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老朱賜給湯和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紙紗三千錠、彩幣四十多套,賜給湯和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樣多,並且下詔褒獎,諸功臣無人能與他相比。

因為湯和很識相,去年就找機會想要告老還鄉,這就是老朱期待的事情。

所以老朱給了湯和體面,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在湯和巡視海防、奉命築城後,現在可以告老還鄉了。

宋濂等人就羨慕的想要流淚,當然宋濂現在已經壽終正寢了。但是在大明,軍方將領告老還鄉,老朱是樂見其成、給與鼓勵的,因為他想要收回兵權。

文臣的話就算了,不壓榨出來最後一滴油就別想離開朝堂。

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弄孫膝下、田園生活,安度晚年,這是很多士大夫的夢想。

但是老朱登基的時候就規定了,致仕需要打到七十。這兩年老朱覺得七十還是太年輕,得七十以上。而且就算想要致仕,也需要親自到京師面奏,吏部不批準也不許離開。

其實說到底,還是需要看老朱的想法,他需要的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自然是留在朝堂,不想留的,成全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也不錯。

湯和告老還鄉,馮勝在這兩年基本上是被閑置起來,沒有太多的重任。其實在鳳陽老家,老朱也是在給馮勝建造宅院,馮勝距離告老還鄉也越來越近了。

所以藍玉和傅友德,他們成為了朝廷的重臣,是現在大明最重要的兩大軍方大將。

朱雄英還是一門心思的在忙著他的水師,偶爾去工部召見一些工匠。除了研究大船之外,也是在研究現在的火器。

他需要更加可靠的火藥,最好是威力大一點,以及少受雨水的影響。也需要提升一下火器的可靠性,不管是火炮還是火銃,盡可能的要少炸膛,朱雄英還很想要組建大名鼎鼎的神機營呢。

常茂出發了,以鄭國公常茂為首的大明勛貴,在洪武二十二年初春前往北平,這也是第一批人,為了遷都打前哨,這些人哪怕心里有些牢騷,只是在一道聖旨面前也不敢多說什麼。

朱雄英依然是不去朝堂,他只是關心自己的水師和工部,只是在研究著自己的四夷館。

宋訥這些老封建是欣慰的,皇太孫好武,這是很多文臣擔心的事情。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皇太孫看起來也是很在意文治的,要讓四夷知道大明的文治。

誤會就誤會吧,朱雄英是一點都不在意這些誤解,只要對于他的計劃有利就行。這些番邦蠻夷,他們需要在大明的文治當中迷失,他們需要在大明的繁華文明當中迷失。

若是有朝一日回到故國,這些人應該幫助大明王師討伐不臣,管理好那些不識王道的蠻夷土著。

培養出來一批帶路黨也是很不錯的,更何況這些人來做翻譯,也需要慢慢的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或者國家情況悉數說出來。

哪怕不一定準確也不要緊,這些前期的情報積累是非常重要的。更何況能夠來大明留學,這些人都不會是平民,要麼是出身富豪之家,要麼家里就是有權有勢的,掌握的信息還是比較多的。

朱雄英自認為還算得上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去做。哪怕現在是做了一些看起來虧本的買賣,那也是在放長線釣大魚,目的性很強。

作為皇太孫,頗受關注的一件事情,自然就是太孫妃的人選已經明確了,中山王嫡次女將成為太孫妃。與此同時,翰林院修撰練子寧嫡女將成為太孫側妃。

看起來皇家的後宮,總算是要有著一個‘明媒正娶’的‘女主人’了。

皇帝的後宮,現在是郭寧妃在打理,但是她到底不是入老朱家家廟的人。太子妃過世後,呂氏在打理東宮的事情,只是身份一直是側妃。

不知道多少文武大臣在擔心,皇後也就算了,太子妃這邊也應該扶正呂氏,或者讓太子重新娶一個太子妃。

只是這麼些年一直都沒有什麼動靜,不管文武們怎麼建議,老朱和大朱一概不理,他們覺得現在這樣也挺好的,他們現在也沒有急著‘續弦’。

作為太孫班底,李景隆再次來到了朱雄英跟前,「殿下,東瀛傳來急報。」

朱雄英拿過信,仔細看了看封泥,隨即打開信封。雖然他平常很多時候不動聲色、表情很難讓人琢磨,但是這一次就不一樣了。

「表兄,立刻去練兵,統計我大明水師全部戰艦!」朱雄英激動不已,對李景隆說道,「此事事關最大,由你和魏國公親自操持,不得有誤!」

說完這些,喜形于色的朱雄英就要起身。只是忽然間想起來什麼,朱雄英說道,「你且去侯著,皇爺爺很快就會有旨意。」

朱雄英在老朱面前,現在是有些跳月兌的。但是在其他人面前,這一直都是一個很有禮節、風度的皇太孫,很多時候看起來就如同皇太子一般溫文爾雅。

只是這一次,王承恩等人氣喘吁吁的跟著。他們根本來不及提前去幫朱雄英傳訊,或者說提醒一路上老朱的妃嬪等等。

畢竟朱雄英的年齡不小了,平時朱雄英在皇宮也不會亂跑。就算是要出行,也都是宦官、侍女提前將沿途的妃嬪‘趕走’,免得沖撞。

好在老朱的妃子們平時居住的是東六宮、西六宮,沖撞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別大。

但是皇子們詫異啊,皇太孫一路飛奔,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讓皇太孫如此失禮。

守衛在乾清宮的侍衛們根本不敢阻攔,也沒必要阻攔,太監想要提前稟報都來不及,因為朱雄英猶如一道風,徑直沖入了乾清宮。

「英兒!」朱標有些不高興,瞪了一眼朱雄英,「如此失儀,也不怕言官」

朱雄英立刻跪下,高舉手里的信封,「啟奏陛下,孫臣領水師事,剿倭寇、伐不臣!如今,孫臣」

老朱笑著用奏章砸了過來,說道,「混小子,想要討喜,就去朝堂。如今在咱跟前,裝什麼裝!」

朱雄英就委屈了,笑嘻嘻的爬起來,「皇爺爺,這是天大的喜事!若是真的,咱大明就不復銀錢之憂。到那時,咱大明就不需要禁銅了,金銀管夠!」

這一下老朱嚴肅起來,朱標快步走來,一把拿走朱雄英手里的信。還沒來得及看,老朱一把搶走。

朱雄英笑嘻嘻,說道,「皇爺爺、父王,此前我就說過,東瀛銀子似是用不完。這幾年孫兒可沒少在東瀛派人潛入、招攬那些什麼破落武士。手下的番子們盡心,總算是找到了蛛絲馬跡!」

老朱和大朱看著信,一個個的表情很快狂喜起來。

根據信里奏報,去了東瀛的錦衣衛不斷的滲透、整理消息,再加上從當地吸納一些人員。

據說在百年前,東瀛大名大內弘幸往訪石見國在參拜北斗妙見大菩薩之際。那里其實一直都是有銀子,也是在采礦,只是效率比較低下。

銀峰山,在所謂的石見國!

現在番子、工匠已經去考察了,那里有著一個巨大的銀礦。現在規模難以計量,想要朝廷趕緊派人去調查、研究。

老朱哈哈大笑,頗為期待,「想來這幾日還會有奏報送回來。標兒,你且管著朝堂的事情。咱得親自掌管這事,水師、水師咱得要回來了,咱得興兵了!」

朱雄英忽然表情一苦,找到了巨大的銀礦,我應該受到重用、厚賞才對。怎麼我辛辛苦苦攢的一點水師的班底,就要給搶走了?

算了,反正遲早是我的,先借給皇爺爺用一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