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不能說是舉國之力吧,但是在朱雄英的手里確實有著這個時代最出色的一批人,這些人的能力也得到了足夠的證明。

依賴于這些人的能力和專業,再加上朱雄英有些先知先覺的提點,收獲到了一些令人開心不已的事情。東瀛最大的銀礦,要提前幾十年進入大面積的開采了。

這座銀礦巔峰時期,每年向大明朝貢四十噸,這是百萬兩白銀。而除了向大明朝貢之外,也要與葡萄牙、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往來。這座銀礦,可以有著當時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產量。

老朱老懷開慰,他的寶貝孫子帶來了太多的驚喜。

此前的市舶司可以說是小打小鬧,只是老朱給他的孫兒練練手。其實現在市舶司帶來的收益,就讓老朱相當的滿意和驚喜了。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這是更大的驚喜,一個此前根本不敢相信的驚喜。

醉醺醺的老朱看著朱雄英,得意說道,「標兒,咱的孫兒就是了不得!誰能想到那小小的東瀛,那等蠻荒之地居然有如此銀礦!」

大朱也很開心,打了個酒嗝後說道,「父皇,英兒想要開海禁,你私下里可沒少牢騷!要不是兒臣勸著,我大明哪里有如此銀礦!」

是的,在老朱和大朱眼里,東瀛的銀礦現在已經姓‘明’了。

前些年東瀛國主無法約束倭寇,這是罪名。大明立國後,東瀛島國居然沒有稱臣納貢,這也是罪名。再說了,小小東瀛也敢稱‘天皇’,明明就是‘漢委奴國王’。

當浮一大白,這是天大之喜!

對于老朱來說,這不只是大明的銀錢多了一個來源,也是因為自家孩子出息了。

這幾天也陸陸續續的接到了一些信息,其實那座大銀礦,早先就被東瀛土著發現。只不過對于當時的東瀛開采和精煉是一項高難度作業,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大規模展開,又受到戰亂的影響,石見銀山的開采時斷時續,長期默默無聞。

這絕對是一座大礦,起碼就目前得到的一些消息,那些番子要是沒有為了功勞虛報,絕對是一座難以想象的巨大金礦。

什麼不征之國都是假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這也就足夠了。

「英兒,以咱看,如今那東瀛雖然戰亂,不過到底也有點底氣。」老朱看著地圖,說道,「咱先佔了銀礦,以後咱再從高麗這邊出兵,就好徹底打下來這塊地。」

在地圖上的顯示,石見銀山處在日本本州日本海側西部,大概也就是以後的島根縣。

雖然現如今大明的水師實力強大,只不過跨海作戰從來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想要全面的發動進攻,自然也就需要一個跳板。

暫時的佔據島根縣,這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想要全面的掌控那邊,高麗就是一個跳板了,就像以後島國發動對高麗的攻勢,越過對馬海峽就好,難度自然就降低不少了。

朱雄英也笑了起來,指著地圖說道,「皇爺爺,遼東新附。我大明邊軍兵強馬壯,遲早也是要對那邊用兵的。從遼東攻高麗,我大明水師也可從海上出發,佔蔚山為基地。」

蔚山,這就是以後的南韓釜山,和東瀛隔海相望。而現如今,那里是倭寇猖獗。

老朱笑了笑,朱雄英說的沒錯。只是在老朱看來,朱雄英的想法太簡單了。想要直接征服這兩地,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想要全面發動滅國之戰,需要準備的事情可不少。

想起來了什麼,老朱問道,「為了這座銀礦,咱也該動兵。英兒,你此前說分封諸王,咱給允熥封個倭寇王如何?」

朱雄英立刻露出傻笑,好像听不懂的樣子。

老朱沒好氣的輕輕拍了一下朱雄英的後腦勺,說道,「你的弟弟,就舍不得他去蠻荒之地吃苦。那你皇叔,就該去那邊?!」

朱雄英還是听不懂,繼續傻笑。只是眼看傻笑過不了關,朱雄英才說道,「皇爺爺,允熥年紀太小,而且沒有領過兵。」

「咱不跟你說笑,咱想著若是合適,讓你六叔去高麗。」老朱笑了起來,也不開玩笑,「你六叔懂軍務,咱也放心有他在那邊鎮守。」

朱雄英的六叔,就是現如今的楚王朱楨。

這可是一個頗有戰功的藩王,平定了雲貴不少地區,鎮壓了不少諸蠻族叛亂。這樣的一個藩王在戰事起的時候,當時率領的可是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

這也是老朱的一個策略,名義上,親王不得干預地方事務。但是在緊急情況下,親王可調遣王國所在地的鎮守兵。

每有軍事行動,諸王都要帶領護衛隨軍出征,那些在疆場上叱 風雲的將帥,雖身為大將軍,有時也要受到親王的節制。

大明初期的藩王實力可不弱,可不是朱棣篡位後將藩王當豬在養。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東瀛這邊,就讓四叔去吧?」

「老四?」老朱想了想,說道,「你四叔還不行,銀礦茲事體大,咱不放心他。」

不放心朱棣,不是擔心朱棣造反之類的。而是現如今的朱棣雖然頗有一些軍武之名,此前也鎮守北平、練兵,只是朱棣的實戰經驗還是比較少。

朱雄英則不這麼認為,直接說道,「皇爺爺當初讓四叔鎮守北平,自然是四叔能力出眾。這銀礦實在是太過重要,而且一旦現在興兵,必然困頓。四叔能力不缺,自然去那邊合適。」

其實老朱對朱棣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的,要不然也不會讓朱棣就藩北平。可以說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算得上是老朱兒子輩當中最會打仗的,這也是他們一個鎮守山西、一個就藩北平的原因。

老朱看著朱雄英,笑的很開心,「英兒倒是辦了一些好事,這些年在水師投了不少銀錢。要不是英兒這些年堅守,咱真的要撤了好多水師。」

這也算得上實話,大明開國之初,水師的實力確實很強大。只是前些年的禁海,讓水師的實力有所下降,好在朱雄英及時的‘止損’,讓水師的實力在不斷的恢復。

朱雄英有點小得意,這個時候就沒必要謙虛了,因為他確實做了一些比較有利的事情。

比如說現在,要是沒有一點堅持,要不是朱雄英一直在練水師、建新船,現在就算找到了銀礦,也無能為力。

朱雄英忽然間覺得擔心起來,也有些著急,「皇爺爺,水師之事,孫兒估模著是插手不了。那我接下來,接下來要做些什麼?」

老朱看著朱雄英,拍了拍床榻說道,「英兒,你是不是很喜歡練兵?」

看到朱雄英點頭,老朱說道,「本來咱想著,也該和你一起去北平,讓你父王留在應天府。只是眼下,咱要清理錦衣衛、整頓吏治,咱還要遷都,事情太多了。你父王,也要處理朝政之事。」

老朱有些舍不得,隨即說道,「你去北平吧,以後咱要打高麗、東瀛,都該從海津鎮出兵。」

海津鎮,其實就是未來的天津,這里在元朝時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

朱雄英想了想,隨即問道,「皇爺爺,該是要整頓朝堂了吧?」

「還是英兒知道咱的心思,過些時日你帶些人走,去北平練兵、築城。」老朱拍了拍朱雄英的腦袋,說道,「過兩年咱就過去看你,這兩年咱忙、你父王也忙。」

朱雄英搖頭,很肯定的說道,「皇爺爺,可不能是這樣。年節的時候,孫兒還是要回來的。記得到時候給孫兒下旨,別是孫兒回來了,結果是沒有奉詔!」

「你又不是藩王,想爺爺了就回來。」老朱笑了起來,對朱雄英說道,「咱再給你幾張聖旨,來回不方便,你就自己寫!」

什麼是親孫子,這就是親孫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