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軍回朝

諸侯們看得是膽戰心驚,面如土灰。

「盟主,快下令撤兵吧,不能打了,這劉赫實在太過厲害啊。」

「不錯,若是讓兩側那幾處部隊圍了上來,我軍便有被全殲之危啊。」

「是啊盟主,我等還是速速撤軍,從長計議為上啊。」

看著周圍諸侯全部眾口一詞勸自己撤兵,袁紹心中簡直是無比窩囊。

這次會盟,原本自己可以揚名天下,功成名就,可是先是攻取虎牢關失敗,之後大功被劉赫全部奪取,然後連自己好友曹操也背叛了自己,他如今可謂是顏面盡失,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劉赫所害。

袁紹此刻恨不得喝劉赫血,吃劉赫肉,寢劉赫皮。

可是眼前的戰局,實在太過懸殊,自己一方毫無半點勝算,縱然他心中如何怨憤,也是無可奈何。

袁紹咬著牙,紅著雙眼,死死盯著前方的虎牢關。

「劉赫匹夫……你……你給我等著……」

他幾乎咬牙切齒地說道︰「鳴金……收兵……」

隨著鳴金聲響起,本就已經毫無斗志的關東軍迅速回撤。

就在關羽等人準備追擊的時候,自己身後也同樣傳來的鳴金收兵的號令。

眾將不敢違抗,趕忙撥馬回撤。

「大哥,你為何不讓我等追殺上去,將袁紹等輩一舉擒回?」

程良一見到劉赫就開始嚷嚷起來。

劉赫笑道︰「區區袁紹等諸侯,何足道哉?如今他們雖然反抗我等,我等在此反擊,自是名正言順。可他們終究沒有什麼真正謀逆之舉動,若是追殺上去,斬盡殺絕,卻是難服天下人心。」

程良卻一臉不以為然︰「誰敢不服,一並殺了便是,大哥一向仁義,天下百姓無有不歸心者,便有少許不服,那也是別有用心,留之無益。」

劉赫搖了搖頭︰「三弟啊,你把人心看得簡單了。我等如今擁立天下,佔據洛陽,那邊是佔據了大義,天下人心自然大半向著我等。可如果就此追殺了關東諸侯,那勢必有許多人將我等視為董卓之流,要想打消人心中的這份疑慮和恐懼,需要做的努力可比打仗難多了。」

崔鈞也幫忙解釋了起來。

「是啊三將軍,只要人心歸附,那百姓自然會遷居到我軍治下,人才也會前來投靠,區區袁紹之流,莫說他們此次損失慘重,即便毫發無損,又有何懼哉?」

程良似懂非懂,在一旁自顧自琢磨了起來。

劉赫看了看快速撤退的關東軍,心中暗道︰「成功了,我終于成功了!如今整個三輔之地盡在掌握,再加上並州,從今以後,憑你是袁紹還是曹操,從此任我予取予求!」

他緊緊握了握拳頭,胸中只覺暢快無比。

想自己從黃水鄉,百余鄉勇起兵剿匪,佔縣城,斗黃巾,殺張角,退黑山,擒魁頭,之後大敗鮮卑匈奴聯軍十七萬眾,安定六郡數十萬百姓,收攏胡人之心,之後委曲求全,假意投靠董卓,暗中布下這連環計,歷盡艱辛,如今終得回報。

回想起來,劉赫不禁感慨萬千。

「奉天子以令不臣,我終于走到了這一步!不過……」

想到這里,劉赫忽然心中有些疑慮起來。

「這些時日,三弟五弟他們多有借著酒勁提出要我自己做皇帝一事。原本董卓、曹操等人挾持天子,招致天下人反對,一是因為他們並非劉氏,二是因為他們對待天子多有不敬之舉。我本是劉氏子孫,又有大功于天下,縱然稱帝其實也無不可……」

皇帝寶座近在眼前,如果說劉赫毫不動心,那絕對是假的,且不論自己的血統和功勞資歷,便是漢獻帝,乃賊臣董卓所立,本身也算不上名正言順。只不過這事十分重大,到底如何取舍,劉赫一時間也沒有什麼主意。

「主公,如今大局已定,該回洛陽了。」

崔鈞的一句提醒,將劉赫從回憶和感慨之中拉了回來。

「哦,我一時雲游天外,幾乎忘了正事。留下一萬將士鎮守虎牢關,另外,盡快接收和消化了此次收降的各部兵馬和降卒,一月內掌控了並州其余郡縣,以及整個司隸地區的各個城池。只要掌控了這兩地,我等便可高枕無憂。」

「喏!」

眾將齊聲領命。

「好,回城!」

劉赫一聲令下,大軍就此朝洛陽城開拔而去。

劉赫等人剛剛走到洛陽南城門之外數百步的地方,就遠遠看見城門口聚集了一大群人。

「主公……」

崔鈞提醒了一聲,劉赫看了看前方,也納悶起來。

「走,過去看看。」

劉赫打了個招呼,帶著崔鈞,關羽等人快馬跑了過去。

剛剛來到近前一看,劉備三兄弟赫然位于最末尾,看他三人神情,即便是張飛此刻都是低著頭,不敢張揚。

忽然,崔鈞好像看見了什麼,整個人都有些驚喜,趕忙下了馬自己跑上前去。

不等劉赫等人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見他忽然對著一名身著文官朝服的中年儒士跪了下來。

「孩兒拜見父親!」

劉赫等人一驚。

「那便是崔州平的父親,當朝九卿之一的廷尉崔烈?連他在這群人中,都尚且位居第三排,那前面兩排的這幾個人……」

眾人也趕緊下了馬,步行走了過去。

「在下劉赫,見過各位元老大臣和前輩賢達。」

劉赫恭恭敬敬一揖到底,關羽等人不敢造次,自然也跟著他一樣行禮。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名面色紅潤,身材清瘦的中年人,他臉色十分和善,看著劉赫一行人行禮,便伸手虛扶了一把。

「諸位將軍國之棟梁,今有大功于天下,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劉赫哪里還看不出來,這數十人多是朝廷重臣,還有一些雖然沒有穿著朝服,但是顯然地位也不同凡響,而這些人,顯然就以這位說話之人為首,其地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在下官職低微,怎敢勞諸位高賢親自出城相迎,實在誠惶誠恐。」

為首那人沒有說話,只是滿臉笑容,一直看著劉赫,似乎很是滿意的模樣。

這時,崔烈帶著崔鈞走了過來。

「呵呵,不瞞劉太守,當初董賊奉迎天子回洛陽,我等重臣出城十余里相迎,雖說多半是尊天子,但彼時董賊之功,也當得起此禮。劉太守漢室貴冑,而且此次居功至偉,更甚老賊,我等出城迎一迎,也是理所應當。」

他這番道理說得倒也不差,劉赫也就沒有再過分謙讓。

「多謝崔廷尉厚意。對了,在下未請教諸位高姓大名?」

「哈哈,便由老夫來為顯昭引薦引薦。」

崔烈首先便指了指為首那人,語氣忽然變得有些鄭重起來。

「這位乃是當朝司空,臨晉侯,楊彪,楊文先。」

「什麼,楊彪!」

劉赫看著這個面容平平無奇,氣質也毫無鋒芒的中年儒士,心中卻是驚濤駭浪。

弘農楊氏,祖先是西漢昭帝時期丞相楊敞,之後楊震、楊秉,還有楊彪的父親楊賜,都曾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原有歷史中,楊彪歷任司空、司徒、太尉,楊家也是四世三公,在經學界以及朝堂之中,地位幾乎不遜于袁氏。

這個楊彪對漢室王朝可謂忠心耿耿,即便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朝中對其也多有忌憚之意,屢屢設法試圖將其除去,甚至污蔑他和袁術串通謀逆,想辦法要將楊氏滅族,之後孔融趕來為此與曹操爭辯,而楊氏也實在沒有什麼罪證被曹操找到,所以無奈之之下曹操將他放了。

不過最後楊彪自己見漢室將衰,曹氏日益壯大,自己無能為力,便托辭腿疾,從此辭官隱居,直到十多年後,曹丕篡漢,多次去請他出來任職,都被楊彪拒絕。後來曹丕拜其為光祿大夫,賜延年杖及馮幾,允許戴鹿皮冠,但楊彪都棄如敝履,仍舊只穿布單衣和皮弁,可謂一點面子也不給。

劉赫忽然想到一件事︰「這楊彪年齡與崔烈相仿,而且看他二人似乎也是有不淺的私交。楊彪家世顯赫,早早被舉為茂才和孝廉,但朝廷多次征闢他都推辭不缺,直到三十多歲才出來做了一個議郎,與當初崔鈞口中那位借崔烈之名,來信勸阻我過早去洛陽與董卓爭鋒之人的情況,好像完全一致啊……」

他對此幾乎已經完全肯定,看了看楊彪,忽然對他拜了再拜。

「赫謝過楊公當日提點之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