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零九章 以靜制動

轉眼之間,近十日過去了。

劉赫對大猛殺死馮欒一案,一直強壓著不放,只準許廷尉將其羈押在牢獄之中,即不準用刑,也不準審訊,還有一間自己的單間,一日三餐都如往常一樣,或是蔡文姬送來,或是蔡邕派人送來,或是宮中的御膳送進來給他食用,甚至于劉赫與張妤,還親自前往牢中探望了兩次。

這大猛雖然不知道這牢獄是個什麼地方,不過讓他離開了自己媳婦和兒子,自然是十分不甘願,十幾個獄卒都摁他不住,還是劉赫去了獄中,好一番哄,才讓他暫時安份了下來。

這段時間內,眾臣多次朝會,竟然十分意外的沒有再提起此事,他們不提,劉赫自然也懶得提了。

他原本是準備為自己舉辦三十歲壽辰,借此大赦天下。如今被王允說得大猛罪在不赦,那辦這壽辰也便沒有了心思,荀彧、荀攸、崔鈞等人,雖然這幾日也多有提出辯駁之法,卻都有所疏漏之處,劉赫自然不甚滿意。

不過好在馮芳等人對此也並沒有催促,劉赫也就順其自然,反正只要自己不明令赦免大猛,不授人以柄,諒那些大臣世家,也不敢做半點與朝廷為難的小動作。

這日,劉赫正在批閱奏章時,忽然想到了什麼,抬頭看向了荀彧。

「文若,今年各地舉孝廉、舉茂才之名單,該陸續送來了吧?」

這個時期,沒有科舉制度,一個人要出仕為官,靠的是察舉制,舉孝廉考察的是品德,舉茂才考察的是學識,只有通過兩項察舉的其中之一,才能被舉薦出仕,從小吏開始,逐漸踏入仕途。

劉赫登基以後,也想過對此改革,采用科舉制,但是無奈知識普及程度太低,絕大多數尋常百姓,識字不過幾十個,數百個而已,辦了科舉制也是無用。

因此,最後劉赫還是選擇,只對察舉制的調查、舉薦流程進行嚴格化,而沒有直接將整個制度加以變換。

往年都是年初開始,各地挑選品德才學優異之士,隨後進行考察,確定名單後,上報州府,再由州府進行審核考校,一直到年底,各地方才陸續將最終的名單呈報上來,依照往年慣例,從十月初開始,司隸地區的察舉名單,便會呈送到朝廷,隨後便是涼州、並州等地,一直到年關之前,才能全部察舉完畢,隨後第二年開春,朝廷將這些人分別委任。

自劉赫登基以來,朝廷中樞也好,地方郡縣也罷,官員太過缺乏,與此同時,還不斷有官員因年老體衰而離任,還有因為戰事原因,有些地方官員被敵軍、賊寇斬殺。

另外,劉赫所轄地盤也日漸增多,而攻略下來的新州郡的官員,多數是原諸侯所委任,自然不會對朝廷有多少忠心,所以往往要替換掉大多數。

因此,劉赫麾下的官員空缺,不但沒有被填補,反而越來越大,如今幽州、兗州,以及冀州原本劃歸公孫瓚治理的數十縣,也都要重新委派官員,這可實在給劉赫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有鑒于此,劉赫對每年察舉上來的名單,都尤為重視,總是盼著人才能多一些,好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荀彧站起身來,拱手而立︰「回稟陛下,截至今日,臣尚未收到任何一地呈送而來之察舉名單。」

「嗯?怎得今年各地如此懈怠?旁的地方倒也罷了,道準他們俱在京畿之地任職,他們所轄之處,何以也沒有名單送來?」

劉赫十分疑惑。

荀彧顯然早有準備,說道︰「臣在數日前,曾派人催促過左馮翊、右扶風等人,想來今明兩日,當有消息回報。」

劉赫對荀彧的能力自然沒有絲毫懷疑︰「嗯,此事文若記著便是。察舉制關乎朝廷存續,不可謂不重。」

「陛下,左馮翊他們深明此理,想來近日有俗務纏身,一時不得空閑罷了。」

崔鈞的解釋,讓劉赫也覺得十分合理。

這時龔三兒走到了門口︰「陛下,有左馮翊奏章呈送而來。」

劉赫笑道︰「錢理這家伙,當真經不起念叨,剛一提他,這便來了,快,呈上來。」

荀彧走出門去,從龔三兒手中接過了錢理的奏章。

然而,他只翻開剛看了一眼,眉頭便瞬間擰了起來。

劉赫問道︰「文若,奏章所說何事?可是與這察舉有關?」

荀彧說道︰「陛下料事如神,道準此封奏章,確為奏明察舉名單之事而來。」

「既如此,他可說了是何緣故,以至于至今不曾送來名單?」

劉赫急切問道。

荀彧欲言又止,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表情,讓劉赫愈發詫異起來。

「到底發生了什麼?」

荀彧說道︰「這……道準說,今年各縣察舉名單,原本十分順利,在半個多月前,他便親自派可靠之人,對這些人加以審核考校,最終定下了名單,正準備呈送朝廷,然而……在數日之前,名單上總計二十三人,除卻兩名道準親信之子弟外,其余二十一人,竟然一夜之間,全部告了病假,且個個聲稱自己病體沉痾,非數年不可痊愈,因此請求從察舉名單上退出……」

「什麼?竟有這等事?」

劉赫第一時間,便從其中嗅到了不尋常的意味。

荀攸說道︰「二十一人,同時生病,且俱是一時間難以痊愈之重癥,這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不尋常,著實不尋常。出仕為官,乃是士族子弟夢寐以求之事,能夠被察舉推薦,是何等榮耀,便是對我等大家族而言,族中子弟被推舉出仕,亦是一件喜事,按理說,若非真的生病,他們又豈會如此主動放棄大好機遇?」

崔鈞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左馮翊這奏章還沒弄清楚,龔三兒再次出現在了門口。

「啟稟陛下,右扶風、河南尹,還有京兆尹之奏本,也已送到。」

「快送進來。」劉赫幾乎是喊出來的。

石韜、孟建,還有那位杜畿的總共三本奏章,全部擺在了劉赫的面前,劉赫一一翻閱過去,越看,眉頭擰得越緊。

「不可能……斷然不可能……怎會這三地的察舉名單,也出了同等狀況?所察舉之人,不是突然生病,便是有長輩辭世,要守孝三年。三處京畿重地,居然總共只剩下七個可推舉之人。」

「什麼?七個?那加上左馮翊的兩個,總共也不過九人而已,根本是杯水車薪。」

崔鈞跟著劉赫多年,雖是見識廣博,智謀超群,然而此刻卻也是眉頭緊鎖,毫無頭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