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二章 好消息、壞消息

現代人在工作中最講究的是分工合作,權責分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遵守規則。

雖然來到這個時代一年多了,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改變,但這一個習慣,錢淵從未拋棄,也從未想過拋棄。

這種方式在崇德縣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體現,在錢淵的管理下,縣衙里的每一個管理人員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哪些是自己的範圍,哪些自己不應該插手。

一旦出了問題,錢淵只會去找負責人,在這種模式下,負責人很難找到推月兌的借口,畢竟不是以前,縣衙六房、書吏、衙役、文員、捕快之間多有重疊,相互之間往往以人脈、靠山而不是職位來決定負責範疇。

這種模式讓唐順之感覺到很新鮮,他當年高中進士理應是入翰林院的,但他拒絕而入兵部任職,他很敏銳的察覺到,這套模式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進了縣衙大門,唐順之沒看見錢淵,到後院轉了一圈才發現正對著地圖長吁短嘆的錢淵和俞大猷。

「收攏殘兵,必須釘在崇德縣!」錢淵一拳砸在桌上,「不管倭寇如何肆虐,但大股倭寇離海的地點很有限,金山、平湖、海鹽、海寧,無非這四地。」

俞大猷贊同點頭道︰「探馬回報的消息不多,嘉善縣那邊還有倭寇盤踞,攻桐鄉縣的倭寇據說敗走,但具體消息不詳。」

唐順之眯著眼想了一陣才恍然大悟,他終于明白為什麼前天錢淵將堅守崇德,力挫倭寇的大功送給俞大猷了。

有這樣的戰功在手,俞大猷收攏殘兵釘在崇德縣,能夠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嘉興府的糜爛局面。

畢竟大半個嘉興府都水深火熱,而距離平湖、海鹽很近的崇德縣獨樹一幟不敗反勝,這會讓倭寇頭目考慮回程的風險。

而且嘉興府那麼多城鎮,不可能都失陷,畢竟面對數千精銳倭寇的是少數,有俞大猷這顆釘子在,對各地的守軍士氣是個極大的鼓舞。

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考慮周全,不攬功不貪功,讓局面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唐順之覺得之前自己將其和嚴東樓相提並論,太過苛刻了。

沒有詳細的戰報,錢淵和俞大猷並沒有接著討論下去,前者的視線還落在地圖上,唐順之瞥見他拳頭攥的緊緊的。

「已經派人去了,華亭戰報很快就能送來。」俞大猷輕聲道︰「現在回程太不安全。」

「我知道。」

「大股倭寇是從平湖、海鹽、海寧上岸的,撤退走金山的可能性不大。」

「我知道。」錢淵面色清冷,閉上眼楮輕輕嘆了口氣,在腦海中努力搜索,但前世實在沒有華亭縣是否破城的印象,再說了,經過自己這只穿越蝴蝶的煽動,歷史記錄未必靠譜。

「剛剛送來的消息。」唐順之打斷了錢淵的思緒,「那位平海大將軍一路往西去了。」

「往西?」

「往西?」

同樣的問話,帶著不同的情緒。

俞大猷詫異于倭寇的動向,居然沒有攻蘇州而是去了湖州,而錢淵欣喜于徐海沒有選擇松江,那華亭縣受到的壓力將大幅度減輕。

「恩,武康城破,倭寇洗城。」唐順之痛苦的搖搖頭,「生靈涂炭……」

用不著看地圖,對附近地域很熟悉的錢淵在心里算了算,月兌口而出,「無錫……常州府。」

仔細看了地圖之後,俞大猷臉色難看的點點頭,「也可能是蘇州府,倭寇膽子太大了……」

武康位于桐鄉縣的西側,倭寇很可能北上沿太湖攻長興、宜興、武進,然後繞行攻無錫,威脅蘇州後側,那樣的話,整個太湖流域附近城鎮都將遭倭寇洗劫。

長久的沉默後,俞大猷起身整理衣著,朝著錢淵深深行禮。

「俞某人竭力收攏殘卒,接下來一段日子,還望錢公子相助。」

俞大猷是個聰明人,非常清楚軍隊的戰力並不僅僅只靠士卒手中的刀槍劍戟,這段時間守軍的士氣高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錢淵理政手段的高明。

「沒問題。」錢淵一口應下,但隨即道︰「兩個條件。」

「第一,要銀子,沒有銀子,不會有人竭盡全力,之前晚輩是以洗城為挾,這一招只能用一次。」

唐順之點頭道︰「沒問題,我負責……嘉興府富庶,老夫舍了這張老臉,必使你後顧無憂。」

「第二,要人。」錢淵解釋道︰「不是幾十個人,而是很多很多人,收攏來的百姓晚輩會做一次篩選,能用的都要歸于晚輩管轄。」

「沒問題。」俞大猷點頭,「另外桐鄉縣已然解圍,運河倉庫未破,糧食不缺。」

有人有錢,有一批忠心的手下,十多天也磨練出一批勉強湊合能用的管理人員,為軍隊提供後勤的難度並不大。

接下來的五六天內,錢淵幾乎天天晚上熬到深夜,臨時居住的房間內滿是紙張,上面寫著各種別人看不懂的數字和表格。

收攏來的殘兵已經有數百人了,百姓也有兩千余,錢淵將糧食、銀兩調配盡量做最優化處理,保證一部分難民的基本生存,讓有能力的難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幾天後,難民從山上砍下樹木,從附近城鎮搬來碎磚瓦,在城外建了小規模的簡陋住所、軍營,還好五月份天氣不冷不熱,露營正合適。

手上有一千余兵丁的俞大猷開始加強探查,試探性的向周圍擴展活動範圍,很快收復了兩三個鎮子。

又是忙到深夜,錢淵疲憊的躺在床上,心里盤算如果明日糧食還運不到,那部分難民就要餓肚子了……

「淵哥!」陸樹德興奮的舉著書信沖進來,「華亭無恙!」

「真的!?」錢淵猛地從床上彈起,搶過書信,「還好,還好……終于有個好消息了!」

五月初六,六百倭寇攻華亭,三日不克,朝廷新設吳淞副總兵一職,由剛剛到任的蘇松海防道僉事董邦政兼任。

五月十六,千余倭寇再攻華亭,侯繼高堅守城池,董振邦率軍來援,兩相夾擊,倭寇敗退向蘇州府方向進發。

這段日子,陸樹德和孫克弘兩人雖然想為守城出把力,但一個年紀尚幼,一個只知道揮毫潑墨,所以一直留在項府。

「是啊,終于有好消息了。」孫克弘苦笑附和。

這七八天內,俞大猷那邊派出去的信使帶回來的幾乎沒有一個好消息。

嘉興府還算好,除了海鹽、海寧、平湖之外的大部分失地都已經收復……當然了,實際上是倭寇搶夠了,搶完了,剩下的城鎮不想去啃硬骨頭,畢竟他們是來求財,而不是攻城略地造反的。

所以,收獲頗豐的倭寇實際上,是施施然被禮送出境的。

但其他地方就糟了,蘇州府除了內城還算安全外,其他地方都遭到倭寇侵襲,崇明縣早就淪陷,嘉定、昆山都被攻破,從金山、平湖上岸的倭寇一邊攻蘇州,一邊分兵北上,劫掠通州等城,焚掠各地鹽場。

徐海攻佔武康後,就如俞大猷、錢淵預計的一樣,一路北上攻長洲、宜興,在常州府大鬧了一場後又攻常熟,月復背受敵的蘇州府已是岌岌可危。

最要命的是一股多達兩千多人的倭寇,據信使說其中有大量倭人,居然攻江陰不克後繞行,沿長江西進攻鎮江,不克後又再次繞行,出現在揚州城下。

要知道揚州、鎮江就在南京城邊!

現在不僅僅是東南沿海了,全天下都被震動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