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大漢第一危險職業(補一)

司匡向後退了兩步,對孔安國拱手一拜,言辭懇切,「孔兄,倘若儒家借與我六十金,一年之內,小弟可活流民數萬,三載之內,小弟可拉出一支縱橫匈奴之地的強軍。」

頓了頓,言辭懇切,「望兄長好好考慮一番。」

孔安國跪坐著,低著頭,沉默了。

他看著地面上的數字,盤算著著種種利弊…

招收流民當做對抗匈奴的主力…

歷史上,未之有也。

戰斗力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準。

八十年前的秦末,雖然也有招用流民的情況,但那時候,大家都招收流民。

流民對抗流民,根本看不出差距。

底子都差不多,遭遇也都差不多,戰斗力,在吃飽了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流民對抗匈奴…孔安國在糾結,白登之圍到底算不算。

他沒有親眼見證過那一幕,也不敢想象。

當年見識過的人,基本上都死的一干二淨了。

那時具體什麼情況,恐怕只有百年之後,去地下問先輩。

如果算…

白登之圍,好像是大漢敗了吧?

剛才司匡嚷嚷的大復仇,正是這件事。

失敗的白登之圍,豈不是說明,流民不如匈奴士卒?

一時間,他拿不定主意了。

這可是六十金。

如果拿出來,儒家各派絕對要元氣大傷。

他們雖然是正統學派,但底蘊根基太淺薄了。

天下儒生,幾乎都在商鞅「士農工商」定律地影響下,放棄經商了。

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錢的學派,無非就那麼幾個。

《尚書》、公羊、韓《詩》…

這幾家。

要麼是家里有地,就像是孔氏一族;要麼是朝廷做官,像董仲舒、韓嬰。

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沒有第三種情況了。

讓一群收入一般,養著一大群家奴的人掏錢…難于登天。

儒家的世界觀影響著他們,不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孔安國一想到僅需六十金,便可救人、攘夷、賣人情,實現一舉三得。

頓時又心癢難耐。

成本太低了!

簡直像是在白送好處。

先不說借錢活流民,儒家也能跟著收聲望,光那個「大復仇第一」,就羨煞人了。

這可是孔父教導後,儒家數百年之追求啊!

六十金,就可實現尊王攘夷,一雪大漢之恥。

試問,還有什麼比這更便宜的好事嗎?

當年管夷吾為了幫助公子小白尊王攘夷,斥巨資、耗時數年,才打造出一支能夠殺穿北部山戎的齊國軍隊。

如今,相同的機遇擺在面前…

孔安國的心髒上像是聚了一堆螞蟻,爬個不停,直癢癢。

他猛地站起來,仰頭,雙手交叉自然下垂,藏在袖口,呼氣長嘆,「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這是孔丘對尊王攘夷的評價!

也是儒生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也是最令他們激動興奮的一句話。

他希望通過這一句話,找回自己的本心,捍衛儒道信仰。

「呼!」孔安國長呼一口氣,調整站立位置,與司匡面對面,拱手,詢問,「安國想問一件事:這六十金,閣下非借不可?」

「沒錯!」司匡點點頭,沉默一會兒,直截了當說道:「若是儒家不借,那小弟就去墨家、農家、道家…去其他諸子百家。相信,只要拿出令他們滿意的利益,他們,會借的。」

絕對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今稷下百家混亂,大爭鳴沒有,小爭鳴不斷。

作為唯一一個中立且能夠影響百家局勢的人,百家諸生應該能夠權衡其中的利弊。

若不是因為儒家才是正統學說,不想得罪日後的學術正統,司匡也不會先來這里。

道家、墨家、兵家、農家…其實都可以成為借錢對象。

其掌握的內容,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道家,不需要太多知識,只需要找到煉丹那一脈,拿出初中的化學知識即可。

一篇化學元素周期表,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足夠讓這群妄想成仙的瘋子瘋狂了。

至于用化學變化去忽悠劉徹…

這就算了。

忽悠得了一時,忽悠不了一世。

劉徹一老,就是仙道騙子的死期。

歷史記載中,凡是用成仙之法忽悠劉徹的人,除了早死的李少君之外,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車裂,就是族誅。

用一時顯赫,換這輩子短命。

不值!

與其去打動皇帝,還不如去嘗試著打動其他諸子百家。

像是墨家,用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普通數學知識,就足夠了。

像是兵家,用一篇兵書、或者直接把蘊含博弈道理的《三國演義》拿出來,也就足夠了。

而農家……試問,如今位于齊地,還有什麼比《齊民要術》更能讓農家瘋狂?

如果把賈思勰這本神書掏出來,估計天下農家子弟,會心甘情願奉其為農家新領袖!

沒有辦法,這本書囊括的東西太多了。

不僅可以預防、減輕很多農業災害,還可以提高產量,約在當前畝產收獲的基礎上,提高二分之一!

農業收獲多了二分之一,對于整個大漢來說,非常重要。

農業=稅收。

農業增產二分之一=農業稅增收二分之一。

這招一出,大農令估計得從長安哭著喊著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錢給鬧得!

如今國庫緊缺,劉徹又想著打匈奴,根據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稅一的底線不能觸踫,先帝三十稅一的參考又擺在那里的情況下…

錢從哪里來?

只有兩種做法。

要麼增加新的稅種,加大對農民、商賈的壓迫力度,要麼,就想辦法在原來稅種的基礎上,增加征收基礎。

前者,大農令——鄭當時是萬萬不敢提出來的。

開玩笑,增加稅種的方案一旦提出來,絕對會遭受天下之人妒恨,這可是千古罵名啊!

死了之後都不得安寧。

而後者……只能想辦法提高產量了,

產量上去了,農業稅總量也就上去了。

因此,親自求司匡傳授農業增收之法,是必然的。

只要能弄到錢,面子算什麼?

讓皇帝不滿意,別說是面子了,哪怕是腦袋,都得搬家。

萬一,劉徹一不高興,直接把拿不出錢的大農令任命成丞相……讓別人做大農令。

鄭當時估計得哭暈在茅房,沒有三、四個壯漢拖,打死都不帶出來的那種。

老劉家的丞相,可是大漢第一危險職業。

開國時候,還算正常一些,到了劉啟(漢景帝),就開始出問題了。

還不是小問題!

劉啟當皇帝的時候,丞相活下來的幾率,僅僅只有二分之一。

除了陶青、劉舍被罷免之外,其他兩個,死的時候,很皇帝都月兌不了干系。

申屠嘉,被劉啟聯合晁錯,氣得吐血而死。

周亞夫,被罷免,之後後下獄絕食而死。

而到了劉徹這一代,目前已經經歷了四位丞相了。

前三位丞相:衛綰、竇嬰、許昌的存活率,為三分之二。

竇嬰的死,多多少少跟皇帝沾點邊。

劉徹能不能追平老爹的記錄,就要看現任田蚡什麼時候死了。

只要田蚡一死,直接追平記錄。

當初劉啟做皇帝的時候,年紀大,丞相數量少。

如今劉徹做皇帝,年紀輕,丞相數量肯定不止四個。

依據老劉家的尿性,第五個丞相的下場,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不死,就是最大的優待。

哪怕是邊境的士卒,安全系數都比這個高。

因此,鄭當時寧可丟臉,也不想丟命!

屆時,司匡只要開口要兩百畝地,這個大農令絕對眉頭都不帶皺的,分分鐘撥地、給材料。

別說是兩百畝,哪怕是五百畝、一千畝,都值!

這一舉三得之事,不僅僅對農家而言,對任何諸子百家,幾乎都相同——賣人情、救人、傳學問。

當司匡講「去其他諸子百家」這幾個字之後,孔安國頓時感覺背後涼颼颼的,雙腿發軟,站不住了。

慫了!

不敢猶豫了!

好家伙,本來以為和儒家關系好,才找儒家借錢的。

整了半天,原來僅僅是借錢目標中的一個啊!

眼前這位的本事,他是了解的——隨隨便便,就能夠壓制諸子百家年輕一輩。

一個月前的那一役,胡毋生直接得出來一個結論:司匡在百家之道上的領悟,絕對不亞于百家宗師級人物。

如果把這種人物推到競爭對手那里,無疑是自取滅亡。

尤其司匡剛才還說了「稷下學里」建成之後,打算邀請胡毋生,探討《春秋》中的微言大義。

媽的,這要是在諸子百家資助之後,把儒家第一學派給打敗了。

天下儒生的面子,往哪擱?

陛下听聞之後,又會不會對儒家的能力,產生質疑?

在百家虎視眈眈,皇帝用人曖昧不清的狀況下,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孔安國咬著牙關,站直了。

「呼!」

先深呼吸,給自己鼓勁。

才作揖一拜,道:「公之來意,安國清楚了。六十金的數量,太過龐大,吾需要先和胡博士商討,才能作出決定。」

他擔心司匡等不及了,眼珠子「骨碌」一轉,繼續說道:「公且放心,哪怕儒家拿不出六十金,也一定會在最大程度上,對公進行資助!三十金、四十金、糧食等等,都可以。」

司匡拱手還禮,沉聲問道:「孔公,商討這件事,需要多久?」

「明日午時之前,給公回復!」

「好!匡便在驛站,等候消息。」司匡笑了笑,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再次問道:「還有……孔兄,敢問那個換地……」

孔安國笑著擺擺手,一副小事一樁的模樣,「這沒有問題!明日,吾定親自登門,將所換地契,一並交付于公!」

「多謝孔兄!」司匡再次再拜,「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鄙人,就先告退了。驛站之中,還有事情需要處理。」

孔安國神態莊重,恭恭敬敬地說道:「謹恭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