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1回 林節度面朝大海,楊太尉再來頒旨

林沖擔心李清照作為女子,當青州知府難得眾望,于是親自前來站台。不過發現沒有太多想象中的阻力,一方面是梁山大軍壓陣;另一方面是高門大戶仕林名門,包括李清照前夫的趙氏一族,都被慕容彥達遷去兗州等地了。所以李清照很快就進入了知府角色,青州旅旅長黃安也率軍分頭駐守。

朝廷說要派通判到各州府,可官員們多數不願來梁山軍治下,倒讓登州節度使府的知府們先握主動了。

這日,林沖陪著李清照到青州府北端的海邊,計劃是要在此設立一座港口,以便和登州的海路聯通。林沖已經吩咐阮小五,將二萬官軍俘虜,押來青州,修建港口。反正朝廷也不關心官軍普通兵丁俘虜,只要把軍官放回去就行了。所以林沖命將俘虜分為兩半,一半押去登州勞作,一半押來青州。

說過公事,林沖便和李清照去海邊走走。望著波濤起伏的大海,林沖忽然吟道︰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李清照道︰「木兄此段,非詩非詞,卻好生有意境。」

林沖喃喃道︰「這也是我曾經的理想。」

李清照盯著林沖道︰「此段用詞似來自世外,二中兄身上有不少秘密啊!」

林沖怕李清照追問,急忙插科打諢道︰「小生獻給易安居士一首好詩︰‘大海啊你全是水,駿馬啊你四條腿。易安啊你多麼美,瓊鼻之下櫻桃嘴。’」

李清照「噗呲」笑出聲來,正待要打趣回擊林沖,卻見有軍兵疾馳而來。

軍兵來報,朝廷派了殿前太尉楊戩前來青州,尋林沖頒旨。

前文便說過遼國軍隊入宋境打草谷,一個多月前遼國狼主起兵前來,兵分數路而入,劫擄河東路(山西)和河北東西路,河北河東各處官軍皆損兵折將。各處州縣,申達表文,奏請朝廷求教,先經樞密院,然後得到御前。

徽宗與蔡京楊戩趙鼎等商議,朝廷催攢各處徑調軍馬,不足以抵御遼軍。正好招安了林沖,此時不用更待何時。于是徽宗便令楊戩為宣旨使,去登州找林沖宣旨。

楊戩路上得知林沖在青州,便直奔青州而來,當面宣旨。無非就是好話撫慰,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望登州節度使麾下軍兵為國效力,擊退入侵外敵,朝廷不吝獎賞,雲雲。

林沖接了旨後,對楊戩訴苦道︰「好叫太尉知曉,林沖自招安後,兢

兢業業勤勤懇懇,處處盡力配合朝廷,答應朝廷的四十萬貫早就交付,鄆王和童貫張叔夜等,還有諸多俘虜軍官也已放回。如今登州節度使府百事剛起頭,軍兵疲憊,資財缺乏,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楊戩道︰「官家也知林節度忠心,常常與我夸獎林節度。如今遼兵大舉入境,朝廷急需你出兵保家衛國啊!」

林沖道︰「朝廷如今下旨要林沖去戰遼軍,這是為國效力,林沖義不容辭。只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登州節度使府錢少糧稀,實難出兵啊!」

楊戩開出條件︰「朝廷也知林節度這里不易,免了你們今年上繳朝廷的八十萬貫稅賦,官家內庫的二十萬貫也免了。如若獲勝,遼境中的繳獲也全歸登州。」

林沖道︰「請朝廷下令各地官府,為我軍供應糧草軍械。」

楊戩道︰「供應糧草本官代朝廷應下了。只是這軍械,朝廷怕是一時無法籌造,還望林節度見諒。」

林沖便道︰「那就請朝廷撥用一批制造軍械的工匠相助。」

楊戩沉吟片刻︰「本官就僭越一回,允了此事。」

林沖忙起身施禮道︰「多謝太尉關照,林沖必不忘太尉恩德!」

又賄賂了楊戩一萬貫將他送走,林沖便令楊志的第二軍,王進的第三軍,盧俊義的第四軍,速速來青州集合,打算便出兵邊整合,以免拖入冬季,出戰不利。又令關勝的第一軍留守,清剿境內匪患。

閑話不表,梁山軍先後抵達青州,稍作休整,十萬大軍出兵,日行六十里,很快穿過河北東路,抵近宋遼邊境。此時已入仲秋,天氣涼爽,正宜刀兵。

林沖便與公孫勝許貫中朱武王進盧俊義商議道︰「遼兵數路侵犯,我等分兵前去征討的是,只打城池的是?」此番吳用留在登州助魯智深與關勝,未曾隨軍征遼。

許貫中道︰「若是分兵前去,奈緣地廣人稀,首尾不能救應。不如只是打他幾個城池,卻再商量。若還攻擊得緊,他自然收兵。」

林沖道︰「軍師此計甚高!甭管它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林沖隨即喚來段景住和韓伯龍,韓伯龍販馬常走遼境,韓伯龍是灤州人,兩人對北路都熟悉。

韓伯龍稟道︰「此去不遠,是武清(天津),遼國在此有個榷鹽院,管理鹽務,有數百鹽丁,無幾個遼兵;再往西北便是遼國的南京(北京),也就是燕京。」

許貫中搖頭道︰「燕京城為遼國重鎮,城高軍多,不宜去攻。」

段景住

稟道︰「武清北面便是檀州(密雲),正是遼國緊要隘口。有條水路,港汊最深,喚做潞水,團團繞著城池。這潞水直通渭河,須用戰船征進。」

公孫勝道︰「宜先趲水軍頭領船只到了,然後水陸並進,船騎相連,可取檀州。」

林沖听罷,便使韓伯龍催促水軍頭領阮小五等,曉夜趲船至潞水取齊。

卻說林沖整點人馬,水軍船只,約會日期,水陸並行,吞淹了武清後殺投檀州來。

檀州城內,守把城池番官,卻是遼國洞仙侍郎手下四員猛將,一個喚做阿里奇,一個喚做咬兒惟康,一個喚做楚明玉,一個喚做曹明濟。此四員戰將,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聞知宋朝差林沖全伙到來,一面寫表申奏狼主,一面關報鄰近燕京、薊州、霸州(廊坊)、涿州(保定)、雄州(雄縣)救應,一面調兵出城迎敵。便差阿里奇、楚明玉兩個,引兵出戰。

且說雙鞭呼延灼在于前部先鋒,引軍殺近檀州所屬密雲縣來。縣官聞的,飛報與兩個番將說道︰「宋朝軍馬,大張旗號,乃是梁山泊新受招安林沖這伙。」

阿里奇听了笑道︰「既是這伙草寇,何足道哉!」傳令教番兵扎掂已了,來日出密雲縣,與林沖交鋒。

次日,林沖听報遼兵已近,實時傳令將士,交鋒要看頭勢,休要失支月兌節。眾將得令,披掛上馬。林沖、楊志、王進、盧俊義,俱各戎裝擐帶親在軍前監戰。遠遠望見遼兵蓋地而來,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皁雕旗。兩下齊把弓弩射住陣腳。只見對陣皁旗開處,正中間捧出一員番將,騎著一匹達馬,彎環踢跳。林沖看那番將時,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三叉紫金冠,冠口內拴兩根雉尾。穿一領襯甲白羅袍,袍背上繡三個鳳凰。披一副連環鑌鐵鎧,系一條嵌寶獅蠻帶,著一對雲根鷹爪靴,掛一條護項銷金帕,帶一張鵲畫鐵胎弓,懸一壺雕翎鈚子箭。手梨花點鋼鎗,坐騎銀色拳花馬。

那番官旗號上寫的分明︰「大遼上將阿里奇」。

林沖看了,與諸將道︰「此番將不可輕敵!」

林沖言未絕,金槍手徐寧出戰。橫著鉤鐮槍,驟坐下馬,直臨陣前。

番將阿里奇見了,大罵道︰「宋朝合敗,命草寇為將,敢來侵犯大國,尚不知死!」

徐寧喝道︰「辱國小將,敢出穢言!」兩軍吶喊。徐寧與阿里奇搶到垓心交戰,兩馬相逢,兵器並舉。

欲知徐寧與阿里奇誰勝誰負,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