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雄英需要走著自己的班底,這樣的班底顯然也不只是在軍方,不只是說有著勛貴們的支持就好。畢竟治理天下還是需要文官的,是需要有著一些比較可靠的體系。

從現在開始就培養自己的班底和體系,朱雄英覺得沒問題,對于這樣的事情,老朱也是樂見其成。畢竟年齡在這,老朱哪怕自認為身體很好,可是也會擔心一覺不醒,會擔心江山傳承。

現在這樣就很不錯,朝堂之上有著一些可靠的官員,朱雄英這里也有重點培養的官員。

作為最早成為太孫系的文官,茹的地位是很特殊的。他是曾經的太孫伴讀,哪怕太孫沒有在他的影響下成為儒家弟子期待的國本形象,可是只要太孫看起來不是暴虐成性,那麼一切都還好說,以後還有機會。

更何況哪怕有些官員覺得太孫骨子里很像當今天子,但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好事。

當今天子對文官壓迫很厲害,當今天子對勛貴下手也不客氣,當今天子威望十足……但是不管怎麼樣,當今天子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當今天子也是開國立朝,讓天下的百姓們能夠有口飯吃,不需要擔心天下大亂。

更何況很多人也是看出來了,當今天子對文武百官不好,但真的愛民如子。

如果太孫繼位後也能做到這些,一個盛世王朝說不定真的就可以到來。到那時,這也算是上是很多文官所期待的大治之世吧,可以讓他們一展抱負、青史留名。

到了東宮,這對于茹來說意義是不同的。

平常太孫都是在文華殿或者乾清宮接見,或者是更加具備官方色彩的奉天殿這樣的地方。而現在的東宮,這顯然也是具備著一些信號了。

朱雄英其實也習慣了這些,他的一些行為會被很多人解讀,他的一些行為也確實是有著一些明顯的信號的。

「臣茹拜見皇太孫殿下!」茹很有規矩,立刻拜倒。

朱雄英笑著抬手說道,「良玉多禮了,在這里無需多禮。說起來,過兩日本宮要在東宮考評勛貴後裔。本宮記得茹鑒也長大了,到時一並過來!」

茹雖然激動,但是還是說道,「殿下,這于禮不合吧。」

朝廷此前頒布法令,要開始考核功勛了,但是可沒說要考核文臣家的子弟。這里面也很好理解,勛貴的爵位是可以傳承的,文臣這邊就算詩書傳家,但是科舉沒能出頭,那也沒辦法。

茹有點激動,他這樣的傳統文臣有些時候看起來似乎是不太看的上武勛,可是這些文臣也都很清楚,那些爵位是他們這些文臣很難得到的,他們是很難做到與國同休,他們很難有一個爵位讓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朱雄英笑著對茹說道,「本宮記得年幼時曾去過良玉府邸,如今一晃也過了十多年了。這些年,本宮倒是成長了一些,良玉更是才華出眾,本宮對良玉期待頗高。」

茹立刻激動跪倒,有些哽咽,「臣必肝腦涂地以報殿下!」

茹有這樣的態度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這樣的封建王朝,還是非常在意君君臣臣這一套的。普世價值里面,也確實有著知遇之恩等等。

朱雄英笑了笑,對茹說道,「良玉,如今朝廷上只怕有不少人在議論遷都之事,少不得有些抱怨、牢騷。以良玉之見,遷都之事該如何?」

茹自然月兌口而出,這事其實早就定論,「殿下,應天府繁華,只是定都應天府,想來不出兩朝便會歌舞升平、奢華享樂。如今在應天府已有這般風氣,江南繁華……」

朱雄英笑著打斷,對茹說道,「良玉無需多言,遷都之事早有定論。其實皇爺爺此前也多有考量,應天府有應天府的好,關中之地也有關中的好處。哪有真的完美之地,咱們遷都也只能是找個平衡。」

這也是朱雄英的心里話,自然不存在什麼完美無缺的首都之選,大明需要的是一個符合絕大多數需求的首都。哪怕因此有些不足,也是可以容忍。

看著茹,朱雄英直白問道,「遷都之事不容置疑,良玉此前也隨本宮在北平公干。這一次若是讓良玉第一批遷過去,安置百官、家屬、士紳,可好?」

茹二話不說,躬身領命,「臣領旨!」

對于這樣的工作安排,茹當然接旨領命。實話實說,他並不想領這個工作,但是既然皇太孫開口了,茹自然不會拒絕,他知道這也是皇太孫對他的鍛煉。

多做事自然也就能多出成績,有些事情也算得上是皇太孫對他的信任,這樣的工作更加不能拒絕,他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期待著能夠在皇太孫的心目中成長真正的肱骨之臣。

一個陪讀的身份讓他搶佔先機,這些年的不俗表現也讓他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但是茹明白,他不能驕傲自滿,朝堂之上還有很多有才華的人,很多人也只是沒有表現的機會而已。

可不能覺得自己就是不可取代的,更何況茹還有很多的期待和抱負呢!

對于茹的表現,朱雄英是很滿意的,朱雄英喜歡這樣听話的文武,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朱雄英更是不喜歡大家議論紛紛,不喜歡有些人不斷的置疑。

或許現在的朱雄英已經有著一些獨斷專行的潛質了吧,以後的朱雄英會不會是獨夫這就很難說了。不過這樣的事情對于朱雄英來說,現在也不需要擔心那麼多。

在茹離開後,嚴震直來了,這也算是太孫班底的重要一員。

實際上嚴震直算不上是傳統文臣,他是家境殷實被選為糧長,這才慢慢出頭。這個職位甚至算不上是真正的官,這是吏,當然比吏強一些,糧長是世代相傳的職位。

看著嚴震直,朱雄英笑著開口,「震直,可知外界多有議論本宮重工匠、喜奇婬巧技?」

之所以這麼說,當然就是現如今的環境,大家就是瞧不起工匠,而且老朱也是直接將工匠幾乎打入賤籍,匠人們的社會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更低了。

其實老朱這樣的老封建,將工匠、商人這些都是看做不事生產,自然也就打壓了。其它朝代的統治者其實也一樣,都認為讀書、種田才是正經事,其它的就要限制了,尤其是商人更是需要被打壓,老朱頂多也就是嚴格些。

嚴震直也沒多隱瞞,說道,「回殿下,朝堂之上確實有人議論,都說殿下待工匠太厚!」

朱雄英不置可否,只是再次問道,「震直,那以你之見,本宮待工匠太厚可有不妥?」

嚴震直這一次稍微醞釀一下,才說道,「殿下,臣多在工部效力,蒙殿下青眼,臣得以位列朝堂。臣于北平多和工匠來往,臣覺得殿下該厚待工匠,也該打壓工匠!」

朱雄英饒有興趣,問道,「哦?說說,為何這般說?

嚴震直立刻回答,「臣居于烏程,覺得匠人多是木匠、鐵匠等,此去北平,臣開闊了眼界。木匠、鐵匠自然重要,我大明也需大匠。只是現如今,匠戶多是民生,更是多制奢華享樂之物。似此等,臣覺得朝堂不該鼓勵。」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來,嚴震直這人膽子也算得上是比較大的,不過他說的也是比較有道理。

瓷器什麼的不用說了,這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標簽。絲織品等等,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標簽之一。這些東西當然很重要,這樣的一些奢侈品確實是有存在的必要。

只不過朱雄英也覺得這樣的風氣得稍微注意引導,提升生活品質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說出現一味的追求享樂等等,這就是朱雄英不大喜歡看到的。

其實現在的大明還好,苦水里泡大的老朱坐擁天下,但是沒有窮奢極欲,甚至算得上比較簡樸了。而朱雄英這個皇三代其實也是比較樸素的,他也不算是享樂主義。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文武心里也是在嘀咕,覺得朱皇帝家到底是泥腿子出身,根本不懂生活、不懂享受。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大富之家有些時候也會稍微注意影響,不敢鬧得太過,生怕成為朱皇帝的眼中的。

朱雄英笑著說道,「說的在理,只是木匠這些,也不能缺。震直,可是覺得本宮該培養鐵匠、火藥等匠戶?那些可以讓大明軍武提升的,該多培養,那些享樂的就要限制?」

嚴震直就是這樣的心思,他也覺得自己這樣的一些建議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覺得自己的建議也是可以被采納。

朱皇帝本身就不是特別喜歡享樂,皇太孫也是不喜奢華的性子。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會是景德鎮爐火徹夜不熄,哥窯、龍泉也不會成為很多匠人心里的聖地。

「這一次你在北平做的很好,超出本宮預料。」看著嚴震直,朱雄英不吝夸獎,「這次天下工匠雲集北平,震直將諸事安排的井井有條,皇城、皇宮修築不俗。工部尚書之職,本宮看來震直也做的,這位置震直能做好。」

激動的嚴震直連連謝恩,從一個富貴鄉紳富戶成為六部尚書之一,這個跨度有點大。大概也是因為剛剛開國,嚴震直才有這樣的身份、階級的巨大跨越。

嚴震直更加明白,這些年他確實做了不少事情,但是早說北平城、皇宮就是在他主持下修建起來的,這其實也是有那麼點言過其實。但是嚴震直更加明白,他確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完成了皇太孫的任務,他知道那個工部學院在皇太孫心里的重要性。

嚴震直滿懷期待的離開了東宮,自然也就是因為仕途順利,有機會更進一步。

嚴震直也明白,他和那些傳統的文臣有些不同。哪怕大明朝堂之上也有一些沒有參加科舉的文臣,但是現在這類官員越來越少了。嚴震直明白,如果沒有太孫的大力培養,他也不可能仕途如此順利,更別說成為六部尚書了!

至于說這里面有沒有皇太孫打壓傳統儒家弟子的心思,嚴震直不願意去多揣摩。

朱雄英有沒有在嘗試著改變文官集團的組織構成,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反正有那麼一些文官不是很高興,覺得匠人、豪紳也能出入朝堂,覺得這是對聖人子弟的羞辱。

但是想想蒙元時期的文人地位,再想想今上的強勢,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認了。

晃晃悠悠的朱雄英回到寢宮,看了看四周,「垠兒呢?」

「睡著了,估模著還要半個時辰才能醒。」徐妙清笑著對朱雄英說道,「皇爺爺差人過來了,賞賜的鳳釵、如意到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隨即對徐妙清說道,「過幾日為夫要考核功勛,屆時我也會叫來一些勛貴、文武家眷。你也幫著看看,這要是家宅不寧的,也沒心思辦事。」

徐妙清心領神會,輕笑著問道,「殿下,可有名錄?」

這自然也就是指一些重點觀察對象,不管是要鼓勵還是敲打,都是有些要注意的。

「沒有,你就設宴招待那些命婦就是。」朱雄英也不開玩笑,認真說道,「前兩年我們剛成親,當時父親還在。這兩年就不一樣了,垠兒也稍稍長大一些。這一次只是叫來一些親近些的勛貴文武,下一次就該是大宴了。」

徐妙清微微一愣,隨即立刻說道,「臣妾領旨!」

到底是將門之後,哪怕是女子,這個時候也顯得果決。扭扭捏捏的可不好,因為這些事情就是徐妙清應該承擔的責任,她自然也就需要努力做好。

說到底,老朱家一家四代,也就是徐妙清一個是明媒正娶的。

當然是一家四代了,哪怕大朱過世了,也不能否認他的存在啊。那可是老朱的嫡長子,是小小朱的爺爺。

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朱雄英也覺得不需要太著急,可以稍微的休息休息,絕對不能太累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