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千零八十五章 如何讓人進入大海

听完眾人一通議論,坐在主位上的聞人升,不由大為欣喜。

這讓他想起最早最初的自己,還在玩三國八到十二的時代。

那時候一個個智謀之士,在游戲中互相比拼著智力。

一點的智力差,就能決定一場戰斗的勝負。

別人將你暈眩了,你卻抵抗不了,你的隊伍2萬兵馬,也會被人家的三千人給打敗的。

比如諸葛亮的神算,特性是對所有智力低于自己的人,使用計謀必定成功。

而司馬懿的深謀,特性則是計謀施展成功必然爆擊。

龐統的智謀則是連環,特性就是計謀施展會波及到周邊一個隊伍。

將諸葛的智力疊加到最高,帶上後面這兩個,那真是神當殺神,佛當殺佛。

2萬破十萬,真不是什麼難事的。

讓對方直接內訌,偽報,暈眩,攻心,總之自己能越打越多,敵人越打越暈。

還有周瑜的火神,更是殺傷高防御軍陣的大殺器。

同樣非常BT︰對智力低于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火計必定成功。己隊造成的火系傷害加倍。火系傷害不受。

等于可以帶著敵人在火堆里繞圈,一次燒殺的敵人那叫一個多。

聞人升心想,這就是這個時代,最為杰出的豪杰啊。

後世為啥都對三國津津樂道?

因為它充滿了各種特色的人物,智謀之士,勇將,忠臣,奸臣,叛臣,小人,高士……

可以說原本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故事。

曲折離奇。

你以為曹操要掛了,結果他雄起了。

你以為他要摧枯拉朽和劉秀一樣統一了,他卻以強敗退了。

你以為劉備要三興了,他偏偏和孫權翻臉了。

三國,簡直就是計略大全,各種組合都有。

充滿了讓人們幻想的空間。

三國可以說是華夏最為人熟悉的一個時代,沒有之一。

有人甚至不知道80年代是啥情形,都知道三國是啥情形。

可見它的流傳度,這毫無疑問是個大世界,本質很高,很堅固。

堅不可摧。

然而這些人物,一個個都遠程跋涉到太行山來听自己講學。

這也是必然的。

這年頭機會對有才華的人來說,是很多的。

前所未有的多。

以前只有世家的人才能出頭。

而這些貧寒之人為了求學,為了求名,這些人都是不遠千里,四處游歷。

學些真本事太難了。

有志于學的人都是要付出非常大的艱苦的。

程門立雪那都是宋朝的事了,可想在三國時代又會是何種情形?

哪像後世那樣書本擺在孩子面前,學習方法就放在面前,很多人都不學,為啥呢?

因為他們選擇的地方太多了。

他們感覺不到學習的必要性。

不學習,也可以安然無恙的躺在家里,吃父母準備好的飯。

吃飯後玩耍。

相比玩耍,學習就太痛苦可惡了。

即便三千年前,美索比達平原一個農夫這樣痛斥自己的孩子︰

「我費盡力氣送你去求學,你將來學會後,不用再去做苦力,而是可以靠讀書做書記官,做這個國*的管理者,你卻去玩耍……」

這個農夫不明白,不讓孩子看到其他人的痛苦,不讓他吃到苦頭,他們沒有生存的壓力,是不會主動學習的。

學習是一個改造大腦的過程,是被大腦所討厭的。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加不願意去學習,只願意用已經有的經驗者去生活。

孩子也是如此。

只是孩子還有好奇。

可以克服學習的痛苦。

而只有生活的壓力,他們才會拼命地學習和賺錢。

人無壓力輕飄飄,船無壓力隨風搖。

想要不怕吃苦,就得知道干別的事有多苦,這樣才知道學習的輕松。

而在這時,郭嘉突然說道︰「這個師尊,我覺得咱們這里應該還能再做一些新的改善。」

「哦,那是什麼改善呢?」聞人升好奇道。

他知道,在很多人眼里,自己已經做到盡善盡美。

他也知道,其實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郭嘉還能提出一些意見,這果然不錯。

游戲里98點的智力,沒給錯啊。

諸葛亮之下第一檔次的。

周瑜也才97。

司馬懿才96。

郭嘉說道︰「現在我們什麼都有,唯獨缺少一個出海之地,不能編練水軍,如果水軍不行,我們將無法順利平定南方。商人也不能出海貿易,尋找海外物品。」

眾人聞言頓時個個震驚了。

沒錯,太行什麼都好,就是缺少一個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海上之地。

它沒有出海口。

但是這年頭主要是陸權。

三國,那是絕對的陸地國家。

騎兵、步兵才是主流。

孫吳水軍不錯,孫權還派了人去勘探大小琉球夷州。

可他最終也沒有站住腳,原因也很簡單,這個時候的人口太少。

人口不夠,也沒有辦法戰勝當地的氣候。

要知道18世紀的航海殖民,都會死得幾成甚至一個殖民點死干淨。

就是因為當地有很多流行病,外來人沒有抵抗力。

當地有很多蚊子寄生蟲,生地不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沒有特效藥物,只能拿人命去填。

這件事,即便是聞人升,他也不可能驟然解決,而要一步步做。

他笑了笑,對眾人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出海口確實是一個麻煩,需要等到我們佔領整個冀州之後,就以薊城為中心,一路向東建立出海口。先搞近海貿易,主要是通過船只與青州之地貿易。」

「隨著貿易擴大,我們就可以發展水軍。」

「達到以貿易來養軍的目的。」

「師尊高明。」郭嘉忍不住道。

他能看到這點,也是因為剛剛有人提到孫堅。

那可是南方 虎,將來注定要在水中稱雄。

不過從對方的名號,就意味著不詳。

明明是 虎,卻又在南方,南方多以水中稱雄,一頭山中 虎來到水中,肯定受忌諱。

郭嘉自然不知道,孫堅還真是死在了江陵附近,黃祖的亂箭之下。

「如此說來,我們需要和青州貿易,那就要先佔據河北,然後發展海船。可是海上風浪眾多,一次出海,簡直危險重重。」荀或擔心道。

「是啊,即便是出擊大漠,李廣飛將軍還要兩次迷路,別說是在海上,沒有坐標,沒有標志,一旦風一掛,就不知道是在哪兒了。」荀諶也贊同道。

其他人也紛紛搖頭,都對海上貿易不看好。

聞人升明白,這年頭的貿易主要還是陸路為主。

能夠北上販賣馬匹,還有從東邊販運食鹽的,才是大商戶。

一般人干不了這事。

再就是販賣鐵器的,那也是官府才能干的事。

漢代實行鹽鐵專賣,但私鹽是絡繹不絕。

因為人們需要吃,官府賣得貴,能不吃私鹽嗎?

歷朝歷代,都把販賣私鹽當成謀反一樣的大罪,都是要殺很多人,甚至株連的。

其實干這一行,不帶上親戚一起干也不不可能。

都是宗族,這是掉腦袋的活,只有親戚才可靠,因為出賣了自己他也要掉腦袋。

聞人升卻是想著,如今和半島,與東面那個島國進行貿易,倒是可以得到一些經濟利益。

不過也是很少。

畢竟這個時候那兩個地方還沒有多少人口,還是部落制。

得等到了隋唐朝才興旺,高句麗差點就成為心月復大患,唐朝硬是盯著巨大損失,接替隋朝將它給滅了。

解決了後世的威脅。

可惜沒有想到海上的事,沒有再把島國給納入統治。

這就是陸權天下的眼界狹窄,看不到海外的廣闊與潛力。

聞人升心想,他如果想改變這個世界,就得給它帶來變數才行。

以此時社會的容忍度,他即便清理掉那些地方的人,也真的不是很難的。

因為這年代對異族還是以殺和安撫為主。

真要有本事殺干淨不會手軟的。

主要是聞人升要徹底改變那個三國世界,就必須從思想和觀念上,同時還要從物質上解決這個問題。

思想和觀念永遠是受物質來控制的。

聞人升要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其實他在之前的經歷中,早就知道了答桉,而且是經過了切身體會後的那種答桉。

最後沒能解決,那也是因為有其他事情沒有留下來繼續去做。

但他相信,那些世界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就是輪到三國了。

聞人升看著眾人質疑,不甘心,不情願的臉色,就明白必須要想辦法讓他們知道為什麼海上貿易更好呢?

不然的話,這些人等到他離開後,就不會按照他教授整理的經驗,將海上貿易的事抓在手中。

相反只會嫌棄它太麻煩,浪費太多人力,又要等待太長時間,進而沒人會關心這個海上貿易的事。

直到它產生了巨大財富,這些人才會蜂擁而上。

為什麼西方人就能一直堅持海上貿易。

那正因為他們的陸地太貧瘠了。

想要獲得足夠的糧食就必須從海上通過貿易去獲取。

海上獲得利益更高。

然而很多人,顯然認為開拓陸地更加安全。

航行在大海的危險性更高了,而且大海上的損失也是更多的。

說句不好听的,這些人以為天下財貨眾多,不需要向外人求墾。

因此這些人中大半是發自內心地不想要海上這一塊。

因為他們不熟悉,不明白,所以不敢貿然說話。

聞人升掃著眾人。

這些人並不知道,一出去後,就很容易變成了海上王者。

這年頭空缺的島嶼太多了。

到處都在海洋的邊沿。

想要過去也很容易,有流民趁著漲潮都能游上過最近的一些島嶼,然後在上面開墾。

還建造了一些簡單建築物,房屋,地窖、農田等等。

事實上這時代就沒有一個人給這些開拓者任何幫助,完全是那些開拓者主動去做的。

然而這些島嶼就是稱王的基礎。

只是這年頭世家的腦子都被固定死了。

總認為在中原才是王。

們出去後,就不再是中原人,淪為蠻夷。

卻不想想,自己前幾十代也大概率是蠻夷出身。

其實呢,在聞人升眼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想要將人們這個觀念給改變過來,必須得有物質誘導。

沒有物質利益的話,空談改變是沒有用的。

對這些人而言,最大的物質利益,那就是穩定的土地,還有一些產業。

自己的莊園和堡壘,只要向周邊人侵奪就行了。

這多穩定。

可比出去冒險搶別的空島嶼來得賺錢和安穩。

好在正如聞人升所言,商人才是最有冒險精神的人。

他們希望更多的錢財,四下開拓新地方,這樣才能帶來最大的物質利益。

其實一些海邊的豪強,也知道海上貿易有多大利益。

比如用來運輸糧食到北邊賣。

靠馬車拉運那是大虧本,得是朝廷才能承受得起。

而普通商人就選擇海運,先從南方富裕糧食的地方,收購,然後一路順著南江而去,最後被裝進海船,然後自己也在船艙里。

如果順風順水,恐怕前幾次會導致重大失誤。

這海運就危險多了。

多少大事都在海上發生。

總而言之,這些當今名士,並沒有將它當成一個真正的生產銷售節點,而是保持一些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荀或也是如此。

他又沒收到漁稅銀子。

主要是此時的海上,並沒有對等的一個實體來進行這種貿易。

而且在陸地上的生活勉強還湊合。

然而黃巾爆發,規模席卷天下,三十六方一同鼓噪,就說明至少數百萬人都吃不飽。

如此一來,總而言之,聞人升想要獲得海上利益,就得讓這些人能夠明晃晃地看到海上貿易有多佔便宜了。

這樣才能戰勝這些人的思想懶惰。

這個時代的人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陸地上開拓。

而現實中,他們除非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會逃亡到海外。

即便是在後世大部分人也不樂意從事海上的生活,哪怕工資高出三倍。

海上生活實在是太苦了。

如果一個人在陸地上能夠舒舒服服的過日子,沒人會去海上冒險的,海上有多苦呢?

第一就是沒有一個穩定的腳下。

你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危險的心理保護中。

人本來就是從陸地上的生命,這種基因告訴顛簸就意味著危險。

這事和東西方無關,即便是西方,他們海員也是不能長期漂泊在海上的。

在海上必然會發生叛亂騷亂,還有廝殺,內訌。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讓水手們到岸去發泄,去消遣。

水手也會把所有的錢都給花掉。

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出海時,會不會就會死掉?

如果人死了,錢沒花完,那絕對是悲劇。

其實水手這種消費,正是刺激了西方商品經濟的茂盛。

因為水手他們是可以花錢,而且是最利索的一群人。

水手才是是真正的消費主義者。

大部分都是流浪漢去當水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