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對于貢生們來說,這一次的春闈大起大落來的太嚇人了,讓他們有那麼些猝不及防,讓他們有著那麼一些感覺到無所適從。

最初的會試金榜題名,讓他們一個個的感覺自己已經步入了人生巔峰了,一個個的也都覺得自己的仕途有著極大的希望。

只是接下來的事情讓他們感覺到出乎意料,大批的士子在高呼著科舉不公,在喊著主考官偏私南方士子。在北方士子大鬧的時候,不少南方的士子其實也跟著鬧了起來,一個個的也都是心里不愉快。

而現在好了,金榜題名的貢生們的卷子被張榜公布了,那些人的文章到底是什麼樣,相信這個時候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數了。朝廷並沒有查出來主考官等人有徇私舞弊的做法,倒是一大批帶頭鬧事的舉子被抓入了詔獄,這就顯得有點意思了。

只是這一切,也成為了很多人在談笑的談資,或者是道听途說的一些消息傳播而已。

朱允煐一點都不在乎那些事情,他現在要準備的是殿試了。這也算得上是正式為這一次的科舉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練子寧等人到了武英殿,看到了那個面無表情在批閱奏折的年輕皇帝。

朱允煐也沒有故意擺架子,他只是在忙著批閱自己的奏折,將手頭上的事情處理好了就行。至于其他的,暫時可以不多在意,這一點朱允煐也算得上是心里有數的。

放下奏折,朱允煐問道,「此次會審,可有什麼結果?」

任亨泰帶頭,立刻送上奏折,「臣等會審,知北平士子劉永等人在落第後居心叵測,帶頭煽動士子鬧事。其人乃北平府豪紳子弟,多有紈褲之舉。」

朱允煐不置可否,他從來都不認為學歷就代表著素質。他也很清楚,實際上有著不少的高學歷的人一旦做起惡來,破壞力是更加驚人的。

宋忠在一種文官的嫌棄當中也開口說道,「劉永其人,其祖父在偽元時任胥吏。」

朱允煐微微點頭,隨即說道,「就這樣吧,也莫要攀附了。劉永等主要鬧事者,革除功名永不錄用吧。」

這樣的一些懲罰,絕對不算輕了。朱允煐的一句話,絕對就是口含天憲了,這一切也都是讓劉永這些人的前途就算的上是徹徹底底的被中斷了。這些人呢,或許只能喝喝酒、發發牢騷了。

做一個懷才不遇的才子吧,詩酒度日也沒什麼不好。說不定在仕途發展不順,可以讓大明多幾個詩人,或許也是可以有著那麼幾個致命的大畫家等等。

朱允煐心情還算不錯,這些事情也算得上是做好了,心里也算得上是比較踏實了。

事情得一件件的辦好,春闈這也算得上是搞定了一部分了。接下來的話,自然也就是後續的一系列事情了,這一切也都是要看朱允煐繼續去做好的事情。

看起來士子們在春闈的事情,也就是這個樣子了,不會影響接下來的很多規劃了。會試到了這個時候,也基本上是宣布告一段落了,接著就是重頭戲的殿試了。

會試的成績好,自然也代表著基礎好,但是會試的名次不代表就是一切。三甲之類的,這也是有排列的學問,對于那些即將不如仕途的學子們來說,這也是他們仕途的起點,甚至直接影響著他們未來能夠走多遠。

狀元都不一定是肯定能夠有著大出息呢,更何況會元之類的,現在可不能懈怠。

朱允煐對于這些事情,也算得上是心里有數的。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明朝開始八股取士了,將讀書人的學識圈禁在四書五經當中。

這確實是一個常態,只是也不代表那些讀書人就是死讀書的,還是有不少人有著一些能耐的。很多的讀書人,還是有著一些真才實學的。

新科貢生們這個時候是比較緊張的,他們列隊進入了皇城,眼看著就要一見天顏了。

鴻臚寺、禮部的官員們在這個時候也忙碌著,強調著一些規矩等等。雖然這些貢生大概也是在這段時間準備了不少,不過在這個時候小心一點沒有什麼壞處。

在奉天殿去見這些新科貢生,朱允煐覺得太過莊重了,就去了奉天殿旁邊的文樓。

在禮部和鴻臚寺官員的帶領下,新科貢生進入了文樓。而此刻的殿上滿是身著緋色、青色、綠色的官袍,繡著飛禽走獸的文武百官。

想要做‘衣冠禽獸’,這些貢生很快就能如願了。

「臣等拜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拜三叩頭,老朱早就定下了規矩。這也是比較正式的場合官員們拜見皇帝的禮節,俯首到手五次,然後磕頭到地三次。

朱允煐高座龍椅,這些貢生基本上是不敢抬頭直視他的,「平身吧。」

貢生們慌忙站起來,當然也有一些過于激動的稍微鬧出來點小笑話。但是基本上也沒有人在意,很多人都是從這一步走出來的,此前的幾次科舉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沒什麼好新鮮的。

「汝等是朕登基後第一科,朕對汝等期待甚高,汝等莫負朕望。」雖然底下的人大很多年齡都比朱允煐大,甚至還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不過朱允煐還是開始了訓誡,「汝等,當恪守盡職。」

王承恩看到朱允煐點頭後,立刻捧著一卷杏黃布走下御階,將這道寫有題目的布卷交給茹。

其實這本來是不需要茹來頒布的,但是考慮到茹此前的委屈,以及此前朝野上下對茹的質疑,朱允煐這也算得上是給茹一些體面,讓他‘主持’殿試。

擔任捧題官的茹在梅殷等人的注視下緩緩打開杏黃布絹,隨即放在皇案上。

這個時候鼓樂聲響起,鳴鞭聲也響了起來。在貢生們立刻九拜後,朱允煐緩緩起身。他的時間比較緊張,自然也就沒什麼時間去盯著貢生們殿試。

「朕順天命繼皇帝位,統八荒而御萬極,牧億兆之民,大庇天下」

眾多貢生有些激動、有些茫然,因為這一次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時務策。也就是說皇帝陛下在考察這些貢生們的做事的能力,治國安民、治理水災旱災等等,這是要治國之策呢。

茹等人這個時候也沒有繼續留在這里,而是跟著朱允煐離開了武英殿。監督殿試的,輪不上他們這些朝廷大員。至于說如果有貢生敢在這個時候作弊,那基本上不要說被廢除功名了,能不能囫圇的活下去都是一個難題了。

到了武英殿,朱允煐坐下,「茹伴讀此次主試有功,為過納才是大功。」

茹立刻跪下,慌忙說道,「此乃臣的本份。」

「有功就賞、有過就罰,這是朕做事的根腳。」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本來是想著讓你家長女為王妃,只是想想看還是算了。你那長子茹鑒倒也有些才學,讓他去大本堂吧,太子就要去大本堂了。」

茹激動無比,隨即也有些擔心,「陛下聖恩,臣感激涕零。只是臣之長子才學有限,若為太子伴讀,臣怕是」

茹是大才子,但是他的兒子才學一般。茹的意思很明顯,擔心他的兒子當不好伴讀。

朱允煐也不在意,笑著說道,「太子伴讀也不只是茹鑒,讓他過去就好。也算是一段佳話,茹伴讀是朕的伴讀,茹伴讀的長子是朕的長子的伴讀。」

說著這些,朱允煐看向梅殷和劉廌,「二位姑父,咱的那些小表弟到底是去都督府,還是去大本堂?」

梅殷兩個兒子,長子梅順昌、次子梅景福,以前朱允煐開玩笑是讓他這小表弟去五軍都督府當個左都督、右都督這些,或者是都督同知。但是那時候的朱允煐只是皇太孫,還只是小屁孩,當不得真。

但是現在朱允煐已經坐在龍椅上了,他這些話自然也就不是開玩笑了。

梅殷連忙回答,說道,「臣謝隆恩,只是」

「沒有可是!」朱允煐笑著打斷,說道,「若是連表弟都安排不好,大姑姑該要罵人了。咱小時候就是大姑姑和小姑姑帶大的,和兩位姑姑最是親近。」

梅殷和劉廌自然知道這些,這也是他們和其他老朱的駙馬不同的地方。老朱喜歡的女婿,其實也就是梅殷而已。而小朱登基後,別看似乎是對其他駙馬也很好,只是真正認的姑父也就是梅殷和劉廌。

至于兩個妹婿,朱允煐習慣了‘高高在上’,誰讓他是當哥哥的,長兄如父啊!尤其是在爹娘都不在後,照顧弟弟妹妹也是他的本職工作。

朱允煐想了想,還是說道,「大姑父早年間也有戰功,只是這些年多少有些朝著文臣去了。要不這樣吧,此次大軍就要出征,大姑父和小姑父且去前線。」

梅殷和劉廌一下子明白了,梅殷確實是有一些軍功,也上過戰場,但是沒有因功封侯。而劉廌的爵位是誠意伯,是承襲了劉伯溫的爵位,但是這個爵位也比較低。

這是讓兩個姑父去撈些軍功,朱允煐也好名正言順的給他的兩個姑父爵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