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窗外愁雲慘淡, 陰沉沉的。蘇秀文拿著粉筆, 在黑板上寫下最後一個生字, 說︰「下課。」

但是, 沒有孩童的歡呼,沒有操場上響起的熱鬧聲音。

唯一的學生坐在咯吱咯吱搖晃的木椅上, 卻一動不動。風吹進了門內, 吹得他桌子上的書嘩嘩翻頁。

蘇秀文說︰「曉峰,別老是低頭看書,去操場上轉轉,小孩子家家這樣容易生病。」

孫曉峰乖乖地拿著一顆老師們去鎮子上買來的足球, 走到了簡陋的水泥操場上——這是鎮政府派人來修的, 小小方方的一塊水泥地, 正中心是升旗台,飄著五星紅旗。

平時,他一個人擔任升旗手, 每周都和老師們一起升起國旗。

在這塊小小的,不過一處農家小院大小的操場上,他把足球放在地上, 從這頭踢到那頭,又從這頭踢到那頭。

咕嚕嚕的球,在牆壁間來回撞著。

很快, 男孩就踢得沒意思了。他抱著足球,走到學校大門口,坐在門檻上, 又開始望著稍遠處的劉家村發呆了。

大門像一個框,框里坐著一個呆呆的小影子。

人生前幾年的艱辛,讓十歲的劉曉峰,看起來像個七歲的一年級學生。

風吹過田野間,吹起了荒墳間的白色紙錢,與新生的迎春花瓣一起飄落在地。

蘇秀文站在教室門口,望著那個小小的影子,嘆了一口氣。

先不論古怪的,聯系不上外界的情況。

就算是正常的情況下,她們雖然是來支教的,但是等劉曉峰讀完六年級,她們的任期也就結束了。

到那時候,這個孩子該何去何從呢?

她回過神,走到屋子里,看了一眼被那孩子反復摩挲著的《三國演義》。

這一本文白翻譯版帶插圖的三國演義,是兩年前,她們從城里帶來的。

同齡的孩子很少對三國演義這種名著感興趣,但是劉曉峰卻把它翻了又翻,不會的字,讀不懂的地方,一個字一個字的問老師。直到都翻出了毛邊。

她們後來也給他帶了新的課外書。但是,曉峰最喜歡的,最寶貝的,仍舊是這一本《三國演義》。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

下一節是數學課。

劉曉峰慢吞吞地走回教室,卻忽然問蘇秀文道︰「老師,大家會回來嗎?」

以前,同學們都還在的時候,至少操場還是熱鬧的

後來,村里只剩了走不動路的零星的老人。

現在,只有滿村的墳了。

他目含希冀,蘇秀文卻不能把目前真實的情況告訴他。

她只能含糊地說︰「大概吧。你好好學習,以後你爸爸媽媽就回來了。」

那其他人呢?

蘇秀文沒有說話。

劉曉峰卻以為得到了允諾,開心起來,他又拿出了那本珍視的《三國演義》,摩挲著它的封皮,翻開了其中一頁插圖。

他其實並不大想念父母。

畢竟,從他有記憶起,「爸媽」兩個字每次出現的印象,不過就是幾張紅色的,冷冰冰的紙幣,和爺爺女乃女乃縱橫的眼淚而已。

何況,他現在有了老師們了。

只是老師們都是大人,不會總陪著他。

以後,等大家都回來了,他就不用一個人踢球,一個人上課,一個人下課,一個人放學,一個人走在山路上了。

數學老師走進來了,劉曉峰趕緊把自己的《三國演義》放到桌子底下,卻沒有看見,桌下的《三國演義》書縫中的某一頁插畫,發出了淡淡的金光。

離開七步詩的場景後,進入第二面銅鏡當中,眾人出奇的順利。

他們一進入銅鏡,便到了東吳大營之中,張達、範強二人手提張飛怒目圓睜的頭顱,向孫權敬獻。

資深者們潛行隱身而入,輕輕松松,便將被放置到一旁的張飛首級拿到了手。

裝著頭顱的匣子剛剛到王勇手中,那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的頭顱,便發出一聲如巨雷的咆哮,沖破了匣子,盤旋在半空。

在孫權等人的駭然中,張飛的頭顱如奔馬猛虎,直直沖向張達,範強,竟然活活將二人咬斷了脖頸,才向資深者們點點頭,沖天而去,消失不見。

第二面銅鏡當中,斷氣的範強、張達,驚駭的孫權,都凝固成了一副黑白的插圖,慢慢消散。

資深者們听到耳邊 擦一聲,有什麼東西碎裂了,他們回過神時,身後是一片「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荒郊景象,身前是一片桃林。

桃林中的桃花樹紛紛散開,露出了一方祭台,以及祭台前站立的三人。

此時,關羽的頭顱已經回復,紅衣的張飛的頭顱,則也落在了腔子上,與身體慢慢餃接。

白衣的劉備仍舊閉著目,只是面色欣慰許多,眼中的血淚不再下流。

關、張首級徹底歸位時,眾人眼前一晃,便見桃林的景色仿佛被重新描畫了一遍。

這一次的桃林,少了詭異的森然幽異之感,只是純粹的生機勃勃之美。

尚且年輕的劉備、關羽,張飛,首身安好,意氣風發,說笑著從桃園中走了出來,他們已備好了烏牛、白馬等祭禮,站在祭台前,焚香而拜。

青煙裊裊而生,桃花被風吹落,如雨,灑了他們的衣袍︰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話音落時,最後的誓言化作繞梁之音,環繞著眾人與天空轉了數圈。

而劉關張三人,卻似看不到不遠處站著的資深者們,而是透過他們,看到了背後那白骨露于野的慘象,面露惻然。又互相看了一眼,並肩而去,一起從桃林中,毅然走向了黃土道畔那慘象中去。

這才是真正的,劇情層的桃園三結義。

熟悉三國故事的資深者,看著三人的背景,卻想到了他們的將來。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走到一起,結為兄弟,是因為他們都有復興漢室,恢復社會秩序,至少讓天下從此不再白骨露于野的理想。

從此後,一直到關羽為蜀國死戰,死在麥城。

一直到張飛悲傷過度,被小人砍下首級。

一直到冷靜隱忍的年邁的劉備,悲痛已極,一意伐吳。

兄弟三人,從未違背誓言。

雖非親生,勝似親生。

雖非同姓,卻真正做到了親如兄弟。

眾人不禁想起此前七步詩中,曹丕曹植同姓,卻揮刀相向;劉關張本是萍水相逢,卻兄弟情深。都不由嘆息。

正感慨時,卻在這一霎,耳畔響起了劉備的聲音︰

【多謝壯士送還我等兄弟首級。備以微薄之力,酬報諸位壯士大德!】

話音剛落,眾人只見天地間水波微微一晃。

桃花林中的許多顆「桃樹」,發皺的樹皮卻緩緩平復為肌膚,凝固為桃花的血倒流回了腔子里,頭顱重新出現在了脖子上。

「桃樹」們恢復了人形,啟明市誤入其中的資深者們睜開眼,如夢初醒,看見了不遠處的戰友們。

一些誤入桃林的游人,正一臉發懵地吃痛捂著脖子——這些「活過來」的人脖子上,都或多或少留著幾道血痕。

資深者們不知所措之時,,卻听王勇道︰「不要慌,這是進入內核層的象征之一。」

這是文本世界的一大規律。

外來者如果不是一開始就直接死在了文本層和劇情層,那麼只要進入看內核層,這些在文本層和劇情層受的傷,傷勢都會大大減輕。

此中規律,各派學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但這種現象卻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可以作為沒有核心文本在手時,判斷是否進入內核層的標準之一。

正如此前小玉所說,這些「桃樹」雖然看似首身分離,其實都還活著。

所以,一進入內核層,他們就全都「復活」了。

王勇等人收編了剛剛「活過來」的前一批進入文本世界的啟明市資深者,又展示了自己的證件,和手下的資深者一起暫時控制住了那些捂著傷口大呼小叫,一臉恐懼的游人。

王勇問其中一棵「桃樹」——之前進入文本卻被困桃林的一位資深者︰「你們是怎麼備被困在那的?」

資深者苦笑道︰「好像是做了一個夢,夢里,我們是關羽或者張飛,在麥城被割了頭,或者是喝醉酒被手下切了腦袋。然後就渾渾噩噩的,好像身子沒法動了。有人一直在耳邊呼喚‘頭來’。」

王勇心道︰看來關羽,張飛的頭顱,就是進入內核層的鑰匙。

等劉豪等人安撫整頓好游客,便見桃林似乎完成了最後的任務,緩緩讓開了。

而此時,出現在桃林之後的,卻不再是那漢末的餓殍遍地的景象。

眼前,是一片現代的偏僻農村。

只是,天空陰沉,房屋坍塌,田地荒廢,雜草叢生。一片片墳塋散落。白色的喪棒在墳前飄動。

耕牛沒有了人牽引,兀自啃食著墳塋上新長出來的野草。

遠處,烏鴉停在樹枝上淒厲地叫著。

一位年輕的資深者情不自禁地喃喃︰「這是什麼鄉村恐怖片的場景」

張玉走到一邊,看到了村口的村名,念了出來︰「白嶴鄉,劉家村。」

作者有話要說︰  對不起,雙更今天沒有了。留到明天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