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13章 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破壁城的城頭,高伯逸穿著普通的神策軍紙甲,站在高處,手握腰間佩劍劍柄,凝神看著城下的神策軍將校。

凡是身上有官職的人,此刻都在這里了。如果對面玉璧城里有射程足夠遠的投石機,一顆石頭頭過來,這仗也不必打了,估計齊國內亂馬上就要開始。

可惜,這個時代並無此等「神物」。

「諸位跟著我高某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本都督說話向來一言九鼎,來人啊,把東西抬到各位將軍那邊看看!」

幾個親兵,抬著一個大箱子,打開後,在城牆下的各將校面前轉了一圈,然後將箱子合上,站到一邊。

「這里面裝著的是紙,沒錯,但卻不是一般的紙。

每一張,都能在大齊開發銀行,兌換一百匹布!今日,按官職高低,依次分發下去,官職不同的,分到的也不同。

這些賞賜,你們自己留著也行,賞給部下和親兵也行,本都督不管!我只有一個要求,獎賞我分下去了,下一步,就看各位作戰勇不勇敢了!

遇敵退卻的,不戰而逃的,違反軍法的,現在發出去的,我將來還會收回來,順便砍下他們的人頭!

而作戰勇猛,戰功顯赫的,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其他賞賜和高官厚祿等著你們!

這次滅周之戰,我不看資歷,不看關系,不看你曾經在哪邊做事!誰立功多,誰就拿得多,戰後論功行賞,誰就會爬的高!

我高某人,只看戰功說話,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你們不要心存僥幸。現在,把棉布券都分了,怎麼分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都去那邊排隊!」

高伯逸指了指靠近牆角的一張桌子說道。

城牆下面各級將校,互相張望,相熟的人,時不時的交頭接耳,似乎有講不完的話一般。

上面把獎勵分給你,你當然要拿著,但是,應該怎麼分,這里頭卻是大有學問。

喜歡錢的,會把錢都留著給自己,反正是多出來的錢嘛,下面的人拿不到也不會說什麼。然而,有的將領,想著的卻是能爬得更高。這樣,他就需要把這些錢全部分下去,來收買人心。

只有底層的士卒把你這個長官當「自己人」,他們打仗的時候,才會毫無保留的賣命。

如果這筆錢按人頭平均發到隊伍里,雖然可以讓底層的士卒效死,然而低級軍官和中級軍官卻是無感,甚至可以說他們是損失最大的人。

所以小小的一個戰前賞賜,其中也是充滿了套路。坐在桌子邊上負責分發棉布券的鄭敏敏,對高伯逸的「黑心腸」,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你這個軍官給下頭發少了,那麼下面的人,沒事肯定要打听其他隊伍的人,拿了多少。這樣一比較,差距就顯現出來了。所以在攀比之下,這筆錢反而可以毫無阻礙的發到最基層。

而在金錢上損失極大的各級軍官,只能用戰功去彌補損失,拼了老命的作戰,要不,他們這次出征,能撈到的東西,就不多了。

畢竟神策軍內部,講究戰功分配戰利品,而不是打仗的時候,搶到誰的就是誰的!私藏戰利品的嚴重性,比在敵佔區胡亂殺人要大多了!

「任何一支軍隊,如果不擴張,那就只能拼命內卷。大的吃小的,強的壓迫弱的。所以如果不滅周,神策軍這種模式也是存在不下去的。我這個都督,當得也是壓力山大啊。」

昨晚的時候,高伯逸一邊在烤兔子,一邊跟鄭敏敏說了這番話。當時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到今天就完全明白了。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看著這些大大小小的將佐神色復雜的領完「賞賜」,鄭敏敏看著那些人的背影,心中有些不忍。不知道此戰之後,今日見到的這些人,有多少會永遠的消失。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高伯逸高都督,一定會爬到一個令人仰望的位置。

難怪做人要自強不息!

鄭敏敏發現她好像明白了一些顯而易見,以前卻從未細想的問題。

……

玉璧城的都督府里,剛剛來此地的竇毅,拿著宇文邕給的虎符,準備跟韋孝寬辦理「交接」。之前剛剛入城的時候,韋孝寬已經在玉璧城眾將士面前,隆重介紹過竇毅,並且出示了皇帝的聖旨。

也就是說,從此刻起,玉璧城的守將,不再是在這里坐鎮了十多年的韋孝寬,而是換成了皇帝的妹夫竇毅竇天武。

從好的方面說,竇毅不會受到高伯逸「殺全家」的威脅,起碼不會故意讓周軍「送人頭」,玉璧城守軍上上下下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

無論竇毅實力如何,起碼,軍心會稍稍穩定一些。

但是不利的地方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竇毅不像是韋孝寬,當了幾十年的大將,有一套自己的班底。竇毅完全听命于宇文邕,他沒有自己的班底,好處的不必擔心謀反,壞處則是無法對玉璧城守軍如臂指使。

其次,竇毅對河東的情況,還不是那麼了解。真打起來會如何,誰也不知道。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竇毅孤身上任,連一個援兵都沒有帶來,這讓盼著援兵來擊退齊軍的玉璧守軍上上下下都十分失望。

「天武老弟,玉璧城我就交到你手里了。這次,算我欠你一個人情,以後若是有機會,我會還給你的。我沒機會還,京兆韋氏也會找機會還。」

韋孝寬握著竇毅的雙手,意味深長的說道︰「雖然我是個逃兵,但是對面那位高都督,應該是不會拿你怎麼樣的。兵荒馬亂,竇賢弟保護好自己就可以了。

齊王殿下,已經在蒲阪準備了酒席,等著高伯逸來。我退到蒲阪後,不會再退下去了,到時候不成功便成仁。」

韋孝寬似乎話里有話,不等竇毅回話,他就松開對方的手,行了一個頗有江湖氣息的抱拳禮道︰「保重!」

說完,他湊過來到竇毅耳邊小聲說道︰「桌案上的鎮紙下,有我的一封信,看完燒掉即可。」

然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玉璧城的都督府,似乎早就打點好了行李,連一張紙都沒有帶走。跟韋孝寬一起離開的,還有長史辛道憲。

跟竇毅在一起的,乃是宇文邕的親信王軌。他一直在北面鎮守蕭關,防備突厥。既然齊國大舉入侵,周國又徹底的倒向突厥人,因此王軌在北面逗留已然毫無意義。

所以這次宇文邕將其派往玉璧城,助竇毅一臂之力。此刻王軌去接手玉璧城防務去了,並未跟竇毅一同來玉璧城的都督府。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竇毅自嘲一笑,打開韋孝寬留在鎮紙下面的那封信。很快,他的笑容就凝固在臉上。

韋孝寬在信中說︰周國滅亡已然是不可避免,玉璧城只是螳臂當車,根本擋不住齊軍。如果高伯逸不出意外的話,蒲阪城也很難擋住他的腳步,現在兩國之間的力量對比,跟當年完全沒有可比性。

周國會滅,但關中的豪杰和世家不會滅,與其跟著宇文邕一起死,還不如想想齊軍來了以後,大家如何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為什麼我要跟你說這麼多,那是因為你和高伯逸是兒女親家,或許還能說上一些話。此事你知我知,信在你手里,何去何從,現在犯錯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總而言之,這封信的信息量很大,分量也很重!

如果被其他人看到,後果會極為嚴重!

竇毅總算是知道,為什麼韋孝寬走的時候,會令人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了。人家哪里是在做多余的事情啊,叫一切盡在掌握還差不多!

跟高伯逸聯姻這件事,整個周國,都只有他和老婆襄陽公主知道。而襄陽公主不是一般的婦道人家,為了留後路,連皇帝宇文邕都沒有透露過半點。

結果韋孝寬居然知道這件事!

竇毅有個可怕的猜測︰宇文邕之所以不知道這件事,那是因為韋孝寬把所有的消息渠道,都「屏蔽」掉了。

甚至還幫竇毅處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至于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京兆韋氏不是韋孝寬一個人的家族啊!

一個大家族,不算僕人都幾百口人了,他敢跟著宇文邕一條路走到黑麼?

或許,高伯逸的那封信,要表達的意思,韋孝寬看懂了?

竇毅感覺自己的腦子像漿糊一樣,為什麼當初宇文泰在的時候,關中無論胡漢,都能團結一心,抵抗高歡。

到了高伯逸這會,關中的人心就開始散亂了呢?

竇毅一個人坐在都督府的書房里,一直到天色暗下來,他才察覺到自己已經枯坐了一個下午。

「這真是個好差事啊,唉。」

……

天色漸晚,韋孝寬一行人在路邊找了塊平整的山丘,點起篝火,打算在此刻露宿一夜。山路望山跑死馬,直線距離,玉璧城離蒲阪並不算很遠,但是走路卻不可能那麼快到達。

讓親兵守在周圍,保持警戒以後,韋孝寬遞給辛道憲一個酒壺說道︰「喝一點,暖暖身子。」

辛道憲接過酒壺,愣了半天,也沒喝一口,似乎是在想什麼難以追尋答案的問題。

「有什麼事,就直接問吧。你憋著話已經很久了吧。」

韋孝寬淡然說道。

「是,都督。」

辛道憲猶豫了半天,最後有些艱難的開口問道︰「都督,卑職覺得……您是不是本身就不想呆在玉璧,所以才離開的?」

這話問得有些大逆不道,然而,韋孝寬這段時間的表現,實在是太反常了!他不得不懷疑,對方是有什麼事情瞞著自己。

「確實如此。」

韋孝寬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這個局面,是死局,唯有我離開,才能解開。所以我就只能離開,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韋孝寬沒有明說,卻已經暗示了自己作出的選擇。辛道憲不是蠢人,很多事情,哪怕韋孝寬做了,也不會親口承認,話說到這里,就可以打住了。

「都督,當年玉璧之戰卑職雖然不在,可也知道關中各家都能上下一心。可如今,為何會陷入這般田地?」

辛道憲有些疑惑的問道。

「當年,我們跟高歡打仗,繳獲的財貨,不需要上繳,都是自己的。所以高歡如果入了關中,就是斷了所有人的念想和財路。大家不拼命有什麼辦法呢?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而戰,而是為了自己而戰啊!」

韋孝寬感慨的說道。

什麼上下一心,什麼眾志成城,那些都是騙人的把戲!

為什麼大家反對高歡?因為高歡來了以後,關中的那些大世家豪強,再也過不了從前的滋潤日子!

這不是明擺著麼!

而現在,宇文邕收回了各家豪強的兵權,軍隊成為了國家的,而不是像從前一樣,被幾大柱國跟大將軍們掌控。

所以,高伯逸來了以後,跟現在有什麼區別?

現在有的,那時候多半也會有,因為看得出來,高伯逸玩政治的手腕很高,打了天下以後,那就是自己的地盤,他搜刮關中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而現在沒有的,那時候也不過是沒有而已,和現在根本一點區別也沒有,當然也沒有變得更壞!

所以,出于「職業道德」,周國的那些將領們,當然會抵抗齊軍入侵。可是你指望他們把全家性命都交托在此,也太高看這些人的覺悟了!

辛道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好像明白了什麼。

其實從宇文護鏟除八柱國開始,周國的根基就已經動搖了。大家以前都是股東,宇文家也是股東之一,是大家推舉出來的「董事長」。

以前你強勢,董事長想搞「家天下」,剝奪其他股東的股份,你強,別人忍了。

可是你現在已經弱下去了,外面又有強敵在側。到現在你都還不想著分權給關中世家,那就別怪忠臣太少了!

對于宇文邕,韋孝寬也是有些想法的,只是他心機深沉,從來不曾表露出來罷了。

「都督,按你的意思,這周國……已經沒救了麼?」

「對,這次我們出來,除了必要干糧和衣物外,你注意到親兵抬著的那個箱子沒有。」

「嗯,是有些好奇。」

「那些都是這幾年我命人從齊國收集的各種情報。各地的收成,戶口的增長,城里商鋪的增減。

這國勢,也如那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如今,大勢已成,非人力可以抵抗了。」

韋孝寬長嘆一聲,清醒的人,卻又什麼都做不了,才最是痛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