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這個時代交通很不便利,這土雖有特色但不出名,產量稀少,這陶像明顯是手制,通常都是就地取材。

這花片供應商用這陶像做信物,就常理推斷,跟白熒土的產地必然大有關系,很可能就在當地。

左騰同意許問看法。

不過伏遠都這條線當然也不能放棄,許問想把它交給當地的官府,左騰卻搖搖頭,說他在當地有一個靠得住的熟人,可以幫忙。

許問想了想,同意了。

在他自己的時代,他會理所當然地找警察幫忙,甚至把事情完全交出去。

但在這里,尤其還是晉中這種地方,似乎還是左騰的熟人要更靠譜一點。

左騰獨自一人出去安排了這件事,回來許問也沒問具體經過,很快跟他一起上了路。

這邊的事情交給左騰朋友,他會把事情安排好,追查結果,把情報通知給他們。

他們則直接去連林林說的金光山,看看這個白熒土的產地究竟會有什麼。

就因為一個陶像信物放棄更明顯的線索,轉而尋找一個看似更加虛無縹緲的來處,感覺有點荒謬,但無論連林林還是左騰都毫不猶豫地跟從了許問,相信他的判斷。

三人一起再次上路,向南而去。

…………

有光村位于西南,離此有一段距離。

走在路上,他們很快就感覺熱了起來,配上連綿不斷的雨水,又熱又潮,像是被濕氣裹住了一樣,非常難受。

然而漸漸的,雨又停了,他們抬起頭,見到了久違的陽光。

「出太陽了!」連林林把頭探出車窗,抬頭看著,欣喜地說。

「太好了,雨終于停了。再這麼下雨,人都真的要長霉了。」左騰也難得抱怨了一句。

「……咦?不對。」許問看向窗外景物,道,「不是雨終于停了,是這里本來就沒有一直在下。」

「對。」左騰也發現了,樹木和土都沒有長期浸泡在雨水里的跡象,似乎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降雨並沒有波及到這里。

前方的大黃馬仿佛也感受到了愉快,得得得得的,加快了步伐。

許問想起朝廷發給他的統計報告,西南一帶似乎確實情況良好,沒有被持續的雨水波及。

這里山多樹多林多,路不是很好走,但連林林來過,她記性也很好,一路指著,帶著他們順利到了地方。

這里叫瓦片村,位于金光山旁邊那座山的山腳下,連林林當初就是在這里落腳,並且得知白熒土的存在的。

但其實出產白熒土的那片山壁離這里有一段距離,村中交通不便,只偶爾會有人去那邊采土。

「好久沒人去過了。」

連林林前去打听,她的打扮跟上次來的時候一樣,村里人還記得她,對許問等人的防備心一下子去了不少,耐心回答他們問題。

跟他們說話的是個大嬸,一邊擇菜,一邊搖頭。

白熒土產量不豐,產地有限,就只一片山。

那片山旁邊也有一個村子,名叫有光村,位于山下的谷里。

雖然是隔

鄰的兩個村,但隔著兩座山頭,交通並不是特別方便,所以來往其實有限。

以前,他們村陶匠魏師傅偶爾會去有光村挑點土回來,但上次去的時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挑著擔子去,空著手回。回來人家問他,他閉著嘴搖頭,什麼也不說,問急了還要罵人。所以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知道從此他專心擺弄他們這塊兒的陶土,再也沒去過有光村了。

「什麼時候的事?我那次來之前嗎?」連林林上次沒听說,有點好奇地問。

「肯定是之前,有兩年了!」大嬸毫不猶豫,非常肯定地說。

他們對視一眼,同時起身,去找魏師傅。

瓦片村也有陶土,質地不錯,很適合用來燒制瓦片,這里的紅瓦也很有自己的特色,連林林當初就是因為這個找到這里來的。

她畢竟是工匠的女兒,對各種技藝都很感興趣,也希望自己能記錄下來。

當時陰差陽錯,她只記下了白熒土,沒有記下有光村。想想應該也是因為姚師傅的事,村里人都有點刻意回避的緣故。

魏師傅住在村北,一個靠山的位置。家附近沿山挖了一塊空地,建了四座窯室,三間用來燒制陶瓦,一間用來燒制一些常見的器皿。

許問走過去,一眼看出這是橫穴窯,窯室和火塘處于同一個水平面上的那種,是陶器燒制過程中的一種設計。

第三座窯室跟前站著兩個漢子,正愁眉苦臉,手里拿著一些東西,討論著什麼。

許問的目光在他們腳邊一落,主動走過去問道︰「怎麼了?出什麼問題了嗎?」

左騰和連林林本來是打算到魏師傅家里去找人的,看見許問的動作,也跟了過去。

「這窯也不知道哪里毛病,溫度上不去,燒壞我幾窯陶瓦!金師傅幫我修了幾次了,還是老毛病,難道這窯只能廢了?」其中一個漢子顯然是愁得很了,也顧不上這幾個都是生面孔,一股腦兒把在煩的事情說出來了。

說完他才回神,打量許問道,「你們是誰,來干什麼?」接著他的目光落到連林林身上,顯然還記得她的臉,表情緩和了一點。

「我們是外地的行腳商人,我姓言。」許問用回了曾經的化名,「听這位小兄弟提起這附近出產一種白熒土,想……」

他還沒說完想干什麼,單只听見白熒土三個字,面前這漢子的臉色就變了。

他很不耐煩地擺著手,大聲說︰「去去去,我不知道什麼白熒土,跟我沒有關系!」

許問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就是魏師傅了,他沒有急,再次看向他們剛才討論的陶室,圍著它轉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然後他指著一處道︰「是這里,有條裂紋。」

魏師傅還想趕他走,結果听見這話,愣了一下,猶豫著過去看。

金師傅也跟他一起看。

那地方靠近地面,被草根碎石之類的東西擋著,不太能看得到。

許問扒開草根,那里果然有一道極細的裂紋,只比頭發絲粗一點點,如果不是許問特意指出來,很難檢查得到。

陶窯必

須密封,這處破損直通火室,冷氣滲進去,溫度提不高,當然燒不好了。

看上去這裂縫最早的時候只是一個蟲眼,慢慢變成這樣的。這還算運氣好的,裂縫擴展得比較慢,在那之前就先讓窯室降溫了。如果在高溫的時候劇烈擴展,很有可能會炸窯的。

「太隱蔽了,真沒有發現!」金師傅是村里的泥水匠,專門被魏師傅叫來修窯的,他恍然大悟,模模禿頭,有點不好意思。

「沒事,找到地方就好。」魏師傅轉過來安慰他,又看了看許問。

他猶豫著,欲言又止,過了一會兒才問︰「您看看,還有別的地方有問題嗎?」

他先前拒絕許問,現在反過來求許問幫忙,有點拉不下臉來。但這窯是他維生的手段,建一個窯不便宜,他實在舍不得。

許問很干脆,一點頭,繼續幫他檢查。

果然又檢查出來五個蟲眼,都很小,但照這樣看,同樣有發展的趨勢。

「其他的窯……」

剩下四個窯,許問也給他檢查了一遍。

最後,他還發現了蟲眼出現的原因,是附近的一種蟲子,喜歡鑽進土里做巢產卵,鑽到窯底時就容易造成損壞。

比較奇怪的是據魏師傅說,以前沒有這種情況,難道這蟲子是最近才出現的?

這蟲子……許問對物種的遷移和入侵都不是很了解,但基本邏輯總是相通的,他看著被找出來的黑色小甲蟲,陷入了深思。

吃人嘴軟拿人手軟,許問給魏師傅檢查了全部的五座陶窯,解決了問題,掐滅了隱患,還找到了病因。

這種蟲子雖然很麻煩,但知道問題在哪里,就能針對性解決,總比一頭霧水地到處堵窟窿來得好。

搞清楚問題所在之後,金師傅哼嗤哼嗤地修窯去了,魏師傅則跟著許問他們一起到旁邊,滿面愁色,再次欲言又止。

許問看了他一眼,問道︰「你這窯之前是不是也壞過?」

魏師傅以為他會問白熒土和有光村相關的事情,完全沒想到他還在關心自己的陶窯。他非常明顯地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再早以前沒有,幾年前出現的是吧?」許問又問。

「對啊,你怎麼知道?我先前一直以為是窯老了要修了,後來發現,新修的窯也會出問題。真沒想到是被蟲子咬的。這蟲子也太厲害了。」魏師傅說。

「可以捉幾只,用各種藥都試試,看它們怕哪種。然後把那藥化在水里面,沒事在窯周圍涂一圈,防防蟲。」許問建議。

這建議里當然還有很多問題,但都是細節,這至少是個方向。

魏師傅琢磨了一下,連連點頭︰「行,它再硬,鑽洞也得一段時間,隔陣子驅一下,確實是個辦法!」

他主動問許問,「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沒有,我們就是來看看的,既然這里沒有白熒土,那就算了。」許問說。

「哎……哎!」魏師傅想說什麼,但張了兩三次嘴,最後還是閉上了。

許問看他一眼,笑了笑,帶著左騰和連林林走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