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千零八十四章 論英雄

這時荀攸突然說道︰「師尊,如果置之不理的話,也不是很好。」

「不如我們采取一些手段,如何?」

「什麼手段,公達你且來說一說吧。」聞人升笑道。

「我們可以使用坐山觀虎斗之計。」荀攸信心百倍地說道。

「那就是讓天下諸侯自相殘殺,而我們坐觀成敗。」

「他們自相殘殺,而我們經營產業,憑借山川之險要,積累糧草。」

「他們只顧發展軍力,而我們將是將力量集中在開化萬民上。」

「他們只看重世家豪強,力量只集中在中上階層之中。」

「而我們則是一視同仁。」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荀或見狀卻是微微嘆氣。

他這個好大佷子。

說白了,荀攸為了成就自己的萬世之名,已經決定放棄家族利益。

荀家怎麼樣都無所謂。

荀攸他自己要實現為君的抱負。

這也很正常。

畢竟之前還有個王莽。

王莽也想靠著儒家之法徹底革新。

就是完全復古。

儒家之前就是說古代如何好,周禮如何高。

結果復古之後,王莽搞得天下一團糟糕。

徹底證明了真靠儒家治理天下就是個笑話。

只能是儒皮、法骨、管財……

等等將各種學說混合在一起,靠著儒家嫁接在一塊。

儒家可以維持統治秩序,但不能靠那套法子治理天下。

治理天下還是要諸子百家的東西。

工匠、鐵匠、算學……

而現在聞人升說要人人平等,萬法如一,就是重現真正的諸子輝煌。

這個時代的精英們,要麼為了家族,要麼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奮斗。

荀攸顯然就是要為了他自己的名。

荀或還能看不出來對方想干什麼?

只不過荀或還是想要扶助漢室。

為什麼劉家不能成為虛君了?

就是一個象征也好啊。

畢竟四百年天下了,深入人心。

再來一世,就是萬世一系了。

這不更好嗎?

至少能將天下的動蕩局限在朝廷內部。

老百姓還是只認一個皇帝,一個系譜的皇帝。

說實話,漢朝要真能三興,蜀國統一天下,恐怕劉姓帝王,就真有可能成為漢人共同概念了。

結果還是不行。

怎麼說了,可能華夏人的骨頭里就有種,憑什麼就你行?

你也不比我多幾個腦袋?

當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時,就注定了再不可能以血緣來決定皇帝的譜系了。

皇帝的神聖性失去了徹底的共識,大家都有一種輪流坐的想法。

尤其是五代十國,那更加是武夫天下,公然提出,「天子何也,兵強馬壯者為之」。

古人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了。

而荀或明白,太行山人就在塑造一種新的概念,新的思想。

想讓所有人都達成一樣的意見。

這才是對方講學,而不是立刻發動叛亂,推平漢家天下的根源。

光靠武力降服對手,武力一衰退,對手還是要反叛。

光思想同化了對手,即便對手武力上來了,內部還是一樣的想法。

而且荀或也明白。

荀公達可不是太行山人這樣大公無私者。

他若是成為了君,還能不把家族君侯萬代嗎?

所以說荀攸的確長遠目光。

所圖極大。

而且最關鍵的是,荀或越看越是心驚。

太行山人所掌握的力量太強大了。

無論是作戰手段,還是謀略水平,遠遠超過這個時代。

他自認為也是智謀絕頂,但在對方眼中,就像個孩子一樣天真可笑。

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能夠與對方為敵?

太行山人也絕對不是那些世家能比的。

而在這時,荀攸還在侃侃而談︰

「如此一來,等到諸侯豪強,把自己治下百姓給發展起來之後,我們再通過攻心之術告訴他們,告訴他們我們這邊如何如何好。」

「百姓就會主動去奪取他們該有的利益。」

「世家們培養出來的百姓,最後都會歸到我們頭里。」

「就像那個益洲曹操,那就是能抄的都抄去了。我听說這曹操生性殘暴,他迫害工匠,為了兵器威逼他們日夜辛苦,還要搞連坐,逼迫工匠們們不敢逃亡。」

聞人升笑了笑。

這就是曹操的作風。

曹操殘暴。

他從不會管那些道德禮儀,只要有利于他統治,他該殺就殺。

名士也好,小人也好,人才也罷,他只要是需要殺那就殺了。

只要威脅到他,而且還有很多平民控訴曹操統治的殘忍。

比如被曹操征伐去修墓穴的許多人,就專門在墓穴磚頭上凋刻了很多唾罵曹操的話。

後來出土後,成為曹操殘暴的鐵證。

畢竟沒有深仇大恨,誰會在墓穴里凋刻出這樣的磚頭來?

「就是這樣,從曹操觀之,那些人只能學師尊之形,卻不能學師尊之神。」

「他們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

眾人微微點頭。

在這里入座的學生,都是一班的學生,個個智力都在85點以上。

太笨的听不懂,自動就去二班了。

「我們只需要坐觀成敗,將我們的太行山系建成一個世外桃源,就可以不停吸收他們所積累的人才,同時我們還要加強我們的商隊,進而將各地人才源源不斷運來,等到我們積累到足夠的時候,然後一舉出山平定天下。」

荀攸給眾人指出一條陽光大道。

現在是185年了。

如今聞人升才積累一年左右,已經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可想而知他的積累效率。

而且大半個冀州就要在他手中了。

「荀公達,果然是一個厲害之人。」眾人紛紛嘆道。

對方指出的道路,光明正大,可行性極高。關鍵是主動權在我。

聞人升也是點點頭。

這可比諸葛亮的三分之計,魯子敬的二分之計,要靠譜的多。

畢竟後兩者都過分依賴外部條件了。

都要建立在「天下有變」的基礎上。

這個天下,就是中原、河北之地。

只要這兩處不變,他們就沒有力量改變天下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最後還是掌握了河北與中原的晉朝統一天下。

「說的好,那些豪強世家注定了不會重視人才。他們既然反對師尊的想法,也就不會認為平民是重要的,是平等的。」一位寒門子弟說道。

「他們注定就不會珍惜這些平民出身的人才,于是這些人才就會傾向我們。」

三國有很多出身貧寒的人才。

比如鄧艾就是一人。

還有孫堅、陶謙。

都是因為自身基因好性格突出有才能,得到某些士人的看重舉薦,進而月兌穎而出。

但這注定只是個例。

大多數世家之人,都牢牢佔據著位子,讓普通人沒法上升。

到了晉朝更加激烈了。

以至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時聞人升笑了笑︰「好啊,看來公達已經給為師考慮好了。」

「那麼,大家以為當今天下誰可稱為英雄,又有哪幾個諸侯可以成事呢?」

眾人一听,頓時來了興趣。

評點人物,可是一大樂事。

也是眾多智謀之士展現自己的一個巨大話題。

一時間,整個學堂里,那些有名的智謀者,甚至包括郭嘉也在內,紛紛贊同。

他是荀或的好友。

荀或在聞人升這里听講學不久,就將賦閑在家,偷偷結交英杰的郭嘉給招來。

郭嘉開口道︰「諸侯之中,將來必以曹操為長。」

「何以見得?現在袁家四世三公,大將軍何進帳下袁紹,更是富有盛名。他一旦來到地方,定然有眾多賢才來投。」荀諶反駁道。

沒錯,他還是看好袁紹的。

只是現在嘛,袁紹和太行山人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他根本就不可能再去投靠袁紹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

即便不跟著太行山人走到底,他也看不上袁紹的人了。

「呵呵,袁家的確有海內之望,然而他們事先預定的冀州之地已經被師尊所佔。如果袁紹去了地方,他只能跑到豫州、揚州。」

「而這兩塊地方雖然也是富足之地,卻不適合作為根據之地。因為是四戰之地。」郭嘉笑道。

他自從听到聞人升講學後,就是深深佩服。

這人的學識,是他見過最高者。

太厲害了。

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有一次月食,他問了一句,這天狗何時可退。

聞人升看了看夜空,隨口就道,一刻便能退。

果然如對方所說。

一刻後,月食就沒了。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天文可是涉及到帝王興衰之學,所以一般人不能學的,只有家傳的才能搞這個。

而在這時,荀諶卻道︰

「袁紹若是跑到地方,必然要和袁術爭雄。」

「不過,他如果兼並了袁術的地盤,滅掉袁術之後,他會變得更強大。如此二袁合流,到時候定然又是一大諸侯,怎麼能說他不如曹操了?」

這時又有人道︰「前些日子,漢帝下旨,讓宗室劉表為荊州牧,劉焉為益州牧。」

「還有劉虞為幽州牧。」

「我看這三人,也能是一鎮諸侯。」

「這三人,只有劉表稍微麻煩一點,但都不足為懼。」郭嘉又搖頭道。

「這是為何?」眾人紛紛疑惑道。

「荊州劉表,倒是有些本事,被稱為八駿,他應該能鎮定荊州,但也只限于如此,可以守不可以攻。因為荊州早就被世家豪強盤踞。豪強只願意守家,不願意遠征。」郭嘉笑道。

眾人紛紛點頭。

這就是世家豪強的局限性。

沒辦法如果出征了,打下來的土地,你說他們有什麼好處嗎?

他們又不可能舍棄自己辛苦開發多年的莊園,去收下那些打下來的土地。

相反如果打失敗了,輸掉的可是他們自己的資產。

而他們守在家中,即便主公失敗了,他們也能享受榮華富貴。

這就是後來孫吳為什麼文官紛紛主張投降,而武將要主張戰斗的根本原因。

這年頭,諸侯征戰,不會獲罪于世家。

畢竟他們還要依靠世家提供讀書人來治理各級官府。

如果沒有他們,官府都不能正常運轉。

到時候糧食、勞力征不上來,這諸侯距完蛋就不遠了。

劉備為什麼守不住徐州,就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和百姓、與豪強之間的關系。

豪強只有幾家支持他,其他人坐山觀虎斗,看著他與曹操征戰。

這種情況下,他根本戰勝不過曹操的。

不過即便如此,郭嘉也很忌憚劉備,雖然勸說了曹操不殺劉備,但也主張將劉備軟禁起來,不要任由他四處離開。

最後果然讓劉備逃走,而且沒有任何跡象,郭嘉就認定「從此事多也」。

「那劉表不過是守家之犬,他不可能解決什麼大問題,而且年齡也大了,十年後就會衰老乃至病亡。」

「至于劉焉,他進不得益州,注定浪費時間,而且我听說其人有病在身,恐怕也活不了太久。」

「而劉虞乃是忠厚長者,去了幽州,就要公孫瓚為敵,我料定他不是公孫瓚的對手。而公孫瓚也將是我們下一個對手。」

「當然說公孫瓚是我們敵手,也是高看他了,我想一仗下來,他的士兵就要倒戈了。因為我听說,他的許多士兵都向往我們這里的生活,安定富裕,還有余糧余錢可用。」

「原來如此,奉孝果然奇士也。」荀攸由衷地夸獎道。

還好郭奉孝是謀主,不是人主。

他倒是不用擔心和對方競爭。

原因很簡單,這家伙放蕩不羈,又愛喝酒又愛**,總之風評太差了。

他根本不擔心對方能當上君。

這老百姓可受不了。

「我倒想起另外一人,孫堅孫文台,你們知道嗎?有 虎之稱,他曾經大破黃巾,將來注定也有一番作為。」荀或提起一人。

「孫堅他也不可能笑到最後。」郭嘉搖頭道。

「為何?」

「他勇略有余,謀略不足,為人剛烈,缺少變通,不知經營,江東之地,將來必然還要動蕩不安。」郭嘉笑了笑。

眾人皆笑道︰「看來只有那個益州曹操才是最強者。」

「是啊,曹操也是最能復制師尊的各種措施之地,學得也是最像的一個,這人善于納諫,善于招攬人才,不在乎門第區別,的確比較厲害。」郭嘉贊嘆道。

如果不是現在他有師尊這樣的神仙主公,恐怕也會去投曹操的。

唉,這就是除卻巫山不是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