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二章:白發老翁

司匡沉默了。

劉安說得不錯,龍城之戰看似贏了,其實輸得很徹底。

他和衛青只不過是僥幸取得勝利罷了,且抓回來的俘虜也不過是普通的匈奴人,並非真正的匈奴精銳。

這一戰,真正的戰場還是李廣、公孫賀、公孫敖這三路軍。

除了一無所獲公孫賀之外,剩下兩路,體現的是漢匈士卒之間絕對的實力差距。

主動出擊竟然導致一路全軍覆沒,一路剩余不過三千人……而匈奴那里,損失並不嚴重。

為何伊稚斜談判的時候底氣十足?

只因他們並未戰敗,反而佔據優勢。

若不是忌憚左賢王部數萬匈奴平民的安危,想必軍臣單于早就揮師入漢了吧?

公羊學派他們,走的確實太急了。

踐行大復仇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不懂兵法、不懂戰術。

儒家只想著出兵。

至于能不能贏……完完全全扔給那群只會防守、不懂進攻的將領。

「虓虎,如此一觀,儒家入世,對我大漢可有用?」劉安咳嗽兩聲,提高聲調,詰問。

「有!」

司匡咬牙吼道:

「大王曾在《淮南鴻烈》中說到:仁義禮樂者,可以救敗,而非通治之至也。夫仁者,所以救爭也;義者,所以救失也;禮者,所以救婬也;樂者,所以救憂也。」

「學儒家入世,則天下百姓知仁義禮樂者,爭相效忠于朝廷,本經皆明,大漢可存萬年。」

「虓虎竟知我《淮南鴻烈》之文?」

劉安詫異的站了起來,

「不錯,仁義禮樂者,利于大漢,然而,天下百姓四千萬,具備此能者,寥寥無幾。入世,弊大于利耳!」

「為何不培育之?」司匡反問。

「如何培育?百姓需勞作,豈能放棄本業,抄寫竹簡,晝夜誦讀?若是如此,一年後,無糧可食!」

「若匡有傳教于天下之法,大王如何取舍入世、出世?」

「傳教天下?哈哈哈,虓虎竟然有孔丘之志,可惜,寡人認為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劉安搖了搖頭,揮揮手,示意旁邊侍奉的遂昌準備飯菜。

這場辯論,幾乎結束了。

只要公羊不改變一味想著戰爭的觀念,司匡就贏不了。

這便是空想入世的劣根性。

「恕匡斗膽,希望在此和大王做一個約定!」

「虓虎,坐下歇歇吧,本王累了。」劉安笑眯眯地擺擺手,「約定之事,汝直言便可,孤听著呢。」

「鄙人在膠西種地時,曾有幸夢一白發老翁,其自稱羑里伯,傳授二法,願助我大漢。」

韓安國嘴角抽搐,「……」

怎麼又是白發翁?

這麼多白發翁怎麼就單獨找你?

司匡沒察覺,拱手低頭道:

「一法名曰造紙術,一法名曰印刷術。二者結合,三名工匠,一日可成書籍五十余冊,可傳三代之籍于天下之人。」

「造紙術?」劉安眉頭緊鎖,「寡人記得,紙早就有人制作,不僅價格昂貴,還不易書寫,堪稱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此紙非彼紙!吾所得之法,造價不僅低廉,書寫起來,優于布帛。」

「天下還有如此神物?羑里伯究竟是何許人也?」

劉安對那人的身份越來越好奇,亦越來越疑惑。

他不相信有東西可以代替布帛,正如諾基亞不相信有智能機可以代替他的「開核桃神器」一樣。

胡毋生閉著眼楮,思索片刻道:

「羑里,吾記得好像是……文王被囚禁之地吧?」

劉安呢喃細語,

「《莊子•盜跖》曰:‘文王拘羑里’,虓虎夢見白發老翁自稱羑里伯……難不成是……」

「轟!」

董仲舒、胡毋生、劉安三人汗毛炸裂,迅速相互對視。

就連韓安國都睜開了渾濁的雙眸,眼神中皆是驚愕。

周文王可是被稱為西伯。

羑里伯豈不是……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者,可曉天下之事。

為何一代聖王無緣無故給一個鄉野村夫托夢?

難道真的是為了令其匡扶大漢?

「虓虎莫不是知曉本王崇尚仙神,特意在開玩笑?」

劉安喘著粗氣,右手情不自禁地捏緊龍頭拐杖,

「文王托夢,不尋少府卿、亦不尋大農令,反而尋一農民……又有悖天道之理。」

「這匡就不知道了。」

司匡淡然一笑,

「大王,匡有個提議。」

「請大王給與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後,自當拿出造紙、印刷二術。」

「若匡拿出,還望大王與匡聯名上書,在大漢各郡縣成立太學,傳授諸子百家之道,培育天下良才,以供中央之用!」

「不可!」

劉安還沒出聲,段仲猛地站了出來,冷聲制止,

「稷下侯,太學之提議,可有教無類,符合孔子之道,在下覺得甚好。然而,那傳授諸子百家之道……是否有待商榷?」

他一開始听到太學二字時,喜上眉梢,為董仲舒感到高興。

董師也有這個想法,只不過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上書罷了。

如今司匡直接提出來,大家皆大歡喜。

然而,後面那句授諸子百家大道,讓他背後發涼。

什麼太學?

這不就是在長安的稷下嗎!

百家爭鳴場景,儒家不想看到了!

一旦再次形容這種盛況,天子哪天改變主意,來一次罷黜百家,獨尊墨術、獨尊雜術……怎麼辦?

司匡看著沉默的董、胡,以及氣勢洶洶的段仲。

笑道:

「段兄請放心,這個太學,以儒家為尊,之所以還傳授百家之道,只為給百家留一個傳承罷了。」

段仲否認道:「儒家為尊,何需其他學派?」

「匡可不這麼認為。先秦儒家全盛時期,恰恰是百家爭鳴之時。百家滅絕,對儒而言,無鞭笞之動力,儒家不怕步入楊朱之後塵?」

「天下皆學儒,我……」

段仲剛想反駁,一旁的董仲舒出聲了,

「仲兒退下吧。這件事,為師考慮考慮。」

「董師不要一時仁慈啊!」

董仲舒搖搖頭,抬手制止。

仁慈?

想多了。

公羊從來就沒有仁慈一說。

他只是擔心不這麼做,劉安不會支持罷了。

失去了淮南王這個大漢頂流文豪的支持,太學想要得到世人認可,需要多花三十年的時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