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六十八章 新秀

兒子突兀的話語,**臉上的冷汗瞬間就下來了,給皇帝皇帝當護衛那是多麼光宗耀祖之事,這個逆子竟然敢說不願意。

**連連磕頭替自己的求饒,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教訓這個不肖之子。皇帝皺眉道︰"老方,你這就不對了,孩子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什麼錯?我們做長輩的,要允許孩子說話,說不定孩子就能給你一個驚喜呢!"

**有些狐疑,老子若不是擔心你皇帝生氣,至于訓斥自己的兒子嗎?不過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真的是想听瑛兒的想法嗎?

"陛下教訓的是,不過這小子讓臣慣壞了,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年輕人有朝氣是好事,若是大明的年輕人都暮氣沉沉,那我大明就真的沒有希望了。"說著皇帝將目光看向方瑛說道︰"想要建功立業是好事,不過做人不能好高騖遠,既然你想封狼居胥,那麼朕問問你,我大明如今有哪些地方有可能發生戰事?大明最有可能在哪個方向用兵?"

一提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少年的眼神亮了,這是個比起他父親更像是天生為打仗而生的人,方瑛幾乎都沒怎麼思考便月兌口而出道︰"西南!大明現在最有可能發生戰事的地方就是西南!"

"說說你的理由!"朱瞻基想考驗一下這個少年的大局觀。

"回陛下!大明北方本來應該是防御的重點,草原蠻族騎兵來去如風,需要九邊處處防御,如今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通過一場挽救韃靼的戰爭讓草原兩大部落再次達成一個微妙的平衡,雙方誰都奈何不了誰,只能相互對峙。

這個時候,我大明的意見就成了壓垮的他們的力量,為了不被對方滅掉,兩個部落誰都不敢得罪我們。同時我大明利用互市大量采購草原的羊毛,這樣一來草原上部落頭領發現養羊之利,就會大量的飼養綿羊,而減少馬匹和牛的數量。

草原對我大明的最大優勢便是騎兵,若是連騎兵都沒有了,草原拿什麼與我大明對抗,現實是各個部落首領都是目光短淺之輩,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忘記了長遠的危機。

大明這種采購羊毛的政策看似我們吃虧,買了一堆沒什麼用處的東西,實際上長遠看來卻非常好的疲敵之策,臣對能夠想出如此妙計之人無比佩服,若是哪天見到此人一定向這位前輩當面請教。"

站在皇帝身後的範安嘿嘿樂了,皇帝瞪了他一眼說道︰"你這狗東西樂什麼?"

"奴婢笑這小子在真神面前還想著拜假佛!"

"就你話多!"皇帝笑罵了一句,不過對範安這個馬屁心安理得的受了。

少年震驚了,沒想到如此妙計竟然出自皇帝之手,在他的心里一直都認為這是哪個大臣獻上的疲敵之計呢!

"陛下!臣願意留在陛邊當護衛!"

"怎麼又願意了,剛才還說不願意呢,朝令夕改可不是一個好將軍!"

"那是因為臣已經知道陛下就是臣最佩服的人,跟在陛邊臣一定能學到很多的東西,將來帶兵的時候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你想跟在朕的身邊?不過朕現在改主意了,能不能留在朕的身邊朕要看你的表現,你接著剛才的分析往下說。"

"是!剛才臣已經說過,通過陛下的一番政策,北方暫時已經沒有大的威脅,東南是大海,我大明海軍所向無敵,這個方向海軍在近海的任務就是肅清海盜,維護海路安全,為來往的商船護航,暫時也沒有什麼壓力。

西北與西部是西域和高原,這個方向最主要的問題是當地十分貧瘠,無法為大軍提供補給,只能駐扎少量的軍隊,利用沙漠戈壁天險進行防御,不過西域的敵人也並不強大,暫時並無太大的威脅。

想要徹底解決西域問題,必須繞過這片沙漠瀚海,在沙漠外圍的天山南北建立起新的防護帶,移民墾荒使我漢民佔據當地人口的多數。

西域問題應該是剿撫並用,對當地的蠻夷采取恩威並重之策,讓其慢慢融入我大明。高原問題比較復雜,不是高原難打,而是我們低處的人上不去,臣跟隨父親在西南,听去過西南的商賈說過,我們低處的人想要去高原弄不好就得把小命搭上。

臣認為想要徹底解決高原問題,首先要解決大明軍隊和百姓在高原上的生存問題。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就是他們最大的天險,臣認為高原問題可以放在最後解決。

當前最應該解決的是西南問題,西南之地蠻族林立,朝廷當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這些蠻族采取了懷柔的措施,封給他們土地,讓各個蠻族成了大明內部的獨立王國,這就是我大明西南的土司。

這些土司名義上是我大明之臣,實際上卻是父死子繼的獨立存在,若他們是藩屬國還好,大明並不干涉他們的內政,他們過得好壞也與大明無關。

可是他們是大明的臣民,土司對內壓榨百姓朝廷管不了。可是一旦出現矛盾的時候,土司就會把矛頭指向朝廷,對百姓說他們之所以受苦是朝廷逼的。

朝廷在土司那里什麼好處都得不到,卻要當一個背鍋的,這些土司向朝廷稱臣也不是心悅誠服,而是迫于大明的壓力,不敢不服。若是有一天他們感覺大明的力量弱了,馬上就會反咬一口,對朝廷的西南造成巨大的損失,朝廷將會為平定西南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你認為朝廷解決土司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將蠻族頭領全部殺掉,將蠻族百姓打亂與我漢人百姓混居,三代之後,他們與漢人一樣說漢語寫漢字,誰還會知道他們是蠻人!"

朱瞻基搖搖頭,不是說方瑛的辦法不能執行,但是副作用太大了,會讓周邊的屬國產生兔死狐悲之感,他們會時刻擔心朝廷會不會有一天也這樣對他們。

想到歷史有人對方瑛的評價,麓川之役殺了四萬多平民,這可不是兩軍對壘的陣亡,而是屠殺。這個少年的殺心太重了。

"方瑛!朕給你兩個選擇,一個是道羽林軍當一個大頭兵,從零開始,等到軍官學堂成立朕安排你進武學堂讀書。

另一個選擇是到地方軍區當一個隊官,在地方部隊鍛煉兩年,只要你能做出成績,朕會不吝提拔。同時朕問你一個問題︰軍人的使命是什麼?"

"臣能選第三種嗎?"

"不能!"

"那臣選擇去地方,羽林軍雖好卻不能經常作戰,臣想去西南,听說西南準備組建山地軍,臣想去這個山地軍。"

"好!有志氣!朕準了!"說完皇帝沖著屏風喊了一句︰"也先!你出來吧!"

從屏風後走出一個蒙古打扮的青年,對著皇帝行了一個撫胸之禮說道︰"臣也先拜見陛下!"

"也先!你不是一直求朕希望朕能給你個機會,讓你帶兵打仗,現在朕就給你一個機會,要麼你跟方瑛一樣去西南當兵,要麼加入羽林軍當一個小兵。"

"臣也去西南,剛才這個小兄弟說的話臣都听到了,眼下只有西南最有可能發生戰事,臣想建功立業,就去西南了。"

"好!那你們二位可要多親近一番,這段時間你們就跟在朕的身邊給當個護衛吧!"

"是!"

朱瞻基看著眼前這兩個年輕人,這兩個人都是將來能在歷史舞台上攪動風雲的人物。也不知道這兩人組合到一起能夠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也先來京城已經好多年,一直都沒想好怎麼用他,這個年輕人這麼多年在京城早已習慣了京城的繁華,雖然說心中還會有返回草原的野心,但是這樣的聰明人是知道他這一生都不一定有機會返回草原。

除非草原發生大得變故,比如瓦剌又開始與大明敵對,朝廷需要也先回去分裂瓦剌的時候。與其在京城整日游手好閑,醉生夢死還不如跟隨大明的腳步做一番建功立業的大事,為子孫謀一條富貴之路。

尤其是這幾年幾個子女相繼出生,更是讓也先有了強烈的功業之心,大明朝廷里可是有不少原本的蒙古人,現在可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兵權。

他才二十多歲,哪能整日虛度年華,最近幾年也先頻繁求見皇帝,向皇帝表忠心,希望皇帝能夠他一個帶兵的機會,他保證一生效忠皇帝,絕無二心。

朱瞻基倒是不怕他有什麼二心,這麼多年沒有回草原,瓦剌的權力結構里已經沒有了他的位置,就算是他回到草原,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之所以一直沒有安排他從軍,是因為沒有想好怎麼安置與他。這一次下江南,朱瞻基倒是想到了如何安置他們。也先也好,方瑛也罷,都是眼高于頂心驕氣傲之輩,不煞一煞他們的傲氣,這樣的官二代會容易迷失自己。

一路南下的時間里,二人都跟在皇帝的身邊,看皇帝如何處理政務,如何安排軍隊的調動,皇帝也會指著西南的地圖向他們提問一些問題,比如西南多山,糧草轉運不濟,大明軍隊現在非常依賴後勤,如何解決後勤問題?

也先還是草原思維,那就是因糧于敵,只要一路搶上幾個寨子,自然糧草問題就解決了。被朱瞻基臭罵一頓︰"混賬東西,朕告訴你,收起你在草原學到的那些強盜邏輯,西南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你搶朕的百姓,與你們草原搶我大明有何區別!"

也先訕訕而笑,知道自己的回答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便繼續琢磨如何解決後勤問題,這在草原根本就不是問題。

方瑛的解決方案是皇帝任命一個欽差,**西南幾省的軍政,統一調度西南幾省的錢糧,為大軍的進攻保證糧草後勤供應。

朱瞻基頷首道︰"這倒是一個解決的辦法,能想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

這一回合方瑛完勝也先,很快朱瞻基就又問起了另一個問題︰"西南多山,土司也多在山中,想要進攻土司就要在山林中行軍,你們都是學過打仗的,知道山高林密之地,最容易遭遇埋伏,若是你們帶兵如何防止被敵人埋伏偷襲。"

這一次也先學乖了,沒有搶先回答,而是等著方瑛先回答,他想听一听方瑛是如何解決伏擊問題。

方瑛剛才贏了一局,正是士氣正旺的時候,略微思索了一番便回道︰"回陛下!敵人設伏必然會有痕跡,土司物資匱乏,能夠用來伏擊的武器,無非是山石、弓箭和用火。

只要提前預判哪個地方適合用火攻,哪個地方能夠方便山石滾落,便能預先做好布置,讓敵人的伏擊落空。"

"這算是一個笨辦法,有辦法總比沒辦法強,打仗只要管用的辦法就是好辦法。"

方瑛回答完也先想的差不多了,他還是結合草原的經驗說道︰"陛下!敵人想要伏擊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從哪里走,針對這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將敵人外圍的眼線清理掉,讓敵人變成瞎子,他們還如何對我們設伏。

就算是他們會根據猜測對我們進行設伏,再用剛才方瑛所說的辦法也能確保萬無一失!"

這一局也先略勝一籌,能夠想到遮蔽戰場,讓戰場對己方單方透明,這已經是很先進的戰術理念,這種戰術就是放到後世也不過時,只不過使用的方法更加先進。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不知彼勝負各半,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戰必敗之。這道理老祖宗兩千年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

朱瞻基對這兩個青年非常的欣賞,他們對戰爭的敏銳度已經超過了很多積年的老將,只要多磨煉上幾年,兩個人絕對會成為大明最耀眼的將星。

雖然年輕人有沖動的毛病,但是卻沒有老將那種患得患失的暮氣,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解決困難,而不是推諉責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