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56 大復仇、大動作

絕對不要將老朱當做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頭,也絕對不要將老朱當做一個進入垂暮之年的皇帝,他可不是一般人。

經歷了太多苦難和磋磨的老朱在這個時候其實毫不掩飾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只是想要大明的江山平穩的傳承,他只是想要自己的孫子平穩的接手權柄。

任何膽敢阻礙這些事情的人,老朱會毫不猶豫的痛下殺手,這大概也是老朱唯一在乎的一些事情了。如果有人敢提出反對的意見,老朱會爆發出比此前更加嗜血、殘暴的一面。

坐在龍椅上的老朱似乎是在閉目養神,而朱雄英則是在主持朝政,在听著文武官員們的一些奏報,發落處斷一些事情。

「啟奏殿下,緬甸、暨東、川夷相繼作難,西平侯沐春、都督瞿能皆殄平。」這個時候藍玉站了出來,說道,「西平侯請奏置瀾滄衛,威懾不臣。」

朱雄英平靜開口,說道,「蠻夷不識教化,多有叛亂。附逆者,不赦!」

朱雄英話音剛落,立刻有著一些文臣趕緊出班。他們從朱雄英的話語當中听到了殺意,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是‘仁政’、‘德教’,這個時候想著的就是讓朱雄英用王化去感化那些蠻夷野人。

對于這樣的套路,朱雄英是再熟悉不過了。不只是大明的文臣喜歡這樣,很多朝代的文臣都是這樣的德行,他們似乎覺得感化才是最好的,用孔聖人的理論就可以讓蠻夷識王化、歸心。

要是不這樣的話,說不定就是殘暴,就是不興德政了。

朱雄英只是听著,看著以以秦州教諭秩滿入朝為禮部尚書的門克新問道,「老尚書,你可知道我大明開國以來,雲南諸地的蠻夷、土司已反叛多少次?」

已經年過七旬的門克新立刻回答,「蠻夷不識王化,太孫當遣飽學之士予以疏導。老臣以為當親頒學制、學規、禮聘人才,著西平侯、雲貴土司」

朱雄英沒有客氣,直接說道,「自洪武十四年起,我大明王師征討雲南的元朝殘部、覆滅段氏,先有土官楊苴糾集二十萬人馬反叛,後有曲靖酋長作亂,浪穹蠻族、麓川思倫發反叛,東川蠻、越州酋長阿資及阿赤部,亦有反叛。」

「老尚書乃飽學之士、當代大儒,只是本宮還望老尚書出出主意。這蠻地多有反叛,是我大明沒有王化,還是我大明倒行逆施引起天怒人怨?」朱雄英咄咄逼人,問道,「要不,老尚書親自走一遭,去和蠻夷說道說道?」

門克新算得上是老臣了,在地方的教學工作成績也很出色。但是朱雄英覺得這樣的老臣,去做好教育工作就好、去做好禮部的工作就行,沒必要在軍事上多說什麼。

最重要的是老朱對于一些儒家子弟的觀點不喜歡,動不動就是嘴炮。什麼王化、感化,似乎孔聖人的光輝一出,那就是四海皆平,根本不需要打仗什麼的。

或者是這些人對于出兵這樣的事情天生的抵觸,動不動就是妄動刀兵、有傷天和,或者是那些諸如窮兵黷武之類的說辭。

門克新被噎的不輕,對于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皇太孫,估計不少文臣還是比較失望的。但是相信也有一些人會覺得比較振奮,他們或許會認為皇太孫有成為一代雄主的可能。

在朝堂結束後,老朱將朱雄英叫到了乾清宮,「英兒,你可知道公羊派的利弊?」

老朱自然知道他的寶貝孫子不是現如今儒家學子希望的‘仁君’,老朱也知道他的孫子對于儒家頗有微詞。只是老朱也承認,現如今的天下,儒家的地位確實是非常獨特的。

想要完全的削弱、瓦解儒家那是不現實的事情,老朱也知道大明江山還是需要文臣來治理的,他的手底下沒太多上馬能治軍下馬能安民的全才。

朱雄英笑著說道,「孫兒算不得公羊派,孫兒也知道公羊派的大復仇,知道他們認為皇權得限制、皇位只是爵位,不利于皇權集中。」

雖然不能說公羊派儒生便是能提劍上馬殺賊寇,提筆論道戰四方,理論上摁著谷梁派這種理論黨暴揍,實踐上能有下基層。但是真的要說起來,公羊派的儒生比起一些歪嘴和尚念的歪經要強很多,起碼不是特別迂腐的。

但是公羊派有一點不好,多少有著一些民貴君輕的意思,這就不符合統治者的需求了,這也算得上是公羊派沒落乃至消失的原因。

老朱點了點頭,對朱雄英說道,「咱這些年一門心思的削權,就是要大權在握。要是你這般弄,咱怕以後的一些讀書人又要吵起來。咱是皇帝,咱是他們的君上!」

獨夫,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老朱就是一個獨夫,是十分典型、傳統的封建君王。所以他對皇權的集中,那也是無比在意的,他必須要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君王!

所以老朱對于朱雄英有些時候表現出來的‘公羊派’不是很滿意,大復仇沒問題,夷夏之辨也沒太大的問題。但是這個限制王權、天人感應或者君臣以義合,老朱就相當不滿意了。

朱雄英很耐心,解釋著說道,「皇爺爺,孫兒知道儒家該用,但是孫兒骨子里不會重用儒家。相信皇爺爺也看到了,孫兒這些年一門心思的限制儒家,不想讓那些人把持朝堂文臣仕途來源。」

听到朱雄英這麼說,老朱滿意的點頭,這一點也是他比較驕傲的,朱雄英這些年沒少提拔一些工匠、吏員,這讓不少儒生怨聲載道,覺得那些非傳統的讀書人當官辱沒了儒家的身份。

但是沒辦法,誰讓皇太孫強行推進呢,而且看起來皇帝也是允許、默認這樣的事情發生。

面對這樣強勢的一對爺孫,這些儒家士子在苦口婆心、痛心疾首的同時,很多的時候也只能默認了。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一些觀點根本不被采納啊。

老朱看著朱雄英,笑著說道,「這樣也好,咱英兒心里有數就成。咱去了丞相,前些年又是改了《孟子》,就是要拔高皇帝的位置,咱可不能走歪路,讓那些讀書人不怕咱這當皇帝的!」

「皇爺爺,孫兒其實也喜歡這樣的大權在握。」朱雄英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孫兒其實也明白,孫兒的一些做派,那些人都不喜歡。孫兒可沒功夫和他們斗嘴,孫兒要的就是他們听話,辦好咱交代的事情就好。」

老朱毫不懷疑這是朱雄英的心里話,他知道他的孫子就是一個強勢的人,他知道他的孫子對于權力也是無比渴望的。

看起來不用擔心一些事情了,老朱也心里踏實了不少。只要不是將公羊派從故紙堆里翻出來,老朱就心里踏實,他可不想養出來一批和皇帝對著干、吵著要和皇帝共治天下的讀書人。

和老朱聊了不少,朱雄英自然也就需要去處理一些公務了。他還是很勤政的,也是因為朱雄英現在不得不勤政,主要是事情太多,以及老朱根本沒有安排內閣之類的機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雄英也就需要更加的忙碌了,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要處理好,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也是朱雄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很難有休息的時間。

在文華殿批閱奏折的朱雄英抬頭,活動著手腕的朱雄英說道,「讓涼國公過來,鄭國公和魏國公也一並過來吧。」

王承恩自然是立刻領命,不過這樣的事情也不需要他親自去傳旨,他手底下還是有著一些小太監的,這些跑腿的活自然也就是這些小太監們去完成。

繼續批閱奏折的朱雄英還是很專注的,事情太多了,就由不得他有什麼馬虎大意,也沒辦法去偷懶了。

等到三大國公到來的時候,朱雄英放下手里的毛筆,直接開門見山,「涼國公,你曾經帶兵討伐雲貴不臣、叛逆,如今讓你再次領兵,可有什麼不滿?」

藍玉眼前一亮,激動無比的說道,「末將領旨!」

藍玉確實是比較激動,他就曾經去討伐過雲貴地區的叛逆,對于那邊相對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對于他來說,再次領兵去戰場,這就是他期待的事情。更何況這一次領兵,也算得上是為皇太孫打仗了。

看著藍玉,朱雄英繼續說道,「這一次,我希望你能夠稍微打的時間長一點,要練出來一些能夠在煙瘴之地敢戰的士卒。」

藍玉楞了一下,隨即立刻明白,「殿下,可是要末將將叛逆驅逐去佔城、安南一帶?」

朱雄英笑了起來,藍玉這家伙在政治上沒有太多的智慧。可是在戰場上,他的覺悟是非常高的,也是讓朱雄英感覺到比較滿意的。

「記得在那邊留一部分兵力,魏國公此番也跟著一起過去。」朱雄英看向徐允恭,繼續說道,「若是可以,再將一部分土司、叛逆,驅趕至岷州、甘州一帶。」

藍玉和徐允恭立刻明白,皇太孫這一次不一定是要以雷霆之勢將雲貴的叛逆剿滅。而是找到一些理由,對安南一帶用兵,這也是為了對土默特等蒙古部族施壓,這是要在西域之地有所動作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