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五十六章 預算會議(一)

皇帝的鹽稅改革方案讓會議室里的朝臣眼前一亮,這樣的征稅方式減少了很多的麻煩,只要控制食鹽的生產源頭,就能徹底掌握食鹽的銷售,朝廷只需要打擊私自生產食鹽的私鹽販子就能完全控制食鹽的源頭。

至于老百姓用燒鍋煮鹽的那點兒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大批量工業化曬鹽之後,估計鹽商的零售價都要比煮鹽的成本價低。

大明朝目前有六千萬人口,按照每個人年消耗食鹽五斤這個最低消耗量,古人體力勞動繁重需要的鹽分補充要比現代人多不少,一年五斤鹽只是最保守的估計,這還不算一些醬菜腌肉等手工業用鹽消耗。

大明朝一年保守的食鹽消耗量是三萬萬斤,各地生產食鹽的成本並不一樣,山西的池鹽成本不高,一斤的成本也就四五文錢,而四川的井鹽成本卻要十文左右,淮揚的煮鹽成本最少都有十幾文錢。

若是按照成本的價格成本定價,就會導致各地的鹽價大不相同,這樣就會出現商人倒買倒賣的投機行為,全國必須統一定價。

朱瞻基對全國的鹽價非常清楚,抬頭看著朝臣問道︰「全國鹽價必須統一,大家認為該如何定價才好?」

「陛下!鹽價的高低不但有生產成本的原因,還有運輸的成本,食鹽非常沉重,一斤鹽每增加百里的運輸成本最少增加一文錢,想要降低鹽價,不但要減少生產成本,還要降低運輸成本。

目前大明能夠產鹽的地方就那麼幾處,一座鹽場所輻射的距離不會超過五百里,超過了這個距離,鹽價就只能是天價,老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

然而我大明產鹽的地方除了沿海,內地就那麼幾處,靠近河流的地方,有水運加持運輸成本會小一些,若是沒有河流只依靠馬車運輸,成本根本就無法降下去。

鹽稅更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一份稅收,老百姓每年大部分收入其實都花在了買鹽上。」楊士奇嘆了一口氣說道。

朱瞻基皺了一下眉頭,他是知道大明鹽價騰貴,可是沒想到這價錢會因為距離差的這麼離譜,老百姓忙活一年只夠買鹽的錢,這樣下去怎麼能夠讓老百姓擁護朝廷。

「不管用什麼辦法,鹽價必須要降下來,大明主要的產鹽之地在山西、陝西、四川,這些地方的食鹽各自輻射的距離並不遠,內地的交通條件有限,不能指望這些地方的食鹽調節鹽價。

想要食鹽價格降下來還是要在沿海地采用曬鹽的辦法進行制鹽,朕會調集工業部的大匠研究如何能夠快速制鹽的辦法,一斤鹽的出場價不能超過十文,若是成本超過十文,由朝廷補貼差價。

這樣加上五成鹽稅,一斤鹽的出廠價就是十五文,這個價格即使走遠一些,一斤鹽的成本價格也不會超過貳拾伍文,這樣的價格加上商人的利潤鹽價不能超過三十五文,若是哪個鹽商敢超過三十五文賣鹽,工商管理部門就抄了他的鋪子。」

「陛下!若是如此強硬規定,是不是會打擊商人的運鹽的積極性,若是無人運鹽,豈不是讓老百姓沒有鹽吃嗎?」楊溥站起來問道。

「沒有人運,那就讓皇家糧業接手,朕就不信這賣鹽雖然是利潤沒有那麼大了,但是勝在穩定,不怕砸在手里賣不出去,肯定會有眼光長遠之人運輸售賣。

況且我們計算的是陸路運輸,若是用船運輸,那麼這運費還是會降低不少的,相信眼光好一點兒的商人是能看到這一點的。

皇家糧業可以把距離鹽場路途近的地方讓給商人,專門做路途遠的生意。這樣商人還不知足,那就別怪朕心狠手辣了。」

「若是如此明年的鹽稅就要少上很多了,按照全年消耗三萬萬斤計算,一年的鹽稅就剩下一百五十萬兩了,若是再補貼一些鹽場的成本支出,能剩下一百萬兩就不錯了。」王佐皺眉說道。

「一百萬兩已經不少了,隨著以後大明人口的增加這個稅收會節節攀升的,而且沿海曬鹽的成本在朕看來,用不了多少,現在成本高昂,主要是因為提水需要人工,若是能夠設計一款自動提水的設備,這曬鹽成本一下子就能下降大半,這些朝廷經營的鹽場還能給朝廷創造大量的利潤。

朕希望這食鹽的價格最後的穩定在十文以下,這樣的鹽價才能讓老百姓的生活不受太大的影響,朕也知道暫時這個想法就是奢望,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

「陛下真乃仁君也!臣等自愧不如!」群臣立刻給皇帝拍起了馬屁。

朱瞻基對這種不痛不癢的馬屁無動于衷,馬屁拍的再好也不如實實在在的做事,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只有天下好了,大明民富國強,天下百姓都感激老朱家帶給他們的好日子。只要老朱家的子孫不作死,那個時候才能安穩的坐在龍椅上,至少不用擔心被人革命上了斷頭台。

別的不說老百姓就不答應,誰知道換了天子,還能不能過現在的日子,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改變舒適的生活。

「現在確定了明年的田稅與鹽稅的數量,那朕就將朕手中的幾處收入也說明一下,首先最大的一塊收入是海外貿易盈余,今年一年的獲利是三千萬兩,這包括與西洋的貿易,還有與南洋各國,以及海外封藩各國的貿易。

其次是海關關稅收入目前允許出海貿易的三處海關分別是天津大沽港、上海港,以及廣東廣州港。這三處港口稅收最高的是上海港,今年的關稅收入是五百萬兩,廣州海關的關稅收入是三百萬兩,天津港的關稅收入是二百三十萬兩。

其次是兩個工業區的工商業稅收與由朕主導的工廠銷售利潤,這一部分由于比較繁雜,朕就不一一細說了,總量大概在五百萬兩左右,

其次是已經實行商業稅新政的地區,包括兩京與山東還有一個房山州,商業稅收共計三百多萬兩。

其次是大明皇家銀行的利潤,除去稅收和人工成本,大明皇家銀行今年創造了三百萬兩的盈利。

最後是朕的皇莊收入,這部分收入大概有一千萬石,明年開始朕打算對皇莊進行拍賣,在山東執行的不錯的農場,完全可以成為新的農業經營模式。」

皇帝話音落下,眾人就開始計算皇帝陛下的收入,眾臣略微一算便能知道皇帝的收入,沒有想到皇帝的年收入竟然多達五千多萬兩。

不過細心的朝臣發現皇帝並沒有計算‘全聚德’與‘保潔日化’的收入,不知皇帝是忘記了,還是故意沒有說。

還沒等朝臣問出心中的疑惑,皇帝便繼續說道︰「有兩處產業是朕未繼位時創辦的私產,這些產業的收入屬于皇家私產,朕的家人所需開銷全部由這部分收入中支出,這也是朕給朱家皇室的祖產,是可以代代繼承下去的。

說到這里朕要插一句話,三法司在立法時,必須要強調百姓合法財產不可侵犯,朝廷沒有權力剝奪個人的合法收入。

除了這兩處收入之外,其他產業都是國家的財產,無論是稅收還是貿易盈余,都應該用于大明的政府開支,將稅收用在大明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的這些收入隨著新政的不斷推進,明年朕可以保證這部分收入能夠增加一成。明年的財政預算就以增加一成的收入進行預算安排。」

唐三任盤算了一下,皇帝所說的這些收入加在一起再增加一成的話明年至少要有六千萬兩,田稅加鹽稅的收入大概有一千二百萬兩,總體下來明年的預算金額就能高達七千多萬兩。

「陛下!明年的預算可是要將預算全部花完?」度支部尚書唐三任問道。

「花完!朕手里還有五千萬兩的內帑存銀,足夠抵御未知的風險,錢只有花出去才能創造效益,放在國庫里那就是個死東西。」

「臣明白了!」唐三任看向眾臣說道︰「諸位同僚,本官現在跟大家交一個底,明年的預算總額是七千萬兩,剩余的幾百萬兩是特別預算,我等不能有事就去求助陛下,這顯得我等太過無能。」

陸軍部提督方政第一個站起來說道︰「我陸軍明年的軍費計劃已經做出來了,明年一年除了二十萬羽林軍的軍費開支之外,還有整編十一萬九邊邊軍,十五萬各布政使司駐軍,五萬西南邊軍,算上陸軍部、海軍部加四總部的人員大概是五十二萬人馬,共計需要軍費二千七百萬兩。」

方政話音剛一落下,楊士奇一拍桌子便站起來,怒聲說道︰「方都督!你可真敢獅子大開口啊!一張嘴就把預算砍掉一少半,你一個部門就要這麼多錢,其他部門該要多少啊?」

方政縮了一下脖子,冷哼一聲道︰「楊首輔!話可不能這麼說,哪個部門有我陸軍部人多,我這陸軍可還包括著總贊畫參謀部、總後勤部、總鎮撫部和總裝備部的軍餉開支。

大明的安全要靠我等廝殺漢守護,五十多萬兒郎,加上馬匹消耗二千七百萬兩已經是最低標準了,難不成讓弟兄們餓著肚子上戰場殺敵嗎?」

「方政!你少在老夫這混淆視听,你說的這些費用,除了二十萬羽林軍之外,其他的邊軍、地方軍哪一個軍隊是已經組建完成的,你拿還沒有組建完成的軍隊就來要預算,真當老夫與滿朝諸公都是傻子嗎?」楊士奇怒喝道。

方政听到這話頓時慌了神,大明朝的武臣大多都是沒有多少文化的直腸子,皇帝跟他們說的話可是連琢磨都沒有琢磨就直接捅了出來,被楊士奇這麼一喝問,眼神不由自主的飄向了皇帝。

朱瞻基心中暗暗叫苦,這老方怎麼這麼實誠,你就不會說整編裁撤的時候也要有費用,整編淘汰的老弱不需要安置嗎?整編的士兵為整編之前難道就不需要軍餉嗎?可是做為皇帝今天的會議他是不能說話的,他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上。

方政被楊士奇壓制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老將譚廣站起來說道︰「首輔!邊軍是整編,而不是新招募兵員,原本的軍卒不但要進行留強汰弱,而且還要對淘汰下來的軍卒進行安置,朝廷不能讓這些給大明賣過命的兄弟沒有著落吧!」

會議室里的這些人都是高居廟堂,沒有誰會真的在意一個小卒的死活,對于大人物來說,普通士卒就是隨便消耗的消耗品,死一茬就再換一茬,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命不值錢的賤民。

可是白發蒼蒼的譚廣說這些話的時候,卻讓人動容了,了解譚廣履歷的人都知道這位是真正的從小卒一步步升遷到如今的總鎮撫部提督的位置,老將軍最能體會士卒的艱辛。

「士卒軍轉民,朝廷肯定不會不管,朝廷可以給予一定時間的免稅政策,保證士卒的在短時間內恢復生活。軍轉民之後,士卒就屬于民戶授田、辦理戶籍、重新編訂黃冊這些都是朝廷各部之事,理應是朝廷接手,軍隊大可不必操心。

老夫會安排農林漁牧部、稅務部、刑部聯合地方官府做好士卒軍轉民的安置,這一點朝廷不會有任何的推諉,軍隊也可以安排專人進行監督,若是有任何不法行為,可以上報到老夫這里,老夫處置不了,還有陛下呢!」楊士奇侃侃而談,化解了譚廣的話語。

「既然安置工作朝廷接手了,那我陸軍減少一百萬兩預算,用作士卒安置費用,二千六百萬一文都不能少了,不然老夫也無法向兄弟們交代。」

「想都不用想,陸軍軍費預算最多兩千萬兩,地方軍隊建設可以分批建設,又不是一年之內必須完成,完全可以跟隨著新政的腳步,明年可以先保證山東、浙江、福建、交趾、舊港五布政使司的地方軍隊組建,其余各地的軍隊等到新政推行到那里的時候,再組建也不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