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示皇帝依然沒有上朝,依然是洪武皇帝帶著皇太子主持早朝,這也讓很多人更加擔心。

在這一次的早朝上,洪武皇帝宣布他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將赴高麗巡邊、節制諸軍。這是讓人意外的事情,也不算特別意外。

要說要說洪武皇帝的兒子們,或多或少的都有帶兵的經驗。比如說晉王朱棡、燕王朱棣,都曾經有北征的經驗。朱橚、朱楨等人,也曾經都有巡邊或者鎮壓叛亂的經歷。

朱權算得上比較遺憾的,因為他沒有就藩,只能听說他的那些兄長們討論當初在藩地時的經歷。這些,自然也是讓朱權無比羨慕了。

不過現在也不需要羨慕了,雖然名義上是去巡邊、節制諸軍,可是誰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話,就是老朱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和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在高麗建國。

蜀王已經在高麗了,開始治理戰亂、收復的漢四郡了。寧王朱權這一次過去,也可以說是替代朝廷大軍,將李氏父子徹底剿滅、鎮壓李氏父子的余孽或者叛亂。

大家也不好多說什麼,因為很多人也知道高麗的事情,實際上可以參考東瀛,這是大明朝的另類眾封眾建。

以前都是在大明境內分封,不少朝臣其實也不太樂意,藩王之類的終歸是有些敏感的。但是那時候的洪武皇帝太霸道,誰也不敢多說什麼。

雖然藩王們現在也都被削藩了,沒有了實際的封地但是在大明之外,大明朝的宗室可以得到封國了。哪怕是一些看似蠻荒之地,不過依然讓不少人覺得心動。

起碼大明朝的宗室是這樣覺得,相比起東瀛高麗也是更多人認為的好地方,值得去爭取。

但是現在塵埃落定了,洪武皇帝徹底的做出了決定,大明朝很快就要多兩個藩屬國,在大明之外拱衛大明,這也是一個看似非常有深意的安排。

就在很多人覺得這才是大事的時候,皇太子出班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認為他的父皇病了就是因為國事操勞,就是因為太過勤政。

老朱對此也深有感觸,他以前就是夙興夜寐的,這才將大明朝初立後的諸事理順。而且那個時候,還有好大兒幫忙,這還算是勉強將事情做好。

老朱似乎有些落寞,想到了他的好大兒、也提起了大朱,覺得大朱就是因為太累才會英年早逝,這也是前車之鑒。

所以對于小小朱提起想要讓一些殿閣大學士幫忙理政,老朱顯然是有那麼一些不高興,也狠狠的訓斥了一番小小朱。看似洪武皇帝非常不高興,痛斥皇太子對朝政不了解就妄言。

哪怕是心疼好孫兒,只是政事哪能托付給朝臣處理,這件事情絕對不允許。

看著拂袖而去的洪武皇帝,以及看起來有些慌張的皇太子,練子寧忽然間覺得這個戲碼有些熟悉,後知後覺的才發現這一次滿朝文武又是落入了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的彀中。

連帶著皇太子殿下,也是在這一出大戲當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顯然也是參與了這一場大戲的演出。

英示皇帝或許是想要組建內閣,想要分出來一些權力,這些從前些天皇太子透露讓練子寧長子升為殿閣大學士就知道了一點。

但是洪武皇帝現在這麼一表態,就是英示皇帝就算搞了個什麼內閣,那也只是因為太累而臨時組建的內閣,根本不存在什麼正統性,隨時也可以廢黜。

要論手段,還是得看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啊,他們的套路實在太多了!

只是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還不解其意,還在感慨著皇太子的純孝,還在感慨著皇太子的仁德等等。

練子寧就算是可能知道些什麼事情,不過聰明一點的做法肯定是閉口不言,那些猜測也只能是藏在心里,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小小朱依然委屈的跪在地上,一副非常傷心的樣子,畢竟皇太子殿下一直非常受寵,哪里有被嚴厲申飭的經歷啊。

洪武皇帝拂袖而去,皇太子依然沉浸在傷感的情緒當中難以自拔,這個時候最為難的顯然也就是文武百官了。

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勛,這個時候也都是在察言觀色,覺得這個時候需要有合適的人打破僵局。

茹是被文官們寄予厚望的,只是茹這個時候肯定不會出面,他覺得自己的身份敏感,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湊到皇太子跟前。

常茂自然是武勛方面的頭牌人物,他也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應該當仁不讓。不過常茂還算有分寸,朝著站在隊尾的徐增壽招了招手,這一下徐增壽立刻迫不及待的上前。

常茂走到了小小朱跟前,跪下輕聲說道,「太子殿下,太上皇陛下雖然盛怒,倒也無大礙。」

徐增壽簡直听不下去了,你開國公的外甥當了皇帝,自然也就不在意洪武皇帝的申斥。可是我的外甥現在還只是皇太子,怎麼可能不在意洪武皇帝的態度,更何況我的外甥還只是個孩子,哪里能這般對待!

常茂這個時候繼續說道,「殿下,還是先回宮吧,請陛下出面說說為好。」

小小朱看了一眼常茂,慢悠悠的爬了起來,低著頭不說話,慢悠悠的走出了奉天殿。

看著小小朱的背影,文武百官就算是想要往跟前湊都沒有機會,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就算是想要表忠心、獻殷勤,這個時候也不方便,也只能干著急了。

傷心的小小朱剛剛離開文武百官的視野,立刻問道,「大伴,咱沒有露出破綻吧?」

王承恩諂媚的說道,「殿下,依奴婢看來,滿朝文武都被太上皇陛下和殿下蒙在了鼓里。若不是奴婢有幸知曉內情,想來也是要被唬住。」

小小朱驕傲起來,得意洋洋說道,「咱也是這般想的,咱剛剛怕露出破綻,都低著頭沒敢笑。舅爺爺和三舅都給咱哄住了,怕是他們心里都不安了。」

祖傳的演技,這也算得上老朱家的一個特點了,根本不需要懷疑老朱家的演技天賦。

「垠兒,過來。」在文武百官眼里生氣的老朱出現了,笑著對小小朱招手,「今個在朝上不錯,以後你若是觀政了,就要和你爹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知道嗎?」

小小朱連連點頭,不過還是說道,「可是爹也說了,有些事情要和他唱紅白臉,有些事情咱不能和他對著來。曾祖,咱現在還不懂,哪些事情不能和咱爹對著來?」

對于這麼出息、上進的重孫,老朱自然是再滿意不過了。

雖然因為年齡、見識等原因,重孫現在還不知道一些事情,但是也沒有什麼關系。

老朱還是非常有耐心的,他就準備好好的和小小朱聊一聊,傳授一些小小朱知識。藏私之類的是不存在的,老朱肯定是傾囊相授。

在老朱準備繼續教小小朱儲君之道、為君之道的時候,朱允煐懶洋洋的躺在榻上,枕著徐妙清圓潤的大腿,在和朱文坤玩鬧著,直到有女官前來稟報的時候才坐起身。

看著大長公主寧國公主、大長公主安慶公主,朱允煐笑著上前,「今日倒是有勞兩位皇姑親自入宮了。」

作為看著朱允煐長大的大長公主,安慶公主朱珠似乎也反應過來,「皇帝,咱看你這氣色倒不像是病了,咱覺著你這是和父皇演了一出大戲才是。」

看著帶著自己長大的嫡親小姑姑,朱允煐說道,「皇姑,這些事情咱可不認。咱倒是想著咱那些個麒麟表弟,總該是做點事情了,咱準備給他們安排安排出去轉一轉。」

和朱允煐親近的朱珠忙不迭問道,「是讓你表弟去看看各地衛所,還是讓他們去練兵?」

「自然是巡視一下各地衛所,尤其是在鳳陽老家。」朱允煐笑著說道,「不過這些個事情,咱想著還是大姑父帶著為好,大姑父也是有些經驗。」

寧國公主不像她的妹妹,雖然是朱允煐的嫡親姑姑,可是在朱允煐小時候,她也沒有照顧朱允煐多久。不像她的皇妹,帶著朱允煐最少十年,幾乎是看著朱允煐長大。

看了一眼自家小妹妹,朱允煐說道,「讓你莫要多心,你就要多想。有你皇嫂照顧著咱,咱能有什麼事情?」

朱玥不高興的癟了癟嘴,要說外頭這幾天好些消息傳的亂糟糟的,她不擔心那才有鬼。可是看到她皇兄這個樣子,朱玥安心的同時也在吐槽。

想來皇兄一向身體康健,沒理由忽然重病。想來又是演戲了,皇兄最擅長的就是演戲,從小就會這些。

朱玥想起來了什麼,說道,「皇兄,咱是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的,朝堂之上的事情又不知曉。咱就是關心則亂,著急忙慌的倒是誤了皇兄的大事。」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也沒什麼耽誤,倒也是咱疏忽了忘了知會你們一聲。也就是你們關心著咱,咱現在好了,你們回去也莫要裝著憂愁,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咱明個就去上朝,咱再不露面倒也不叫個事。」

朱玥真的想要吐槽,皇兄明擺著是大勢已定了,這才知會她。她這個親妹子,也就是比起滿朝文武早了一點知道真相,僅此而已。

不過朱玥雖然吐槽歸吐槽,也沒有什麼不滿。她小時候就知道男女有別、長幼有別,她知道她的皇兄是要當皇帝的,她更加知道她的皇兄要掌控江山社稷,好些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作為皇兄最疼愛的妹妹,可不能恃寵而驕,就算幫不了皇兄大忙,也不能去搗亂。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說道,「皇姑、皇妹,陛下過會兒得去處置朝政。若不是要讓皇姑、皇妹安心,陛下這會兒該去和皇爺爺商討政事了。」

朱允煐也不客套,說道,「午膳都去乾清宮,咱們一家人一起用個膳。」

說完這些,朱允煐也就離開了,他留在春和殿,確確實實就是為了讓皇姑、皇妹安心。

看到朱允煐離開,朱玥立刻就抱怨道,「皇嫂,皇兄打小就是這般,和皇爺爺、父皇總是聯手蒙騙咱們幾個。」

朱珠輕輕拍了一下朱玥的胳膊,說道,「莫要胡說,小心你皇兄惱了。你皇兄最是小氣,和母後一樣總是記著別人說的話,總是要事後翻舊賬。」

「皇姑,你可得小心些,你也知道皇兄的性子。」朱玥笑嘻嘻說道,「不過皇兄惱了也就惱了,咱可不怕他。他要是真惱了,咱哭就是了。」

寧國公主也笑著說道,「真要是這般也成,父皇看到母後哭就沒了法子。咱記得以前皇帝小時候只要哭起來,父皇和母後也沒法子,只能跟著哄。」

「皇帝小時候哭的少,一哭必然是有大事。」朱珠底氣十足,說道,「咱帶著皇帝到九歲,咱沒記得他哭了幾次,哪怕就是一兩歲尋常時候也不哭。咱那會兒要是哭了,還是皇帝哄著咱!」

朱允煐可不管這幾個女人的一台大戲,慢悠悠的到了武英殿,也看到了王承恩。

沒看到其他人,朱允煐有些意外,「皇爺爺和垠兒呢?」

王承恩忙不迭的說道,「下朝後太上皇陛下和皇太子殿下就擺駕乾清宮了,說是歇歇。」

朱允煐點了點頭,隨後安排,「午膳咱的皇姑也留在宮里,提前準備好就是。說說吧,早朝上到底有些個什麼事情。」

雖然不上朝,但是不代表朱允煐什麼都不關心。雖然他不上朝,可是朝堂上的很多事情他也會很清楚的知曉。他的耳目可不少,不要說一些大事了,就算是一些文武百官的神情等等,也是會有人密切關注的。

只要朱允煐想知道,自然也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很多的事情。

一邊翻閱著奏折,一邊听著王承恩奏報一些事情,一心二用對于朱允煐來說真不算太難的事情,他也習慣了這樣的一個狀態。

更何況對于朱允煐來說,真的遇到了什麼舉棋不定的事情,隨時可以停下來再仔細問問或者想一想,或者打斷王承恩的話,也沒什麼問題。

皇帝嘛,有些時候也是可以隨心所欲的。

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562 太子仁德」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