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允煐對于一些個事情是比較清楚的,有些事情他未必就是特別的在意,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十分的清楚。

雖然這麼些年來,朱允煐一直都是在試圖扭轉已經持續百余年的一些風氣,有那麼一些效果,但是未必就是多麼的有效。

比如說纏腳這些事情,朱允煐是不允許他的弟弟妹妹纏腳。甚至是朱允煐的一些個皇姑,朱允煐也算得上攔著不許纏足的。

當初老朱和大朱可沒少生氣,覺得朱允煐這個皇太孫正事不做,專門盯著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事情。

不是朱允煐自夸,在馬皇後過世後。別看在宮里還有諸如李淑妃等人先後代掌後宮事,只是哪怕大朱還在的時候,小朱在後宮的話語權都是‘最大’的。

老朱和小朱管著天下事、朝堂事,還上不了‘台面’的小朱,就在皇城里打轉。

後宮妃嬪或者年紀較大的幾個公主以前纏不纏足不重要,但是在小朱稍微長大一點之後,後宮里一概是天足。不要說妃嬪、公主是不纏足了,就算是纏足的宮娥都沒辦法進入皇宮。

上有所好,自然也就會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自然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這樣的一些趨勢。

尤其是武勛人家,他們知道天家不喜纏足。比如說和朱允煐差不多大小的那些個皇叔們,他們的妃嬪一概都是天足。纏足的武勛之女,天家看似都是要隨意指婚,甚至根本就不去管。

纏足了就低人一等,就會天然的失去很多的機會。不怪朱允煐霸道,他就需要用這樣一個強硬的態度去傳達自己的意志,不按照他的想法來自然也就不要指望朱允煐不帶著一起玩了。

其實現在武勛人家還好一點,很多都是窮人家子弟,沒有所謂的太多的淵源。這些人也都知道,要緊跟著天家才可以富貴。

倒是一些詩書傳家的,或者說世家大族,這些人的底蘊比較厚,也有自己的處世哲學等等。這些人也是比較堅持自己的‘審美’,從宋到元,百年的時間也足以使得不少人的審美有所潛移默化。

其實現在也不是所謂的三寸金蓮,很多的時候都是一些個‘修足’等等。但是這樣的風氣,朱允煐可不會慣著。

一覺睡醒,朱允煐就陷入了幸福的煩惱,甚至有那麼一點不好意思了。

主要就是一睜開眼就看到了頭發花白的老朱看著他,那寵溺的笑容,雖然朱允煐沒少看到。只是這麼些年來,有些時候還是真的有點不好意思的。

「這說看個歌舞的是你,要睡的也是你。」老朱笑了起來,說道,「你是沒有看到,那一個個的憋著勁想要在你跟前舞一曲,想要得個寵幸。你倒好,往那一倒,睡的都打呼了。」

朱允煐沒有什麼不好意思,說道,「孫兒這可是勞心勞力的,想的都是天下事、家國事,哪有什麼時間兒女情長啊。說起來,咱這幾天可是沒少听到一些消息。咱的銀行,很多人憋著勁的是想要給咱找不自在了。」

老朱目光微微一寒,對朱允煐說道,「咱知道你仁善,不喜歡殺人。但是你給咱記好,若是你不殺人,有些人就不知道怕你!你越是仁善,那些人越是蹬鼻子上臉。」

「這個孫兒自然知道,有些人有些小心思,咱可以容忍。」朱允煐笑了起來,隨意看著四周,「雙全和王承恩不在跟前,這一個個的都沒個眼力見。咱醒了,也不知道讓咱漱漱口。」

其實這也是怪朱允煐比較霸道,或者說老朱的威嚴太甚。要說伺候人,宮里的太監、侍女,那都是可以將人伺候的舒舒服服。只是剛剛老朱將人趕走了,不許那些人過來。

不過現在朱允煐發了話,自然是一個個的感覺忙碌起來了。

老朱也笑了起來,說道,「那兩個跟著垠兒,咱也踏實。咱兩個不要緊,對付一下就成。」

朱允煐也是這個想法,其實王承恩和雙全隨便一個過去都行,別人都能夠看出來帝王的心思。

而雙全這個前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以及王承恩這個現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起跟在皇太子身邊,這分量也是足夠大的,無疑是再次彰顯太子的地位。

哪怕很多的人都很清楚皇太子的地位,但是這一次很多武勛、文臣子女跟著一起出游,還有國子監的一些學子也跟著過去。這樣的活動比較大,也是‘半官方’,得再次讓小小朱出風頭。

「銀行這邊,咱讓人備好了銀子,咱是不怕人擠兌。」朱允煐老神在在,笑著說道,「若是有人想要找咱的麻煩,咱現在不殺人。但是咱記在心里,那些人以後就別想自在。」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是小心眼的人。很多的時候老朱會記賬,雖然也有秋後算賬的習慣。但是很多的時候,老朱都是‘報仇不過夜’的,是基本上很快就會殺了了事。

而小朱的習慣就是殺人誅心了,這小子很多的時候就是‘殺人不見血’,讓人會後悔莫及。

「咱是誰啊,咱可是皇帝。」朱允煐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皇爺爺打下來的底子好,咱現在也好放開手腳的施展。皇爺爺前些年殺了不少人,咱辦事也容易。」

老朱更加開心,旁人暫且不管,他這個寶貝孫兒明白他的苦心,老朱只剩下欣慰了。

都說老朱暴虐,可是大明開國之初,哪怕老朱這個馬上皇帝也遇到了很多阻力。要是不夠鐵血、強硬,不說被架空吧,但是確實會讓皇權受到不小的制約。

「咱現在不只是要掌著市舶司,不只是鹽鐵專賣,咱朝廷以後也要管著更多的事情。」朱允煐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現在那些人想要擠兌,咱讓他沒糧釀酒、咱讓他沒鹽可賣!」

這些事情做起來,還真的比較容易,只要朱允煐稍微示意一下,就完全夠了。

說到這個,老朱笑了起來,「就你小子最壞,往外頭運的瓷器、茶葉咱暫且不說。咱先前許的大鐵鍋,你搗鼓一下就容易壞。」

戰略武器大鐵鍋可不是開玩笑的,韃子那邊需要,東瀛或者南洋也需要。

朱允煐嘿嘿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是吧?那些人想將鐵鍋融了造兵器可不成,咱的大鐵鍋都比較脆。炒菜、炖肉沒事,成了兵刃就容易斷。咱滿肚子壞水,那些人就要給咱拿捏。」

老朱也笑了起來,他這個孫兒確實是滿肚子壞水,有些時候老朱都搞不清楚他這個孫兒是如何想到了那麼一些個看起來讓人哭笑不得的損招。

比如說老朱雖然是將蒙古人趕回了漠北,但是也需要北邊的馬,或者牛筋、牲畜。所以一直都沒有完全斷絕貿易往來,只是限制的比較嚴格而已。

但是小朱開始,鐵鍋什麼的繼續送過去,只是鐵鍋真的只能用來生活了。燒水、炖肉沒問題,破了的話也不能融成鐵器。那些游牧民族吃多了牛羊肉需要茶葉解膩,味道比較濃的茶磚什麼的放開了往那邊運。但是到了鹽,幾乎是按照人口來配送了。

老朱其實也是明白的,賣鹽的商隊,很多的時候都是要去調查韃子的人口數量等等。

「咱前些年可是大方了一把,高麗那邊咱可是解開了一些限制。」朱允煐笑著開口,對老朱說道,「還有四叔那里,咱可是給他直接賣軍械了。」

老朱指了指朱允煐,沒好氣說道,「當咱看不出來?好東西你是舍不得,就是知曉那邊有著一些個匠人,你這給了點差東西,毀了他們的匠人、作坊。」

那可不是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道理其實也就是這麼個道理,朱允煐這邊可以允許出口一些武器。只是大明朝送出去的一些軍械等等,比起那些藩國的要品質要好一些。但是和大明自己的,肯定是要差了不只是一個檔次。

而且依靠大明的霸道和強盛,如果藩國敢攔著不許大明傾銷,那就別怪大明發怒了。

朱允煐可沒少摧毀一些周圍藩國的一些產業,只要看到那些人要出頭,一些技術看起來要發展了。大量的大明產品就過去了,讓不少人陷入了幸福的煩惱。

朱允煐看著老朱,說道,「四叔家的高熾有能耐,他是看出來咱的心思。這些年一直是想要招攬工匠,只是給咱攔著了。咱四叔是想著要打仗,要是沒高熾的話,四叔的日子就難過了。」

老朱也點了點頭,老四家的那個胖孫兒確實是有些能耐。

「他知道咱的心思,只是攔不住。說到底現在還是仰仗大明鼻息,咱的軍械過去了。現在他們在用,以後也要一直用。」朱允煐看著老朱,說道,「以後這些人,離不得咱大明。咱控制著他們的軍械,咱廢了他們的產業,以後咱要做些什麼,他們只能听話!」

老朱更加驕傲,這就是他的孫兒。那些手段,就是一個皇帝最好的手段。不一定就是要打仗才行,控制一個小藩國,手段可以多著呢!

426 手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