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代郡公孫敖

時間已經進入五月下旬,南方各地普遍進入夏日酷暑和陰雨綿綿的季節。

而地處大漢北端的桑乾卻依舊是多風干旱,雨水稀少。

幸好此地的森林植的覆蓋率比較高,否則黃沙的洗禮會讓人崩潰。

雖然此地位于後來的黃土高原,但是景色與後世完全不同。

清水溪流,茂盛植被,臨廣澤而帶清流,自馬嶺以北,大河之南,未之有也。

後世記憶中的黃土高原,主要形成原因還是隋唐時期的人口大爆炸搞的鬼。

為了填飽肚子,隋唐的人把樹木全都砍光了,草地全部開墾成種植區,因此導致後來黃沙的堆積。

桑乾地處代郡中部,是重要的防御要塞。

秦漢之時,此地北拒匈奴于長城之外,南鎮諸侯屬國臣民,是大漢北部最重要的屏障。

若桑乾失守,匈奴借助這一個撕裂開的口子,可一馬平川,直搗黃龍,迅速攻佔代國。

屆時,長安就完全暴露在匈奴人的攻擊目標之中。

公孫敖著赤面鐵甲,登臨桑乾之北的長城,左手搭在佩劍上,眺望遠方的地平線。

一覽無遺的平原中夾雜著連綿起伏的低矮小丘。

大量的牛羊被牧民驅趕,游蕩在澄澈的藍天之下。

呼嘯的風吹拂著青草,空氣中的水分迅速流失。

數不清的商人車隊,驅著車,趕著馬,迎著北風,有條不紊地從桑乾北上,兜售著大漢各地的特色商品。

東郡郡尉韓說立于其旁,拱手,面色端嚴,恭恭敬敬地說道:

「將軍,諸侯國之輜重軍隊、守備部隊已經陸續到齊。糧草也陸陸續續到達高柳縣,預計糧草可供三萬人兩月之需!」

公孫敖望著遠處綠茵遍布的遼闊草原,悵然道:

「此戰乃大漢主動對匈奴出擊第一戰,意義至關重要,孰勝孰負,尚未可知。倘若吾儕失敗,只能依托要塞防御了。」

「吾並不擔心諸侯王們在抵御匈奴上的出力。馬邑之後,陛下對此戰已準備數年之久,除了作戰方式生疏,其他的方面應該一切順利。」

「且匈奴叩關後,陛下停止了全國各地的所有建設,誓要舉大漢之力討伐匈奴。」

他呢喃細數,

「茂陵修建停止、宮殿修建停止、河渠水利的修建停止、西南靈關道的修建亦停止!」

「若如此多的大型工程都停止了,擠出來的軍費足以支撐數十萬民夫聚集雁門,足以支付三萬鐵騎、數萬守卒屯兵之費。」

公孫敖仰頭眺望湛藍的天空,微微一頓,

「即便出擊不成……防御,也該夠了。」

韓說不解地問道:

「那為何將軍還愁眉苦臉?屬下不才,願為將軍分擔。」

「哈哈哈,」公孫敖苦笑一聲,意味深長地問道:「韓說,汝覺得吾等此行,收獲將如何?」

「定然直搗單于庭,活捉軍臣單于!」

「非也,非也!」

公孫敖搖搖頭,眼楮犀利地掃視遠方,

「吾之擔心此戰無功!」

「將軍何出此言?」

韓說一臉古怪,偷偷的上下打量公孫敖的背影。

什麼鬼?

你在擔心什麼?

作為一軍主將都這麼沒信心,這讓他們這些下屬怎麼辦?

軍心極為重要,一旦喪失,軍隊不戰自敗。

公孫敖沒有解釋,而是問了一個看似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

「韓說,汝對匡人有何看法?」

「匡人?」

韓說一愣,回憶著那個在東郡見過的身影,沉吟片刻,回答,

「……應該是有才之人吧。」

「在他的身上,屬下看到了鄧通,董仲舒,司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影子。說不定,將會是下一個……」

說到這里,他突然背後一涼,閉上了嘴,不敢繼續說下去。

此刻,韓說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和司匡有些相像的人。

公孫敖仿佛看穿了韓說的心思,替他說了出來,

「汝之言,想說其是下一個寵臣吧。」

「不僅僅是汝剛剛說得那一些人,還有汝之兄長——韓嫣。」

「匡人與剛才這一群人……如此相像。」

公孫敖雙手搭在長城的城牆上,一嘆,

道:

「只可惜,這一群人之中,除了司馬相如憑借才能活躍在大漢政壇上之外,其他的人死的死,退的退,下場淒慘。」

在公孫敖提到韓嫣這個名字之後,韓說的臉色就變得很黑。

兄長已經過時很久,不提以前兄長是干什麼的,寵臣也好,佞臣也罷。

在陛下賜死之後,一切都已經蓋棺定論,他不想再回憶。

如今公孫敖提出來這個名字,尤其是與司馬相如等活著的人比擬,讓他心里很不爽。

于是沉聲,忍不住反駁下場淒慘這個定論。

「將軍,主父偃貌似還在朝廷……」

「主父偃?呵……」公孫敖輕蔑一笑,「此人自公開與董仲舒作對後,陛下對他的寵幸,便少了許多。」

朝堂之人明眼人很多。

有司匡為劉徹出謀劃策,主父偃可有可無了。

除非其提出比較高明,引起劉徹感興趣的話題,否則,這輩子恐怕也就和董仲舒一個樣了。

說不定還不如董仲舒。

老董好歹還是公羊領袖,桃李滿天下的人物,妥妥的當代之孔子,搞不好,死了之後,還能被抬升到戰國諸子的地步,被天下人尊稱董子。

而主父偃呢?

恐怕默默無名吧……

沒有注意韓說的表情,公孫敖感受著迎面而來的呼嘯的風,道:

「韓說,汝不是詢問吾為何沒有信心嗎。汝可知此次作戰方法?」

韓說咬著牙,道:「屬下只知此戰兵分三路,將軍率諸侯聯軍出代郡,車騎將軍率領北軍出上谷、驃騎將軍領兵出雁門。其他,一概不知。」

作戰方法乃是禁忌,除了主帥之外,其他的人只需要听從命令。

大漢在匈奴中有細作,匈奴何嘗不是呢?

他們在大漢之中也安插了不少細作。

若作戰方法泄露,恐又是一個馬邑之失!

「韓說,吾與車騎將軍的關系,汝應該知曉吧?」

韓說輕點頭,朗聲,「連襟!」

「吾與仲卿商定好了,三十日之後,一切完備之際,他率軍先行從上谷出發,于烏桓附近繞路出擊!吾在兩日之後,率領一萬騎兵,直接北上,直搗單于庭!」

說到這里,他眼楮中閃過一抹復雜,

「兩軍一東一西,共同夾擊軍臣單于大本營,活捉軍臣單于、擒拿中行說!」

「啊!」韓說面色乍驚。

他熟悉地圖,自然知道這種情況的得失後果。

叫了出來,

「難不成車騎將軍打算……此法不可吧!將軍,烏桓附近可是駐扎了匈奴左賢王部、東部鮮卑、少量的北部鮮卑以及夫余的某些部落。」

「難道車騎將軍打算同時牽制除單于之外的蠻夷四部?」

「他這是瘋了嗎?!其妄想一漢當五胡?」

公孫敖閉上眼楮,腦子一片空白,道:

「吾也曾懷疑過這件事。一漢當五胡,自古未之有也!」

「匈奴單于號稱有可戰之兵三十萬!若仲卿能夠做到一軍御五部,一漢當五胡……哪怕只是與小部分敵人作戰。」

公孫敖猛地睜開眼楮,一陣亮光從瞳孔中迸射而出,

「那麼恐怕此戰之後,大漢軍方第一人,其當之無愧!」

韓說心中急得,如同有數萬只螞蟻在亂爬,道:

「這是不是太冒險了?若車騎將軍失敗,東部戰線將全面崩潰,哪怕有西路驃騎將軍的牽制,吾代郡還是至少要面對軍臣單于數十萬大軍!」

韓說終于知道為何公孫敖唉聲嘆氣了。

衛青的打算,太可怕了。

好不容易出征一次,要重現祖父沙場之雄風,韓說可不想一無所獲。

當初祖父韓頹當跟隨周亞夫,于七國之亂時帶領數千人絕叛軍糧道是何等威風?

伯父韓嬰一心儒學,兄長韓嫣早亡,如今韓家就靠他了。

這一戰,必須打出點東西,否則不容易混軍功。

「此事後果吾自然知曉,因此在商討之時,曾經與車騎將軍詳細交談過。」

公孫敖將手從袖口中拿出,環繞在胸前,

「然車騎將軍並沒有听從吾避實就虛、尋敵突襲掠奪之意見,反而堅持自己的想法,直面東部之壓力。」

「吾思前想後,不明白其為何有如此把握,直至,吾的人傳來了一個消息!」

「什麼消息?」韓說目光灼灼。

公孫敖忽然扭頭,看著韓說,一字一頓地說道:

「在商討的前一天,他已經獲得陛下的準許,進而讓下達手令,命匡人即刻北上上谷,隨軍作戰。」

「君之意,匡人有統兵之能?」韓說眉頭一皺。

「不清楚。」公孫敖重新眺望遠方,感慨地說道,「吾懷疑仲卿此舉,可能也有陛下授意的成分。」

「韓說,如今陛下令仲卿統兵,未嘗沒有培育出新一代淮陰侯的打算。吾且問汝,七十多年前,高祖皇帝奠定大漢基業,仰仗何人?」

韓說一愣,呆呆的回答,

「淮陰侯韓信,侯蕭何,留侯張……」

驀然!

這位東郡郡尉瞳孔緊縮。

明白了劉徹的用意。

漢初三杰,少了一位,都不可能成事。

如果在軍方培育出一個淮陰侯……那麼,留侯、侯也誓必出現。

听聞,此次負責為前線提供物資的,是大農令手下一個名叫桑弘羊的家伙。

戰、輸皆備。

缺得只剩下了謀。

韓說凝眉,念叨著:「司匡……」

「看來汝已經發現了。」公孫敖欣慰的笑道:「此戰若贏,未來朝堂扛鼎之人,必此三者。衛青、桑弘羊就不用說了,皆侍中出身,而匡人,受陛下提拔之恩,自當一心一意忠于陛下。」

這位騎將軍回過頭,重新趴在牆頭,呢喃,

「數日之前,丞相去世,韓安國被陛下調動去執行丞相事務……老臣挪位,新臣參戰……如此看來,朝堂上的勢力,該重新劃分了。」

韓說面色接連變化,感覺有一道涼氣從腳底竄上來,一直頂著大腦。

其倒吸一口氣,顫巍巍的,「陛下這是打算徹底接管軍方了?」

把北軍主要負責人調動,去處理大漢政務。

把隴西、北地的最高領導人調回長安……讓年輕人去接管防衛任務。

有程不識不用,卻讓衛青接管車騎將軍,負責出征。

無論怎麼看,劉徹都像在下一盤大棋。

一盤重新劃分朝堂勢力格局的棋。

帝王心術……可怕。

韓說第一次感覺田蚡死的有點早了。

他咬了咬牙,對公孫敖問道:

「將軍,陛下的意思,吾等做臣子的,不敢貿然猜測。」

秦漢「不忠」、「不孝」是死罪。

凡是不順君父之意願,都可說是「不忠」、「不孝」。

因此,縱管有死去兄長之余蔭,他也不敢貿然猜測。

「屬下想問,如果……車騎將軍輸了,這場謀劃該如何收場?」

「哈哈哈,輸?韓說,汝還是沒有明白吾為何嘆息呀。」

「……」

「吾嘆息,不僅在擔心自己無功而返,而是在嘆,恐只是有衛青一人,斬獲軍功……畢竟平匈之策的提出者,已成其謀士。」

「走著瞧吧,這一場戰役雖然會很激烈,但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成功與否,很快見分曉。」

「將軍何出此言?」

公孫敖用手指著天空,暢快地說道:

「吾前幾日已經詢問過桑乾縣的三老,夏中來臨,將會有暴雨降臨。」

「到時候,軍隊無法行進,匈奴人無法騷擾,吾等,不得不撤退。」

「仲卿不是冒失之人,恐怕他已經對桑乾、上谷之天氣研究過了。」

「也許,正是算準了這個因素,才敢提出一漢當五胡的計劃。」

「衛仲卿,怪才!將才!」

「天氣相助,即使兵敗,也不會有大規模的損失嘍。」

韓說目光陰晴不定,

「將軍,萬事皆存在變數。萬一車騎將軍啊慘敗……」

公孫敖斬釘截鐵地回答,

「那就說明時機未到!軍方格局之變化,還需要等待。」

韓說低著頭,沉默不語。

他不曾想到,這場戰役,竟然還存在博弈。

公孫敖用眼角的余光瞥了最後一眼,沉聲:

「這件事牽扯的東西太多,吾對汝講述,只為讓汝有個數,別壞了陛下的大事。在此期間,吾儕只需要練兵!其他的事情,打完仗再說!」

「諾!」韓說點頭,拱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