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64.解決村民就業

淑德利用家里去年剩下的玉米,做了玉米粉條、玉米粉皮以及玉米寬粉這三種東西,雖說都是澱粉制品,但是畢竟玉米澱粉制造出來的粉條,口感跟土豆粉條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的,為了穩固老客戶,尋找新客源,錢興旺跟著錢老爹帶著樣品,去縣里各個鎮上推銷。

錢興旺跟錢老爹走後,家里就剩下淑德和錢老娘,兩個女人一起來撐起家里的買賣,錢大嫂跟錢二嫂也不知道是怎的了,兩人懷孕的日子都是前後腳,雖說兩人有意幫忙,但是淑德可不想讓兩個大肚婆為自家操勞,就委婉拒絕了。

不過錢大嫂跟錢二嫂的作坊還是照常開,畢竟兩人已經培養出了一幫成手了,就算兩人啥也不干,站著指揮,也能輕松把錢賺了。

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錢家倆嫂子的作坊無法承包淑德家現階段的所有買賣,而且現在這種情形,兩人也沒精力繼續擴大作坊了,今年因為水災的緣故,兩家的磚瓦房子計劃被擱置了,以兩家現在的財力,明年春天是肯定要蓋新的磚瓦房子了,就算是兩人想要擴張作坊,也得明年跟著新房子一起籌備。

靠別人是靠不了了,淑德只好自己親自動手了,幸好去年還有一幫用熟了的人,今年這幫人繼續幫忙,倒是幫淑德減少了很多煩惱,但是古代生產工具畢竟太落後了,要想大批量的生產商品,就需要大批勤勞的人。

為了讓全村都有賺錢的機會,淑德繼續采取承包制雇工模式,按照玉米的斤數承包給每戶人家,最後按量結算工錢,工錢跟錢家兩個嫂子給工人的一樣,以免因為工錢這點小事再產生麻煩。

不過雇來的人畢竟是外人,淑德沒法跟每個人都接觸一段時間,然後再來評判這個人是否可信,淑德就是造出十個分身出來,也不夠用啊。更何況淑德家里做的還是食品買賣,原料的損耗和食品的衛生的問題,離了人看管,都是無法估量的。

各種問題都是淑德需要考慮的,如果讓這些人將自己家的玉米拿回家里加工,外一踫見眼皮子淺的人家,每天偷點玉米,雖說影響不大,但是膈應人啊。而且真要踫見埋汰人家,做出的玉米澱粉髒髒的,那還怎麼往出賣,怎麼打品牌啊。

實在是沒什麼好辦法了 ,淑德就只能把這些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但是淑德跟錢老娘都是婦道人家,做起事來,不太方便。錢家男人們都不在家,錢興旺跟錢老爹滿世界的跑,錢大哥要去碼頭負責收錢,錢二哥家里一堆的木匠活需要做,也沒法經常過來幫忙,所以淑德就只好將村里的女人們雇佣來干力氣活了。

這種需要力氣的活,女人做起來肯定不如男人的,要是讓村里的女人們連續一天都在干磨玉米的活計,第二天估計也沒幾個女人能抬起胳膊了,尤其淑德現在用來制澱粉的玉米還是濕玉米,水磨可比干磨要累得多。

沒有別的辦法了,淑德就只好安排這些女工們四班倒,上午分兩批,下午再分兩批,這樣就能完美的解決力氣不夠的問題了,而且錢家還能多雇佣幾個村里人,增加村民的額外收入。

如果這四班倒能順利進行下去的話,淑德可是能省下不小的精力了,反正只要給這些人排好了時間,家里的女人們隨便來一個開工就行,淑德家里的石磨數量足夠這些人換班了,有了良好的休息時間,大家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光磨玉米就解決掉了半個村子女人的就業,剩下的篩澱粉,揉面,定型,掛曬等等,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這樣弄下來,整個村子,任意人家,都有機會來淑德家賺錢,但是能賺多少,那就看個人能力了,淑德雖說打算帶著整個村子致富,但是淑德可不是聖母,白養一幫人吃閑飯。

不過構思是好的,但是因為勞動力的素質問題,解釋起這麼多事情,也是件耗費精力的事情。古代也沒個九年義務教育,男人們識字的都少,更何況是女人們了。村民們也沒什麼文化,打出生起就禁錮在小村子里,也沒見過太多的世面,淑德要讓這些人明白自己這樣安排工作的目的,還要讓這些人明白自己的職責,更得告訴她們怎麼做才算合格,才能多賺錢,著實需要浪費大量的口舌。

為了早日實現家里產業結構化,現在多受累,以後才能享清福,淑德正式開啟女強人模式,錢興旺不在家,錢老娘也跟著淑德一起忙活雇工的工作,淑德就只能放養家里的小魔王了,每天吃完早飯,淑德就給兒子的零食兜里裝滿零食,然後讓三寶背著出去找哥哥二寶玩,等中午的時候,再喊回家來吃飯。

剛開始淑德擔心自家兒子受欺負,悄悄的跟了觀察了兩天,發現這幫孩子也就在大榆樹下玩耍,也不去危險的地方,周邊有老人們在樹底下乘涼,也能幫著照看一下孩子們。而且村民們大多都在錢家做工,村里人怕得罪錢興旺家,也都告誡自家孩子不能欺負二寶和三寶,淑德算是徹底放心家里寶貝的安全了。

兒子跟村里的孩子能玩到一起去,安了淑德的心,淑德也有精力開始忙活家里這一攤子事情了,而且大寶和二妞閑下來的時候,也會幫忙照看二寶三寶的。淑德自己是宅女,但不希望把自家兒子養成不敢外出的慫孩子,孩子從小被禁錮在家里,得不到鍛煉,以後踫見事情就沒擔當。小孩子還是要多出去瘋瘋鬧鬧,經過了磕磕踫踫才會長成堅強勇敢的男孩子。

淑德家里現在最難協調的是,好多村民都想多干活,畢竟多勞多得嘛,尤其是現在整個縣剛遭了災,碼頭工人都招滿了,村里一些體格差點的男人都找不到活計,現在好不容易有個活計放在眼前,還是個在家門口輕巧干淨的活,每日一結賬,天天能看見錢現錢,這樣的好事上哪里踫啊。

但為了照顧更多的人家,淑德暫時也沒辦法滿足這些勤勞肯干的可愛女人們,再說了,如果力氣活全讓女人干了,那以後把錢家村的男人們都慣壞了,可怎麼辦,淑德認真的跟這些人講了自己現在的想法,女人們明白了淑德的苦衷,也就不難為淑德了,大家就各自想法子,通過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多賺一些錢。

不過不要小看這些沒怎麼出過遠門的女人們,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了多賺錢,聰明的女人們也是想了好多的法子,以前一個人推的石磨,現在兩個人一起推,向前推要比向後拽來得快,如果兩個人對立站著,你推一下我推一下,石磨轉動的速度要快上很多,如果再有個專人負責往石磨里添加濕玉米,就能節約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而且三人還能輪番換崗,既省了大家的力氣,還讓效率提高了很多。

錢興旺跟錢老爹帶回來好幾筆訂單,淑德跟自家婆婆就在家里帶著村里的娘子軍們,風雨無阻的趕工,準時交上了貨,良好的信譽,再加上淑德對食品的把控比較嚴格,淑德加工出來的食物,無論是味道還是完整度都保持的很好,給客戶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

秋收時節到了,男人們忙著收玉米,女人們則繼續在淑德家做工,村里人家的玉米,只要是月兌完粒,就可以直接送到錢家來賣,錢家收購的價格要高于市場價,按照一文錢三斤來收,這讓村民們對于種地收玉米的熱情空前高漲。

玉米剛掰下來的時候,水分大顯得沉,所以先賣的人家比較佔便宜,有些人家仗著跟錢老爹的親戚關系近,蠻橫不獎勵,總是要先賣,尤其是錢老大一家,更是霸著錢老爹家的秤砣不撒手,在地上直打滾,非得要先賣。

淑德倒不是差這些分量,古代的糧食不像現在產量那麼高,動不動就上萬斤,村民們的那點糧食,就算是多了點水分,淑德也是不在意的,撐死多給個幾十文錢,最大的問題是,淑德不喜歡被別人要挾著干事,而且錢家所有人都不喜歡被要挾。

既然錢老大一家如此胡攪蠻纏,淑德就只好重新制定收糧規則了,一家每天最多送過來一百斤,收糧時間也有規定,每天固定一個點,到點了就封秤,排不上的等明天。這樣一來,縱然錢老大一家很猖狂,霸著秤砣不撒手,但是後面要賣玉米的村民們一起怒了,他們也是害怕的。

大家終于忙完秋收了,又到了快過年的時節,這個時候也是錢興旺家生意最火爆的時候,錢興旺家粉條的訂單是一筆接著一筆,家里能雇出去的活也是越來越多了,為了加大生產,錢興旺買下了家附近的一片土地,夯實了地面,鋪上青石板,蓋上小亭子,把所有的石磨都轉移到這個新廠址。

錢興旺讓附近鎮上的石匠又打造了一批石磨,源源不斷的填充家里的廠子,錢興旺把農閑在家的男人們集中到了廠子,負責研磨濕玉米,村里的女人們則在淑德的帶領下,做更加精細食品加工工作。

現在村民們分工明確後,再加上錢興旺家有效的績效獎勵,村民們的工作熱情久久不散,不僅錢興旺家狠狠的賺了一大筆,村民們也都跟著享了福利,雖說今年遭遇了水災,損失了錢財,還浪費了一季的糧食,但是今年錢家村的人們卻過得要比往年富裕得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