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九章 舊敵

六月初八。

細雨綿綿,將近日來的悶熱天氣一掃而去,甚是涼爽宜人。

皇後之母張老夫人在家中舉辦了一個賞荷宴,邀請了京中眾多人家的女眷。皇後娘家的面子自然無幾人不給,收到請帖的絕大多數都來了。

蘇家與張家本身沒什麼交情,不過蘇銘繼妻曾氏之母與張老夫人卻是堂姊妹,從前在京時常來往的。曾氏自己與張家走得不遠不近,蘇桐以前隨她去過一兩次張家。

此番,她也收到了請帖。

在二門處下馬車,早有下人撐著把大傘來給她遮雨。

蘇桐含笑致謝,抬頭一看,張權嫡妻領著個十來歲的女孩兒正在前邊幾步相迎。

女孩兒身穿鵝黃圓領衫,蔥綠八幅裙,撐著油紙傘,配上她圓圓的臉兒,微豐的身段,顯得尤其嬌俏可人。笑起來,嘴角兩個小小的梨渦咋現,甜美乖巧。

「是三娘吧?老夫人方才還問起你來呢,快隨我去見老夫人……」張權妻先是一愣,很快就認出了蘇桐,笑得眉眼彎彎的頗為和氣。

蘇桐抿唇一笑︰「夫人好,這位想必是大娘了。」

她記得張權有兩嫡子一嫡女,眼前的女孩兒從年歲上看來應該就是嫡女了。

張權妻笑道︰「可不是,你竟還記得她。」她正欲攜蘇桐手往後頭去,卻恰好又來了幾位女眷,只好忙忙囑咐女兒帶蘇桐過去,自己歉意一笑。

蘇桐不以為意,和張大娘並肩前行。

身後,似乎有道目光一直盯著她,這種感覺令她很不舒服。她倏地回頭望了一眼,正對上一雙滿含著怨恨、快意的黑眸,眸中似能噴出火來。

是她?

她什麼時候回京的?

女子是謝 的舅家表姐,人稱劉八娘,因謝 之母劉氏對她極為喜愛,時常接了她家去住。她本長謝 兩歲,早通人事,時日一久,漸漸傾心于謝 ,甚至完全不在乎後來謝 纏綿病榻……

劉氏自然十分願意這樁婚事。

可惜,謝 心里的人不是她,一心要求娶蘇桐。待謝 蘇桐大婚後,她才由家里作主嫁去了外地一個官宦人家。

多年前的事了,蘇桐並不想與她過多糾纏,轉身隨張大娘去見張老夫人。

正房廳里早坐滿了女眷,一片鶯鶯燕燕歡聲笑語。

雖然幾年不在京城,但此時坐在屋里的人一多半都認識蘇桐,而且一眼認出了她來。實在是因她生得太好了,往往見一面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替她惋惜,有人幸災樂禍。

當年以蘇桐的家世人品才貌,嫁給謝 是實打實的低嫁,不少人家還可惜來著。想不到這才幾年,居然和離回來了,真是叫人唏噓不已。

眾人的目光,蘇桐恍若未覺,微笑著給張老夫人行禮。

張老夫人五十多的年紀了,依然身康體健,耳聰目明,笑呵呵招手道︰「你這孩子,回了京也不說到家里來逛逛……快過來我細瞧瞧。」

好像有點忒熱情了。

蘇桐心下思量著,面上絲毫不露,順從得走到張老夫人跟前。

張老夫人拉著她手︰「手涼涼的,外邊雨大了嗎?可有淋到雨。」親切家常得好似自家長輩對晚輩。

下邊的人開始暗中計較起來,雖則張蘇兩家有點親戚關系,但往常並未听說有多親密。今兒這老夫人怎麼突然對蘇三娘這般上心重視?

「並未淋到雨,老夫人放心。」蘇桐不好抽手即走,只得繼續站在她邊上。

好在張權妻已領了其他客人進來,一下子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有那曉事的,看看蘇桐,看看劉八娘,面上是一副等著看好戲的模樣。論起來劉八娘還真真是好命,本來嫁的只是個普通官宦家的次子,眼下卻一躍成為京中炙手可熱的人家。

原來,劉八娘的夫家正是淑妃鄭氏娘家。

從前官家還是端王時,淑妃是他府里側妃,娘家又只是個五品地方官,並不引人注目。官家繼位後,封她為淑妃,又素來喜愛她嫵媚多情,連她娘家一並提拔入京。

淑妃之父先任鴻臚寺少卿,很快又升為兵部侍郎,一朝實權在握。

鄭家有兩嫡子,長子三年前一病沒了,未留下子嗣。次子也就是劉八娘之夫,只剩他一個嫡子,在家里的分量自然今非昔比。

宮里,淑妃幾年前生過一女,得封公主。這幾年肚子一直沒有動靜,她為人乖覺,早早投靠了皇後,是以鄭家與張家關系不錯。

張老夫人忙著與鄭夫人、劉八娘一行人寒暄,蘇桐趁人不注意悄悄退下。

她見蘇二娘的婆母梅氏亦在,便過去與她坐在一處︰「……二娘和四娘怎得沒來?記得未出閣時,她最喜這種場合了。」

梅氏低低笑道︰「可不是,今兒她倒是想來,偏偏昨兒貪涼,多吃了一點冰鎮過的西瓜,夜里月復內不適,只得在家靜養。四娘不耐煩人多,要在家陪她嫂子。」

她的語氣里倒是听不出怪責之意,仿佛在說自己女兒一般。

「她呀,還是這麼個性子。」蘇桐又是好笑又是關心,「郎中開了藥來,又怕苦得不行,虧得有四娘盯著她服藥。」

梅氏算是看著蘇二娘長大的,倒喜她的直率不作偽,跟著點頭道︰「正是呢……」

未及再說,听到上頭張老夫人準備起身,要帶大家去園子里賞荷,忙跟著一同站起來。數十個女眷加上隨身服侍的丫鬟,一時間浩浩蕩蕩,奼紫嫣紅。

張家的園子並不大,小巧精致,頗有江南園林的味道。

中間是個兩三畝地大的小湖,遍植荷花,荷葉層層疊疊,滿眼青翠欲滴。粉色的荷花或盛開、或含苞,亭亭玉立,香遠益清。

蒙蒙細雨飄飄揚揚,隨風而來,給整個湖面平添了一份空靈秀潤之美。

眾人紛紛贊好。

其實這樣的湖景、荷花並不少見,略有點財勢的人家家里皆有一個,甚至比這還要大幾倍。當然,眾人來之前就清楚,張老夫人不是單純請她們來賞荷的,必是有其他緣故。

皇後生性節儉,其母張老夫人亦不喜奢華。

是以,張家平素無論是婚嫁大事還是壽誕升遷等事,皆不大操大辦。難得破例邀請這麼多人家的女眷上門賞花,怕是有大事要說……

湖邊有個敞亮的軒亭,下人早在里頭調停好桌椅擺設。

張老夫人引眾人入座,重新上了茶水點心吃食。一面臨湖觀景,一面隨意閑話,倒也愜意非常。

「……今歲雨水多于往年,咱們在京里還罷了,可憐湖湘一帶的百姓。我家那小孫子前些時正在南方游歷,回來與我說起那些受災的百姓,真個是叫人听者落淚。」張老夫人邊說著,邊拿帕子按了按眼角。

不知是誰接過話頭,既贊老夫人慈悲心腸,又表明自家願意跟著老夫人略盡綿薄之力。

這些女眷們都是慣了這種場合的,心知這才是張家此舉深意,不由個個稱是。

張老夫人面上露出欣慰之色,嘆道︰「前幾日入宮,見到皇後娘娘,竟是生生瘦了一圈兒,倒把我驚住了。細問起,才知國庫空虛,賑災銀兩無著落,娘娘急得日夜難安茶飯不思。

她原意是要把自己庫中的東西盡皆捐出以救百姓于水火,奈何杯水車薪……我私下以為,咱們這些女眷幫不上什麼大忙,卻可以以皇後娘娘為表率,為災民盡盡心意。你們以為何如?」

話說得委婉,但連皇後娘娘都表態了,誰敢落後。

于是一個接一個站出來,自報數目,認捐多少銀米布匹等物。

張老夫人早有準備,邊上另設一案,有兩個會認字寫字的侍女將眾人認捐數目一一記得清楚明白,無半點紕漏。

張老夫人打頭,自己捐米五百石,布兩百匹,銀錢一千貫,其媳張權妻少一半。余下人家均是比照著他家的來,按著身份尊卑,一等一等排將下去。

最多的自是幾家公侯府邸,一二品大員家的女眷。

鄭家有淑妃在宮里,消息靈通,知道此事其實在官家跟前過了明目的,自是要好好表現一番。

鄭夫人認捐三百石米,銅錢五百貫,劉八娘跟著認捐棉布一百匹,銅錢兩百貫。

他家之前在地方上官低不顯,家中不甚充裕,這次算是很大方的了。女眷們連連含笑稱善。

不料劉八娘自己說完,話鋒一轉,直直盯著蘇桐道︰「幾年前蘇三娘出閣,轟動京城,記得陪嫁無數,不是我們能比的……人都道蘇家是仕林中翹楚,上能為君分憂,下能體恤平民百姓……」

言外之意無非是蘇桐必得多多捐些財物出來,不然就是沽名釣譽之輩,連帶著抹黑整個蘇家。

蘇桐沒想到過去這些年了,她仍是執著于前事要與自己作對。

鄭夫人略有點不悅,瞪了兒媳一眼,不好當著大家面說什麼。

女眷們開始竊竊私語,指指點點,蘇桐和離一事當場無人不知,旁人避之唯恐不及。這個劉八娘故意提她當年出閣之事,擺明了是往人心口上插刀嘛,真正沒教養得緊。

而且人家和離了,往後只能靠娘家憐惜和自己那點子嫁妝,還要人多多捐些出來就有點欺人太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