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小小朱歡快的跑在前面,只是到底年齡有些不夠。這一通瞎跑之後就有點力氣跟不上了,摔了個墩。

「爹牽著你。」朱雄英笑著對小小朱說道,「快些站起來,待會兒去吃果子。」

小小朱不高興了,現在不只是要吃果子,還要哭呢,「爹,抱!」

在小小朱出生之前,朱雄英無數次暗自盤算,說著一些諸如不能溺愛孩子之類的,要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性格。在小小朱出生後,朱雄英有些時候確實看起來就是一個比較嚴格的嚴父,對小小朱要求很高。

只是在很多的時候,朱雄英也會心疼他的胖兒子。所謂的溺愛、所謂的必須要堅強、獨立,這有些事情根本做不到,朱雄英也沒有那麼的‘教條主義’。

將胖兒子抱了起來,小小朱立刻貼心的用胖嘟嘟的小手摟著朱雄英的脖子,很會撒嬌的將肉嘟嘟的小胖臉貼在朱雄英的臉上。

這也讓朱雄英樂開了花,他知道小小朱听不懂,「我以前也是這樣,比你小的時候就會這一招。沒有想到啊,這是子承父業了,你也學會了這一招,這是吃準了我對吧?!」

小小朱可沒有那麼復雜的心思,可不是在‘舌忝皇位’,小家伙的心思單純著呢,小家伙只是單純的依賴他的父親而已。

到了乾清宮,小小朱立刻改變了心思,「高祖父、高祖父!」

這是人還沒到就喊了起來,這里也是小小朱非常熟悉的地方,他知道他的高祖父就住在這里。至于小小朱的那些‘王爺爺’就要哭泣了,他們貴為皇子,平常想要見到一次他們的父皇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看著朱雄英抱著重孫來了,老朱樂了起來,「怎麼這時辰過來了?垠兒,高祖父抱抱!」

「拿些果子過來。」朱雄英開口,對王承恩說道,「讓人準備晚膳吧,就在這了。」

坐在老朱腿上的小小朱看起來是學會了賣萌了,仰著腦袋、抬起肥臉,這是一個勁的要親親。高祖父親完還不夠,還要將臉貼在高祖父的臉上。

老朱開心的將老臉貼在重孫兒軟女敕女敕的臉上,「到底是你的子嗣,和你小時候一般德行!咱這麼多子嗣,也就是你和垠兒如此這般做派。老子是這德行,兒子也是一般怠惰!」

「皇爺爺,你若是真的這麼說,以後孫兒可就不行垠兒這樣了。」朱雄英笑了起來,直接拆台,「到那時,皇爺爺也莫要怪我了!」

老朱立刻狠狠的瞪了一眼小朱,對于這個不貼心的孫兒有些看不順眼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哄著,而不是在這個時候拆台,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看穿了不說,還直接說破了!

抱著軟胖的重孫,老朱還是比較欣慰的,「說說吧,這沒事跑過來,又是要做些什麼?」

「還是昨兒個說的那些個事情,孫兒覺得以後親王冊封,藩地都是遙領,不實封。」朱雄英沒有隱瞞,開口說道,「皇爺爺覺得怎麼樣?」

老朱不置可否,對朱雄英說道,「咱早就知道你的心思,看看你的皇叔如今都在京里,也就明白了。遙領就遙領,咱依了你的心思就是。但是英兒,以後也該給你的皇叔好些,莫要苛待宗室。」

這一點還真的就是這樣,老朱這些年也算是稍微的放慢了冊封親王的腳本。或者是說一些親王雖然舉辦了冊封大典,只是這些親王如今都是在應天府或者是在鳳陽老家,基本上是很少放去封地了。

這在朱雄英看來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老朱看起來也是意識到了他的子嗣太多,一個個的要是都實封了,大明的土地真的要少很多。

既然是這樣,朱雄英繼續將話放開,「皇爺爺,孫兒本來就是佷兒輩,垠兒這都佷孫了。以後親王來朝,按說都是王叔們三叩頭不拜,到那時咱和垠兒序家人禮,王叔們可是坐受。」

這可不是在夸張,皇明祖訓就是這麼要求的。也就是說以後要是一些親王來到了朝廷,在沒有上朝的時候,是要按照家人禮來接見的。到那個時候,朱雄英和朱文垠是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就是晚輩,要問安的。

老朱不高興,對朱雄英說道,「咱也說了,雖行家人禮,君臣之分,不可不謹。到那時,你和垠兒都是要執大圭,你的皇叔具冕服,敘君臣禮,行五拜三叩頭。」

這也確確實實就是老朱在皇明祖訓的一些要求,君臣之分還是要有的。雖然重視家人,只是老朱也是非常在意君臣之別的。

朱雄英可不是杠精,單純的就是有些事情得說清楚才行,「皇爺爺,孫兒倒不是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天家、天家,說到底也是一個家族。只是親王們的待遇,是不是太過優厚?」

老朱不高興,不過還是緊貼著重孫的胖臉。他可以不高興,但是胖重孫摟著他呢。看在重孫的面子上,老朱懶得多說什麼。

「朝廷文武、大將軍,見了王爺都是要叩拜的。」朱雄英開口,說道,「皇爺爺,一旦皇叔們冊封,他們可是親王。而文武、大將軍,見到了親王就要叩拜,有些過了吧?」

老朱則不高興,也不理解,「親王、郡王,也都是位尊,那些文武、勛貴,哪個有親王、郡王尊貴?」

真的要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國公這樣的爵位算得上是到頂了,但是這也都是對于‘外人’來說而已。親王和郡王,確實比起國公這樣的爵位更高一些。

就算是追封的中山王徐達,理論上也就是‘郡王級別’,這其實就能說明很多的問題了。

看著老朱,朱雄英繼續說道,「皇爺爺,冊封王爵的時候,群臣叩首也是應該的。但是若是朝堂之外,群臣見了宗室俱要行李,這是不是有些過了?」

這就輪到老朱不理解了,他很詫異,「英兒,此話怎講?咱可是天家,群臣都是咱的臣子!見了宗室要行禮、叩首,難道不應該?」

老朱真的要這麼說,自然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事情。說到底就是老朱的血脈,在大明朝自然也就是高人一等了,群臣見了要行禮,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情了。

只是朱雄英不這麼看,據理力爭的說道,「皇爺爺,要不三品以下文武見了親王要行禮?朝廷重臣,也是該有所優待的。這親王本身不理藩地政務,群臣過去了先是叩拜,底氣一下子沒了一截。」

這一下輪到老朱開始沉默了,這些事情他自然也是考慮過,自然也能夠明白朱雄英的一些擔心。

分封眾子,老朱想著的是宗室拱衛朝廷。只是防止藩王做大,老朱也是不允許藩王理藩地地方事務,原則上來說藩王是沒有資格插手地方政務的,是管不了地方官的。

只是這麼些年下來,老朱多少也是知道他的一些兒子在藩地不是特別的規矩。他的一些子嗣到了藩地確實有些橫行不法,那些地方官也根本不敢去管。

若是以後其他的一些子孫後代當中出現混賬,見了官員就是擺身份,那還真的有可能是一個麻煩事。一些重臣見了王爵都要跪拜行禮,好像還真的一下子沒有什麼底氣了。

「那就五品吧,咱再減減。」老朱沉默片刻,抱著小小朱說道,「咱開國初的時候,也沒想到能有如此多的子嗣。開朝的時候,很多的事務也確實不如現如今順手。」

這麼說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剛開國的時候很多的事情考慮的不是很周全,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要說老朱也就是老農民家庭出身,只是當了些年的大帥。就算是那些世家,也不能說剛剛開朝的時候就可以將方方面面的事情一下子給處理好,那是非常不現實的一個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更何況開國將近三十年了,老朱也看到了很多的變化,很多的事情也確確實實不如他一開始的預期,這自然也就意味著老朱也知道自己可能需要一些改變了。

這件事情看起來是默契的達成共識了,看起來大家在有些事情上,還是有著那麼一些默契的,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其實朱雄英也明白,對于這個跪拜之類的,老朱不是特別的在意。因為老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對于群臣到底叩不叩拜親王,這件事情在他的心里沒有那麼大的分量。

說起來還是一些比較實際的事情更加讓老朱看重,比如說親王的那些個待遇等等,那才是老朱真正在意的事情,那些事情在老朱看來想要商量,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做出來一些決斷的。

朱雄英覺得還算滿意,看起來‘削王’,這個進展還算是比較順利的。

大義之類的在這個年代還是很有市場的,跪拜這件事情對于很多的親王來說,也是一項特權。而現在看起來,朱雄英開始剝奪一些親王的特權了。

這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壞,或者朱雄英到底會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再看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