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鄭維安的父親, 叫做鄭世安。湖南人。幾十年前支教來到浙江, 娶了本地人馮曉月, 就此安家落戶, 一直在舊瑤縣文理中學擔任教職。十六年前,卻離家出走, 失去聯系。鄭家報警, 但警方並沒有發現鄭世安的蹤跡,最終成了懸案,不了了之。」

「隨後,鄭世安的妻子馮曉月投河, 第二天被發現尸體浮在水面上。」

「鄭世安的兒子鄭維安因為驟然失去雙親, 打擊過度, 精神失常,被送入縣精神病院後不久跳樓自殺。」

「鄭世安的母親袁紅梅則于十幾天後,被發現橫尸家中, 家門緊鎖,是餓死的。」

劉副局長皺眉︰「鄭世安十六年前為什麼離家出走?」

手機那頭,去調閱鄭家資料的資深者道︰「據目擊者, 也就是他們的鄰居說,鄭世安是和妻子發生口角,憤而離家。馮曉月也是因此過度自責, 跳河殉情。」

「他最後的出現地點在哪里?失蹤時間是什麼時候?」

「失蹤時間是暑假。最後出現地點是他工作的地點舊瑤文理中學。」

劉副局長問道︰「他和老婆吵架後,暑假跑去學校?」

「是這樣的。當時舊瑤縣文理中學正在裝修操場。鄭世安是工程的質量監督,他暑假期間還每天都還要去學校工地檢查項目質量。」

「就在這期間, 某一日,他回了一趟家,和妻子發生一些口角,憤而離家,返回學校,聲稱要住在宿舍,和妻子分居。這是他鄰居的口供。但是學校方面第二天也沒有看到他人,找遍學校都沒有發現鄭世安的蹤跡。詢問馮曉月,馮曉月卻說鄭世安早已離家。」

「這是鄭世安的最後的消息。此後,他就消息全無,徹底失聯。」

「沒有其他關于鄭家的消息了?」

手機那頭嘩啦啦翻紙的聲音︰「沒了。舊瑤縣給出的資料就這麼多。他們說因為是十幾年前的案子,舊瑤縣經濟條件比較落後,全是紙質檔案,有些已經損毀了。不過還有一些當地的傳言,說是鄭世安監守自盜,攜著項目公款潛逃。」

又問了幾個問題後,劉副局長掛斷了電話,面色陰沉。

褚星奇本來和張玉一起在看另一份資料——一份以嚴肅正規的形式,做的關于舊瑤文理中學幾大怪談的調查報告。

見同行的另一位主事人臉色不大不好看,褚星奇放下資料︰「怎麼?沒有線索了?」

此時,汽車已經從原縣精神病院,開往舊瑤文理中學。

從原縣精神病院出來,一行人得知了十六年前鄭維安自殺的隱情,又加上早就知道舊瑤縣官員與楚王有「交易」。

他們難免心存疑慮,經過商量,特安局打算繞過舊瑤縣政府,直奔文理中學,搞突擊,以免遭遇一些意料之外的阻礙。

劉副局長雖然也是鶴州市的官員,但他崗位特殊,特安局直屬中央特安部。

他的第一責任是確保特殊安全。

這件事涉及特殊安全,就沒有必要顧及舊瑤縣和鶴州市的顏面。

他嘆了口氣,將得到的消息告訴他們,並分析道︰「我認為鄭世安失蹤一事,事有蹊蹺,舊瑤縣上下一定隱瞞了某些事情。」

劉副局長曾經是一線的公安,慢慢爬上來,職業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後來又被調到鶴州市特安局。

「以我的經驗,鄭世安未必是失聯,他有很大的概率是遇害了。並且,他最有可能的遇害地點,就是舊瑤文理中學。」

「但是舊瑤縣上下鐵桶一塊,此案的資料少得可憐……」

褚星奇道︰「劉局的想法,和三王墓的故事正好對得上。三王墓的故事里,楚王殺死了干將,才有赤鼻復仇,才有客為赤鼻報仇。」

正在轎車內沉默,幾人都在皺眉思索時,劉副局長的手機又響起來了。

「劉局,我們接到一個消息,是有人偷偷告訴我們的,說是鄭世安生前,曾有一個同鄉,也是文理中學的老師,曾和他一起負責過操場的項目監督。現在還在文理中學任教。」

「哦?叫什麼名字?」

「我看看姓楊,叫楊海林。」

楊海林吃完午飯,抱著養生杯,慢悠悠地回了辦公室。

正好踫上學習委員兼歷史課代表章亦凝來交班級作業。章亦凝放下作業,微笑著跟楊海林打了招呼,轉身向外走去。

「亦凝啊,」楊海林叫住了她,「老師想跟你聊聊你這兩天的表現。」

這間辦公室在比較高的樓層。

章亦凝瞥了一眼窗外俯瞰去,正在進入校門的一群人,站住了腳,回身笑道︰「老師,是我這幾天學習和工作上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不是不是,」楊海林一向很和氣,他一團和氣,語言幽默,一向是文理中學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

他把凳子拉開一張,請學生坐下︰「老師是想跟你談談你最近的好的轉變。」

「其實,你剛轉學來的時候,老師是很擔心你的。那時候,你雖然看起來非常听話,很懂事,人緣很好。但是老師看得出來,你很看不起這里,而且和同學們之間,沒有什麼真正的交流,只听得進吹捧。」

他欣慰道︰「老師當時很擔心你,你那時候是浮在雲上,看似繁花錦簇,實則一旦出現什麼別的波動,一摔下來,你接受不了,反而心態要壞,要掉到萬丈深淵。

「老師教書這麼多年,見過不少跟你一樣心高氣傲的學生,他們跟你一樣,以前都是順風順水,自以為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結果呢,一朝踫到沒有辦法繼續順下去的情況,就措手不及,無法接受,就猛然掉了下去。」

說著,楊海林推了推眼鏡,似乎想到了什麼,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振作精神,勉力道︰

「但是你這幾天整個人都真正平和了下來,不再浮在雲中,用網絡上的話說,就是接地氣多了。老師很欣慰。」

章亦凝垂下睫毛,黑潤的眸子似乎閃爍了一下,柔聲道︰「多謝老師,我會繼續保持的。」她好奇道︰「老師,我可以听您舉幾個例子嗎?我想听听,引以為戒,免得自己又驕傲起來。」

楊海林喝了一口枸杞茶,想著自己今年就要退休了,而且打算跟著女兒一起到外地去住,章亦凝等人應該是自己帶的最後一屆學生了,便點了幾個往屆學生的名,將他們的事跡與章亦凝分說。

「老師,那有沒有一直順風順水,由著自己心意,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的例子呢?」

楊海林沉默片刻,笑呵呵道︰「亦凝,沒人能一直順風順水。」

「可以啊,」章亦凝終于抬起眸子,黑梭梭的眼楮幽深如許,甜甜地笑道︰「只要是背後有人撐腰,將威脅到他的事物都鏟除掉,讓所有人都閉嘴,不就能一直順風順水了嗎?」

砰。

楊海林手中的保溫杯砸到了地上,茶水濺了一地。

他們到學校的時候,正是下午兩點,陽光最猛烈的時候。

文理中學的學生們都還在上課。

鎖著門的操場正開放,有幾個班的學生在上體育課。

有的穿著校服,在賽道上汗流浹背地跑著八百米。還有的學生正在體育老師帶領下,在另一頭扔實心球。

燦燦的陽光照在年輕稚女敕的臉龐上,連絨毛都照成了金色。汗水順著青春紅潤的臉頰上往下流,一派青春無敵的風采。

隔著操場的鐵門望著學生們的運動,耳邊是校長不斷地介紹學校經年的榮譽,褚星奇漫不經心地笑道︰「听說貴校有幾個怪談?什麼穿藤甲的古代士兵,莫名響起的鋼琴,半夜操場的咚咚咚聲之類?」

他一身道袍,還背著一把桃木劍談神論鬼的,校長不由尷尬道︰「這個不過是小孩子喜歡編造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褚星奇笑道︰「哦,抱歉,我只是好奇。你別看我穿著一身道袍,但是我遵紀守法,絕對不會在學校等場合宣揚宗教,我本身也是無神論者。」

校長連忙賠笑,一邊向身後的助理打眼色。

砰。助理手里的手機被一位資深者奪走了。

劉副局長和藹地笑道︰「洪校長,我們只是心血來潮,想作為客人,不影響教學地參觀一下貴校,你不必大動干戈地請縣里干部過來,這勞師動眾的,別影響了教學秩序。」

洪校長知道他們是市里下來的,聞言,用昂貴的西裝袖子擦了擦汗,連連稱是。

此後,便真當他們是下來突擊檢查的領導,一路上賠前請後,十分殷勤地引著他們參觀教學樓等地。

等走了一路下來,眾人都沒有察覺任何異樣的地方,明面上,這確實只是一所普通的中學。

直到劉副局長參觀校優秀教職工名單展示的時候,「無意中」中問道︰「小洪啊,你們學校以前是不是有個姓鄭的老師?」

洪校長的面部肌肉僵硬了一霎。只有一霎,轉眼便又變作笑容︰「慚愧,我是近幾年才接任的校長,對校史還不大熟悉。知道是知道,不過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這位老師家庭出了點變故,失聯了。具體情況都是上任校長處理的,我不大清楚。」

一位知情的資深者在背後對他撇了撇了嘴。

哄誰呢?他們來之前就查過資料,洪家和涂家兩家,是舊瑤縣的兩大家族,還是姻親。而十六年前的文理中學校長,就是這位洪校長的親舅舅,姓涂!

說了幾句之後,洪校長似乎平靜下來,掛著笑臉道︰「學校還有一幢學生宿舍大樓,我帶幾位去參觀。」

「住口!」從來笑呵呵跟彌勒佛似的楊海林難得失態,顧不得灑了一地的茶水,厲喝道︰「小小年紀不學好,這叫養虎為患,遲早養出叫肆虐鄉里的禍害來!」

「您也知道,這叫肆虐一方,這叫養虎為患。那麼,十六年來,為什麼您閉口不語,縱虎為禍?」章亦凝仰起頭,目不轉楮地盯著他,瞳孔幽幽。

對上那雙眼楮,楊海林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在哪里,面對著什麼人,只望進,望進那對幽黑的眸子去,記起來本以為早就忘卻的朋友的面容,記起自己以為淡忘了多年的憤懣驚恐,激動之下,似乎要將一腔憋了多年的話倒出︰「我有妻有兒,我要為了他們考慮!你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整個縣里都知道!我們只是想活命,想安穩地生活不是每個人都像世安一樣,有直言不晦的勇氣」

「世安」兩字剛剛出口,仿佛觸動了某個關鍵詞,楊海林忽然僵住了,一動不動。

章亦凝——客,感受到自己被從楊海林的意識之中擠出來了,後退一步,心道不好。

但已經遲了。

辦公室門口,一層薄薄的,冷颼颼的白霧正森然騰起。

漏著陽光的窗戶一點一點黯淡了下來。

正跟著洪校長走往宿舍大樓的眾人,只覺原本陽光燦爛的天色,不知什麼時候,光線黯了下來,抬頭一看,空中陰雲密布,地上一陣一陣地帶著涼意的風開始卷。

其中一位資深者被那風吹得打了個噴嚏︰「變天了?怎麼感覺比之前還冷了?」

前方,洪校長站住了。

他回過頭來,面部的肌肉有點古怪,瞳孔渙散。

他的嘴巴沒有張開,從喉嚨中,卻發出了一個非男非女,非老非少,似乎帶著無數人重音的聲音︰

「是啊,變天了。」

「因為,你們果然還是找到這里來了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