是自己的仕途上升一步的機會。

尤其是那些清官,或者是一些清貴的官員、官聲好的,這自然也就是他們的機會了。他們或許不缺少能力,也不缺少野心,他們缺少的只是一些機會,一些能夠讓皇帝注意到他們的機。

京察,這對于不少官吏來說確實是一次大考,表現的優劣也確實關系著他們的仕途以及身家性命,這個時候要是不認真的,那就是怪事了。

那些想要向上爬的,自然是有能力或者是德行比較不錯。雖然有些人可能是在其位謀其政,沒有太多的功利的心思。但是更多的還是想著總該是得到點什麼,尤其是自己做的還算不錯的時候,不管是名聲或者是官職,總該得到一點吧。

這個時候多多的運作,當然沒什麼問題了,不只是身在官場會這麼做。在其他的地方,實際上也是一樣,抓住每一個能夠向上爬的機會,這是人之常情。

而那些底氣不足的人,或許是想著上下鑽營,想著是能夠順利的度過難關。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哪怕大明朝對于貪官污吏懲處一直很嚴厲,也不能保證每一個官員都是清官。

更何況有些人還有其他的心思,就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是底下也不算很干淨。但是自然這是京察,完全可以將主事的人拉下水,到時候只要筆桿子稍微動一動,考評那一關自然可以拿到優異的表現,說不定就可以升官了。

能夠在官場上廝混的人,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總有一樣是比較厲害的。而有的人干脆是雙商都很高,那就是如魚得水了,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想法了。

茹鑒來到了正堂,行禮後說道,「父親大人,兒子去了嚴公府邸,嚴公勉勵兒子幾句,留下書信。」

茹嘆了口氣,說道,「為父和嚴公早年投入陛下門下,那時品級不高、職司不多,也是時常私下走動。把酒言歡、高談闊論,好不痛快!只是現如今,哪怕嚴公即將出發開封府,吾也不能親去送送!」

茹的兩個兒子也不說話了,這些話題也確實是比較敏感,不過他們也都能夠理解。

他們的父親是吏部尚書,是天下文官之首。而嚴震直是工部尚書,雖說不少人覺得工部是六部當中最不顯赫的,可是誰都知道當今天子無比重視工部。

這兩位尚書大人要是私下里經常走動,那多少是有些犯忌諱的。哪怕他們都是出自太孫府,可是真的要說起來,普天之下的官吏,哪一個不是當今天子的門生?

茹或者嚴震直,實際上也不是這幾年才不走動,他們只是在當時的皇太孫年歲越來越大的時候,就開始彼此間慢慢的保持一些距離。也是隨著他們的官位越來越高,也就開始慢慢的保持一定的距離。

至于說和張赫、朱壽這些武勛,哪怕都是出自太孫府,也一直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文物還是需要分開一點的,走的太近了,不是好事。

嚴震直即將去治理黃淮,很多人也看到了他的風光,看到了他得到了皇帝無與倫比的寵信。很多人只是羨慕,不少人也會覺得佩服,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事不關己。

作為同僚,茹覺得自己能做的也都做了,他也知道那就是嚴震直的追求,他不會多做什麼自然也不會反對,只能送上自己的祝福了。

或許茹也會感覺到驕傲,當初的太孫府門下,實際上也是英才濟濟。不管是現在居廟堂之高,還是說牧守一方,大家現在都算得上是朝廷棟梁。

最重要的是這些昔日同僚們都是國之重臣,一個個的也都沒有忘記初心,輔左的皇帝陛下將江山社稷治理的更好。他們或許也都是無比幸運的,早早的在陛下跟前效力,陛下也對他們委以重任。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能夠輔左陛下開創大明盛世,這也算是他們的幸運。

朱允煐可不知道自己的尚書們在說著什麼、想著什麼,他只是在逗著小兒子。看著胖都都的朱文坤,朱允煐的心情就很好。

「你大哥是太子,咱就不給他什麼王爵封號。咱就是那麼寵你的二叔,也只是讓他當了個吳王。想想你的那些王爺們,咱可是不舍得給他們好的封號。秦王、晉王是給你曾祖早封出去了,漢王爹給你留著!」

在旁邊的徐妙清心里一喜,王爵封號可不是小事,雖然現在大明朝沒有實質上的封地,但是這些封號也代表著地位。

一般來說都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封號最為尊貴,當然自唐朝以來,秦王的地位就顯得格外特殊。當然在大明朝,吳王肯定也是無比的特殊的。

不過這個漢王的封號,那可是一般的皇子沒辦法承受的。

大兒子是太子,次子是漢王,這足以說明徐妙清的地位穩固。在者就是次子得到漢王這樣的封號,實際上這也是在輔左他的大哥呀。

剛剛滿周歲的朱文坤可不知道他的父皇給他預留了尊貴的王爵封號,正專注的彎著腰抓著自己的小雀雀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