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因為親親寶貝的訂閱率比例不足所以這里是防盜章哦時限一過就能看  人群中為首一人, 長脖怔望,眉間蹙憂,數次哽咽, 雖愁思萬千,但儀態如常, 高雅端莊, 並未落淚人前, 滿月復心思落于臂間披帔,指間緊攥那方紅帔, 揉皺成團。

聖人下旨,命禮部郎中崔玄暉出使□□,此行一去, 少則三年,多則五年, 路途艱險,凶惡坎坷。

此次闔府出動, 便是為崔玄暉送行。

五姓七望,隴西李、趙郡李、博陵崔、清河崔、範陽盧、滎陽鄭、太原王。當今天下,歸由隴西李氏, 然而論天下第一姓, 仍屬博陵崔氏。

長安崔家, 出自博陵崔氏。崔家長子崔鴻,官拜工部尚書, 尚聖人之姊康樂長公主,生子崔玄暉。

崔玄暉年紀雖輕,卻已升至禮部郎中,乃是博陵崔氏一族中最出色的子弟, 自小聰慧過人,能常人所不能,人送稱號「月君」,贊其才華橫溢清貴端方,皎皎如高潔之月。

康樂長公主愛子如命,此番得知聖意,寢食難安,早已悄悄哭過數十回,今日送行,更是傷心欲絕。

聖人一母同胞四兄妹,以康樂年紀最長,最得太上皇喜愛,聖人登基後,太上皇遷居太極宮,時常召見康樂,榮寵至極。此次崔玄暉出使□□,康樂卻一改常態,強忍母子離別之哀,沒有向太上皇或聖人求恩更換使君人選。

「郎君福澤深厚,此行一去,定能逢凶化吉,平安歸來。」高傅姆溫聲寬慰,拿過漆盤中一方小巧的金燻球,清涼醒神的香氣自鏤空花紋中飄至鼻間,康樂長公主深嗅一口,胸中翻山倒海的憂慮方才鎮下。

康樂長公主嘆息道︰「怕只怕他心中所求,並非一個平安。」眼中所望,細雨又起,紛紛如針,亦如愁思萬千,呢喃道︰「惟願天神庇佑,讓我兒得償所願,馬到功成。」

傅姆道︰「郎君忠君為國,定能得十八天神開路,順利出使。」

康樂長公主手握金燻球,雨中踟躕,周圍妯娌們悄然無聲,雨濕鞋履,面頰暈粉,未敢自行離去,斜目窺探,等候長公主發話。

康樂成親後並未另行開府,而是與尋常夫婦一般,同駙馬同住崔府。

怔忪數刻,康樂終是徹底從離兒的心緒中回神,揮揮手,示意眾人回府,前簇後擁,過府門穿回廊,回到內堂時,掃視左右,未見嬌影,疑惑︰「小善呢?」

婢子上前道︰「殿下尚未回屋。」

康樂同傅姆道︰「這個痴兒,先前同她表兄話別,竟比我更急更更傷心,那眼兒哭得跟兔子似的,紅彤彤兩只珠兒,幸而沒有出府相送,不然見了她表兄離去的背影,不知要哭成什麼樣,可憐見的,只盼她此刻不是躲在哪處落淚。」

傅姆道︰「三公主自小往來崔府,待郎君勝似親兄,公主為郎君哭一場,亦是應當。」

康樂听了這話,思及近來人情世暖,喟嘆︰「旁人的淚,或多或少摻了幾分惺惺作態,不提別的,一個崔姓,便能叫她們哭瞎眼楮都情願,唯有小善,真真切切只為我兒這個人而泣,這孩子心實,誰待她好,她便待誰好。」

又道︰「春寒未消,這場雨不知何時停下,若讓她淋了雨,豈不叫這群人急死?快快尋了來。」

崔府花園,眾婢子著急尋找的人此刻正立在牡丹花架下發呆遣憂。

為給康樂的賞花宴錦上添花,五月才開的牡丹由暖室催發,耗費人力物力,終是提前盛放,三月末的牡丹開在春寒料峭中,透著詭異的艷麗,花架上遮風擋雨翠油布綠得發亮,似一瓣水透的翡翠,為底下雍容華貴的牡丹娘子遮風擋雨。

寶鸞站在翠油布下避雨,花團錦簇的牡丹,嬌艷的花瓣上雨珠點點,惹人愛憐,通身的氣派,似盛裝美人,無一處不惹人注目。

寶鸞沒有看牡丹,她的目光凝在開在牡丹旁邊的蕙蘭。

碧色的長葉,鵝黃幾點花蕊,與牡丹一比,毫無半分艷色可言。

然而寶鸞卻喜歡得很。

這把蕙蘭是冬月里種下的,宮里養不活的花,移到崔府,奇跡般地發出了枝條與花瓣。

寶鸞將花盆從宮里帶出來時,沒想過它能活,是崔玄暉望見她懷中的花,主動說要留下。

「它的命不好,沒能開花就要夭折。」寶鸞抱著花盆傷心道。

崔玄暉淡淡道︰「就算是命,也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一說。待我替它搏上一遭。」

花留在崔府半月後,開出了淡黃的花骨朵。弱不禁風的細葉與花苞,仿佛隨時都要被風吹倒,可正是這樣幾瓣柔美小巧的花,令人生出無可言喻的巨大喜悅。

花活了。崔玄暉救回了它,就像以前他救回她一樣。

寶鸞揉揉眼楮,揉過太多次,有些刺痛,她不敢再揉,從上往下呼氣,吹吹眼楮,眼皮上火辣辣的疼。

松土間一把紙傘插在其上,是寶鸞的傘。

方才話別崔玄暉後,寶鸞從屋里跑開,遠遠望見烏沉沉一群人朝府門而去,他們將要送崔玄暉出府。

眼見才為實,沒有看見崔玄暉離開,也就算不得他真正離開。所以寶鸞不願意前去相送。

寶鸞離了眾人後,來到花園,她站在牡丹旁邊,為蕙蘭撐傘。直到手酸僵硬,抬不起來,這才將傘插進土里。但也沒有就此拋開,她時不時從翠油布下伸出手,扶正將要傾斜的傘柄。

寶鸞看著蕙蘭,生怕什麼時候它又死了。

她不敢將它帶回宮中,怕一帶回去它立馬就死了。雖然此刻崔府已經沒有了崔玄暉,但留它在這里,總比栽回宮中好。

「他好不容易才救活你,你可不能辜負他的心意。」寶鸞隔空對那株蕙蘭道。

清寒的雨絲飄在空中,地上泥土松潤,花香與塵土揉在風里撲鼻而來,肥厚的綠葉下幾只蝸牛緩緩爬行,園中各色花花草草被雨浸洗,褪去一層浮塵,顏色愈發鮮麗。

崔府園中的樹只有槐樹松柏,一株旁的樹都沒有,樹種得茂密,從花園到回廊飛閣,幾處石子路與假山旁皆是蒼天大樹。

寶鸞站得累了,抱住被風蓬大的羅裙蹲下去,腳上一雙翹頭金絲瓖珠錦織雲履早被雨沾濕,腳趾略感涼意,她縮了縮腳,雙腿僵麻之意更甚,剛要蹬一蹬,望見鞋面上不知何時攀了一只拇指大小的蝸牛,只差一點,就要被她踩死。

寶鸞立馬不動了,小心翼翼將那只迷路的蝸牛送回地上,直至蝸牛慢吞吞地落入花葉間,她方才察覺雨已悄然停下。

寶鸞又蹲了一會,腿更麻了。她仰起脖子往四周探,希望有過路的婢子能扶她回去。

寶鸞的傅姆與宮婢皆被留在宮內沒有跟隨,寶鸞今日來崔府,是光明正大偷跑出來的。

永安宮建福門的左監門衛皆識得她的車輦,無人敢攔。

除齊皇後所出的清露公主李雲霄外,其他妃子所出公主之中,只有三公主李寶鸞頗得聖心。

三公主自小生得粉雕玉琢,秀麗無雙,見者無不驚為天人,聖人曾贊寶鸞乃是天上一顆蟠桃投胎下凡,才能生出這番唇紅齒白面若凝脂的金玉面孔,李氏子孫中,論容貌俊美者,比比皆是,即便如此,同之相比,三公主亦是鶴立雞群。

寶鸞等了許久,忽地听見一陣推搡的腳步聲,有人大笑叫罵︰「你這虎奴,真真下賤!且看小爺今日鞭得你皮開肉綻!」

來人聲音稚女敕,譏笑過後,甩鞭聲落下,聲聲響亮,不必親見,便能察出那鞭狠撞肉身,何等迅猛激烈。

幾鞭過後,另有人哄笑︰「讓我來,讓我來!」

寶鸞一驚,認出頭一個說話的人是崔府二房的子孫崔復。

崔復時常在崔老太君跟前討巧,偶爾見過幾次,且府中子孫中年幼者只他一個,故而她認得。崔復家風嚴謹,家中之事皆由大房崔玄暉父子做主,她往來崔府,大房宅中從無此等欺奴辱人之事,今日乍見,甚是驚愣。

崔復同府外幾個小郎立在槐樹前,滿臉嬉笑,若忽略他們手上那根拋來拋去的鞭子,便是幾個錦衣稚童花間玩鬧,虛度春日。

又是一鞭,地上那少年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被打得趴下,須臾,緩緩從泥里爬起,重新半跪,直起腰背,瘦削的身形如樹干一般,背上血痕累累,脊椎卻是筆直的,待另一鞭摔下,他巋立不動,一聲未呻,直視前方。

崔復一腳踩上虎奴肩頭︰「好沒意思!你趴下腦袋,叫上兩聲!」

寶鸞立時站起,呵斥︰「住手!」

先前寶鸞蹲在翠油布下,前方盛放的花與頂空棚架遮住她的身影,是以無人察覺花圃中早有客者,此時現于人前,像是從天而降似的,幾個小郎嚇一跳。

「是誰?」

待看清來人面貌,羅裙翩然,縴腰裊娜,雖比他們只大上幾歲,但氣質清雅月兌俗,美若空谷幽蘭。崔復認出她,連忙斂起嬉皮笑臉的惡意,背過手藏起鞭子扔遠,關切問︰「公主,你的腿怎麼了?」

小郎們年紀小見識少,听見崔復稱呼「公主」,全都肅目,暗猜眼前的公主到底是幾公主。

寶鸞麻了腿,走起路一瘸一拐,像踏在針上,苦不堪言,她指了他問︰「崔小郎,他犯了何錯,你為何聚眾鞭打他?」

崔復被她一斥,鞭人時的囂張氣焰消散得無影無蹤,面紅耳赤,往後一退︰「是、是他自找的。」

寶鸞道︰「縱使他犯錯,你訓斥幾句,或趕出府或交由府衙,何故如此毒打侮辱他?」

崔復嘟嘴辯道︰「真是他自找的,是他自己讓我花銀子買他十鞭,錢貨兩訖,天經地義。」

其他小郎紛紛道︰「公主莫惱,是這虎奴找上阿復自願供人取樂。」

寶鸞驚訝問向地上半跪的虎奴,蓬散的烏發蓋住他大半張臉,泥巴污漬順著他的額頭往下滴落,瞧不清面容神情,只听見他呼吸微喘,雙手緊攥膝蓋,顯然是痛極了。

可是即使傷口痛楚,他也沒有發出任何呻叫聲,安安靜靜地跪在地上,未見任何起伏,甚至在她靠近相問的時候,連最後一絲異常的喘息聲都吞進月復中。

「真是他們所說的那樣?」寶鸞問。

虎奴點了點頭。

寶鸞斂眉。

崔復得意道︰「公主,你差點冤枉了我。」到底是公主,不敢得便宜賣乖,說完,抱拳作揖告辭,拉過幾個小郎火速離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